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必修模块“地理3”的核心内容,与“地理1” “地理2”相比,其最大特点在于“案例”(每章均以一个典型案例为主体)。实践证明,“案例研究法”是突破“区域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方法、手段。本文以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为例,谈谈运用“案例研究法”突破“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关键环节。
一、理清线索,构建体系,形成思维模式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体系构架如下:
二、剖析案例,提炼方法,实现举一反三
例1 下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阴影区域示意该地区农牧交错带的空间分布。长期以来,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荒漠化问题严重。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该农牧交错带土地荒漠化问题严重的人为原因。
(2)分析植树造林在该地区农业持续发展中的利弊。
解析 本题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背景,考查土地荒漠化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和治理措施。(1)根据图文材料信息可推断土地荒漠化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有关。(2)运用辩证思维,一分为二地分析在半干旱地区植树造林对农业持续发展的影响。
答案 (1)不合理的农耕活动,过度放牧,破坏植被,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利: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弊:森林植被耗水量大,本地区水资源少,适合草本植物生长;树木成活率低,并影响其他植被的生长等。
点拨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是地理环境(自然、人文)各要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其形成机制往往要从自然(气候、地形、植被、水文、土壤等)和人为(各种具有破坏性的不合理的人类行为)两大方面进行分析。以土地荒漠化形成机制为例:
[大风天气多][原生环境的脆弱性][降水量变少,
气候干旱][松散沉积物][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质量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
供应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破坏严重][人口激增,掠夺性利用
土地资源(过垦、过牧)][固定半固定沙地植
被破坏,沙丘活化][沙化加剧][沼泽化草甸植被
破坏,斑点状沙化][作用过程][反馈机制]
例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土高原降水量分布图和黄土高原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材料二 有关学者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两种治理方案。
方案1:以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修建淤地坝为主;同时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地。
方案2:以植树造林为治理侵蚀的主要措施;同时与梯田、淤地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1)简述黄土高原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2)据图说明土壤侵蚀与森林覆盖率及年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
(3)请你在图示甲、乙两地区中任选一项,选择该地合理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案,并阐明选择该方案的理由。
解析 本题以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和治理为背景,考查考生定性、定量解读地理图像信息和探究、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1)依据黄土高原降水量分布图中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特点分析即可。(2)从定量、定性两个角度分析黄土高原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联性,特别注意图中300mm、450mm、600mm三个重要“拐点”。(3)此题属于开放性探究问题,解答时一定要注意理由和观点的一致性。
答案 (1)特点: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原因:由东南向西北距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
(2)降水量小于300mm时,流水侵蚀作用较弱,水土流失较轻;降水量在300~450mm时,森林覆盖率低,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快速增强;年降水量大于450mm时,森林覆盖率随降水量的增加剧增,土壤侵蚀强度随水量的增加(和森林覆盖率增大)而迅速减弱;降水量大于600mm时,森林覆盖率高,土壤侵蚀强度变化不大(相对比较稳定)。
(3)甲地:选择方案Ⅱ。
理由:甲地降水量超过450mm,提高森林覆盖率能降低土壤侵蚀强度;在降水量较大的地区恢复植被比较容易,但在坡度较大的沟坡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或乙地:选择方案Ⅰ。
理由:乙地降水量在300~450mm之间,植被生长的水分条件较差,应以工程措施为主;降水量较小,选择需水较少的灌木和草地更适宜。
点拨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是生态失衡的一种表现,会直接或间接引起相关地理要素的变化,进而危及整个区域的地理环境。以水土流失的危害为例:
[淤积危害][侵蚀危害][水文变化][泥沙淤积、洪水泛滥][地貌变化][土壤侵蚀][气候恶化][浸蚀沟谷、沟壑纵横][表土流失、肥力下降][植被减少、逐渐消失][植被退化][蒸发加剧、趋于干旱][生态恶化][水土流失]
因此,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应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坚持合理利用与综合整治相结合,工程措施、管理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1.图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 )
A.水平梯田 B.坡式梯田
C.隔坡梯田 D.反坡梯田
2.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 )
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修筑难度小
C.利于机械化耕作 D.便于灌溉施肥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
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
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
5.下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陕西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柴缺乏等问题突出。
(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2)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效益。
1~4 CADC
5. (1)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
(2)有利于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业附加值;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一、理清线索,构建体系,形成思维模式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体系构架如下:
二、剖析案例,提炼方法,实现举一反三
例1 下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阴影区域示意该地区农牧交错带的空间分布。长期以来,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荒漠化问题严重。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该农牧交错带土地荒漠化问题严重的人为原因。
(2)分析植树造林在该地区农业持续发展中的利弊。
解析 本题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背景,考查土地荒漠化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和治理措施。(1)根据图文材料信息可推断土地荒漠化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有关。(2)运用辩证思维,一分为二地分析在半干旱地区植树造林对农业持续发展的影响。
答案 (1)不合理的农耕活动,过度放牧,破坏植被,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利: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弊:森林植被耗水量大,本地区水资源少,适合草本植物生长;树木成活率低,并影响其他植被的生长等。
点拨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是地理环境(自然、人文)各要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其形成机制往往要从自然(气候、地形、植被、水文、土壤等)和人为(各种具有破坏性的不合理的人类行为)两大方面进行分析。以土地荒漠化形成机制为例:
[大风天气多][原生环境的脆弱性][降水量变少,
气候干旱][松散沉积物][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质量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
供应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破坏严重][人口激增,掠夺性利用
土地资源(过垦、过牧)][固定半固定沙地植
被破坏,沙丘活化][沙化加剧][沼泽化草甸植被
破坏,斑点状沙化][作用过程][反馈机制]
例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土高原降水量分布图和黄土高原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材料二 有关学者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两种治理方案。
方案1:以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修建淤地坝为主;同时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地。
方案2:以植树造林为治理侵蚀的主要措施;同时与梯田、淤地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1)简述黄土高原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2)据图说明土壤侵蚀与森林覆盖率及年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
(3)请你在图示甲、乙两地区中任选一项,选择该地合理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案,并阐明选择该方案的理由。
解析 本题以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和治理为背景,考查考生定性、定量解读地理图像信息和探究、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1)依据黄土高原降水量分布图中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特点分析即可。(2)从定量、定性两个角度分析黄土高原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联性,特别注意图中300mm、450mm、600mm三个重要“拐点”。(3)此题属于开放性探究问题,解答时一定要注意理由和观点的一致性。
答案 (1)特点: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原因:由东南向西北距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
(2)降水量小于300mm时,流水侵蚀作用较弱,水土流失较轻;降水量在300~450mm时,森林覆盖率低,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快速增强;年降水量大于450mm时,森林覆盖率随
(3)甲地:选择方案Ⅱ。
理由:甲地降水量超过450mm,提高森林覆盖率能降低土壤侵蚀强度;在降水量较大的地区恢复植被比较容易,但在坡度较大的沟坡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或乙地:选择方案Ⅰ。
理由:乙地降水量在300~450mm之间,植被生长的水分条件较差,应以工程措施为主;降水量较小,选择需水较少的灌木和草地更适宜。
点拨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是生态失衡的一种表现,会直接或间接引起相关地理要素的变化,进而危及整个区域的地理环境。以水土流失的危害为例:
[淤积危害][侵蚀危害][水文变化][泥沙淤积、洪水泛滥][地貌变化][土壤侵蚀][气候恶化][浸蚀沟谷、沟壑纵横][表土流失、肥力下降][植被减少、逐渐消失][植被退化][蒸发加剧、趋于干旱][生态恶化][水土流失]
因此,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应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坚持合理利用与综合整治相结合,工程措施、管理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1.图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 )
A.水平梯田 B.坡式梯田
C.隔坡梯田 D.反坡梯田
2.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 )
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修筑难度小
C.利于机械化耕作 D.便于灌溉施肥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
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
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
5.下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陕西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柴缺乏等问题突出。
(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2)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效益。
1~4 CADC
5. (1)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
(2)有利于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业附加值;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