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

来源 :基层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ou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中部和东部多为山丘地区,西南部多为山地地貌,北部也是以平原为主,兼有山地,由此可见山地占据了我国大部分区域,研究山地城市规划及建筑形式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结合山地城市的分布形态,研究了山地城市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通过分析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造设想及工程措施,旨在为山地城市结构形态的生态化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山地城市规划;山地城市设计;结构形态
  前言
  山地城市由于其特殊的地质、地形条件,形成了与平原城市不同的生态格局、空间结构以及建筑形态。山地城市的突出特点是生态环境高度敏感且地质灾害种类众多,使得人工改造可能会导致一系列无法预料的生态、安全问题,因而山地城市开发的可行性和开发强度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同时随着城市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也给我国山地城市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必须加强对山地城市、建筑文化和山地景观园林的研究,才能更好的解决人、地矛盾,维护山地生态系统。
  1.山地城市的布局结构特征
  1.1现状特点
  (1)以组团模式为主
  组团模式是指各山地城市规划中以河流、交通线路、绿地或山体组团相分隔,这样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每个组团内的工作、生活用地大体平衡。这种沿河流或交通线路展开的“多中心、组团式”的“点轴状网络型组团式”用地布局模式符合都市区所处的山水地貌结构和走势,是山地城市的地域结构和功能区空间布局优化发展的方向。
  (2)各区域特色逐渐明确
  山地城市的规划各区域的中心功能日益明显,各中心功能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地位得到了强化,特色功能区正逐步形成,以及外围组团开始发展特色基地、特色休闲疗养基地等,已经初具规模。体来看,山地城市的用地结构、功能结构及空间扩张的格局趋势正逐步向优化方向发展,产业布局分异及各功能区特色得到了强化。
  1.2存在的主要问题
  (1)自然生态空间的容量较小,分布不均衡
  山地城市的地貌特征大多为平行岭谷区,低山、丘陵的坡地,相对较平缓的用地面积小;坡地的坡度较陡,边坡稳定性较低。所以城市区的自然生态空间的容量小,且分布零散,适合城市建设的平地少[1]。
  (2)城区人居环境拥挤、现代城市病突出
  从产业结构看,山地城市中心区的建设,尤其是核心区相对优越的投资环境和成熟的配套条件的吸引,城市的投资和产业布局继续向主城核心区聚集。从人口分布格局看,主城区尤其是主城核心区,其人口密度比我国和世界许多大都市的人口密度还要大,但相对有限的土地,尤其是陡峭的山地,是无法作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若扣除这一部分土地,则都市区主城区的人居环境拥挤情况更为突出。并且由于产业和人口继续聚集,人居环境拥挤,山地城市病如热岛效应、浊岛效应严重。人口拥挤、交通不畅,人均交通用地和绿化用地少等问题也不断涌现。
  (3)各功能区混杂,布局不够合理
  山地城市由于土地资源的限制,工业、仓储用地与居民的生活居住用地、机关办公用地、文教用地、金融商业用地等交叉,功能区混杂。同时,功能区布局也不够合理,部分污染相对严重的企业集中布局在河流的上游地区。
  (4)城市扩张的后备用地短缺
  山地城市丘陵、低山、中山面积较大,占据总面积的80%以上,平坝、台地仅零星分布在河流沿岸的一级阶地以及向斜轴部的局部地区。由此适合城市发展的平坝、台地少,适合城市扩张的后备用地短缺。
  (5)地质灾害较多
  山地城市多以山地和丘陵地貌为主,山体和丘体斜坡的稳定性差,加上河流浸泡淘挖、交通线路切割以及其他工程的破坏,使城市生态环境相当脆弱,成为滑坡、泥石流等环境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2.山地城市规划设计思路
  2.1坚持有特色的生态环境经济规划
  针对山地城市的实际问题,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经济社会规划,把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中是规划设计的基本思想。此外还要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规划的原则,把合理划分功能和合理布局工业作为首要目标,充分考虑都市区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达到既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又能保护资源、减少污染、防止生态破坏,实现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在规划设计中,特别重视生态环境全面规划,并完全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之中。在系列规划中,要始终贯穿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同时各区要继承和创建自己的鲜明个性[2]。
  2.2加强核心城区的城市发展设计
  核心城区是城市化水平最高,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因此对土地利用以城市发展为主。并且在设计规划中核心城区的人口需要逐步疏散,适度减少核心城区的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对于核心城区的产业结构需要通过规划加以调整,减少占地多、耗水高、污染大的企业,完善和强化中央商务区功能。此外还需要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特别要注重城区内绿地的建造和天然林地的保护。在城市的山脊线、天际线等重要景观处,需要加强景观林地的建造和保护,严禁砍伐树木和破坏林地[3]。
  3.规划设计研究
  3.1规划方法
  首先,应根据各地区环境和土地类型的具体情况,建立不同类型的山区保护和开发模式。包括以保护为主;丘陵山地自然生物保护区;山区水库库区水源保护区;丘陵山区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山区特有生物保护区;丘陵山地经济林地(基地);台地丘陵农用地;丘陵山地特殊用地)的用地模式。
  山地城市空间特征与山地自然环境以及受其影响形成的山地人文环境之间密不可分,生态适应的山地人居环境建设应强调其调适性发展原则:着眼于生态的结构性调整;着眼于空间经济的功能性调整;着眼于社会历史和行为心理的文化延续和创新。
  其中,着眼于生态的结构性调整应在宏观层次上,以生态调控为中心,确定与山地环境相适应的空间结构、形态特征、中心体系和层级网络。在中观层次上,以地形特征为背景,进行组团中心区的功能调整,塑造多维集约化的空间形态。在微观层次上,以文化特色为目标,营造人性化生活场所。   3.2实践方针
  在满足现代化城市功能要求的前提条件下,城市设计工作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开发自然资源为准则。力求遵循自然、以人为本,同时又体现城市的繁荣使其散发出生命的节奏和人文气息。其具体实践中应坚持:因借自然山水,注重绿地效应,创建多元的、赏心悦目、亲和宜人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强化城市主轴,营建主核心区,形成城市结构形态中的主体;城市景观形象的主场景;城市对外展示的主窗口,开辟步行街,融注本土文化;开辟步行街区,重点装饰以富有地方民族色彩的建筑、小品、标识、雕塑,成为人们休闲、游乐、购物的理想空间;人性自由舒展的浪漫空问;文化氛围浓郁的特色卒问;城市繁荣的窗口;因时因地制宜,环境质量至上,充分结合地形,合理调整规划分区,考虑日夜空间效应,优化滨水、近水环境。加强面山绿化的整体景观效果,创造青山绿水环抱中、生机盎然的峡谷明珠小城。、
  此外还要追求清新和谐,采用多元手法。从城市轮廓线、建筑高度、视觉通视、建筑风格形式、建筑色彩上,追求整体和谐、有机协调。注重多创造各种不同大小的开放空间,在各种广场、步行道、人行道以及各种绿地、庭园中,设置建筑小品、室外家具、艺术品、雕塑、水景,并赋予民族形式,使其成为吸引人们的视觉焦点。同时利用绿地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并用来加强其城内的规划结构,让人感受到活力、整齐、景观优美。
  4.结语
  总的来说山地城市的规划建设问题,不仅涉及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战略部署,也直接关系到山地城市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和落实,只有认清不同类型山地城市的优势与挑战,把握山地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律,科学引导山地城市统筹发展,才能为我国城市化进一步发展探寻新的空间,为面广量大的山地城市空间拓展和建设规划提供有益的探索,趋利避害,促进我国山地城市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光宇.山地城市与建筑文化.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
  [2]郭其伟.山地城市开放空间规划设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05)
  [3]王祥容.生态与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新论[J].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陈斯宁(1985.12-),男,广西北流人,助理规划师,本科生,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编制体系,技术内容和实施机制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梳理和总结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度在编制实施管理中存在的亟待完善的问题,并结合土地利用规划与实施问题产生根源分析,提出了未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改革创新的若干具体建议。  关键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体系;规划编制;规划实施  1、引言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物质载体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实现国家
期刊
摘要:绿色建筑和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对人们的生活和周边环境有着很大的影响。随着绿色建筑的发展,绿色建筑新材料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本文对绿色建筑新材料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绿色建筑;新材料;城市发展\  引言  伴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行,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降低建筑物建设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与人们居住环境的舒适程度,大力推行绿色建筑新材料受到政府与社会各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居民小区里面正在进行大面积的社区建设。随着居住人群的越来越多,为了加强小区间沟通、方便小区居民的衣食住行玩,在小区里面建设公共建筑尤为重要。本篇文章首先阐述了社区的基本概念,然后论述了居民社区里面公共建筑设计的基本规划,希望能够做到以人为本。通过了解小区居民的日常行为心理,满足人们生活的必要需求和可供选择的活动娱乐设施,推动和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通过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为了使人们生活的更加安全和舒适,我国建筑技术水平逐步提升。在现代的建筑工程中,钢结构因为其自重轻、强度高的优势,它的稳定性与其他建筑材料相比,更适合用于建筑设计中结构的搭建。虽然建筑钢结构的稳定性得到了整个行业的认可,但近年来,由于建筑设计等问题的出现,钢结构的稳定性遭到了质疑,安全事故也频频引发。
期刊
摘要: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作为占据全面土地面积近70%左右的山区农村来说,如何在不对环境构成损害的前提下,设计出更加具有民族性、区域性、环保性的山区生态建筑,成为了山区农村规划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山区生态村建设理论加以阐述,揭示生态村建筑的内涵及作用,探究建筑设计中的内外层次关系,总结设计方法及措施。  关键词:山区生态建筑;建筑规划;空间关系;构造设计  随着工业化进
期刊
摘要: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成为制约建筑企业生存发展的第一要素。成本管理和控制,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越显重要,成本管理成为施工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通过对建筑过程中成本管理概念的叙述,分析当前工程项目成本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成本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成本管理;成本控制;措施  面对当前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和当前经济危机的压力,施工企业必须加强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加强成本控制,尤其在施
期刊
摘要:在建筑设计中,本文从设计方向出发,减少资源的浪费,减少环境污染,增强人们环保节能的意识。在环保节能的潮流下,迫使建筑产业进行优化与升级。人与建筑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关键词:建筑设计;环保节能  当今社会随着日益飞速的经济发展,各类资源被开采的同时也面临着消失与稀缺的局面。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成为各个行业研究的课题,因此,环保节能成为了当今时代的主题。那么,所谓大家衣食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都得到了迅速地提高。钢结构以其独特的优越忧,在建筑业被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在“大力发展钢结构”政策的指导下,我国钢结构发展的历史机遇已经到来。在高层钢结构住宅建筑与结构设计中,合理的进行建筑平面设计,合理的选择柱网布置,合理的选择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法是整个设计成功的随着钢结构住宅的发展,充分发挥钢结构一系列的优点一直是本领域研究的热点。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改进,精神生活要求也越来越高,进而对居住空间的要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满足居住条件的同时,舒适的居住环境也会给居住者带来很好的的感受。在喧嚣和污染并存,行业竞争和忙碌工作的城市中,对越来越多的单身族和刚刚踏入社会的青年人来说,简单、健康、自然的居室环境是很适合的。本文基于对现代简约风格在室内设计的应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叙述,这一分析对于进一步的推广和完善现代简约风格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环保节能理念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认可,社会对城市建设的标准也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低碳、节能、环保、科学的住宅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因此,城市的建设发展应该与城市的环保节能规划协调、同步进行,这样不仅有利于降低城市的能源消耗,还可以促进城市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整合,有利于改善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科学引导城市建设,提高社会发展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城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