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麦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在我国的种植比重很大。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小麦种植区,存在化肥、农药使用过量的问题,虽有一定的增产及杀虫效果,但长期使用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危害较大,不利于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不断地完善对应的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小麦的栽培质量和产量。
关键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1推广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意义
(1)推动我国农业向前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同时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需要强化其在种植过程中经济作物的产量与质量的提升,小麦作为主要的经济作物,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加之社会对小麦产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导致很多新兴的农业技术被不断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来,推动我国农业的增产和增收,同时也促使我国农业获得更大发展空间。(2)有效提升小麦的产量和效益。现阶段我国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及时推广,促使我国很多地区能够加入到小麦的种植中来,进而确保小麦产量、质量得到保障,切实解决小麦种植过程中产量低以及品质差等问题,并且通过高产栽培技术的有效推广,还能保证小麦得到大丰收,进一步提升产量,给农民带来经济增收,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也能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样不但能够保证大规模的小麦种植面积,也能促进区域农业的快速发展。
2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2.1种子处理
小麦的生产数量及质量,会受到种子质量的影响,因此,在种子选择时,要根据当地的特性及气候特点对种子进行选择,选择最适合当地生长的小麦种子,保证种子具有良好的抗逆性及综合性。在种子的种类确定以后,还要在晴天对种子进行晾晒,来保证和提高种子的活性,提高成活率。在整个晾晒过程中,要将种子中的一些杂质,和具有病虫的颗粒进行剔除,保证种子的纯净度能够保存在98%以上。同时,为了降低种子病虫害的产生率,还要做好种子和药物的拌和工作。
2.2整地
在整地期间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操作,比如要确保整地的深度符合要求,而且要整透、整实,旱田深耕需要确定深度为20-25cm。要对小麦田进行耕透,确保不留埂;土层一般为上虚下实;为保证出苗要留足底墒。如果是沟厢,保证为4条沟,且每条沟都要连在一起,而且在作厢时,厢宽、沟宽、沟深分别为2.7m、0.3m、0.3-0.5m。所以做好整地工作,对麦苗的发芽、生长,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2.3播种技术的应用
(1)适时播种。小麦的播种时期与温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播种过早,温度高,出苗快,冬前易旺长,不仅消耗养分,而且易受冻害。播种过晚,温度低,冬前积温少,苗小、苗弱、分蘖苗少,不利于越冬。因此,要在适宜的环境温度下播种。目前种植的小麦品种可分为冬性、半冬性、春性3大类型。由于遗传特性不同,各类型的春化阶段长短也不一样,因而对播种时的温度要求不尽相同。冬性品种播种时要求气温16-18℃,5cm地温17-19℃;半冬性品种要求气温14-16℃,5cm地温15-17℃;春性品种要求气温12-14℃,5cm地温13-15℃。(2)适量播种。适量播种对于小麦的产量很有影响。若小麦的播种量超过土地肥力种植过密,或种植密度过低,不在最佳容纳度,都会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造成本季小麦生产质量下降,产量降低。小麦种植不处于土地最佳容纳度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播种量过大,因土地的承载能力有限,超量种植的种子无法获取足够的养分和水分,从而影响种子的生长发育,导致整体小麦质量下降,出现减产的情况。(2)播种量过少,会导致土地的利用率过低,造成土地浪费,单位面积耕地的产能下降,从而影响小麦的整体产量。因此,在综合考虑土地状况的前提下,合理密植、定量播种,对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重要意义。(3)播种深度。小麦播种深度对其产量同样具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小麦的播种深度要在4-5cm左右。在相同的生长环境里,如果小麦的播种较浅,种子极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冬季气温较低,容易冻伤幼苗,造成冻害,严重影响本季小麦的产量,甚至绝产。如果将小麦的种子播种较深,种子的发芽率会受到很大影响,幼苗无法破土而出,长时间掩埋在土壤内,渐渐失去生命力,造成减产。
2.4田间管理
要再次考虑施用其他拔节性化肥。具体小麦追肥工作时间及要求一般应根据小麦茬秆种植数量和当地种植小麦苗木的情况不同来进行确定,一般对于群体较为适宜的小麦低产田,宜在每年拔节初期到中期,对于一般群体偏大的高产小麦,宜在每年拔节中、后期连续进行二次追肥。灌浆时的水应尽量浇透。孕穗期是幼株和个体小麦在其生长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需要营养水的临界生长期,这段临界时间一定多加注意可以保证幼株小花有充裕的营养水分,减少了幼株小花的生长退化,提高了结实度,增加了穗粒数和个体的孵化次数。最后,注重后期的管理。后期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预防早衰,预防倒伏,促进颗粒重,改善产品品质,提高生产率。其中的主要处理方法为:浇好后再灌浆。抽穗灌浆阶段是小麦种植中需要饮用水量最大的阶段。小麦应于扬花后10-15天及时浇灌少许浆水,以有效保证其生理饮用水,同时还可以改善田间的中小气候,减轻其干热风,延缓其叶片和根系的衰老,增加粒重,提高其蛋白质、面筋的含量。
2.5及时收获
收获时间也会对小麦的品质产生影响,提早收获会降低小麦的养分含量,因此,有必要选择合适的小麦收获时间,适时收获是小麦高质高产的保证。最合适的收获期是从蜡熟结束到成熟结束,如果收获太晚,不仅容易掉粒、折穗,下雨时小麦在穗上也容易发芽,还会降低千粒重、容量质量和面粉产量。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目前小麦收获普遍采用收割机,它既能保证收获的纯度,又能在进行机械化清茬的同时提高土壤肥力。联合收割机用于直接收获时,应在蜡熟期结束至完全成熟期期间进行,留种麦田应在完全成熟期收获。同时,要及时了解天气情况,及时催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首先,应注重越冬前的病虫害防治,在越冬前进行病虫害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主,通过精细工作、秸秆还田、适当晚播的方式,提高麦苗的抗病能力,减少麦苗发病概率。而一旦部分地区出现病虫害,应及时进行化学药剂的防治,采取药剂拌种,降低病虫害发生。其次,应注意扬花前的病虫害防治,小麦扬花前发生病虫害的概率较小,但由于小麦长势较弱,扬花期极易发生纹枯病,可利用三唑酮等杀菌剂进行防治。最后,扬花后是小麦病虫害的高发期,容易发生白粉病、锈病、麦蚜等病虫害,这对小麦的品质和产量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在这期间应当做好防虫、防病、防干热风等措施,通过采取化学杀虫剂的方式降低病虫害对小麦的影响,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采取的杀虫剂也有所不同。对于白粉病、锈病、叶枯病、赤霉病应选用三唑酮、烯唑醇、加托等高效的杀菌剂,而防干热风应选择磷酸二氢钾等。通过采取统筹兼顾的方式,防止小麦早衰,提高小麦产量。
4结束语
多年以来,我国小麦面临着折穗、落粒、病蟲害等危害,严重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传统的农耕模式以及小麦种植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必须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培育优良的小麦品种,探究小麦高效栽培技术,提高小麦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从而为以后的小麦种植经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肖怡宁.小麦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种子科技,2019,37(16):107-108.
[2]檀时山,郑爱霞.探究小麦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9(2):15.
[3]武军华,马丰刚,徐炜,等.兖州区小麦玉米一体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9(6):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