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分析解剖困难的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解剖困难的胆囊结石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囊次全切术,而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出院时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少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腹腔镜胆囊次全切术治疗解剖困难的胆囊结石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较少,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次全切术 胆囊结石患者 解剖困难 应用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7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5-0121-02
解剖困难的胆囊结石是指伴有胆囊萎缩、水肿、粘连或患者胆囊动脉、胆囊管出现变异的胆囊结石[1],一般情况比较复杂、手术过程中容易损伤胆管及周围血管,治疗难度较大。临床上常采用腹腔镜下胆囊次全切术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由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口小、损伤小、临床恢复较快等优点,在临床的应用逐渐普及。笔者对在我院解剖困难的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解剖困难的胆囊结石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男42例,女26例,年龄23—70岁,平均(57.49±7.73)岁,病程1—8天。其中,胆囊纤维化严重的患者16例,胆囊结石并Calot三角粘连的患者10例,胆囊出现致密瘢痕的患者8例,胆囊前后三角区限模糊患者14例,胆囊炎性水肿患者9例,胆囊萎缩患者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胆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取仰卧位,采用四孔法进行手术。患者术前均进行超声检查、腹部SCT检查等均未发现胆总管结石或者占位的情况出现,术前进行胃肠道准备[3]。
1.2.1 观察组
采用腹腔镜胆囊次全切术,建立人工气腹后,探查患者腹腔内情况,将胆囊周围粘连分离,不得对其进行强制解剖分离,在胆囊底部或壶腹部处使用电钩将胆囊切开,吸尽胆汁,将胆囊内结石取出;随后从胆囊底部出发,将胆囊底、体部进行切除,提起壶腹部残余,按环形对其进行游离,切断胆囊动脉;对患者胆囊管处的操作同上;对三角区限模糊的患者,直接缝合胆囊管内口[4]。
1.2.2 对照组
采用腹腔镜下逆行胆囊切除术,建立人工气腹后,对患者腹腔状况进行探查。贴近患者胆囊从其底部出发,对其进行剥离,直至胆囊动脉出现,对其进行灼凝处理,游离胆囊管至胆总管处,切断胆囊管套,将胆囊切除。两组患者术后均放置腹腔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患者回访调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将其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其中显效,患者术后疼痛消失、胆囊功能恢复正常; 有效,患者术后疼痛感基本消失,有少量瘢痕存在,其余症状消失;无效,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保持原样。
1.4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使用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观察组患者,其中观察组切口感染患者2例,对照组患者切口感染4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胆漏的发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显效率为91.18%明显高于照组患者79.41%,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胆囊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尤其是复杂性胆囊结石患者,由于其临床解剖困难、手术难度较大[5]。目前临床对其切除术式的选择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根据有关文献报道,腹腔镜技术在临床治疗胆囊疾病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笔者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采用不同术式进行治疗的解剖困难胆囊结石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就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来说,观察组患者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这就说明腹腔镜胆囊结石次全切术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少、在手术操作安全及便利方面均优于腹腔镜逆行切除术;就术后并发症而言,观察组患者出现2例切口感染,对照组患者4例切口感染、1例泌尿系统感染,这就说明次全切术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就临床疗效而言,观察组显效31例、有效3例,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6例,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解剖困难的胆囊结石患者来说,采用腹腔镜下胆囊次全切术,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林强.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复杂胆囊结石52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6):31—32.
[2]高洪军,刘辉,叶小汉.困难性胆囊腹腔镜部分切除术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学,2013,8(12):79—80.
[3] 刘国伟,邱钢.解剖困难的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胆囊次全切术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4):180—181.、
[4] 李丹,王铁鑫,才秀辉.两种胆囊切除术切除困难型胆囊效果比较观察[J].人民军医,2013,56(3):296—297.
[5] 刘国文,黄国华.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92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0,23(7):578—579.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次全切术 胆囊结石患者 解剖困难 应用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7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5-0121-02
解剖困难的胆囊结石是指伴有胆囊萎缩、水肿、粘连或患者胆囊动脉、胆囊管出现变异的胆囊结石[1],一般情况比较复杂、手术过程中容易损伤胆管及周围血管,治疗难度较大。临床上常采用腹腔镜下胆囊次全切术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由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口小、损伤小、临床恢复较快等优点,在临床的应用逐渐普及。笔者对在我院解剖困难的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解剖困难的胆囊结石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男42例,女26例,年龄23—70岁,平均(57.49±7.73)岁,病程1—8天。其中,胆囊纤维化严重的患者16例,胆囊结石并Calot三角粘连的患者10例,胆囊出现致密瘢痕的患者8例,胆囊前后三角区限模糊患者14例,胆囊炎性水肿患者9例,胆囊萎缩患者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胆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取仰卧位,采用四孔法进行手术。患者术前均进行超声检查、腹部SCT检查等均未发现胆总管结石或者占位的情况出现,术前进行胃肠道准备[3]。
1.2.1 观察组
采用腹腔镜胆囊次全切术,建立人工气腹后,探查患者腹腔内情况,将胆囊周围粘连分离,不得对其进行强制解剖分离,在胆囊底部或壶腹部处使用电钩将胆囊切开,吸尽胆汁,将胆囊内结石取出;随后从胆囊底部出发,将胆囊底、体部进行切除,提起壶腹部残余,按环形对其进行游离,切断胆囊动脉;对患者胆囊管处的操作同上;对三角区限模糊的患者,直接缝合胆囊管内口[4]。
1.2.2 对照组
采用腹腔镜下逆行胆囊切除术,建立人工气腹后,对患者腹腔状况进行探查。贴近患者胆囊从其底部出发,对其进行剥离,直至胆囊动脉出现,对其进行灼凝处理,游离胆囊管至胆总管处,切断胆囊管套,将胆囊切除。两组患者术后均放置腹腔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患者回访调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将其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其中显效,患者术后疼痛消失、胆囊功能恢复正常; 有效,患者术后疼痛感基本消失,有少量瘢痕存在,其余症状消失;无效,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保持原样。
1.4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使用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观察组患者,其中观察组切口感染患者2例,对照组患者切口感染4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胆漏的发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显效率为91.18%明显高于照组患者79.41%,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胆囊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尤其是复杂性胆囊结石患者,由于其临床解剖困难、手术难度较大[5]。目前临床对其切除术式的选择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根据有关文献报道,腹腔镜技术在临床治疗胆囊疾病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笔者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采用不同术式进行治疗的解剖困难胆囊结石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就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来说,观察组患者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这就说明腹腔镜胆囊结石次全切术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少、在手术操作安全及便利方面均优于腹腔镜逆行切除术;就术后并发症而言,观察组患者出现2例切口感染,对照组患者4例切口感染、1例泌尿系统感染,这就说明次全切术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就临床疗效而言,观察组显效31例、有效3例,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6例,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解剖困难的胆囊结石患者来说,采用腹腔镜下胆囊次全切术,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林强.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复杂胆囊结石52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6):31—32.
[2]高洪军,刘辉,叶小汉.困难性胆囊腹腔镜部分切除术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学,2013,8(12):79—80.
[3] 刘国伟,邱钢.解剖困难的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胆囊次全切术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4):180—181.、
[4] 李丹,王铁鑫,才秀辉.两种胆囊切除术切除困难型胆囊效果比较观察[J].人民军医,2013,56(3):296—297.
[5] 刘国文,黄国华.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92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0,23(7):578—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