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规范地选择和使用初中体育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笔者根据实践教学经验,就初中体育教学方法使用的规范性问题进行了浅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方法;规范性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2-046-1一、树立规范性的教学思想
1.宏观层面。在进行任何学科的教学工作时,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内在发展规律,同样,进行有关的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因此,规范性的体育教学,首先应该体现在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上;比如说在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上、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认知过程上,往往都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阶段性以及顺序性等。所以,初中体育教师在进行有关的体育教学时,必须把这些基本的规律谨记在心,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贯穿它们,以此来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2.微观层面。体育教学规范性在其微观层面上,主要表现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和学生一样,都必须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往往大多都是约定俗成的,是在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广大的体育教师不断积累的经验,以及一些早已被大家所认可的教学程序性工作,是体育课堂教学中所必不可少的东西,其对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保证体育教学得以顺利进行有着巨大的意义。
这种微观层面的行为规范一般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如在体育老师这边,他们必须要清点人数,宣布教学要求、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等;初中生呢,则要在每堂课的开始时,清点人数、整理队形等。显而易见的是,如果体育课上没有这些常规的行为规范的话,其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必将大打折扣。
二、制定规范的教学目标
制定规范的教学目标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需要考虑某些客观因素,如学校的教学条件等;另一方面还考虑到教材特点以及教学对象的身心发展等。根据制定的规范目标,还需要选择一些规范性的体育教学内容。在选择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时,需要将体育学科的特点、性质以及价值考虑进去,尽量选择那些教育、文化、锻炼价值都比较高的训练项目。并且还要选择那些符合学校场地器材条件的、具有时代价值的、能够有利于初中生身心发展的教学内容进行训练,并且要使训练达到可操作、可评价的具体要求。在制定完规范的教学目标,选择好规范的教学内容后,教师还应该注意使用体育教学方法的规范性,也就是说,在运用各种体育教学方法的同时,需要考虑其符合的基本要求,不仅要考虑到其运用对象的接受能力,而且还要考虑到其具体方法的适用范围与基本特点。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一下,在体育老师做动作示范时,除了要求动作的准确、连贯、优美、熟练之外,还要注意正确地选择示范动作的位置和速度等;同时在进行讲解动作时,要有针对性,突出“精讲”部分。而且还可以运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理念[1]。
三、制定规范的课堂安排
1.规范性的课堂结构安排
其一,要有合理的教學分段。过去常常根据初中生的身体活动变化规律,采用“三段式”的教学分段,就是把体育课分割成准备、基本和结束这三个部分。这种“三段式”的分段方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不是其唯一的方式。上面这种“三段式”的分段方式,仅仅考虑了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身体活动的变化,并没有把学生心理活动上的变化考虑进去;因此,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其二,要有合理的教授顺序。在初中体育课上,教授各个具体的教学内容时,体育老师需要合理、规范地安排其教授顺序。在安排学习内容的顺序时,首先应该把那些难度较大的、趣味性较低的、运动负荷较小的、以及那些不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材和一些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灵敏性,发展其各项身体素质的教学内容尽量地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进行;而把复习教材,趣味性高或易引起学生兴趣的教材,难度较小的教材,运动负荷较大的教材,发展力量、耐力等素质的教学内容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进行。
2.规范的运动负荷量的安排
初中体育教学的根本特点以及初中体育课程目标所提出来的要求,都要求在每堂体育课上,初中生的身体必须要承受一定量的运动负荷。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要合理、规范地安排其课堂中的运动负荷量。
在合理安排其运动的负荷量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说:要体现教学的内容、教学的对象、教学的条件等;要考虑气候、季节等外界条件等;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等。最后还要采取某些教学方法或者是教学手段,让每一节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都比较稳定地维持在同一个水平上,以便于可以均匀地增强初中生的体质[2]。
[参考文献]
[1]高凤君,马振.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体育教学[J].学周刊:C,2013(12).
[2]张子超.探究式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3(65).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方法;规范性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2-046-1一、树立规范性的教学思想
1.宏观层面。在进行任何学科的教学工作时,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内在发展规律,同样,进行有关的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因此,规范性的体育教学,首先应该体现在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上;比如说在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上、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认知过程上,往往都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阶段性以及顺序性等。所以,初中体育教师在进行有关的体育教学时,必须把这些基本的规律谨记在心,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贯穿它们,以此来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2.微观层面。体育教学规范性在其微观层面上,主要表现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和学生一样,都必须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往往大多都是约定俗成的,是在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广大的体育教师不断积累的经验,以及一些早已被大家所认可的教学程序性工作,是体育课堂教学中所必不可少的东西,其对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保证体育教学得以顺利进行有着巨大的意义。
这种微观层面的行为规范一般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如在体育老师这边,他们必须要清点人数,宣布教学要求、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等;初中生呢,则要在每堂课的开始时,清点人数、整理队形等。显而易见的是,如果体育课上没有这些常规的行为规范的话,其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必将大打折扣。
二、制定规范的教学目标
制定规范的教学目标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需要考虑某些客观因素,如学校的教学条件等;另一方面还考虑到教材特点以及教学对象的身心发展等。根据制定的规范目标,还需要选择一些规范性的体育教学内容。在选择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时,需要将体育学科的特点、性质以及价值考虑进去,尽量选择那些教育、文化、锻炼价值都比较高的训练项目。并且还要选择那些符合学校场地器材条件的、具有时代价值的、能够有利于初中生身心发展的教学内容进行训练,并且要使训练达到可操作、可评价的具体要求。在制定完规范的教学目标,选择好规范的教学内容后,教师还应该注意使用体育教学方法的规范性,也就是说,在运用各种体育教学方法的同时,需要考虑其符合的基本要求,不仅要考虑到其运用对象的接受能力,而且还要考虑到其具体方法的适用范围与基本特点。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一下,在体育老师做动作示范时,除了要求动作的准确、连贯、优美、熟练之外,还要注意正确地选择示范动作的位置和速度等;同时在进行讲解动作时,要有针对性,突出“精讲”部分。而且还可以运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理念[1]。
三、制定规范的课堂安排
1.规范性的课堂结构安排
其一,要有合理的教學分段。过去常常根据初中生的身体活动变化规律,采用“三段式”的教学分段,就是把体育课分割成准备、基本和结束这三个部分。这种“三段式”的分段方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不是其唯一的方式。上面这种“三段式”的分段方式,仅仅考虑了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身体活动的变化,并没有把学生心理活动上的变化考虑进去;因此,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其二,要有合理的教授顺序。在初中体育课上,教授各个具体的教学内容时,体育老师需要合理、规范地安排其教授顺序。在安排学习内容的顺序时,首先应该把那些难度较大的、趣味性较低的、运动负荷较小的、以及那些不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材和一些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灵敏性,发展其各项身体素质的教学内容尽量地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进行;而把复习教材,趣味性高或易引起学生兴趣的教材,难度较小的教材,运动负荷较大的教材,发展力量、耐力等素质的教学内容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进行。
2.规范的运动负荷量的安排
初中体育教学的根本特点以及初中体育课程目标所提出来的要求,都要求在每堂体育课上,初中生的身体必须要承受一定量的运动负荷。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要合理、规范地安排其课堂中的运动负荷量。
在合理安排其运动的负荷量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说:要体现教学的内容、教学的对象、教学的条件等;要考虑气候、季节等外界条件等;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等。最后还要采取某些教学方法或者是教学手段,让每一节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都比较稳定地维持在同一个水平上,以便于可以均匀地增强初中生的体质[2]。
[参考文献]
[1]高凤君,马振.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体育教学[J].学周刊:C,2013(12).
[2]张子超.探究式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