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m8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是我国的母语教学,体现出了人文性和工具性。在学生的生活中、一生中都在不断的学语文、用语文。因此,教师要科学地创设语文课堂教学的良好环境,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使语文课堂充满魅力,促使学生充满信心,富有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力争使每一位孩子都喜欢语文,都能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如何让语文课堂有魅力,我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品读——让语文课散发语言魅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新月异,新的理念、新的方法与手段走进了课堂,霎时间,语文课变得形式多样起来。但是,细细回味,总觉得如今的语文课缺少了些什么?众所周知,语文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绚丽多姿的语言是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缺少了语言的课堂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语文课就应该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在满怀诗意的情境中,在丰富的语言想像中,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享受语言的魅力。
   (1)抓住文眼,读中品味。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文本内容的挖掘和对思想感情的理解上,强化了“人文的感悟”,却淡化了“语文本色的品味”。事实上,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不仅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都颇具特色。因此,教学中教师就应努力捕捉课文的闪光点、抓住课文精妙之处,引领学生悉心品味,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中去玩味语言,通过细嚼慢品,激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人文关怀,更能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
   (2)潜心会文,推敲揣摩。读书是需要动脑思考的,只有潜心会文,才能真正走进文本的深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应紧紧依靠语言文字的土壤,引导孩子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学生在品读文章时,要对文章的语言反复理解,体味,推敲,对语言意蕴进行深入的探究,透过语言文字窥见其思想,领悟其精髓,从而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敏锐感悟能力。
   二、“拓展”让语文教学魅力四射
   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如果能立足课堂实际,找到教材的最佳切入点,让学生接触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进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就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丰富感性认识,提升阅读感悟,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让语文教学充满智慧与活力。
   (1)文章留白处拓展。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文章运用了留白的表现方法,给人留下遐想和思考的余地。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关键处的拓展空间,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课文做出合理的想象,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深化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2)问题生成处拓展。有些课文描写的“境”难以亲历,描写的“情”相距甚远,成为课文的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把握,感到困惑,从而阻碍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课堂上,教师要随时捕捉学生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有效拓展,可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3)认识浮浅处拓展。由于学生知识面、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局限性,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对文本的认识难免肤浅,理解难免有偏差,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认识浮浅处适度拓展,进行有效引领和点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获取知识,完成教学任务。本段教学我在学生认识浮浅处两次链接课外资料,使学生受到启发,产生顿悟,思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很好地领会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艺术教育让语文教学充满无穷魅力
   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乃至全过程都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教育因素,我们要充分挖掘并利用这些因素,让艺术教育为语文教学锦上添花,也让艺术教育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精彩回味和难忘瞬间。
   (1)让学生上台演一演。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表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而这种强烈的表现就是用动作来表演。表演可以为课堂“突破重难点”搭桥修路,小到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大到将课文上升为学生自己创造表演的课本剧。
   (2)让学生动脑想一想,动笔画一画。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插图,这些插图或表现课文的中心,或揭示课文的重点,或描绘人物形象,或展现故事情節。我们在教学时要充分运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还要给学生留下大量的空间,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魅力四射的语文课堂,是主动、互动、生动的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的课堂,是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筑的课堂,是对话与体验遥相呼应的课堂,是现实与理想逐渐逼近的课堂。它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是师生创造奇迹、激活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是向未知方向挺进随时都可能邂逅意外通道和美丽图景的旅程……我努力把握住这一点,让每一堂语文课都上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让学生真正地爱语文,让学生真正地懂语文。
其他文献
一、身边的数感  所有的灵感都来源于生活,如果想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感觉,也离不开身边的生活。只有引导学生把学会的知识代入到身边的生活中,才能更好地掌握和消化它。对于数感,不是通过书本上的教学就能让学生了解和消化的,主要是让学生进行探索和亲身体验。在数学课堂中,和数感相关联的属估算,可以用作检测计算结果的对错,也可以用来估计最终的数量和结果,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加强对估算的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数感
期刊
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是:一要“结构完整”,所谓“结构完整”是与“残缺破碎”相对而言的;二要“层次分明”,从文章的章法上说,好的文章结构要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没有颠三倒四的现象。换句话说,高考作文段层安排,应力求达到“进递有序、精致关联、环环相扣”的准则。高考作文如果没有布局观是无法展示思维逻辑层次的,无法展现文章的美感。  高考作文结构纠错技巧一:优化内容
期刊
内容摘要:理想中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目标,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让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真正做到为形成学生的数学素养而教,为学生的健康快乐和可持续发展而教。让学生在有趣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学习,将学生个性化的思考理念,创新意识的培养蕴含其中。  关键词:趣味 益智 开放课堂 数学素养 可持续发展  郭思乐教授所著一书《教育走向生本》指出:“
期刊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教学效率高或较高的课堂。高效课堂的真谛,不是肤浅的演绎,也不是哗众取宠的嬉闹,更不是对答如流的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而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深度对话,从而使课堂教学得以深度推进。语文高效课堂的打造,既取决于语文教师文化素养的深度沉淀、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也取决于学生的深度预习。在此,笔者就从文化素养、文本解读、学生预习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文化素养的深度沉淀  语文教
期刊
摘要:英语复习课该怎么上,如何把复习课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复习课焕发生命的活力?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发现如果在复习课中创设一条立意新颖的“storyline”,各项任务围绕该“storyline”开展,就能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鲜活起来。  关键词:复习课 创设 storyline 鲜活 交融  英语新课程实施几年来,复习课的教学方法一直是一片几近荒芜的土地,没有受到足够
期刊
摘要:有声语言和无声的肢体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表达思想的基本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肢体语言的作用,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本文在参考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资料的分析并总结自己实习期的教学经验,着重研究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肢体语言的内涵、特点、具体运用情况,并进一步探索其功能和使用原则,使教师更好的运用肢体语言,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肢体语言 中学语文教学 教学实践 教学效
期刊
一、学生语文成绩差的原因  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也已成为了教师的共识,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体现,往往是各施各法。  一开始,我和许多教师存在着一种误解,就是认为讲读课是以教师讲解课文为主,要讲深讲透。甚至害怕因为自己没有讲到某些点而影响了学生的考试成绩,于是在备课方面力求详尽。在教学中也往往是滔滔不绝,面面俱到,像《落花生》《最后一课》这些
期刊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想有效开展分层教学法,便要利用它的教学优势,应用在教学课堂的方方面面,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   首先要对每个学生进行深刻的分析,了解他们初中阶段所掌握的英语知识以及学习技能,然后对其划分等级。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行为中,每个英语老师所教两个平行班的英语教学任务,第一项对于学生的了解以及有效的课堂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将所有的学生划分成不同等级后,进行针对性教学安排。教师在进行英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的不断推进,教育工作者将面临新的挑战。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只有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精神,才能达成新课程的目标,2006年的工作主要是围绕新课程而进行。通过相关课题的展开,促进了教师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不断反思,并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人具有创造的潜能,但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主要是后天培养和教育的结果。在我
期刊
摘要:数学活动课程,是指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教学的主要形式,以数学学科内容为教学的基本依据,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探究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课程形态。   关键字:高中;数学;活动;课程;实践   数学活动课程是一种融合课程,它既可以以学科课程为基础融入大量活动,也可以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依托融入学科内容。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对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