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给设问加点“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kon_ha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美国教学法专家曾说:“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查出来。中小学教师若不熟谙发问的技巧,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到成效的。”由此可见,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且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教学艺术。
  概括意思、谈感受、说体会,这些都是阅读教学中常用的训练方式。因此,“这段话主要写什么?”“哪个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些是课堂上常用的设问。偶尔给这些设问加点“酶”,来点催化,会更好地激发孩子的热情,激活孩子的思维,从而更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一、融合生活元素
  语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智慧的教师会张着一对生活的眼睛寻找语文教学中的生活元素。在教学中,改变封闭的语文环境,拓展学习的空间,在生活这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的身边环境中学习语文,将会事半功倍。
  课堂设问,就要适当融入生活元素,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相融通,让课堂这池春水活起来。
  且看《桂花雨》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走进了这场桂花雨,深深陶醉了一回。现在,让我们走出这场雨,做一回路人。看着这缤纷的雨,欢乐的人,你是否想记录下这美妙的瞬间呢?假如发微信,你会抓拍哪些镜头呢?
  (孩子先是一愣,随后兴致勃勃地跟同桌商量起来。)
  生:我会拍花雨缤纷的美景。
  生:我还要拍人们用力摇桂花的镜头。
  生:还有,那张着嘴巴尝桂花雨的孩子,那躺在竹席上的桂花人,都要拍下来!(前面教学中,教师让孩子交流过“享受着这缤纷香甜、奇妙有趣的桂花雨,你又会怎样做”,有孩子想尝桂花雨,有孩子想干脆躺在竹席上,让桂花落个满脸满身,变成个桂花人。)
  师:这些镜头都很典型,景那么美,人那么欢!这么美的图片,你将配上怎样的文字呢?
  生:摇花乐!
  生:花雨缤纷入心田。
  师:不愧是小诗人!这个“入”改成“润”,试试看。
  生:花雨缤纷润心田!
  生:我改用后面的那首小诗——“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润心田!”
  师:同学们,能捕捉这些美好的画面,说明你懂得欣赏美;能写出这么优美的文字,说明你能够表达美。小小微信,原来也有大大学问啊!我们学会欣赏,学会表达,才会发出精美的微信!
  在孩子们充分感受这场桂花雨的无限美好之后,教师又引导孩子们走出情境,借发微信的形式,回顾难忘镜头,欣赏美妙的花雨、欢乐的人们,再让孩子们给这些镜头配上文字表达所感受到的美。相信,这场让作者琦君念念不忘的桂花雨,同样摇落在孩子们美好的童年记忆里。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字,将沉淀在孩子们语文积累的长河中。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教孩子发微信,实则引导孩子捕捉美、欣赏美、表达美。课堂上闪现的灵感,洋溢的诗情,除了来自文本本身的魅力外,微信这一让孩子所熟悉的生活元素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
  试想,教师设问:“哪个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体会到了什么?”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会打折扣?生发的灵感是否会少一点?萌生的诗情是否会淡一点?继而,这堂课是否会失去一半的美呢?
  二、添加情感动因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同理,作者情有源,循源识斯真。教师的设问添加情感动因,拧开文本与孩子间封堵的阀门,帮助孩子找到藏在文字中的情感之源,让孩子的情感得以与文本中作者的情感相融通。孩子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其阅读的深度广度就不难实现。
  且看《詹天佑》教学片断:
  师:读着这段文字,你愤恨不愤恨?难过不难过?高兴不高兴?担心不担心?请再用心读读,在相关语句边上写写自己的感受。
  生:我很气愤!清朝政府刚提出这条铁路的修筑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控制我国的北部,就出来争夺修筑权,还要要挟我们。这明明是我们自己的事,还要由他们来横加干涉!
  生:在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后,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这是对我们中国的极大羞辱!
  师:是啊,中国人想自己修条铁路,帝国主义者就进行阻挠,阻挠不成就要挟,要挟不成就嘲笑。实在是令人气愤。大家往深处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我查过资料,了解到当时是清朝末年,我们还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技术力量薄弱。我们中国在外国人眼中实在是很糟糕的,所以我也感到很难过。
  师:对!“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强盗行径感到愤恨,也为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而感到难过。还有不一样的心情吗?
  生:我很高兴!因为文中说“帝国主义完全想错了,中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师,詹天佑就是他们中间的一个”,这话告诉我们,我们中国人并不像帝国主义国家所想的那么无能。我相信詹天佑一定能让我们扬眉吐气!
  师:对,事实上,以詹天佑为首的工程师们,为我们中国人好好争了一口气!
  生:我还有点担心!因为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这样艰巨的工程,各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我们中国人万一完成不了,只能让那些帝国主义国家更加瞧不起我们。
  师:愤恨、难过、高兴、担心,读着这段文字,我们心中真是像打翻了五味瓶。让我们带着这份复杂的感情,把这段话读好。
  上述教学片断中,教师的设问——“读着这段文字,你愤恨不愤恨?难过不难过?高兴不高兴?担心不担心”,问在情感上,问在孩子的内心感受上,所添加的情感动因,促使孩子由文外之“我”变成文内之“我”,或愤恨,或难过,或高兴,或担心……有了真切的情感体验,文本才会在孩子的脑海中打下烙印,孩子才会真正把书读到心里去,这样的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梁启超有云:“天下最神圣的莫过于情感。”课堂设问,不妨加点情感动因,拨动孩子情感之弦,让孩子在喜怒哀乐等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赋予文本生命的活力。
  三、掺进角色成分
  阅读教学中,角色体验法是一种较常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孩子参与其中,通过体验角色领悟知识、发展能力和建构意义。
  课堂设问就是要给问题掺进角色成分,让孩子产生角色移位,将自己置身于文章的角色中。
  且看《天鹅的故事》教学片断:
  师:看着这老天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一下又一下地,重重地扑打冰面,我有很多很多的问题想问问老天鹅。谁来帮老天鹅做做代言人,接受老师的采访?
  (很多孩子积极举手。)
  师:老天鹅啊,冰面上已经血迹斑斑,你一定很疼痛吧?
  生:是的,很痛很痛!
  师:那么,你砸得轻一点呢!
  生:不行,轻的话怎么能砸开冰面呢?
  师:这么多天鹅呢,让年轻力壮的来吧!
  生:我年纪最大,应该由我带这个头啊!
  生:受重伤飞不了的话,就要冻死在这里,年轻力壮的太可惜了!
  师:生命一样可贵。
  生:我年纪大了,万一冻死,也活了大半辈子了!
  师:向您致敬!我不打扰您破冰了,祝您成功!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痛老天鹅所痛,更想老天鹅所想,深刻感受了老天鹅行为之壮烈,精神之伟大。万千敬意,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
  (孩子读得声情并茂。)
  师:此时此刻,你想用哪些词语来送给老天鹅?
  生:身先士卒、奋不顾身。
  生:勇敢坚强、破冰勇士。
  上述教学片断,教师让孩子做做老天鹅的代言人,痛老天鹅所痛,更想老天鹅所想。通过层层深入的追问,引导孩子越来越深地走进老天鹅的内心。在角色对话中,孩子深切体验了老天鹅这一破冰勇士的角色,心灵得到了洗礼,老天鹅那身先士卒、奋不顾身的可贵精神也深深植根在了孩子的心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适当的语言渲染及情境创设,让孩子融入某个角色,然后设置“角色问题”,让他们充分体验角色所处的环境及背景,用角色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角色的心灵揣摩情境,用角色的言行再现形象等,从而引领他们深入走进文本,实现和教师、文本的有效对话。
  四、汇入创新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兴趣首先产生于新奇事物和独特形式的刺激。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往往喜欢新鲜,追求别致。
  教师在向孩子提问时,所提的问题或者所提问的方式最好汇入创新因素,有新意,够新颖,不落俗套。孩子听到老师的问题时就产生新鲜感,学习兴趣就自然浓厚了,脑筋也就自然开动了。这样会收到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
  且看《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教学片断:
  (多媒体出示高尔基书信内容。)
  师:如果把高尔基的这几段书信看做一篇独立的文章,你能引用其中一句话来给它加个题目吗?请你快速默读这段话。
  孩子饶有兴趣地默读,很多孩子举手。
  生:“给”,永远比“拿”愉快!
  多媒体动态呈现:文中的“‘给’,永远比‘拿’愉快!”这一中心句,跃至文章题目位置。
  师:看来,你很会概括提炼!假如,只用一个字呢?
  孩子稍加思索,马上举手。
  生:“给”。
  多媒体动态呈现:题目中保留“给”,其余部分消失。
  孩子们看得兴味盎然。
  师:高尔基写这封信,就是为了让他的儿子懂得“给”的重要。他又是怎样一步一步来说明的呢?请大家再读这些文字。
  ……
  画出中心句、中心词,是常用的阅读训练。通常情况下,教师让孩子在书本上找一找,画一画。但是,上述教学片断中,教师让孩子将高尔基书信视为一篇短文,然后让孩子引用文中现成的句子、词语给文章加题目,这样的训练形式显然更有新意。在训练过程中,多媒体再辅之动态呈现,由句子到词语,形象生动,将原本概括内容的训练演绎得妙趣横生。
  教师的设问汇入创新因素,才会把一次次阅读思考变成有趣的“脑力体操”,让孩子们乐在其中。
  且给设问加点“酶”,这“酶”便是生活、情感、角色、创新等因素。让我们发挥这些“酶”的催化作用,真正“让孩子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其他文献
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其关键在于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旧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给学校的教育教学注入新机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是当今国内外教改的潮流,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主攻方面。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依据党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
要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的《烛之武退秦师》为蓝本,参照“春秋局势图”,引入必要的历史知识,用“看图说话”的方式上好高中文言第一课,全面提高学生的文言兴趣,构建学生的文言
摘 要: 在中国文学阆苑里,古诗词是最耀眼的奇葩,姹紫嫣红,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层出不穷。这些古诗词意蕴丰富、短小凝练,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但古诗词教学一直是个难点。本文就这一问题涉及的古诗词教学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 情境审美 教学创新  古代诗词是我国五千年文学中的瑰宝,我们应该很好地传承下去。古诗词教学不仅可
目的:通过开展芒果苷片有效成分芒果苷在SD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排泄动力学的研究,定量地反映芒果苷在体内代谢和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为芒果苷片的临床药学工作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摘 要: 语文教学是我国义务教育至高等教育阶段的重点教学内容,它对于学生文学素养及思想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塑造性意义。不同类型的评价方式对语文教学效率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对新课程改革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进行深入分析,旨在全面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 多元评价方式 初中语文 教学方法 教学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下,初中语文更
摘 要: 阅读是语文综合知识的载体,它包含听、说、读、写等语言教学的基本要素,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其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涉及的面是非常广泛的,本文仅就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
语文学科的性质究竟是什么?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表现在哪些方面?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语文教学除了语言文字外,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它具有传承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健全人格的功能。而且,更应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和应用性,而淡化对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帮助不大的语音学、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及文章学等知识概念。  鉴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目标和理念是从根本上转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等新的学习方式。改变旧的学习方式,这是当前课改中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怎样有的放矢地
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除了要关注工具性外,还必须为“构建人性化课堂”而努力,积极探究把人性放在核心位置、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要从民主平等、感受和谐和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但是现实是学生的写作能力逐年下降,作文中素材匮乏、陈旧的现象极普遍。为解决这一问题,作者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