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un87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群众物质生活日趋丰富,对基层群众文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和谐文化”的发展成为群众文化建设的重点。
  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娱乐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基层群众文化是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体系的基础部分,决定着当代中国文化体系的面貌和走向,在时代的呼唤中脱颖而出,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下,逐渐成为了两个文明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及活跃群众思维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是建设和谐基层社会、活跃基层人民群众健康向上的文娱生活的重要手段。文化部也曾指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先进的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条件,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它关系着基层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千家万户农村乡镇农民和城市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层次,是一项需要长期抓实抓好的基本任务。随着时代的进步,基层文化建设被重视程度明显上升,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显着的改善。基层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建设体现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层文化。我们要努力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发挥文化活动在城乡居民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倡导广大群众追求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文化建设不同程度的加大了投入,在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下,农村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力度不断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得到了显着的改善。这主要反映在两方面:一是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二是文化品位逐步提高。文化行政部门和基层文化单位坚持“二为”方针,每年都走出去,下基层,组织专业人员编排内容积极向上、寓教于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深入到厂矿、军营、校园、村镇、社区进行先进文化的普及,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好评。在一些农村乡镇地区,文化单位工作者定期将经典戏曲、电影、图书送到农民群众当中,让基层群众吸收艺术上的营养,不仅提升了他们的文化修养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文化活动,使基层的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群众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开阔了视野。在“文化下乡”的过程中,我们的文化工作者更加注重文化的扎根于培植,不只是“送文化”,而且要“种文化”,以帮助基层群众形成乡下文化的再造机制为目标,突破文化下乡单向传播的模式局限性。为此,相关的文化单位致力于培养基层文化骨干,培训基层文艺骨干,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注入了活力,促进基层文化队伍发展壮大,使民营文化渐成为文化活动的主力军。
  (一)多数乡镇建有比较完善的综合性的文化活动场地及专门的群众文化活动室,民间组建有各种演出队伍,群众文化活动呈现出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每逢传统佳节,文艺演出活动深受群众欢迎。随着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机关文化活动的不断发展,群众乐于接受各种新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形式,“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社会风气逐步形成,因文化活动匮乏形成的“打牌赌博”迷练“法轮功”等邪教现象在农村已无大市场。
  (三)乡镇文体专干的人头经费纳入财政全额拨款,使群众文化队伍得以稳定。经费有了保障,文体专干组织、参与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提高,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三、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还处在积极的探索研究之中,群众文化建设还不够成熟,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总体上还不相适应,普遍存在“文化滞差”现象,出现了文化真空地带。基层文化建设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更是当今文化事业链带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在部分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生活还很贫乏,健康的文化活动开展不够频繁,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在这里生根徘徊。有的地方基层文化建设十分脆弱,缺乏坚实的基础和强有力的后续义撑,有的地方基层文化曾经崛起却又迅速衰落,成为当地群众记忆中的“流星”。现如今,基层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一)文化设施较为欠缺,难以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充裕的条件。部分乡镇缺乏群众文化活动场地,群众文化工作无法很好的开展,离新农村文化要求差距很远。
  (二)没有专项文化活动经费,群众文化工作难以常年正常开展。现在群众文化工作主要采取企业赞助、乡镇财政补助等形式,没有固定的专项经费来保证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乡镇群众文化专干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文体专干专职较少,专干文化工作的人员少,参加培训学习机会少,群文专干基础工作差,不利于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措施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群众文化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就如何打造乡镇文化中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立足本地实际,建好农村文化阵地。坚持政府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居、企业为重点,以广大群众为对象,努力抓好乡镇、村居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构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切实改变目前文化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基层文化活动单一的局面。完善对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保障机制,一方面提升文化建设资金在乡镇财政预算中的比例,另一方面积极做好文化产业发展规化,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机制。同时加强设施整合,在乡镇将文化活动中心、成教中心、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等整合共用,在基层村居,结合新农村社区建设,将文化设施建设同其它公益设施一起规化,建好文化活动广场、文化大院,将文化活动室、人口学校、妇女之家、党员电教室等共建共用。
  (二)创新宣传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各级政府和基层文化管理部门要以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多组织一些社会参与面大、群众迫切需要、影响面广的文化活动,充实提高农村业余文化演出队伍素质,在农村开展好季节性和阶段性群众文化活动。同时,在传统的“文化墙”、宣传栏、广播喇叭等宣传方式上,进一步拓展阵地,利用远程教育设备、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扩大先进文化传播的覆盖面和时效性。   (三)创作一批质量上乘的文化作品,提高文化品位
  文艺创作和演出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载体和手段,能够有力的提高群众文化品位和影响力。要创造性地开展农村文化活动,为构建和谐基层社会提供丰盛“文化大餐”。要进一步提高精品意识和积累意识,培养先进的文化理念,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创作一批既有群众气息,又有时代精神并且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引导力量的优秀作品。试图通过生产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来营造有益于提高群众思想文化水平的积极氛围。同时,要积极鼓励文艺创新,不断创新文艺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因此,抓好本地特色文化,发展先进文化,首先就要生产出系列文化产品,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
  (四)加大投入力度是其发展前进的有力保证
  群众基层文化作为公益事业,政府的重视和投入是其发展前进的有力保证,加大投入促进建设落实。经济投入与文化事业是否相适应,关系到改革成败。政府应将基层文化建设作为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大投入力度,而不是全部将其推向市场。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建立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以政府提供服务为主导,以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为核心,对公益性文化单位的数量、布局、种类进行统筹规划,拓宽思路、因地制宜,搞好基层群众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发展平衡、服务优质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五)加强群文专干队伍作用发挥,抓好文体专干的业务素质。抓好乡镇群文专干和农村文艺骨干业务培训,使他们成为群众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促进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广大农村群众既是宣传对象,在文艺骨干带动下又是各类文艺活动的主体。农村群众文化服务于基层,来自于基层,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创作的积极性,根据身边的人和事自编自演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小品、相声等节目,根据各地实际开展好旅游文化、乡土文化等,利用文化广场平台让群众参与各种音乐、舞蹈和健身健美活动。
  (六)着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营造浓郁的农村文化建设氛围。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如借助旅游资源开发、非物质文化普查工作,加强对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保护和传承,强化地方特色。举办剪纸、泥塑等各类民间传统艺术比赛活动,利用奖励机制,激励更多的群众参与活动,采取请进来学习,走出去交流表演等方式,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发扬各类民间艺术的看点、亮点及特长,增强其生命力。
  总之,基层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真正做到思想上真重视、认识上真到位、措施上真落实,进一步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文化设施建设和各项文化活动开展,以推动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开创管理有序、活动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精彩纷呈的新局面。
其他文献
提高教学质量是由复杂的综合因素所组成,在这些综合因素中,教师的能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的因素。教师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一方面要“勤”字当头,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原因。所谓“勤”,是指尽力多做或不断地做,作为教师要克服惰性培养勤奋、勤恳、勤勉的工作作风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以学生为中心,教会学生自觉进行有效学习。  教材(包括教学大纲)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托和根本。离开了教材、教学大纲
期刊
摘 要:“燃油税改革”后,公路部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基层公路管理部门在这场改革后,在新经济形势下如何应对挑战,构建一套合理的管理体制,推进管理创新,成为了不可回避的课题。本文从制约“瓶颈”、“人”的因素、管理制度三个方面对如何推进管理创新工作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基层公路;部门;推进;管理创新  随着“费改税”的实施,公路部门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作为基层公路管理部门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如
期刊
工会组织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法定群众组织,是维护广大工人阶级利益和平衡劳资关系的重要力量,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我国社会稳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分配方式的不断调整,以劳动力为主要因素参加分配的职工阶层,其经济利益和社会认可程度都在不同程度地发生着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强化工会的组织协调作用,引导劳动者有序和理性地参与经济、社会和政治活动已经被提升到一个很高的层面。本文拟
期刊
摘 要:在医疗公共空间的设计中,更加的去关注医疗环境的人文关怀和使用者的内心感受,真正的将以人为本运用于医疗环境各处设计当中,在设计中增加更多的艺术氛围,人文因素,传统文化,色彩营造和无障碍设计等诸多方面,让医院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冰冷的就诊环境,更重要的是一种治愈身心的健康空间。尽可能的在设计中实现一种高情感和人情味的空间营造。  关键词:以人为本;公共医疗空间;人情味;高情感  谈到医疗,谈到医
期刊
一、农村集体土地权利流转存在的法律问题  虽然,我国现有的政策或法律当中已经有了关于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权利的法律规定,但可以看出,这些规定过于宏观,在实践中还存在这以下问题。  (一)土地所有权主体的不明确  土地权利流转作为一种交易行为,土地权利的出让、转让以及入股合作等行为都需要明确的所有权主体。我国《宪法》第十条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
期刊
摘 要:本文旨在针对特定残疾群体研究现代社会公共交通车站设计,从而体现设计“以人为本”的思想,并将这一设计理念充分的融入设计当中,真正的在设计结果中体现“关怀”,明确设计目的和针对人群,从而真正的为人而设计。  关键词:以人为本;残疾群体;公共交通站设计;针对性;特殊性  每当我们立足设计的时候,首先要明确设计所针对的人群,为什么而设计,为谁而设计,在设计中我们应当重点的针对哪些要素,哪些问题而去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公共艺术成为美化城市生存环境,彰显城市文化特色,提高人的生活品味的一个重要因素,日益受到大众广泛地关注。本文以“济南市公共艺术人性化设计”为课题,以大明湖、芙蓉街、泉城广场等为例,详尽地阐述了公共艺术的基本概念、特性、功能,指明公共艺术与人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公共艺术要同城市之间保持一种良好的契合关系。  关键词:公共艺术;人性化设计;环境  公
期刊
一、由一起购房权“让与”的案例引发的思考  被告王某系荣昌县某单位职工,2010年纳入该单位危旧房改造对象。2010年5月21日被告主动与原告李某签订《房屋代为购买协议书》,双方协议约定李某以王某的名义交纳房屋修建款,待房屋建成后,由王某将产权过户与李某,同时王某将因购房所获得的经济补偿金20000元赠送给李某,如一方违约需支付另一方违约金50000元。事后,由于单位修建集资房的名额限制,王某放弃
期刊
摘 要:随着台儿庄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产品包装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其包装设计不仅要有良好的保护性,有千变万化的外在形式美,更要表现商品内在的地域文化意境。台儿庄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应该承载台儿庄地域及民族的文化,要设计出满足游客审美需求的优秀旅游产品包装,就应该对台儿庄地域文化作较为深入的了解,认识和掌握台儿庄地域文化与旅游产品包装的关系和规律,通过旅游产品包装体现出台儿庄地域文化及民族风情。  关
期刊
摘 要:唐诗中常见的创作主体和抒情主体性别倒置现象可以分为“女代男言”和“男代女言”两种,而其中以前者为主。“女代男言”又可大致上分为两类,一种是直接抒情代女抒彼怀,一种是隐喻抒情以女抒己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首要的是男性对文字话语权的垄断,其次是男性诗人对女性的同情与关爱,再次是“以男女喻君臣”的抒情传统,最后是受到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  关键词:唐诗;创作主体;抒情主体  “诗言志”是我国古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