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今年5月6日举行的法国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萨科齐以53%的得票率战胜罗亚尔,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第六任总统。5月16日,萨科齐与希拉克在爱丽舍宫举行权力交接仪式,正式走马上任。
雄心勃勃 终成正果
“我不是想当总统,我是一定要当总统”。这个22岁成为市议员、28岁做市长、33岁当选国民议会议员、38岁起先后任政府预算部长、经济、财政和工业部长及内政部长等要职的年轻政治家,具有非凡的勇气和远大的抱负。
从2002年出任法国内政部长时,萨科齐就已经开始为5年后的总统选举进行准备了。从个人形象、执政风格到竞选策略等,准备工作做得非常细致充分。两年内政部长位置上的历练更让萨科齐成为法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直言不讳、锐意进取和对犯罪行为的铁碗手段使他赢得了许多普通民众的支持,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他是法国自“戴高乐以来最伟大的政治人物”。这奠定了他赢得选举的民意基础。他曾放出豪言:没有任何事、任何人能阻止我坚持到底,阻止我参加2007年的“约会”。
在竞选过程中,萨科齐成熟的竞选策略和竞选纲领是赢得选举的重要保证。他始终坚持稳定的竞选纲领,在具体问题上表态前后一致,赢得了选民的信赖。他提出的竞选纲领,对重视社会福利制度的法国传统执政纲领发出挑战,在打击犯罪、移民和国家安全问题上十分强硬。在法国社会“向右转”的背景下,萨科齐这种大胆的竞选纲领赢得了法国社会右翼主流的支持。与此同时,在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欧洲一体化等议题上,他则顺应法国民意,奉行中间立场,尽可能吸引中间选民的支持。萨科齐敢说敢做的直率风格,尽管让人有点难以接受,但是在法国当前的“乱局”中,却迎合了许多人的心理需求,他们都期待一个强有力的政治家改变法国社会的现状,激发法国的活力,恢复法国的荣耀与地位,这是萨科齐赢得选举的根本原因。
此次大选是法民众最为关注、投票最积极的一届,高达86%的投票率刷新了法国的民主政治记录。萨科齐的当选表明人们对于这位平民出身的小个子政治家重振法国经济、带领法国走出低谷、重振大国雄风寄予厚望。这个匈牙利移民的儿子终于登上了法国政治舞台的中心,开始施展他的远大政治抱负。
组建政府 推行改革
萨科齐在总统就职演说中称,他是全法国人民的总统,他将团结法国人民,以人民的名义推动改革和进步。
萨科齐具有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面对全球化对法国的冲击、法国所处安全环境的变化,萨科齐主张建立“强大的国家,强大而和谐的社会,强大的集体认同”来应对挑战。他对英美的自由经济政策很感兴趣,决心在法国大力推行,以提高法国企业的竞争力;他决心改革当前法国的税收制度,降低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为了使国家的管理更加高效、民主,他力主进行政体改革,改革国家体制,修改宪法,将总统任期限制在两届,在立法和监督政府方面给议会更大的权力;改革社会决策模式,扩大民主参与,促进社会对话。在移民与安全政策上,他主张一方面给予现有移民更多培训,促其尽快融入法国社会中,另一方面采取强硬政策,实行“选择性移民”,加强移民对法国的国家认同。萨科齐新政府的移民与国民属性部是一个全新的政府大部,集成了原先内政、社会事务和外交等部门分别负责的移民、社会救济和发展援助事务,已经体现了萨科齐移民政策的思路。
不过萨科齐将要进行的改革都是针对法国长期沿袭、积重难返的弊病,从密特朗到希拉克都希望通过改革有所作为,但最后都因阻力过大而不了了之。萨科齐要想顺利推行其改革计划,除了坚定的改革决心、大胆的改革计划,还需要谨慎而富于技巧的改革策略。5月18日,萨科齐组建了新政府。他任命菲永为新总理,在政府15名部长中,除执政的人民运动联盟的成员外,还吸收了社会党和法国民主联盟的成员。新政府的组建体现了萨科齐“社会变革”和“社会团结”的双重理念。一方面,他启用勇于改革和善于与外界沟通的菲永担任总理,以推行自己的改革计划;另一方面将中、左力量吸纳进来,展示“团结”、“开放”的政治形象,可以减少未来改革过程中来自其他阵营的阻力。萨科齐此举也对主要反对党社会党造成冲击,给人民运动联盟在6月份的议会选举中加分,以在议会选举中获得绝对多数,确保今后顺利推行多项经济社会改革。
走萨氏外交路线
据媒体报道,萨科齐有意加强总统外交权力,力图在外交上有所建树。作为新戴高乐主义者,萨科齐不会对希拉克时代的外交改弦更张,但也将有所取舍。萨科齐对法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有自己的看法,他的外交政策既要参考希拉克的“成功经验”,又要按照自己的理念对外交布局进行一定调整。
欧洲政策依然会是法国外交的根基。但与希拉克不同的是,萨科齐主张欧盟设立边界,使欧盟不被无限制的扩大所累,反对土耳其入盟,提议建立“地中海联盟”来加强与地中海沿岸国家的联系。他主张加强欧盟在面对全球经济竞争方面的保护功能。在移民政策上,他要求欧盟各成员国协调立场,采取共同政策,不能各行其是。萨科齐持“亲美”立场,他认为法美交恶对法国、对世界的利益多有不利。他曾在美国发表演说称:我重视法美关系人所共知,在法国也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评。但我不是懦夫,我为法美友谊感到骄傲。当选后,他强调法国是美国可依靠的朋友。尽管如此,以萨科齐的执政风格,他不会对美“言听计从”,而且从法美关系长期的历史看,法美两国本质上不会亲密无间,在欧盟、北约、全球化、气候与环境变化等问题上,二者不会轻易对彼此让步。在与俄罗斯关系问题上,萨科齐态度明显冷淡。他批评俄罗斯的车臣政策及俄“企图染指”法战略工业部门的行为,他还明确指出,法俄领导人之间的“私交”应该被淡化。种种迹象表明,在对俄问题上,萨科齐已基本背离希拉克。
萨科齐入主爱丽舍宫几个小时之后,就迅速访问了德国,成功塑造了法德密切合作,带领欧盟走出宪法危机的姿态。随着布莱尔即将交权于布朗,欧洲正在迎来以萨科齐、默克尔和布朗为代表的新“三剑客”时代。
中法关系:无悬念 有期待
希拉克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在他担任法国总统12年间,始终从战略高度看待和处理中法关系,坚持“一个中国”立场,支持中国和平统一大业,积极推动双边务实合作,加强与中国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商与协调。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得到了很大发展。中法关系已成为不同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发展水平的国家间相互尊重、友好相处、互利合作的典范。希拉克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痴迷也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领导人无法企及的。在这一点上,萨科齐无法与之相比。不过萨科齐对中国也有一定的了解和感情。他曾三度访华。1995年,在他政治生涯陷入低谷时,中国邀其访华,给予他很大的支持和鼓舞,他亦屡屡提及此访。2004年访华时,得到了胡锦涛主席的亲自接见,他铭记至今。在竞选过程中,面对其他候选人声称要“抵制北京奥运会”的言论,萨科齐予以坚决回击,并称只要中国邀请,他一定会出现在奥运会开幕式现场。
不过,一段时间以来他的涉华言论表明,执政初期,萨科齐的对华政策将呈现两面性。他认识到法中关系全面发展不可逆转,同时也基于“人权准则”,对中国提出批评。他曾经在2006年提出了对华政策三原则:人权原则、贸易互惠、经济合作。在人权问题上,他强调“不会为了合同而放弃自己的价值观”,在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问题上,他主张“与中国在人权领域的进步挂钩”;在经贸问题上,他主张提高对中国的“环境与社会标准”,称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环境保护和贸易公平问题上必须遵守国际规则等等。可见,在萨科齐执政初期,中法的摩擦不会减少。但从长期看,奉行实用主义,以振兴法国经济为出发点的萨科齐,不大可能改变中法两国的传统友好关系,对华理性务实的一面将占上风。他曾明确表示法中关系最优先考虑的是“力量对比”,强调中国已成为真正的强国,任何国家在与中国的对话中都必须“持尊重的态度”。他还多次强调,“中国是法国和欧洲的首要伙伴”,“中国在国际事务上的态度对世界和平与稳定有关键影响”,法国应与中国在国际问题上进一步加强合作。随着萨执政时间的累积,外交经验的增加及与中国交往的增多,萨对中国的态度将更趋理性和务实。
随着希拉克的背影渐行渐远,法国开始了萨科齐时代。人们都在关注这个新总统将如何谱写法国的新历史。在全世界希冀的目光中,希望法国未来的路越走越宽,中法关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本文责任编辑:王栋)
雄心勃勃 终成正果
“我不是想当总统,我是一定要当总统”。这个22岁成为市议员、28岁做市长、33岁当选国民议会议员、38岁起先后任政府预算部长、经济、财政和工业部长及内政部长等要职的年轻政治家,具有非凡的勇气和远大的抱负。
从2002年出任法国内政部长时,萨科齐就已经开始为5年后的总统选举进行准备了。从个人形象、执政风格到竞选策略等,准备工作做得非常细致充分。两年内政部长位置上的历练更让萨科齐成为法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直言不讳、锐意进取和对犯罪行为的铁碗手段使他赢得了许多普通民众的支持,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他是法国自“戴高乐以来最伟大的政治人物”。这奠定了他赢得选举的民意基础。他曾放出豪言:没有任何事、任何人能阻止我坚持到底,阻止我参加2007年的“约会”。
在竞选过程中,萨科齐成熟的竞选策略和竞选纲领是赢得选举的重要保证。他始终坚持稳定的竞选纲领,在具体问题上表态前后一致,赢得了选民的信赖。他提出的竞选纲领,对重视社会福利制度的法国传统执政纲领发出挑战,在打击犯罪、移民和国家安全问题上十分强硬。在法国社会“向右转”的背景下,萨科齐这种大胆的竞选纲领赢得了法国社会右翼主流的支持。与此同时,在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欧洲一体化等议题上,他则顺应法国民意,奉行中间立场,尽可能吸引中间选民的支持。萨科齐敢说敢做的直率风格,尽管让人有点难以接受,但是在法国当前的“乱局”中,却迎合了许多人的心理需求,他们都期待一个强有力的政治家改变法国社会的现状,激发法国的活力,恢复法国的荣耀与地位,这是萨科齐赢得选举的根本原因。
此次大选是法民众最为关注、投票最积极的一届,高达86%的投票率刷新了法国的民主政治记录。萨科齐的当选表明人们对于这位平民出身的小个子政治家重振法国经济、带领法国走出低谷、重振大国雄风寄予厚望。这个匈牙利移民的儿子终于登上了法国政治舞台的中心,开始施展他的远大政治抱负。
组建政府 推行改革
萨科齐在总统就职演说中称,他是全法国人民的总统,他将团结法国人民,以人民的名义推动改革和进步。
萨科齐具有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面对全球化对法国的冲击、法国所处安全环境的变化,萨科齐主张建立“强大的国家,强大而和谐的社会,强大的集体认同”来应对挑战。他对英美的自由经济政策很感兴趣,决心在法国大力推行,以提高法国企业的竞争力;他决心改革当前法国的税收制度,降低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为了使国家的管理更加高效、民主,他力主进行政体改革,改革国家体制,修改宪法,将总统任期限制在两届,在立法和监督政府方面给议会更大的权力;改革社会决策模式,扩大民主参与,促进社会对话。在移民与安全政策上,他主张一方面给予现有移民更多培训,促其尽快融入法国社会中,另一方面采取强硬政策,实行“选择性移民”,加强移民对法国的国家认同。萨科齐新政府的移民与国民属性部是一个全新的政府大部,集成了原先内政、社会事务和外交等部门分别负责的移民、社会救济和发展援助事务,已经体现了萨科齐移民政策的思路。
不过萨科齐将要进行的改革都是针对法国长期沿袭、积重难返的弊病,从密特朗到希拉克都希望通过改革有所作为,但最后都因阻力过大而不了了之。萨科齐要想顺利推行其改革计划,除了坚定的改革决心、大胆的改革计划,还需要谨慎而富于技巧的改革策略。5月18日,萨科齐组建了新政府。他任命菲永为新总理,在政府15名部长中,除执政的人民运动联盟的成员外,还吸收了社会党和法国民主联盟的成员。新政府的组建体现了萨科齐“社会变革”和“社会团结”的双重理念。一方面,他启用勇于改革和善于与外界沟通的菲永担任总理,以推行自己的改革计划;另一方面将中、左力量吸纳进来,展示“团结”、“开放”的政治形象,可以减少未来改革过程中来自其他阵营的阻力。萨科齐此举也对主要反对党社会党造成冲击,给人民运动联盟在6月份的议会选举中加分,以在议会选举中获得绝对多数,确保今后顺利推行多项经济社会改革。
走萨氏外交路线
据媒体报道,萨科齐有意加强总统外交权力,力图在外交上有所建树。作为新戴高乐主义者,萨科齐不会对希拉克时代的外交改弦更张,但也将有所取舍。萨科齐对法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有自己的看法,他的外交政策既要参考希拉克的“成功经验”,又要按照自己的理念对外交布局进行一定调整。
欧洲政策依然会是法国外交的根基。但与希拉克不同的是,萨科齐主张欧盟设立边界,使欧盟不被无限制的扩大所累,反对土耳其入盟,提议建立“地中海联盟”来加强与地中海沿岸国家的联系。他主张加强欧盟在面对全球经济竞争方面的保护功能。在移民政策上,他要求欧盟各成员国协调立场,采取共同政策,不能各行其是。萨科齐持“亲美”立场,他认为法美交恶对法国、对世界的利益多有不利。他曾在美国发表演说称:我重视法美关系人所共知,在法国也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评。但我不是懦夫,我为法美友谊感到骄傲。当选后,他强调法国是美国可依靠的朋友。尽管如此,以萨科齐的执政风格,他不会对美“言听计从”,而且从法美关系长期的历史看,法美两国本质上不会亲密无间,在欧盟、北约、全球化、气候与环境变化等问题上,二者不会轻易对彼此让步。在与俄罗斯关系问题上,萨科齐态度明显冷淡。他批评俄罗斯的车臣政策及俄“企图染指”法战略工业部门的行为,他还明确指出,法俄领导人之间的“私交”应该被淡化。种种迹象表明,在对俄问题上,萨科齐已基本背离希拉克。
萨科齐入主爱丽舍宫几个小时之后,就迅速访问了德国,成功塑造了法德密切合作,带领欧盟走出宪法危机的姿态。随着布莱尔即将交权于布朗,欧洲正在迎来以萨科齐、默克尔和布朗为代表的新“三剑客”时代。
中法关系:无悬念 有期待
希拉克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在他担任法国总统12年间,始终从战略高度看待和处理中法关系,坚持“一个中国”立场,支持中国和平统一大业,积极推动双边务实合作,加强与中国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商与协调。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得到了很大发展。中法关系已成为不同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发展水平的国家间相互尊重、友好相处、互利合作的典范。希拉克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痴迷也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领导人无法企及的。在这一点上,萨科齐无法与之相比。不过萨科齐对中国也有一定的了解和感情。他曾三度访华。1995年,在他政治生涯陷入低谷时,中国邀其访华,给予他很大的支持和鼓舞,他亦屡屡提及此访。2004年访华时,得到了胡锦涛主席的亲自接见,他铭记至今。在竞选过程中,面对其他候选人声称要“抵制北京奥运会”的言论,萨科齐予以坚决回击,并称只要中国邀请,他一定会出现在奥运会开幕式现场。
不过,一段时间以来他的涉华言论表明,执政初期,萨科齐的对华政策将呈现两面性。他认识到法中关系全面发展不可逆转,同时也基于“人权准则”,对中国提出批评。他曾经在2006年提出了对华政策三原则:人权原则、贸易互惠、经济合作。在人权问题上,他强调“不会为了合同而放弃自己的价值观”,在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问题上,他主张“与中国在人权领域的进步挂钩”;在经贸问题上,他主张提高对中国的“环境与社会标准”,称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环境保护和贸易公平问题上必须遵守国际规则等等。可见,在萨科齐执政初期,中法的摩擦不会减少。但从长期看,奉行实用主义,以振兴法国经济为出发点的萨科齐,不大可能改变中法两国的传统友好关系,对华理性务实的一面将占上风。他曾明确表示法中关系最优先考虑的是“力量对比”,强调中国已成为真正的强国,任何国家在与中国的对话中都必须“持尊重的态度”。他还多次强调,“中国是法国和欧洲的首要伙伴”,“中国在国际事务上的态度对世界和平与稳定有关键影响”,法国应与中国在国际问题上进一步加强合作。随着萨执政时间的累积,外交经验的增加及与中国交往的增多,萨对中国的态度将更趋理性和务实。
随着希拉克的背影渐行渐远,法国开始了萨科齐时代。人们都在关注这个新总统将如何谱写法国的新历史。在全世界希冀的目光中,希望法国未来的路越走越宽,中法关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本文责任编辑:王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