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语文教育中,必须十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发挥自主性学习的优势呢?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
一、老师要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适当传授一些学习的方法,将能取得更令人满意的效果,学生掌握了方法,也就能利用方法更快乐,更有效地去获取知识。方法的教学可以单独地进行,如教学生学生字时,指出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就行了。也可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教,让他们在自己的天地里感受学习的快乐,收获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二、要注重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做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就应在注重对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包括预习整理,广泛阅读与圈点批注、积累、善于表达、倾听等多种习惯。
1.养成良好的预习整理习惯
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使学生变“让我学”为“我会学”。面对初级学生,最初要规定预习项目,如作者资料,写作背景、生字新词、文章大致内容,认识发现疑难困惑等几方面。学生在预习时都有记录,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记录或根据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对学生加以指导整理,做到勤检查,多展示,以便发现问题,以后可逐渐放开。
2.养成广泛阅读与圈点批注习惯
积极培养学生大量的阅读课外书,读各种名著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养成圈点批注和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3.勤于积累习惯的培养
我针对在学习过程中涉及到的文章,诗词、人物等都会因趣导入,开展“古诗文背诵赛”“现代诗歌朗诵赛”,还可以根据学生积累,自办报纸作文周刊等学生感兴趣的各项活动。
4.养成善于合作交流的习惯
合作交流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合作交流学习应以自主探究为基础,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或修正意见,是同学们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最好机会。那么,我们就要让学生恰当把握交流学习的时机。产生疑难时与人交流。这种交流可以起到释疑、解疑的作用。
5.养成勤于表达,善于倾听的习惯
一要培养正确的听说态度,使之乐说喜闻。二要训练必要的听说技能。为学生在听说实践中提高能力,培养习惯打下基础。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听说的实践机会,如课前三分钟说话,课外调查等。
自主习惯养成后,学生的主自学习能力得以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会很轻松,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会更加明显地提 高。
三、搞好课前预习,独立寻疑,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每次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我都会提前一天告知学生学习的内容及预习要求,让他们先读课文,对文章有一个总体的感知,并圈点出文章中的难词难句,借助工具书提前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在本子上做好笔记,留待课堂上或者小组内解决。这样做,一方面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产生自主查阅工具书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特别是有些同学有不会的问题,老师让其他同学回答,回答出正确答案的同学,看他们脸上的自信表情,就能感受他内心的喜悦,这样就更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预习时已初读课文,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总体的感悟,并且对文章的某些内容存在着疑问。所以,他们上课是带着疑问听课,听课就特别认真,理解得也格外深刻,疑問让他在老师讲这篇课文之前就充满了期待。因此,在课堂上他们学习起来将会更加主动,特别是分析到他们的疑难之处时,热情将会十分高涨,收到的教学效果自然就更好了。
四、创设自主学习情境,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存在一种常见现象,就是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示作者的情感,接着安排学生快速阅读,把文中奇思妙想的语句找出来,让学生朗读体会,教师指导反复朗读。最后教师出示问题,让学生们分组讨论然后教师指导,即完成了对本课的学习。但细想起来,学生在这堂课中,究竟有多少自主学习的权利,可以说在整堂课几乎都是老师在领着做着一切,对于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根据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展开的。
在阅读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在从不敢提问到想问、敢问、善问,小到对课题遣词造句的质疑,大到联系上下文探究段落、篇章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的拓展学生的思维,再经过教师的精心引导,让学生问、读、思、议,使学生在问中有所疑,在问中有所思,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学生在思中有所认识,在思中找到问题的所在,在思中理清问题的脉落,使学生在议中充分得到共同提高. 这样,我们的教学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注重课堂评价与小组评价
在课堂上注重激励评价,激发兴趣,树立学生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也同样不容忽视。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就是他们的偶像,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不经意的眼神示意,一句极平常的温馨话语,都会在学生内心荡起涟漪,起到极大的鼓舞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六、注重课后精练,自主地进行阅读获取
一篇文章学完了,学生的学习还没有结束,在学生已经理解、掌握了文章内容后,选取文章的重点词句、精彩文段以及相应的课外阅读,以练习的形式印发给学生,然后以小测的形式,要求学生在堂上限时完成,老师堂上进行评讲,同学们交差互改。这样做不但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紧迫感,而且能减轻老师课外批改作业的负担;同时,通过学生互改,也加深了对练习内容的印象,真可谓一举三得。但有时时间较紧,则只能以课外练习的形式进行,要求学生课外完成,教师另选时间进行评讲,学生交差互改。这样做同样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练笔机会,对于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及阅读分析能力也很有帮助。
一、老师要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适当传授一些学习的方法,将能取得更令人满意的效果,学生掌握了方法,也就能利用方法更快乐,更有效地去获取知识。方法的教学可以单独地进行,如教学生学生字时,指出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就行了。也可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教,让他们在自己的天地里感受学习的快乐,收获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二、要注重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做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就应在注重对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包括预习整理,广泛阅读与圈点批注、积累、善于表达、倾听等多种习惯。
1.养成良好的预习整理习惯
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使学生变“让我学”为“我会学”。面对初级学生,最初要规定预习项目,如作者资料,写作背景、生字新词、文章大致内容,认识发现疑难困惑等几方面。学生在预习时都有记录,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记录或根据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对学生加以指导整理,做到勤检查,多展示,以便发现问题,以后可逐渐放开。
2.养成广泛阅读与圈点批注习惯
积极培养学生大量的阅读课外书,读各种名著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养成圈点批注和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3.勤于积累习惯的培养
我针对在学习过程中涉及到的文章,诗词、人物等都会因趣导入,开展“古诗文背诵赛”“现代诗歌朗诵赛”,还可以根据学生积累,自办报纸作文周刊等学生感兴趣的各项活动。
4.养成善于合作交流的习惯
合作交流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合作交流学习应以自主探究为基础,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或修正意见,是同学们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最好机会。那么,我们就要让学生恰当把握交流学习的时机。产生疑难时与人交流。这种交流可以起到释疑、解疑的作用。
5.养成勤于表达,善于倾听的习惯
一要培养正确的听说态度,使之乐说喜闻。二要训练必要的听说技能。为学生在听说实践中提高能力,培养习惯打下基础。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听说的实践机会,如课前三分钟说话,课外调查等。
自主习惯养成后,学生的主自学习能力得以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会很轻松,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会更加明显地提 高。
三、搞好课前预习,独立寻疑,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每次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我都会提前一天告知学生学习的内容及预习要求,让他们先读课文,对文章有一个总体的感知,并圈点出文章中的难词难句,借助工具书提前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在本子上做好笔记,留待课堂上或者小组内解决。这样做,一方面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产生自主查阅工具书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特别是有些同学有不会的问题,老师让其他同学回答,回答出正确答案的同学,看他们脸上的自信表情,就能感受他内心的喜悦,这样就更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预习时已初读课文,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总体的感悟,并且对文章的某些内容存在着疑问。所以,他们上课是带着疑问听课,听课就特别认真,理解得也格外深刻,疑問让他在老师讲这篇课文之前就充满了期待。因此,在课堂上他们学习起来将会更加主动,特别是分析到他们的疑难之处时,热情将会十分高涨,收到的教学效果自然就更好了。
四、创设自主学习情境,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存在一种常见现象,就是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示作者的情感,接着安排学生快速阅读,把文中奇思妙想的语句找出来,让学生朗读体会,教师指导反复朗读。最后教师出示问题,让学生们分组讨论然后教师指导,即完成了对本课的学习。但细想起来,学生在这堂课中,究竟有多少自主学习的权利,可以说在整堂课几乎都是老师在领着做着一切,对于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根据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展开的。
在阅读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在从不敢提问到想问、敢问、善问,小到对课题遣词造句的质疑,大到联系上下文探究段落、篇章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的拓展学生的思维,再经过教师的精心引导,让学生问、读、思、议,使学生在问中有所疑,在问中有所思,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学生在思中有所认识,在思中找到问题的所在,在思中理清问题的脉落,使学生在议中充分得到共同提高. 这样,我们的教学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注重课堂评价与小组评价
在课堂上注重激励评价,激发兴趣,树立学生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也同样不容忽视。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就是他们的偶像,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不经意的眼神示意,一句极平常的温馨话语,都会在学生内心荡起涟漪,起到极大的鼓舞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六、注重课后精练,自主地进行阅读获取
一篇文章学完了,学生的学习还没有结束,在学生已经理解、掌握了文章内容后,选取文章的重点词句、精彩文段以及相应的课外阅读,以练习的形式印发给学生,然后以小测的形式,要求学生在堂上限时完成,老师堂上进行评讲,同学们交差互改。这样做不但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紧迫感,而且能减轻老师课外批改作业的负担;同时,通过学生互改,也加深了对练习内容的印象,真可谓一举三得。但有时时间较紧,则只能以课外练习的形式进行,要求学生课外完成,教师另选时间进行评讲,学生交差互改。这样做同样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练笔机会,对于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及阅读分析能力也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