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积累写作素材,有独特的体验和感悟。此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广泛阅读,与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学习表达方式,在自己的习作中说真话、吐真情,赋予习作个性化的灵魂。
关键词:习作教学 走进生活 广泛阅读 抒发真情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听、说、读、写训练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其他三项技能的最终归宿。可是,一直以来它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软肋。学生习作思想空洞、缺乏生活,“大话”“空话”连篇,是教师们不得不承认的现状。教师教习作难,学生写习作也难。
习作难,难在何处呢?总结教学经验,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束缚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抑制了小学生习作的兴趣,导致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其二,学生缺乏观察的兴趣和能力,对生活中的人、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再加上他们积累较少,词汇贫乏,认识水平低,即使有话也表达不出来。因此,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应从解放学生的思想和感官入手,让他们用自己的目光和心灵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徜徉,去品位人生,体验真情,实现人、文的融合。
一、走进生活,展示个性体验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充满了欢笑和烦恼,疑惑和发现,只要留心观察,许多生活中的“小事”都可成为写作的素材。因此,教师应努力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为他们良好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觉地去亲近自然、走进社会,用各自独特的视野去观察生活,用自己幼小的身躯去体验生活,这样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与生活完全对话。例如,当学校组织各种比赛或竞赛时,教师不但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其中,还要让学生注意观察,观察比赛中队员的表现,观察周围观众的反应,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收集材料。由于学生亲历了比赛,或感受到了比赛的氛围,他们的感触就特别多,习作的时候就有话说,有内容可写。有的学生谈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了切身感受,还有的学生写了观众的表现,他们各展所长,充分显示出了自己独特的个性。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习作是生活的再现。生活丰富多彩,文章才会精彩不断。为了让学生生活充实,抒发真实的情感,我们还可以带领学生深入社区、深入大自然去拓宽视野,把它们作为学生言语活动的演练场。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甜蜜温馨的人间真情,风景秀丽的青山绿水,都会触发学生的情感世界,激活他们思维的创造能力。
同样,家庭环境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不可缺少的阵地。农村的孩子或多或少地承担着一些家务活,如洗衣、做饭、喂鸡、养鸭等家务劳动伴随他们成长。劳动给予孩子很多课外知识,同时也让他们品尝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让学生写出内心的感受,就是把习作与生活紧密相连起来,在潜移默化中做到了“情动而辞发”。
二、广泛阅读,丰富个性视野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学生知识贫乏、词汇缺少,是写不出精彩文章来的。而学生在生活中积蓄的大量素材又是粗糙的、零散的,要经过一番选择、提炼才能成为写作的素材。完成这一过程就要依赖广泛的课内外阅读。因此,加强阅读的组织和指导,让学生从书海中汲取写作的营养就至关重要。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量优秀的课文便是学生习作的范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赏析优美句段,领悟精妙的写法,学会在习作时灵活运用。如教《燕子》一文时,学生了解了作者是如何抓住燕子的外形特点,飞翔时的动作、歇息时的状态写具体的。然后,我让学生进行仿写一种小动物的练习。其中,有学生写了《小花狗》,他把这只小狗的外形、吃食、看门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再如,在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俩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我引导学生品析这段描述后,再指导学生写老师如何批改作业、同学如何看书和写作业的场景,学生写起来就得心应手多了。
此外,浩如烟海的课外书报也是学生搜集写作素材的丰富资源之一。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吸收这些读物中的营养,让它们为我所用。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资料、进行精品诵读、做课外阅读调查、写课外阅读收获等。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学生在课内外阅读时,既让心灵受到了陶冶,又积累了写作的素材,同时还实现了自己内心与作者思想的碰撞,形成了他们个性化的认识。
三、抒发真情,进行个性表达
习作,是学生最富有个性化的行为。当今新概念习作教学鲜明地提出了“为做人而作文,以做人促作文”的作文教学理念,提倡个性写真,追求作文教学的生命化、生活化和生态化,让学生说真话,表真情,写真感受。
语言作为情感的载体,是“童心”“童真”的直接体现。我们要提倡新概念作文,反对胡编乱造,反对矫揉造作,鼓励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写真体验、抒真感情。学生融入了社会,走进了自然,形成了独特的体验,自然就感到有话要说,有内容可写。如写关于“环保”的习作,学生就可以利用节假日去调查生活垃圾对水污染的程度,去工厂了解废气排放带来的空气污染的危害。通过大量的课外生活实践,不同个性、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必然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和体验,他们将自己的耳闻目睹、内心感受都凝注于笔端,流淌于纸面,就能写出真我。这样,清新自然、感人肺腑的话语就会如清泉般涌出,虽然文字浅显,但是生活气息浓厚,并且真情流淌。
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去熟悉生活,才会对生活中的人、物、事具备深厚的感情,才会去仔细研究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体验生活、美化生活、创造生活,在生活中积累习作的素材。同时,我们还要给学生表达的空间,让他们充分享受表达的自由,焕发出主体精神,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从而感受到习作是一种自我表现的需要,这样才会赋予习作独特的灵魂。
(责编 张翼翔)
关键词:习作教学 走进生活 广泛阅读 抒发真情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听、说、读、写训练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其他三项技能的最终归宿。可是,一直以来它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软肋。学生习作思想空洞、缺乏生活,“大话”“空话”连篇,是教师们不得不承认的现状。教师教习作难,学生写习作也难。
习作难,难在何处呢?总结教学经验,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束缚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抑制了小学生习作的兴趣,导致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其二,学生缺乏观察的兴趣和能力,对生活中的人、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再加上他们积累较少,词汇贫乏,认识水平低,即使有话也表达不出来。因此,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应从解放学生的思想和感官入手,让他们用自己的目光和心灵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徜徉,去品位人生,体验真情,实现人、文的融合。
一、走进生活,展示个性体验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充满了欢笑和烦恼,疑惑和发现,只要留心观察,许多生活中的“小事”都可成为写作的素材。因此,教师应努力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为他们良好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觉地去亲近自然、走进社会,用各自独特的视野去观察生活,用自己幼小的身躯去体验生活,这样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与生活完全对话。例如,当学校组织各种比赛或竞赛时,教师不但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其中,还要让学生注意观察,观察比赛中队员的表现,观察周围观众的反应,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收集材料。由于学生亲历了比赛,或感受到了比赛的氛围,他们的感触就特别多,习作的时候就有话说,有内容可写。有的学生谈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了切身感受,还有的学生写了观众的表现,他们各展所长,充分显示出了自己独特的个性。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习作是生活的再现。生活丰富多彩,文章才会精彩不断。为了让学生生活充实,抒发真实的情感,我们还可以带领学生深入社区、深入大自然去拓宽视野,把它们作为学生言语活动的演练场。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甜蜜温馨的人间真情,风景秀丽的青山绿水,都会触发学生的情感世界,激活他们思维的创造能力。
同样,家庭环境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不可缺少的阵地。农村的孩子或多或少地承担着一些家务活,如洗衣、做饭、喂鸡、养鸭等家务劳动伴随他们成长。劳动给予孩子很多课外知识,同时也让他们品尝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让学生写出内心的感受,就是把习作与生活紧密相连起来,在潜移默化中做到了“情动而辞发”。
二、广泛阅读,丰富个性视野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学生知识贫乏、词汇缺少,是写不出精彩文章来的。而学生在生活中积蓄的大量素材又是粗糙的、零散的,要经过一番选择、提炼才能成为写作的素材。完成这一过程就要依赖广泛的课内外阅读。因此,加强阅读的组织和指导,让学生从书海中汲取写作的营养就至关重要。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量优秀的课文便是学生习作的范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赏析优美句段,领悟精妙的写法,学会在习作时灵活运用。如教《燕子》一文时,学生了解了作者是如何抓住燕子的外形特点,飞翔时的动作、歇息时的状态写具体的。然后,我让学生进行仿写一种小动物的练习。其中,有学生写了《小花狗》,他把这只小狗的外形、吃食、看门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再如,在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俩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我引导学生品析这段描述后,再指导学生写老师如何批改作业、同学如何看书和写作业的场景,学生写起来就得心应手多了。
此外,浩如烟海的课外书报也是学生搜集写作素材的丰富资源之一。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吸收这些读物中的营养,让它们为我所用。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资料、进行精品诵读、做课外阅读调查、写课外阅读收获等。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学生在课内外阅读时,既让心灵受到了陶冶,又积累了写作的素材,同时还实现了自己内心与作者思想的碰撞,形成了他们个性化的认识。
三、抒发真情,进行个性表达
习作,是学生最富有个性化的行为。当今新概念习作教学鲜明地提出了“为做人而作文,以做人促作文”的作文教学理念,提倡个性写真,追求作文教学的生命化、生活化和生态化,让学生说真话,表真情,写真感受。
语言作为情感的载体,是“童心”“童真”的直接体现。我们要提倡新概念作文,反对胡编乱造,反对矫揉造作,鼓励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写真体验、抒真感情。学生融入了社会,走进了自然,形成了独特的体验,自然就感到有话要说,有内容可写。如写关于“环保”的习作,学生就可以利用节假日去调查生活垃圾对水污染的程度,去工厂了解废气排放带来的空气污染的危害。通过大量的课外生活实践,不同个性、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必然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和体验,他们将自己的耳闻目睹、内心感受都凝注于笔端,流淌于纸面,就能写出真我。这样,清新自然、感人肺腑的话语就会如清泉般涌出,虽然文字浅显,但是生活气息浓厚,并且真情流淌。
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去熟悉生活,才会对生活中的人、物、事具备深厚的感情,才会去仔细研究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体验生活、美化生活、创造生活,在生活中积累习作的素材。同时,我们还要给学生表达的空间,让他们充分享受表达的自由,焕发出主体精神,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从而感受到习作是一种自我表现的需要,这样才会赋予习作独特的灵魂。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