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国时期中国史学史的学科建设与著述特点

来源 :河北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xoceco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的学术界对于民国时期史学史学科的发展、阶段性特点以及学术系谱,已有不少深人的讨论。不过,囿于史料的发掘,前人甚少注意到民国时期小范围流布的著作以及多种“史学史讲义”。新近发现的陈功甫、萧鸣籁、容肇祖、董允辉、赵超玄等的《中国史学史》著作及讲义,多非正式出版物,仅在小范围内流传,于学术界的影响有限。然而,这些讲义充分体现了梁启超、朱希祖关于中国史学史学科发展的大胆设想与实践,为我们全面、客观地认识及分析早期史学史著述的书写范式和撰述特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第一手文献,也为继续讨论民国时期中国史学史学科的产生与发展、演变留下一定空间。
其他文献
抗肿瘤生物类似药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合理应用生物类似药是临床实践必须面对的问题.重庆专家重点探讨了抗肿瘤生物类似药的有效性、安全性、适应证外推及参
《筑城》2013.09移动互联时代足不出户的购物体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对购物中心形成了迫在眉睫的挑战。我们是一家集开发、运营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地产商,在某种程度上面临
通过对南海中部1993~1996年获得的浅层和深层时间系列沉积物捕获器的样品分析,发现了稳定同位素值、颗粒总通量、碳酸盐、生物蛋白石、有机碳、表层初级生产力、浮游有孔虫总
阴、阳、和三气说应源于阴阳家,并在《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表述中得到经典性肯定。《春秋繁露·循天之道》所述"两和二中",乃对阴阳家中和思想的代表性阐述。中和之道及相关的元气诸说,在儒、道两家的阐释中得到推引发扬;儒、道两家亦在此过程中通过相互影响,实现彼此融通,道家引《易》补益自重,尤应予以关注。中和理念极为值得关注,其相关研究有助于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深化。
从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建立及发展历程来看,1920-1940年代是发轫期,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是学科理论趋于深化的时期,1980年代以后则是走向全面繁荣的阶段。1980年代初,在回顾早期各种史学史专著时,白寿彝专门表彰金毓黻的《中国史学史》和刘节的《中国史学史稿》,认为二书“有较厚的功力”,“都受到梁启超的较大影响”。
圆齿紫金牛(Ardisia crenata Sims)是紫金牛科(Myrsinaceae)紫金牛属(Ardisia)植物,主要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西、广东、四川和云南等省区。其性味苦、辛、平;功能主要为行血祛风、解毒消肿。圆齿紫金牛是我国的传统草药,文献报道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风湿性关节炎,外用治疗外伤肿痛,骨折,毒蛇咬伤,功效显著。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既有研究仅着眼于文献性视域,把历史唯物主义与唯物史观或判定为同质关系,或判定为异质关系,从而遮蔽了其本然关系。从综合性视域看,二者分属本体论、世界观范畴。前者通过揭示作为世界的全部人类历史得以可能的前提,供给后者赖以生成的基础和根据,对于后者而言居于逻辑上位地位;后者基于前者所供给的根据和基础,形成关于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对于前者而言居于逻辑下位地位。但后者的世界观属性和前者的本体论属性,使得二者又具有总体与局部、包含与被包含关系。这样,后者对前者又居于逻辑上位地位,前者对后者又居于逻辑下位地位。前
小说这一文体,在中国古代很长一个时期是被边缘化的,即便唐代文人开始自觉从事小说创作,但很大程度上是带着“征奇话异"的趣味和游戏心态,对文体的纯粹性,即所谓得体问题,似乎并不在意。唐人韩愈创作《毛颖传》等传奇小说,曾招致“驳杂无实”之讥讽。,“无实”,谓之虚构;“驳杂”,则可以理解为文体或语体的杂糅。
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引发了文艺的消费化热潮,与之伴随的是美学自身的价值消解,即放弃对美的本质的探寻和追求。马克思关于"需要的人的本质"的论述,有助于深刻认识消费的生态本性及其应有的人性内涵,启发人在生态系统中作为分解者的生态自觉,并促使文艺努力发挥生态分解功能。为此,应当深入认识生态性与审美性的有机统一,重视怀特海宇宙论美学的意义,积极发挥文艺生态批评的作用。
从广义上看,抗战区域史就是地方或地区抗战史。狭义上的抗战区域研究是指抗战时期关涉地域空间范围,与本区域、他区域或抗战全局,乃至整个反法西斯战争有密切关联的议题探讨。研究抗战区域史,在内容的把握上,一方面要揭示区域抗战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要突出本区域内抗战与普通民众的关系。在抗战区域研究中,除了传统史料以外,还要重视非传统文献的应用,并进行包括实地走访验证和采集当事人口述史料的田野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