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静脉穿刺是临床上最常见、应用最多的一项基本操作。这项操作看似简单,其中却蕴含着许多学问。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病人的痛苦,是每个护理人员一直以来研究探讨的问题。通过选择合适的血管,掌握穿刺过程中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穿刺成功率。
【关键詞】静脉输液;成功率;探讨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149-01
静脉穿刺是临床上最常见、应用最多的一项基本操作。它不仅是临床最广泛的治疗手段之一,也是抢救危重患者的关键环节。这项操作看似简单,其中却蕴含着许多学问。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病人的痛苦,尽量做到无痛或微痛,减少血管损伤和液体渗漏,是每个护理人员一直以来研究探讨的问题。调查表明,住院病人在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中,多数的意见投诉都与输液有关。静脉穿刺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熟练的基本功,而且掌握穿刺过程中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穿刺成功率。
1血管的选择
1.1部位:尽量选择静脉表浅部位,如手背背面和前臂挠侧部位的血管。这些部位显露明显,方便进行穿刺,且易于固定。遵循既不影响患者运动,又能满足病情需要的原则。
1.2握拳:常规法行静脉穿刺时,嘱病人握拳和局部拍打,我主张将患者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便可充分暴露手背各部位血管,而免去拍打血管使皮肤发红,既影响穿刺,又增加病人痛苦。
1.3定性:用食指、中指无名指3个手指的指腹在准备穿刺的血管处上下、左右滑动,通过指腹的触觉可以确定选择血管的弹性及滑动度、深浅度。如血管仍不显露,可以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以少许的压力轻柔血管片刻,或局部热敷,活动肢体等方法使血管充盈,这样在穿刺时便能做到心中有数。
2穿刺技巧
由于病人的性别、年龄、营养等方面的因素,患者的血管情况也不一样。单独的按教科书的方法不太合适,不同性质的血管应采用不同的穿刺方法。
2.1血管清晰、弹性好,易于固定的,绷紧皮肤后,可以45度角进针,见回血后调整进针角度为10度,再进针少许,固定即可。这种进针方法可以使病人疼痛感减轻,因为这种进针方法减少了针柄与皮下组织的接触面积。
2.2血管弹性好,但不清晰,多见于肥胖病人和婴幼儿。扎止血带后皮肤很快充血,常规穿刺部位血管不易显现,但掌指关节、腕关节处血管充盈明显,但此处血管短、直。常规消毒批皮肤后,用5%碘伏棉签将操作者的拇指、中指、食指常规消毒两遍,用持针的手绷紧皮肤,用消毒过的3个手指摸清血管的情况,确定位置后,在血管下方进针,见回血后不必再进针,放平固定即可。嘱病人在输液过程中尽量避免活动,也可用夹板固定。
2.3血管清晰、弹性不好,常见于反复发作的老年患者,因反复穿刺,血管弹性差,应选择指关节、腕关节挠侧,血管相对弹性好,但很短,进针要浅,且妥善固定。
2.4皮肤白皙,血管细且弹性不好,多见于老年患者或消瘦明显的病人。这种血管弹性差,易于滑动。固定皮肤时,如果血管在2个指骨中间,护士要将手伸向病人手掌,将夹在指骨的血管垫起,将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尽可能绷紧皮肤,进针不宜直接刺入,而从血管旁慢慢刺入,尽量贴近皮肤进针,见回血后不宜再送。
2.5对于严重水肿患者,护士应以极大的耐心和细心来寻找血管。首先按压局部血管,把皮下水分挤压开,看准血管走向,确定方向后缓慢刺入,进针角度小,力度轻。此类血管常不回血,但有针头进入血管的落空感,推药无阻力无漏液即穿刺成功。
2.6对病情重、补液量大、躁动不安、意识不清的病人,最好选择静脉留置针。选血管时尽量避开关节,选择周围组织脂肪少、弹性好、清晰可见且粗直的血管。输液过程中,护士要及时观察静脉输液装置,防止留置针与输液器接口脱落,并妥善固定置针侧肢体。
2.7输液过程中经常出现疼痛、渗液等情况,这些都是可以避免或杜绝的。这就需要护士能真正走到病人床前进行有效的沟通,让病人了解输液的目的、方法,输入药物性质、浓度、时间等等,如甘露醇属高渗药液,应快速输入,还会导致穿刺局部的胀痛感;氯化钾对皮肤和血管有一定的刺激性,需缓慢输入,也可热敷来缓解疼痛。让患者心中有数,积极配合治疗。
3无痛拔针法
3.1以亲切的语言,关怀的态度与患者交流,分散其注意力,不但减轻了患者疼痛,还拉近了护患关系。
3.2清理固定针头的胶布,按顺序揭起,动作轻柔,保留针眼处胶布。
3.3拔针方法:左手食指轻放于针尖部上方血管约1厘米处,拔针时下压,右手拇指、食指捏住针尾软管处,拉直针头,快速拔针,右手中指协助反折头皮针软管并捏住反折处。根据病人凝血时间,按压3—5分钟。告知病人勿急于用力活动血管,以免针眼处出血,出现皮下血肿,影响下一次穿刺。
总之,一项看似简单的操作却蕴含奥妙,做到一针见血,不仅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我们只有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掌握不同情况下的穿刺技巧,提高穿刺成功率,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关键詞】静脉输液;成功率;探讨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149-01
静脉穿刺是临床上最常见、应用最多的一项基本操作。它不仅是临床最广泛的治疗手段之一,也是抢救危重患者的关键环节。这项操作看似简单,其中却蕴含着许多学问。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病人的痛苦,尽量做到无痛或微痛,减少血管损伤和液体渗漏,是每个护理人员一直以来研究探讨的问题。调查表明,住院病人在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中,多数的意见投诉都与输液有关。静脉穿刺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熟练的基本功,而且掌握穿刺过程中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穿刺成功率。
1血管的选择
1.1部位:尽量选择静脉表浅部位,如手背背面和前臂挠侧部位的血管。这些部位显露明显,方便进行穿刺,且易于固定。遵循既不影响患者运动,又能满足病情需要的原则。
1.2握拳:常规法行静脉穿刺时,嘱病人握拳和局部拍打,我主张将患者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便可充分暴露手背各部位血管,而免去拍打血管使皮肤发红,既影响穿刺,又增加病人痛苦。
1.3定性:用食指、中指无名指3个手指的指腹在准备穿刺的血管处上下、左右滑动,通过指腹的触觉可以确定选择血管的弹性及滑动度、深浅度。如血管仍不显露,可以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以少许的压力轻柔血管片刻,或局部热敷,活动肢体等方法使血管充盈,这样在穿刺时便能做到心中有数。
2穿刺技巧
由于病人的性别、年龄、营养等方面的因素,患者的血管情况也不一样。单独的按教科书的方法不太合适,不同性质的血管应采用不同的穿刺方法。
2.1血管清晰、弹性好,易于固定的,绷紧皮肤后,可以45度角进针,见回血后调整进针角度为10度,再进针少许,固定即可。这种进针方法可以使病人疼痛感减轻,因为这种进针方法减少了针柄与皮下组织的接触面积。
2.2血管弹性好,但不清晰,多见于肥胖病人和婴幼儿。扎止血带后皮肤很快充血,常规穿刺部位血管不易显现,但掌指关节、腕关节处血管充盈明显,但此处血管短、直。常规消毒批皮肤后,用5%碘伏棉签将操作者的拇指、中指、食指常规消毒两遍,用持针的手绷紧皮肤,用消毒过的3个手指摸清血管的情况,确定位置后,在血管下方进针,见回血后不必再进针,放平固定即可。嘱病人在输液过程中尽量避免活动,也可用夹板固定。
2.3血管清晰、弹性不好,常见于反复发作的老年患者,因反复穿刺,血管弹性差,应选择指关节、腕关节挠侧,血管相对弹性好,但很短,进针要浅,且妥善固定。
2.4皮肤白皙,血管细且弹性不好,多见于老年患者或消瘦明显的病人。这种血管弹性差,易于滑动。固定皮肤时,如果血管在2个指骨中间,护士要将手伸向病人手掌,将夹在指骨的血管垫起,将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尽可能绷紧皮肤,进针不宜直接刺入,而从血管旁慢慢刺入,尽量贴近皮肤进针,见回血后不宜再送。
2.5对于严重水肿患者,护士应以极大的耐心和细心来寻找血管。首先按压局部血管,把皮下水分挤压开,看准血管走向,确定方向后缓慢刺入,进针角度小,力度轻。此类血管常不回血,但有针头进入血管的落空感,推药无阻力无漏液即穿刺成功。
2.6对病情重、补液量大、躁动不安、意识不清的病人,最好选择静脉留置针。选血管时尽量避开关节,选择周围组织脂肪少、弹性好、清晰可见且粗直的血管。输液过程中,护士要及时观察静脉输液装置,防止留置针与输液器接口脱落,并妥善固定置针侧肢体。
2.7输液过程中经常出现疼痛、渗液等情况,这些都是可以避免或杜绝的。这就需要护士能真正走到病人床前进行有效的沟通,让病人了解输液的目的、方法,输入药物性质、浓度、时间等等,如甘露醇属高渗药液,应快速输入,还会导致穿刺局部的胀痛感;氯化钾对皮肤和血管有一定的刺激性,需缓慢输入,也可热敷来缓解疼痛。让患者心中有数,积极配合治疗。
3无痛拔针法
3.1以亲切的语言,关怀的态度与患者交流,分散其注意力,不但减轻了患者疼痛,还拉近了护患关系。
3.2清理固定针头的胶布,按顺序揭起,动作轻柔,保留针眼处胶布。
3.3拔针方法:左手食指轻放于针尖部上方血管约1厘米处,拔针时下压,右手拇指、食指捏住针尾软管处,拉直针头,快速拔针,右手中指协助反折头皮针软管并捏住反折处。根据病人凝血时间,按压3—5分钟。告知病人勿急于用力活动血管,以免针眼处出血,出现皮下血肿,影响下一次穿刺。
总之,一项看似简单的操作却蕴含奥妙,做到一针见血,不仅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我们只有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掌握不同情况下的穿刺技巧,提高穿刺成功率,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