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档案是一个集党政管理、教学、科研、基建、出版、仪器设备、财会、外事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档案体系,它不仅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记录,也是反映学校教学质量及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教育教学在有关政策的支持下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学校的档案开发利用工作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档案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为学校各项工作服务,这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学校档案工作开发利用的意义
学校档案记录着广大教职员工工作和活动的方方面面,记录着学校发展的足迹,反映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它不仅可以为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也可以为学校内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办学效益等提供参考资料。
为学校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现代管理的实践证明,科学的决策和管理离不开信息。只有在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反复论证和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办法和管理措施。档案信息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实效性,在领导决策中往往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科学合理地开发档案资源,能有效地为学校领导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
有效地推进学校阶段性重点工作的开展。学校在建设和发展中,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重点工作。重点工作需要调动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完成,而重点工作的完成往往离不开档案资源的開发和利用。档案资源开发得越好、利用得越充分,就越能有效地推进学校重点工作的进程。
更好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只靠翻阅档案材料获得信息的话,档案资源的利用是很有限的,档案信息的分享性也不会得到充分实现。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深层开发,把信息资源从档案原件的外壳中解放出来,转换成新的载体形式,就可以扩大档案信息的共享面,使广大利用者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共享相同的档案信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从而极大地提高档案信息的服务功能。
学校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迅速发展,学校的档案工作开始受到重视,其地位、作用、功能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许多学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中小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为依据,设立了专门的机构——综合档案室,配备了专职人员,建立了相关的工作网络体系,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是,与学校档案管理的要求相比,结合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任务,学校的档案开发利用工作仍然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它的地位、作用、功能等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一些领导干部和教职工对档案工作的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学校的一些领导干部和教职工对档案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认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书育人,领导考虑的是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而对档案工作很少想过或无暇顾及。
档案馆(室)技术设备落后。在信息化社会,档案资源管理系统功能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学校对档案管理的投资不足,在利用各种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设备进行馆藏资源建设、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等方面显得尤其落后,许多工作基本上停留在手工操作水平上,这同档案信息资源的广泛性及充分利用性很不相符。
学校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新思路
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档案意识,这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前提。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档案意识,首先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中小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为依据,大力进行学习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档案工作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其次是学校档案工作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做到学校工作进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主动适应和有效地服务于学校的各项工作。档案工作者的服务意识越浓、方式越周到、内容越广泛,档案的价值就越能得到体现,就越能强化大家的档案意识。
规范档案管理,这是做好档案服务工作的基础。首先,“依法建档”是规范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原则。应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执行国家归档、管理、利用等方面的政策,使全体师生在增强档案意识的同时,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制度管档”是规范管理档案的核心。我们只有在档案管理中建立和完善各项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好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再次,“定期归档”,档案室人员负责做好档案接受、上架、利用、借阅、编研等工作。因为有了定期归档,各种有价值的材料才能在第一时间及时得到“照料”,档案材料才会不断积少成多。最后,“分类编档”是学校档案管理适应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建立“双套材料”,使得档案内容日趋丰富、门类齐全,为教育改革、编写史志等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也为学校党政管理、教师职称晋升等提供了原始、真实的材料。
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首先要优化利用环境。要树立主动服务意识,简化利用手续,调整服务时间,为利用者提供幽雅整洁的环境,提供周到的“售后服务”,如开办打字、复印、翻拍、晒图等一条龙的专业服务,以方便利用者。其次要建立科学的检索体系。要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按照准、快、全、稳的要求编制档案检索工具,建立功能健全科学的检索体系,将馆藏档案信息的内容、形式、特征等介绍给利用者,增强他们对档案信息的了解。目前,不少学校都建立了校园网络,应借此实现档案目录的网上查询。最后要大力加强编研工作,学校档案的编研工作只有贴近时代的脉搏,找准与利用者的对接点,才能促使档案利用向高层次发展。
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档案人员要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上狠下工夫。首先,要有超前意识,掌握规律,能预测需求动态,抓住时机,主动提供档案开发利用服务。其次,要不断地“充电”,更新知识,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再次,要与时俱进,特别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开发中的应用技能,提高档案开发利用的本领。
(作者单位:漯河市中等专业学校)
编校:郑艳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教育教学在有关政策的支持下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学校的档案开发利用工作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档案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为学校各项工作服务,这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学校档案工作开发利用的意义
学校档案记录着广大教职员工工作和活动的方方面面,记录着学校发展的足迹,反映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它不仅可以为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也可以为学校内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办学效益等提供参考资料。
为学校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现代管理的实践证明,科学的决策和管理离不开信息。只有在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反复论证和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办法和管理措施。档案信息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实效性,在领导决策中往往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科学合理地开发档案资源,能有效地为学校领导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
有效地推进学校阶段性重点工作的开展。学校在建设和发展中,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重点工作。重点工作需要调动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完成,而重点工作的完成往往离不开档案资源的開发和利用。档案资源开发得越好、利用得越充分,就越能有效地推进学校重点工作的进程。
更好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只靠翻阅档案材料获得信息的话,档案资源的利用是很有限的,档案信息的分享性也不会得到充分实现。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深层开发,把信息资源从档案原件的外壳中解放出来,转换成新的载体形式,就可以扩大档案信息的共享面,使广大利用者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共享相同的档案信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从而极大地提高档案信息的服务功能。
学校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迅速发展,学校的档案工作开始受到重视,其地位、作用、功能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许多学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中小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为依据,设立了专门的机构——综合档案室,配备了专职人员,建立了相关的工作网络体系,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是,与学校档案管理的要求相比,结合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任务,学校的档案开发利用工作仍然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它的地位、作用、功能等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一些领导干部和教职工对档案工作的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学校的一些领导干部和教职工对档案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认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书育人,领导考虑的是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而对档案工作很少想过或无暇顾及。
档案馆(室)技术设备落后。在信息化社会,档案资源管理系统功能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学校对档案管理的投资不足,在利用各种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设备进行馆藏资源建设、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等方面显得尤其落后,许多工作基本上停留在手工操作水平上,这同档案信息资源的广泛性及充分利用性很不相符。
学校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新思路
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档案意识,这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前提。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档案意识,首先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中小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为依据,大力进行学习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档案工作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其次是学校档案工作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做到学校工作进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主动适应和有效地服务于学校的各项工作。档案工作者的服务意识越浓、方式越周到、内容越广泛,档案的价值就越能得到体现,就越能强化大家的档案意识。
规范档案管理,这是做好档案服务工作的基础。首先,“依法建档”是规范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原则。应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执行国家归档、管理、利用等方面的政策,使全体师生在增强档案意识的同时,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制度管档”是规范管理档案的核心。我们只有在档案管理中建立和完善各项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好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再次,“定期归档”,档案室人员负责做好档案接受、上架、利用、借阅、编研等工作。因为有了定期归档,各种有价值的材料才能在第一时间及时得到“照料”,档案材料才会不断积少成多。最后,“分类编档”是学校档案管理适应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建立“双套材料”,使得档案内容日趋丰富、门类齐全,为教育改革、编写史志等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也为学校党政管理、教师职称晋升等提供了原始、真实的材料。
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首先要优化利用环境。要树立主动服务意识,简化利用手续,调整服务时间,为利用者提供幽雅整洁的环境,提供周到的“售后服务”,如开办打字、复印、翻拍、晒图等一条龙的专业服务,以方便利用者。其次要建立科学的检索体系。要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按照准、快、全、稳的要求编制档案检索工具,建立功能健全科学的检索体系,将馆藏档案信息的内容、形式、特征等介绍给利用者,增强他们对档案信息的了解。目前,不少学校都建立了校园网络,应借此实现档案目录的网上查询。最后要大力加强编研工作,学校档案的编研工作只有贴近时代的脉搏,找准与利用者的对接点,才能促使档案利用向高层次发展。
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档案人员要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上狠下工夫。首先,要有超前意识,掌握规律,能预测需求动态,抓住时机,主动提供档案开发利用服务。其次,要不断地“充电”,更新知识,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再次,要与时俱进,特别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开发中的应用技能,提高档案开发利用的本领。
(作者单位:漯河市中等专业学校)
编校: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