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化的学科,顺利实现幼小衔接课程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教育阶段,笔者对幼小衔接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据此,提出了幼小衔接背景下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策略,以期能够为现阶段小学数学的有效衔接工作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幼小衔接;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数学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性,为了更好地引导一年级的新生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数学课程的过渡,教师应该要对学生的数学经验有整体的把握,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幼小数学教学的有效过渡。
1幼小衔接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人们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缺乏了解和研究是导致幼儿园的“小学化”现象表现得很普遍的根本原因。“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成为教学的主要手段,一年级的数学课程也深受影响。违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学前教育的“小学化”,迫使儿童接受了小学的教学内容和教育环境。另外,幼儿园数学教师过于强调计算等知识内容,对算数学习的重视远超过其他方面的,教师功利化现象尤为明显。
2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2.1关注学生数学经验的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到学生拥有的数学经验的差异性,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实际学情与数学基础,在对学生进行适当分层的基础上,适当地对教学内容做一些改动,促进新生对数学知识的内化。例如,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针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室可以出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将20以内的加减法删减到15以内的加减法或是10以内的加减法,要重点培养学生对计算方法的运用,及时给予关注和帮助,相对来说基础较好的学生,就可以适当地增加题目的难度,在确定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的时候,就可以让他们接触30以内的或者是50以内的加减法,发展他们的口算能力。
2.2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将数学课程生活化
幼儿园数学比较注重让孩子在生活中认识数学,强调的是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一年级的数学也应如此,教师要尽量将数学课程生活化,从学生周围提取与数学有关的素材再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将黑板、皮球等学生常接触的事物举例,拉近所学内容与实际的距離。又如,在学完“认识钟表”后,教师就可以在课前问一句“现在几点了?”或者让学生在课下交流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几点钟吃晚饭,这样学生就会每天自己去观察。
2.3将游戏融入教学,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幼儿园教师常用到的教学方式就是游戏,将所学知识与游戏相融合,不仅能够提高幼儿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吸收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可以继续沿用这种教学方式。例如,在学习“位置”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采用“猜猜我在哪”的棋子游戏,借助多媒体的屏幕,在棋盘上固定一个参照物,操作一个卡通人物,让学生描述人物与参照物的方位,再让另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画出来,如“小明在旗杆的左边”等,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再如,学习完“钟表”这节课,学生对时针和分针有了清楚的认识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内玩“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教师在一旁拿着钟表调整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让学生根据钟表显示的时间回答问题,在游戏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时间有更深的认识。
2.4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代入感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愉悦、生动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深入数学情境内,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例如,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教学多媒体,给学生在课堂导入环节放一段三分钟内的短视频,教师可以适当地给视频加上旁白或是简短的文字,让学生思考。“动画中,小猴见到桌上放着的香蕉,就想算算一共有多少个香蕉。可是,小猴算了很久都没能得出结果。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帮帮他。那么,为了你们能真的帮到小猴,老师特意把它的苹果搬到了讲台,对照视频,大家看一看动画中的香蕉是怎么摆放的呢?”这时学生就会照实回答“盒子里有12个,外面有8个。”教师此时发问,“那一共有多少呢?”这样就自然地导入了课堂内容。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比较生动,加上简短的动画效应,学生的配合度比较高,推动了教学进度。
结语
一个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幼小衔接视角下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不容马虎,这不仅关系学生对新阶段的学习的认知,也能够影响学生对小学阶段的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因此,一年级的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经验,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而实现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 黄露.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7.
[2] 成伟超. 幼小数学教学衔接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3] 彭英加.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策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12):147-148.
关键词:幼小衔接;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数学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性,为了更好地引导一年级的新生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数学课程的过渡,教师应该要对学生的数学经验有整体的把握,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幼小数学教学的有效过渡。
1幼小衔接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人们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缺乏了解和研究是导致幼儿园的“小学化”现象表现得很普遍的根本原因。“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成为教学的主要手段,一年级的数学课程也深受影响。违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学前教育的“小学化”,迫使儿童接受了小学的教学内容和教育环境。另外,幼儿园数学教师过于强调计算等知识内容,对算数学习的重视远超过其他方面的,教师功利化现象尤为明显。
2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2.1关注学生数学经验的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到学生拥有的数学经验的差异性,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实际学情与数学基础,在对学生进行适当分层的基础上,适当地对教学内容做一些改动,促进新生对数学知识的内化。例如,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针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室可以出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将20以内的加减法删减到15以内的加减法或是10以内的加减法,要重点培养学生对计算方法的运用,及时给予关注和帮助,相对来说基础较好的学生,就可以适当地增加题目的难度,在确定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的时候,就可以让他们接触30以内的或者是50以内的加减法,发展他们的口算能力。
2.2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将数学课程生活化
幼儿园数学比较注重让孩子在生活中认识数学,强调的是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一年级的数学也应如此,教师要尽量将数学课程生活化,从学生周围提取与数学有关的素材再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将黑板、皮球等学生常接触的事物举例,拉近所学内容与实际的距離。又如,在学完“认识钟表”后,教师就可以在课前问一句“现在几点了?”或者让学生在课下交流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几点钟吃晚饭,这样学生就会每天自己去观察。
2.3将游戏融入教学,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幼儿园教师常用到的教学方式就是游戏,将所学知识与游戏相融合,不仅能够提高幼儿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吸收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可以继续沿用这种教学方式。例如,在学习“位置”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采用“猜猜我在哪”的棋子游戏,借助多媒体的屏幕,在棋盘上固定一个参照物,操作一个卡通人物,让学生描述人物与参照物的方位,再让另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画出来,如“小明在旗杆的左边”等,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再如,学习完“钟表”这节课,学生对时针和分针有了清楚的认识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内玩“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教师在一旁拿着钟表调整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让学生根据钟表显示的时间回答问题,在游戏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时间有更深的认识。
2.4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代入感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愉悦、生动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深入数学情境内,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例如,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教学多媒体,给学生在课堂导入环节放一段三分钟内的短视频,教师可以适当地给视频加上旁白或是简短的文字,让学生思考。“动画中,小猴见到桌上放着的香蕉,就想算算一共有多少个香蕉。可是,小猴算了很久都没能得出结果。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帮帮他。那么,为了你们能真的帮到小猴,老师特意把它的苹果搬到了讲台,对照视频,大家看一看动画中的香蕉是怎么摆放的呢?”这时学生就会照实回答“盒子里有12个,外面有8个。”教师此时发问,“那一共有多少呢?”这样就自然地导入了课堂内容。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比较生动,加上简短的动画效应,学生的配合度比较高,推动了教学进度。
结语
一个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幼小衔接视角下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不容马虎,这不仅关系学生对新阶段的学习的认知,也能够影响学生对小学阶段的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因此,一年级的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经验,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而实现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 黄露.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7.
[2] 成伟超. 幼小数学教学衔接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3] 彭英加.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策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12):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