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国内高校艺术类毕业生面临就业难、创业更难的现实问题,这一方面与我国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艺术类毕业生自身就业创业意识、能力偏差有关。为确保毕业生能够顺利毕业就业,高校方面必须研究提出专门针对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机制,培养艺术生创业就业能力。文章简单探讨了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机制内容,最后提出诸多策略进行例证。
[关键词] 就业创业能力;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培养机制;建设思路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A
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理念,鼓励所有国民都能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领域中,缓解当前我国就业市场的巨大压力。高校作为国家培养就业创业人才的主阵地,其在培养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方面尤其关注。就以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生为例,高校希望在毕业前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并伺机加入创业大军当中,实现从高校到社会的完美过渡。为此,高校方面也必须思考如何建立针对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创业人才培养机制。
一、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的建设思路
(一)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全面均衡培养就业创业人才
首先,高校在打造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体系过程中需要从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开始,基于专业培训全面均衡机制内容。具体来说,应该围绕当前市场需求,确保艺术生在毕业后不仅仅能够进入艺术团体,也能有机会从事艺术教育工作,如此一来学生就业创业半径就会增大。就以声乐专业艺术毕业生为例,应该加强高校专业院系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关联,在高校培养声乐专业学生过程中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调整,对专业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合理设置课程,以追求实现对专业就业、创业人才需求的有效权衡,进而培养出精通专业、同时“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促进艺术毕业生就业创业全面均衡发展。
(二)强化专业学习、提升艺术生就业能力
在强化艺术生专业学习过程中,高校院系方面应该考虑建立信息化网络平台,打造新媒体发展体系和新技术就业指导艺术毕业生就业创业发展,为学生指明方向。再合理结合新媒体网络平台建设方面优化大数据技术内容,完善构建地方级艺术专业团体、相关企业就业信息库,简言之就是要更多结合就业信息库中的系统化内容,构建毕业生的就业创业信息化指导体系、优化平台内容,确保明确毕业生未来发展取向,建立对口比例有针对性的数据体系,并成功导入数据内容。另外,要为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择业选择标准体系,结合大学生查询大数据信息内容深刻理解专业未来市场发展,明确就业创业发展前景,为毕业生未来成功走入市场规划发展前景。目前,要结合毕业生的未来就业与创业走向,对他们的未来职业生涯进行合理性规划。实际上,这就是在要求艺术毕业生对自身专业具有一定的了解,在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内容过程中必须了解当前专业市场就业环境,提升自身就业能力。
(三)改变就业观念与就业心态
艺术类毕业生必须改变自身就业观念与心态,为此高校方面应该为毕业生创建心理辅导室,帮助他们从心理层面上改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实际上,在心理辅导室中会发现许多学生无法正视自己的位置,根本不了解自身实际情况,他们缺乏对专业就业环境的了解,同时更缺乏对自身专业能力水平的正确定位,诸多因素导致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不强,没有长远的职业规划,未能掌握艺术类专业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以及动态。所以他们就出现了“眼高手低”的尴尬情况。为此,高校艺术类专业针对毕业生建立就职活动心理咨询辅导室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改变毕业生就业观念与就业心态,树立毕业生就业创业信心。
(四)强化毕业前就业指导、拓展就业平台
要针对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展开就业指导,强化学生毕业前就业指导工作,拓展就业平台,突破传统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形势单一、传统、就业指导过分形式化等,真正投身于丰富多彩的艺术类就业创业环境当中,争取更多自由发挥机会。高校方面应该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创业利弊问题。例如,分析学生专业优势与当前的创业就业优势,抑或是结合学生自身专业特点、个人特长等展开针对性的教学规划,建立职业规划引导模式,确保学生能够基于现实需求合理分析问题,增强学生对就业形势的了解,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专业能力与就业创业主观能动性,规避被就业、被创业过程中的反感情绪。在建立艺术毕业生就业创业平台过程中,也必须为学生引入创业就业机会,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就业平台与就业信息,包括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为学生丰富实习体验,改变就业创业观念做好前提准备。
二、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
(一)建设校方就业创业微信交流公众平台
为了满足高校艺术毕业生在就业创业方面的诸多要求,应该创建就业创业微信交流公众平台,以适应当前快速更新发展的知识体系,确保信息量的海量传播,满足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要求。具体来说,要指导艺术毕业生通过微信接收更多新信息、新事物。例如,可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建立对点传播技术体系,结合微信注册功能建立就业指导创业信息平台,实现分类指导,进而有效提高高校就业创业的工作指导精准度。比如,在音乐专业领域中,藝术毕业生应该思考合作创建新企业等问题,形成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典型模式。在该模式中毕业生应该追求建设高成长性艺术团体以及企业,如琴行、文化传播公司等,学校、教师方面应该思考为学生创建这样的微信交流沟通平台,随时与毕业生展开交流沟通,快速摆脱就业创业困扰,走上专业就业创业岗位正轨。
就目前来看,微信公众平台能够满足市场变化现实需求,结合信息咨询建立微信公众平台与订阅号平台体系,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微信整合优化社会资源,满足他们对于就业创业信息的诸多需求,凸显新媒体平台发展,体现平台建设的高便捷性[1]。
(二)开发大学生就业创业App软件 高校艺术专业应该思考开发推出并运营针对艺术毕业生的就业创业App软件,基于此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让他们更多利用新媒体平台来充分表达自我情感,争取更多创业就业机会。比如说,学校方面需要利用学生学号创建就业创业App软件,在其中增加更多创业政策与招聘信息,并设置就业创业信息查询功能,以便于学生快速查阅信息数据,建立App与艺术毕业生、社会企业三者之间的有效对接。与此同时,基于目前智能移动终端上比较知名的常用就业App软件进行软件服务功能有效完善,建立技术平台超级链接,围绕App平台展现更多大学生就业创业资源,优化社会优质岗位体系,实现双向互动模式。针对艺术毕业生的毕业后岗位资源优化配置进行分析,确保人才输出到位。
(三)开发行业、企业及学生三位一体新媒体交流平台
高校艺术专业应该更多联动企业,构建校企合作模式,开发基于行业、企业以及学生的三位一体化新媒体交流平台,促进他们的创业就业健康发展。就目前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生而言,他们的职业认知度普遍表现偏低,甚至缺乏良好的就业创业思路,所以他们在毕业前后进行就业创业尝试时必然处处碰壁,以失败告终。首先,他们在艺术类专业择业方面本就面临困难。其次,在创业上更无从谈起。所以学校方面应该开发基于行业、企业与学生三位一体的新媒体交流平台,基于这一新媒体平台联络机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价值,为学生就业创业需求满足提供定期教育指导。例如,可通过远程课程进行教育指导,抑或是开展艺术类就业创业经验讲坛进行技术指导,邀请艺术企业专业人士前来与学生交流,共同学习。而在利用新媒体交流平台上的移动智能化内容还能为艺术毕业生创建更广阔的校企合作模式教育机制,带动学生在校园、企业、专业团体中交流、互动,获得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2]。
三、结语
高校藝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相对偏低,就业创业市场范围较小、选择较少,所以高校方面应该积极辅助学生,与当地社会相关艺术类企业共同打造毕业生就业创业培养机制,帮助学生真正深入到就业创业活动中,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育才平台、就业市场和创业联盟,为艺术类毕业生未来事业长足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参考文献:
[1]孔凡平,冀晓朋.高校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对策研究 ——以声乐专业毕业生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17(14):70-71.
[2]贺佳玥.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18):12-14.
[关键词] 就业创业能力;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培养机制;建设思路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A
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理念,鼓励所有国民都能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领域中,缓解当前我国就业市场的巨大压力。高校作为国家培养就业创业人才的主阵地,其在培养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方面尤其关注。就以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生为例,高校希望在毕业前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并伺机加入创业大军当中,实现从高校到社会的完美过渡。为此,高校方面也必须思考如何建立针对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创业人才培养机制。
一、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的建设思路
(一)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全面均衡培养就业创业人才
首先,高校在打造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体系过程中需要从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开始,基于专业培训全面均衡机制内容。具体来说,应该围绕当前市场需求,确保艺术生在毕业后不仅仅能够进入艺术团体,也能有机会从事艺术教育工作,如此一来学生就业创业半径就会增大。就以声乐专业艺术毕业生为例,应该加强高校专业院系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关联,在高校培养声乐专业学生过程中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调整,对专业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合理设置课程,以追求实现对专业就业、创业人才需求的有效权衡,进而培养出精通专业、同时“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促进艺术毕业生就业创业全面均衡发展。
(二)强化专业学习、提升艺术生就业能力
在强化艺术生专业学习过程中,高校院系方面应该考虑建立信息化网络平台,打造新媒体发展体系和新技术就业指导艺术毕业生就业创业发展,为学生指明方向。再合理结合新媒体网络平台建设方面优化大数据技术内容,完善构建地方级艺术专业团体、相关企业就业信息库,简言之就是要更多结合就业信息库中的系统化内容,构建毕业生的就业创业信息化指导体系、优化平台内容,确保明确毕业生未来发展取向,建立对口比例有针对性的数据体系,并成功导入数据内容。另外,要为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择业选择标准体系,结合大学生查询大数据信息内容深刻理解专业未来市场发展,明确就业创业发展前景,为毕业生未来成功走入市场规划发展前景。目前,要结合毕业生的未来就业与创业走向,对他们的未来职业生涯进行合理性规划。实际上,这就是在要求艺术毕业生对自身专业具有一定的了解,在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内容过程中必须了解当前专业市场就业环境,提升自身就业能力。
(三)改变就业观念与就业心态
艺术类毕业生必须改变自身就业观念与心态,为此高校方面应该为毕业生创建心理辅导室,帮助他们从心理层面上改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实际上,在心理辅导室中会发现许多学生无法正视自己的位置,根本不了解自身实际情况,他们缺乏对专业就业环境的了解,同时更缺乏对自身专业能力水平的正确定位,诸多因素导致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不强,没有长远的职业规划,未能掌握艺术类专业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以及动态。所以他们就出现了“眼高手低”的尴尬情况。为此,高校艺术类专业针对毕业生建立就职活动心理咨询辅导室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改变毕业生就业观念与就业心态,树立毕业生就业创业信心。
(四)强化毕业前就业指导、拓展就业平台
要针对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展开就业指导,强化学生毕业前就业指导工作,拓展就业平台,突破传统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形势单一、传统、就业指导过分形式化等,真正投身于丰富多彩的艺术类就业创业环境当中,争取更多自由发挥机会。高校方面应该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创业利弊问题。例如,分析学生专业优势与当前的创业就业优势,抑或是结合学生自身专业特点、个人特长等展开针对性的教学规划,建立职业规划引导模式,确保学生能够基于现实需求合理分析问题,增强学生对就业形势的了解,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专业能力与就业创业主观能动性,规避被就业、被创业过程中的反感情绪。在建立艺术毕业生就业创业平台过程中,也必须为学生引入创业就业机会,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就业平台与就业信息,包括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为学生丰富实习体验,改变就业创业观念做好前提准备。
二、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
(一)建设校方就业创业微信交流公众平台
为了满足高校艺术毕业生在就业创业方面的诸多要求,应该创建就业创业微信交流公众平台,以适应当前快速更新发展的知识体系,确保信息量的海量传播,满足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要求。具体来说,要指导艺术毕业生通过微信接收更多新信息、新事物。例如,可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建立对点传播技术体系,结合微信注册功能建立就业指导创业信息平台,实现分类指导,进而有效提高高校就业创业的工作指导精准度。比如,在音乐专业领域中,藝术毕业生应该思考合作创建新企业等问题,形成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典型模式。在该模式中毕业生应该追求建设高成长性艺术团体以及企业,如琴行、文化传播公司等,学校、教师方面应该思考为学生创建这样的微信交流沟通平台,随时与毕业生展开交流沟通,快速摆脱就业创业困扰,走上专业就业创业岗位正轨。
就目前来看,微信公众平台能够满足市场变化现实需求,结合信息咨询建立微信公众平台与订阅号平台体系,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微信整合优化社会资源,满足他们对于就业创业信息的诸多需求,凸显新媒体平台发展,体现平台建设的高便捷性[1]。
(二)开发大学生就业创业App软件 高校艺术专业应该思考开发推出并运营针对艺术毕业生的就业创业App软件,基于此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让他们更多利用新媒体平台来充分表达自我情感,争取更多创业就业机会。比如说,学校方面需要利用学生学号创建就业创业App软件,在其中增加更多创业政策与招聘信息,并设置就业创业信息查询功能,以便于学生快速查阅信息数据,建立App与艺术毕业生、社会企业三者之间的有效对接。与此同时,基于目前智能移动终端上比较知名的常用就业App软件进行软件服务功能有效完善,建立技术平台超级链接,围绕App平台展现更多大学生就业创业资源,优化社会优质岗位体系,实现双向互动模式。针对艺术毕业生的毕业后岗位资源优化配置进行分析,确保人才输出到位。
(三)开发行业、企业及学生三位一体新媒体交流平台
高校艺术专业应该更多联动企业,构建校企合作模式,开发基于行业、企业以及学生的三位一体化新媒体交流平台,促进他们的创业就业健康发展。就目前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生而言,他们的职业认知度普遍表现偏低,甚至缺乏良好的就业创业思路,所以他们在毕业前后进行就业创业尝试时必然处处碰壁,以失败告终。首先,他们在艺术类专业择业方面本就面临困难。其次,在创业上更无从谈起。所以学校方面应该开发基于行业、企业与学生三位一体的新媒体交流平台,基于这一新媒体平台联络机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价值,为学生就业创业需求满足提供定期教育指导。例如,可通过远程课程进行教育指导,抑或是开展艺术类就业创业经验讲坛进行技术指导,邀请艺术企业专业人士前来与学生交流,共同学习。而在利用新媒体交流平台上的移动智能化内容还能为艺术毕业生创建更广阔的校企合作模式教育机制,带动学生在校园、企业、专业团体中交流、互动,获得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2]。
三、结语
高校藝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相对偏低,就业创业市场范围较小、选择较少,所以高校方面应该积极辅助学生,与当地社会相关艺术类企业共同打造毕业生就业创业培养机制,帮助学生真正深入到就业创业活动中,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育才平台、就业市场和创业联盟,为艺术类毕业生未来事业长足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参考文献:
[1]孔凡平,冀晓朋.高校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对策研究 ——以声乐专业毕业生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17(14):70-71.
[2]贺佳玥.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1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