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诗意的事业,教育的诗意就在于它关乎人的灵魂,关乎人的生命,关乎人的生活。良好的教育能使人心灵圣洁,灵魂崇高,具有更强烈的生命意识和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追求更加理想的生活状态,并最终学会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理想的生活状态应是诗意的,海德格尔说:“人,当诗意地栖居。”诗意使生存变成了生活,语文教师更应成为诗意生活的化身和引领者。
诗意的生活当追逐简单,简单是自然的法则,也是一种审美思想,更是志趣高洁、超凡脱俗、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在短暂的生命中所取得的成就是与他(她)的生活的简朴程度成正比的,因为“淡泊”才能“明志”,“宁静”方能“致远”。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就是用简朴成就了自我,用“简单”推动了人类的进步。
人是时间隧道中的匆匆过客,多余的东西不仅占用你有限的时间与空间,还会使你身心俱惫,失去自我,既破坏了生命的质量,也削弱了人生的价值。《菜根谭》云:简简单单才是真,平平淡淡才是福。此言堪称千真万确,充满哲思。教师要想把教育当事业去做,也应该返朴归真,崇尚朴实,追逐简单。惟有简单的生活,才能让内心安宁,才能不在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心理失衡。
诗意的生活当学会欣赏,教育必须培养人积极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有积极心态的人易走向成功,积极的心态来自于欣赏,来自于发现。欣赏自己,则能接纳自己,认可自己,喜欢自己,便能生出自信;欣赏别人,则能接纳别人,喜欢别人,更容易从别人身上汲取营养,便能生出仰慕。所以,老师与老师相互欣赏,便能消除“冷漠、猜疑和敌意”,真正实现同伴互助,共同提高;老师与学生相互欣赏,便能消除隔膜,拉近距离,增加信任,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学生与学生相互欣赏,便能打破封闭,走出狭隘,塑造阳光性格,真正实现互动合作、以情生情、以智启智、以德示德,而这正是班级存在的最充分的理由,是和谐班集体的最高境界。教师欣赏自己的工作,工作才能成为乐趣,才能激发创造性;学生欣赏学习,学习才能成为一种快乐,才能享受学习,提高效率。欣赏大自然,便能融入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生出敬畏之心。
诗意的生活当学会交往与分享,独处是对自我心灵的观照,交往则是心灵与心灵的相互观照。唐代名相魏征曾说:“人生成败,在于所染。”童话大王郑渊洁更是直言不讳:一个人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就看他交了什么样的朋友。当今人际交往趋利性太强,甚至含有交易与利用的成分。人与人交往时,看的往往不是这个“人”,而是人的身份、背景、地位、名声、财富等,这种交往带有明显的投资与投机成分,社会风气尤其是人际关系由此变得错综复杂、扑朔迷离。作为有社会风向标之美称的教师,应以一种诗意的交往,来引领一种健康的、高雅的人际关系。
残酷的应试教育使教师的生活变得毫无诗意,生活质量不容乐观;残酷的评比使得教师之间的关系趋于紧张甚至有些敌意,很难谈得上健康与和谐。很多教师也把宝贵的精力消耗在无价值的高考竞争中,他们把高考分数作为个人的人生追求,作为个人的喜怒哀乐之源。高考得胜,均分比同行高出一两分,则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在同行中宣传,填进各种表格,写进各种总结;而一旦比同行低了三五分,则愤而怪运气不好,怨学生笨,骂阅卷不公平,责备命题水平低,情绪一落千丈,决定进一步“死揪”学生;更有甚者,把这种怨气带到家里,发泄到爱人与孩子身上。这样的生活,能有诗意吗?
曾经看过一幅丰子恺先生的漫画,漫画的题目叫《人散后,一弯新月天如水》。当时,被那幅漫画的意境深深打动着。其实画面很简单:一弯新月,一个竹棚,几把竹椅,一张竹桌。竹桌上,几个散落着的杯盏。
看到这幅漫画,我就有一种强烈的猜想:这幅画是为教师而作,画中的情景与陈设应当是教师交往时的情景与陈设,不过材质不一定是竹制的,可以是某个书房、某个茶馆、某个幽静的聚会场所。它甚至使我想到了竹林七贤,想到了梭罗的“瓦尔登湖”,想到了“流觞曲水”,想到了“高山流水”,闻到了那沁人心脾的茶香,清洌绵甜的佳酿,看到了散落一地的诗稿,余意未尽的棋局,听到了琴声、蛙声、虫声,感到生活的烦恼、工作的压力、情绪的烦躁都烟消云散了。
我的猜想得到了俞平伯先生的印证,当时的情形在俞平伯的日记中也有记载。他应朱自清之邀到春晖(一所私立的农村中学)小住。“……下午夏丏尊(时任春晖中学校长)来,邀至他家晚饭。去时斜风细雨,衣服为湿。他屋颇洁雅素朴,盆栽花草有逸致。约明日在校讲演,辞之不获。饭后偕佩笼灯而归。傍水行,长风引波,微辉耀之,踯躅并行,油纸伞上‘沙沙’作繁响,此趣至隽,惟稍苦冷与湿耳。畅谈至夜午始睡。……”原来,这幅画画的就是民国的那些大师们经常在夏校长家里聚会时的情景。
我的猜想更得到了香港著名作家明川先生的印证,他为这幅漫画配了一首很美丽的散文诗,读来有一种想让人流泪的感动。“人这一生中,有过多少个一弯新月天如水的月夜?此夜,可能是良朋对酌,说尽傻话痴语;此夜,可能是海棠结社,行过酒令填了新词;此夜,可能是结队浪游,让哄笑惊起宿鸟碎了花影;此夜,可能是狂歌乱舞,换来一身倦意,却是喜悦盈盈。”
优雅从容地与同事交往,提高业余生活的质量,结束生活的单调乏味,增加生活的诗意与艺术,搬走考试、分数、名次的三座大山。只有这样的生活,才是诗意的生活,才符合教师的身份。
诗意的生活当追逐简单,简单是自然的法则,也是一种审美思想,更是志趣高洁、超凡脱俗、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在短暂的生命中所取得的成就是与他(她)的生活的简朴程度成正比的,因为“淡泊”才能“明志”,“宁静”方能“致远”。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就是用简朴成就了自我,用“简单”推动了人类的进步。
人是时间隧道中的匆匆过客,多余的东西不仅占用你有限的时间与空间,还会使你身心俱惫,失去自我,既破坏了生命的质量,也削弱了人生的价值。《菜根谭》云:简简单单才是真,平平淡淡才是福。此言堪称千真万确,充满哲思。教师要想把教育当事业去做,也应该返朴归真,崇尚朴实,追逐简单。惟有简单的生活,才能让内心安宁,才能不在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心理失衡。
诗意的生活当学会欣赏,教育必须培养人积极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有积极心态的人易走向成功,积极的心态来自于欣赏,来自于发现。欣赏自己,则能接纳自己,认可自己,喜欢自己,便能生出自信;欣赏别人,则能接纳别人,喜欢别人,更容易从别人身上汲取营养,便能生出仰慕。所以,老师与老师相互欣赏,便能消除“冷漠、猜疑和敌意”,真正实现同伴互助,共同提高;老师与学生相互欣赏,便能消除隔膜,拉近距离,增加信任,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学生与学生相互欣赏,便能打破封闭,走出狭隘,塑造阳光性格,真正实现互动合作、以情生情、以智启智、以德示德,而这正是班级存在的最充分的理由,是和谐班集体的最高境界。教师欣赏自己的工作,工作才能成为乐趣,才能激发创造性;学生欣赏学习,学习才能成为一种快乐,才能享受学习,提高效率。欣赏大自然,便能融入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生出敬畏之心。
诗意的生活当学会交往与分享,独处是对自我心灵的观照,交往则是心灵与心灵的相互观照。唐代名相魏征曾说:“人生成败,在于所染。”童话大王郑渊洁更是直言不讳:一个人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就看他交了什么样的朋友。当今人际交往趋利性太强,甚至含有交易与利用的成分。人与人交往时,看的往往不是这个“人”,而是人的身份、背景、地位、名声、财富等,这种交往带有明显的投资与投机成分,社会风气尤其是人际关系由此变得错综复杂、扑朔迷离。作为有社会风向标之美称的教师,应以一种诗意的交往,来引领一种健康的、高雅的人际关系。
残酷的应试教育使教师的生活变得毫无诗意,生活质量不容乐观;残酷的评比使得教师之间的关系趋于紧张甚至有些敌意,很难谈得上健康与和谐。很多教师也把宝贵的精力消耗在无价值的高考竞争中,他们把高考分数作为个人的人生追求,作为个人的喜怒哀乐之源。高考得胜,均分比同行高出一两分,则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在同行中宣传,填进各种表格,写进各种总结;而一旦比同行低了三五分,则愤而怪运气不好,怨学生笨,骂阅卷不公平,责备命题水平低,情绪一落千丈,决定进一步“死揪”学生;更有甚者,把这种怨气带到家里,发泄到爱人与孩子身上。这样的生活,能有诗意吗?
曾经看过一幅丰子恺先生的漫画,漫画的题目叫《人散后,一弯新月天如水》。当时,被那幅漫画的意境深深打动着。其实画面很简单:一弯新月,一个竹棚,几把竹椅,一张竹桌。竹桌上,几个散落着的杯盏。
看到这幅漫画,我就有一种强烈的猜想:这幅画是为教师而作,画中的情景与陈设应当是教师交往时的情景与陈设,不过材质不一定是竹制的,可以是某个书房、某个茶馆、某个幽静的聚会场所。它甚至使我想到了竹林七贤,想到了梭罗的“瓦尔登湖”,想到了“流觞曲水”,想到了“高山流水”,闻到了那沁人心脾的茶香,清洌绵甜的佳酿,看到了散落一地的诗稿,余意未尽的棋局,听到了琴声、蛙声、虫声,感到生活的烦恼、工作的压力、情绪的烦躁都烟消云散了。
我的猜想得到了俞平伯先生的印证,当时的情形在俞平伯的日记中也有记载。他应朱自清之邀到春晖(一所私立的农村中学)小住。“……下午夏丏尊(时任春晖中学校长)来,邀至他家晚饭。去时斜风细雨,衣服为湿。他屋颇洁雅素朴,盆栽花草有逸致。约明日在校讲演,辞之不获。饭后偕佩笼灯而归。傍水行,长风引波,微辉耀之,踯躅并行,油纸伞上‘沙沙’作繁响,此趣至隽,惟稍苦冷与湿耳。畅谈至夜午始睡。……”原来,这幅画画的就是民国的那些大师们经常在夏校长家里聚会时的情景。
我的猜想更得到了香港著名作家明川先生的印证,他为这幅漫画配了一首很美丽的散文诗,读来有一种想让人流泪的感动。“人这一生中,有过多少个一弯新月天如水的月夜?此夜,可能是良朋对酌,说尽傻话痴语;此夜,可能是海棠结社,行过酒令填了新词;此夜,可能是结队浪游,让哄笑惊起宿鸟碎了花影;此夜,可能是狂歌乱舞,换来一身倦意,却是喜悦盈盈。”
优雅从容地与同事交往,提高业余生活的质量,结束生活的单调乏味,增加生活的诗意与艺术,搬走考试、分数、名次的三座大山。只有这样的生活,才是诗意的生活,才符合教师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