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阈下原生态民歌的艺术架构与生存路径——以马渡乡民歌为例

来源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rtbelief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渡乡原生态民歌艺术由来已久,是川东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极富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语音上、曲调上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但目前却处于传承和整理工作双重艰难的尴尬境地。这需要对其加以保护和抢救,进而合理利用、传承发展。马渡乡原生态民歌的题材形式、歌词的地域特色非常明显,其曲调分为山歌、号子、小调、民俗歌等类,因此应对马渡原生态民歌进行抢救、保护,以及对宣汉民歌加以挖掘和保存并建立具体而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以使马渡民歌后继有人。文章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探讨马渡乡民歌诞生的环境与受到的挑战,考察了马渡
其他文献
在土改文学中,翻身意味着无数个体农民的身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同时这也象征着中国这个沉睡的巨人即将醒来。从生理政治身体上看,身体必须受到外在权力的控制,衣服是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