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广东东部海岸地貌的基本骨架受构造控制明显,其中以NE、NW向的新华夏多字型构造制约着本区的山川展布、港湾和岛屿的排列。在以块断差异性运动的同时,外营力作用十分活跃。地表水、河流、风、波浪和潮汐、潮流等因素的塑造下,形成本区多层次、多成因的各种地貌类型。本文对各类地貌形体作归并综述,并提出有关海岸地区开发利用的若干问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东部海岸地貌的基本骨架受构造控制明显,其中以NE、NW向的新华夏多字型构造制约着本区的山川展布、港湾和岛屿的排列。在以块断差异性运动的同时,外营力作用十分活跃。地表水、河流、风、波浪和潮汐、潮流等因素的塑造下,形成本区多层次、多成因的各种地貌类型。本文对各类地貌形体作归并综述,并提出有关海岸地区开发利用的若干问题。
其他文献
广州海珠区与广东地理学会举行"古海遗址"发现50周年纪念会在广州河南新滘区举行,由海珠区科技委员会、海珠区科协、海珠文联、广东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广东地理学会地貌专业委员会等有关单位联合召开。会期一天,上午现场参观"古海遗址",下午进行学术讨论,诗书画雅集,中午会餐。济济一堂六十多人。羊城晚报记者发布简讯,情况热烈。
自地貌学(geomorphology)一词的首次出现(C.Naumann1858),至今已有130年.在此期间,各种有关地貌发育的基本理论交替更叠、相互吸收又相互排斥,其内容相当丰富,各派的发展颇为复杂.回顾这一漫长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包括了五个高潮(其周期约25年),现选其主流简述如下,以作为进一步按系统详述的线索.
我系曾昭璇教授等所著《历史地貌学浅论》一书,已于1985年3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它是目前所知国内外首本论述历史地貌学方面的专书。历史地貌学是地貌学一个近代兴起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历史时期中地貌变迁原理。本书主要介绍这一门学科的内容体系、研究方法以及生产实践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研究了杉木连栽林地(一、二、三、及多代)及连栽后营选不同类型的混交林林地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及其基本性质:(1)林地调落物的分解强度:在杉木连栽林地中,一代>二代,一代>三代,在混交林中柳杉×薄姜木>建柏×红豆树>杉木×樟树>火炬松×罗光石楠.(2)林地土壤有机质随着连栽代数的增加而减少,连栽后营造不同类型的混交林,以柳杉×薄姜木林地有机质含量为最高,建柏×丘豆树杉木×樟树、火炬松×罗光楠依次递减
值本刊主编曾昭璇教授从事地貌学工作45年之际,特地发表华侨大学李澍泖先生写的文章《学者·教育学家·著述家》,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地理界老前辈是如何献身于他所从事的祖国教育事业的.
本文就前人在论述华南海岸第四纪升降与海平面变化时所经常涉及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这些问题包括;1、海积与海蚀阶地问题;2、海相层的标志问题;3、上升珊瑚礁的标志问题;4、古海滩岩的标志问题;5、华南海岸形态与升降问题。
黄埔港区位于珠江漏斗湾(溺谷湾)中部。珠江漏斗湾(溺谷湾)是反映全新世海浸后所形成的溺谷形态,即海水淹没古河谷地形,故应称"溺谷湾"。溺谷湾一般呈漏斗状或称喇叭口状,即河口宽大,向上游逐渐变小。如伶仃洋宽达40公里,到虎门缩减为4公里,到黄埔港又再缩减为1000米,到广州再缩为200米。因此,广州溺谷湾可真是由三个次一级小漏斗湾组成,即一为伶仃洋漏斗湾,二为狮子洋漏斗湾,三为珠江漏斗湾。黄埔港正好
三都沃(也称三沙湾)地理座标为119°48′27″E,26°31′45″N(图7),为我国东部沿海居中位置的港湾,如北距大连1581km,南离三亚港1575km。有的专家学者认为湄洲湾是一个"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天然深水良港,但三都沃更是优越,它无论是综合的自然条件和某些单项的自然条件(其中特别是水域深广条件)都
广东省怀集县桥头区"燕岩"是当地名胜和旅游点。由春分前后,自南海飞来于岩栖宿的南海金丝燕群而得名。南海金丝燕是热带鸟类,学名为"Collocalta csculenta L."。鸟巢即为"燕窝"。岩洞沿一近水平方向断裂和层面、节理面发育起来,作西北及东北方向曲折伸展。燕岩穿贯峰丛石山山体,为脚洞性穿洞。燕岩河即流贯洞中,成为燕岩所在的"凝
粤西海岸东段山地丘陵海岸,表现为岬角溺谷湾海岸,岬角平原海岸和岬角砂坝海岸。西段台地海岸,表现为砂坝泻湖海岸和台地溺谷海岸。海岸发育趋向岬角海岸基本稳定,淤泥质海岸逐步向海推进,砂质海岸被侵蚀后退。粤西港资源较为优良,有山地丘陵溺谷港;台地溺谷港;砂坝—泻湖港;河口港;海峡港;淤泥质海岸港及开敞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