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我们所使用的课改实验教材是从教育思想、课程体系、教育内容到教学方法全方位改革的新教材。它充分体现了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生命活力。如何彰显教材的优势,利用好这一课程资源,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作为新教材的实践者,我在认真研读教材、体会教材编写意罔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生动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改善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理解数学和应刚数学的信心。
1 以教材为线索,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新教材教学内容弹性大,问题设计贴近生活,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自主空问。要想利用好教材资源,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就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是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下教材,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或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统计”时,通过研读教材,我认识到这一教学内容设置在一年级(上册)学生掌握“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收集数据方法的基础上,提供了统计教材中安排的是“数图形”的活动,由一名学生逐个报出图形名称,其余学生用画符号作记录的方法进行统计。由于图形学具本身是静止不动的,学生会觉得仍然可以用以前学的“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进行统计。在认知上并不能形成一定的冲突。通过研读教材,我在教学设计上创编了“谁赢了”的猜拳活动,让学生和教师进行“石头、剪子、布”的猜拳比赛,一共比10次,以赢的次数多为胜。因为每一次比赛结果具有不可预测性,用以前学习的统汁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从而使学生有了寻找新的统计方法的愿望。这样的体验,就会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画符号作记录统计方法的科学性和必要性,探求新知也就成为学生一种内在的需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教学实效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2 以主题图为文本,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
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主题图是新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它以儿童的视角为切入点,以富有童趣的童话情境、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等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直观形象的主题图,以其丰富的现实意义和数学内涵,为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教学资源。教学中,教师应该用好主题图的文本资源,为学生创没适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不仅能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体验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一课,教材呈现的是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送牛奶”生活场景,巧妙地将本节课要探索的汁算问题蕴涵其中。在深刻领悟编者意图的基础上,为了把情境图用好、用活,我把主题图分步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搬下5箱够不够”、“搬下9箱够不够”到“搬下10箱够不够”,以及最后的“搬下30箱够分给多少个同学喝”等,既有内容上的连续发展,又有思维上的层层递进。在解决“搬下5箱够不够”、“搬下9箱够不够”的问题时,巧妙地复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从学生认识的最近发展区”切人,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新问题的灵感,也为后面自主学习做好了铺垫。
教师是教学情境的直接创设者。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根据教材主题图的意图,创没新的教学情境,如现实生活情境或模拟现实生活的情境等,使学生不仅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能激发学生认知的需要、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动机,如二年级上册“秒的认识”一课,教材呈现的是一幅小朋友赛跑的主题图。教学中,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刘翔以12秒91的成绩夺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金牌的比赛录像,从刘翔的比赛成绩中引出:了时间单位“秒”。激动人心的比赛给学生带来了震撼,也使学生体会到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 以生活为背景,开展有价值的数学活动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创设一些生动活泼、新颖有趣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中产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确定位置”一课时,我以学生的座位:为素材,创设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活动,让学生介绍自己好朋友的位置让大家来猜。这个学习活动的创没是非常有效的。因为教室里第几组第几个位置是学生已经具备的生活经验,学生运用起来轻松自如。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有说得准的,也有表达不清的,教学中的生成正好为教学新知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经教师适度的引导,学生体会到只有同时说了“第几组第几个”才能清楚地描述同学的位置。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数学活动,可能要比虚拟的童话更加有价值、更加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在这一课教学的最后,我又设计了一个活动,把教室的桌椅摆放成影剧院的形式,安排学生模拟开展了一次“看电影找座位”的实践活动。学生利用电影票上的“第几排第几位”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并观看了两分钟的动画片,亲身经历了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
创设有价值的数学活动,还可以有效地延伸到课外。如教学年级(上册)“千克”或“克”这样的概念,让学生实际掂一掂,感觉一下它们的重量,记录自己的发现。学生通过调查,收集了许多带有“千克”或“克”的物品例子,对重量单位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体验,对于课堂上新知的探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学生年龄较小,为了调查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布置完任务后,要给予学生适度的指导。比如,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你打算怎样去收集这些信息?是独立完成还是合作完成?有的学生说是独立完成,我就设想一些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给他们以指导。有的学牛说与家长合作调查,我就鼓励学生,遇到问题自己要先动脑筋解决,实在有困难难的再请家长给予适度的指导。
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开展调查活动,收集、整理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材料。根据不同的内容,调查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如查阅书籍、上网查找、找人咨询、动手测量等。让学生根据活动需要制订出合理的、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使学生能够有日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调查活动。学生的超前学习为课堂上的探索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收集信息、与他人交往等社会实践能力。
在课堂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我们要转变自己陈旧的教学观念,把新的理念落实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行动上,努力实现新课改提出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的理想。新课程、新教材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也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进一步发展的契机。作为课改实验教师,我将继续努力,把教学研究引向深入,为课堂焕发新的生命活力而不断求索。
1 以教材为线索,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新教材教学内容弹性大,问题设计贴近生活,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自主空问。要想利用好教材资源,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就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是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下教材,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或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统计”时,通过研读教材,我认识到这一教学内容设置在一年级(上册)学生掌握“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收集数据方法的基础上,提供了统计教材中安排的是“数图形”的活动,由一名学生逐个报出图形名称,其余学生用画符号作记录的方法进行统计。由于图形学具本身是静止不动的,学生会觉得仍然可以用以前学的“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进行统计。在认知上并不能形成一定的冲突。通过研读教材,我在教学设计上创编了“谁赢了”的猜拳活动,让学生和教师进行“石头、剪子、布”的猜拳比赛,一共比10次,以赢的次数多为胜。因为每一次比赛结果具有不可预测性,用以前学习的统汁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从而使学生有了寻找新的统计方法的愿望。这样的体验,就会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画符号作记录统计方法的科学性和必要性,探求新知也就成为学生一种内在的需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教学实效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2 以主题图为文本,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
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主题图是新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它以儿童的视角为切入点,以富有童趣的童话情境、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等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直观形象的主题图,以其丰富的现实意义和数学内涵,为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教学资源。教学中,教师应该用好主题图的文本资源,为学生创没适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不仅能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体验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一课,教材呈现的是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送牛奶”生活场景,巧妙地将本节课要探索的汁算问题蕴涵其中。在深刻领悟编者意图的基础上,为了把情境图用好、用活,我把主题图分步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搬下5箱够不够”、“搬下9箱够不够”到“搬下10箱够不够”,以及最后的“搬下30箱够分给多少个同学喝”等,既有内容上的连续发展,又有思维上的层层递进。在解决“搬下5箱够不够”、“搬下9箱够不够”的问题时,巧妙地复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从学生认识的最近发展区”切人,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新问题的灵感,也为后面自主学习做好了铺垫。
教师是教学情境的直接创设者。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根据教材主题图的意图,创没新的教学情境,如现实生活情境或模拟现实生活的情境等,使学生不仅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能激发学生认知的需要、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动机,如二年级上册“秒的认识”一课,教材呈现的是一幅小朋友赛跑的主题图。教学中,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刘翔以12秒91的成绩夺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金牌的比赛录像,从刘翔的比赛成绩中引出:了时间单位“秒”。激动人心的比赛给学生带来了震撼,也使学生体会到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 以生活为背景,开展有价值的数学活动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创设一些生动活泼、新颖有趣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中产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确定位置”一课时,我以学生的座位:为素材,创设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活动,让学生介绍自己好朋友的位置让大家来猜。这个学习活动的创没是非常有效的。因为教室里第几组第几个位置是学生已经具备的生活经验,学生运用起来轻松自如。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有说得准的,也有表达不清的,教学中的生成正好为教学新知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经教师适度的引导,学生体会到只有同时说了“第几组第几个”才能清楚地描述同学的位置。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数学活动,可能要比虚拟的童话更加有价值、更加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在这一课教学的最后,我又设计了一个活动,把教室的桌椅摆放成影剧院的形式,安排学生模拟开展了一次“看电影找座位”的实践活动。学生利用电影票上的“第几排第几位”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并观看了两分钟的动画片,亲身经历了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
创设有价值的数学活动,还可以有效地延伸到课外。如教学年级(上册)“千克”或“克”这样的概念,让学生实际掂一掂,感觉一下它们的重量,记录自己的发现。学生通过调查,收集了许多带有“千克”或“克”的物品例子,对重量单位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体验,对于课堂上新知的探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学生年龄较小,为了调查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布置完任务后,要给予学生适度的指导。比如,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你打算怎样去收集这些信息?是独立完成还是合作完成?有的学生说是独立完成,我就设想一些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给他们以指导。有的学牛说与家长合作调查,我就鼓励学生,遇到问题自己要先动脑筋解决,实在有困难难的再请家长给予适度的指导。
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开展调查活动,收集、整理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材料。根据不同的内容,调查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如查阅书籍、上网查找、找人咨询、动手测量等。让学生根据活动需要制订出合理的、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使学生能够有日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调查活动。学生的超前学习为课堂上的探索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收集信息、与他人交往等社会实践能力。
在课堂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我们要转变自己陈旧的教学观念,把新的理念落实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行动上,努力实现新课改提出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的理想。新课程、新教材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也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进一步发展的契机。作为课改实验教师,我将继续努力,把教学研究引向深入,为课堂焕发新的生命活力而不断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