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学的对外译介和传播有两个阶段:一是文学在本土的文化生产,二是译本在异域文化的接受。林语堂在1935年后的翻译活动主要是汉译英,或采用英文改写甚至英文创作的方式来对外译介中国文化。从布迪厄理论视角分析译者和场域张力之间的关系,从跨文化交流传播的历史文化语境考察林语堂的英译作品,探讨译者行为的内外在翻译动因。林语堂的翻译既符合他在场域中的“利益”或资本预期,又较为契合其个人习性和翻译习性,这就使他能够接受和适应新的翻译规范,创造一种特有的本土文化意识或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