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人深致:文人笔墨中的广和居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0808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看《水浒传》,第三十九回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感觉这一情形,分明是宋江的不是,心中之事为什么非要在酒肆中题写出来,白纸黑字,立此存照。后来,埋头故纸堆中,为古都老字号们一一考据,发现,京城城南竟真有这么一间“酒楼”,四壁供文人墨客到此题诗抒怀不说,饭店中的招牌菜竟是这些文人名士相授……待我细细考据,不得了,从大书法家何绍基、帝师翁同龢到香帅张之洞等等,皆是此间常客。清末民初的随笔、诗抄中,对这间“老字号”的吟咏竟也不在少数。便览这些诗词,城南旧事、京华烟云……跃然纸上。
  此间“老字号”,今时已不复存在,肯定有人会问,为什么要考据这样一间已经消失了的“老字号”呢?非是为失传的技艺、配方、菜肴;更不是这间“老字号”的主人有什么传奇人生,只是看到这么多前辈笔墨中的描绘,想想这样的“老字号”应该活着或是还在活着,“《梦华》故老话东京”,总是一番热烈又亲切的景象。
  闲话稍歇,本文主角是宣南北半截胡同(《北梦录》铢庵,1934年。原文:“近百年来宣南士大夫宴集多喜在北半截胡同之广和居……”)的广和居。“广和居”原名隆盛轩,据近人铢庵《北梦录》所载:“……道光十一年十月初二日/ 立倒字人/盛莲英/ 今在北半截胡同路东/ 开设隆盛轩酒铺门平房二间一处/ 因無力成作/ 情愿倒与申广泰开设广和居/ 生理言明/ 出备倒价京平足银四十六两正……”

一、燕集初地篇


  “道光十一年”即1831年,原隆盛轩主人盛莲英因经营不善,将原酒铺门面平房两间及所涉账目皆转与申广泰,为其开设广和居所用……“广和居”从1831年开始正式开张。到1935年左右歇业,历经百年,歌咏其间或其间歌咏之笔墨,至今已留存近200年之久。以下,笔者将“广和居”的勃兴与闻达分为“三篇”,析其史料所载轶事,以飨诸君。
  清同治十年(1871年)旧历九月初九,翰林院编修张之洞与众友人赴宣南慈仁寺(现报国寺[报国寺,现西城区报国寺前街1号。])(“寺有毗卢阁,可西眺玉泉诸山,下览卢沟桥人物。”)登高雅集,张之洞于雅集之中赋“藏头诗”一首,诗中咏道:
  “王郎摩挲井阑字,谢公面壁看书势。东乡大嚼西停杯,二陈豪逸各有致。高台叶响夕风起,薄寒清瘦愁朱李。就中祭酒长沙周,承平先进常同游。手抚松鳞几围长,舍利满塔僧白头。董老五年离京国,幽栖良会惜难得。倒冠落佩都相忘,何用唐贤画主客?”
  诗中含有是日与张之洞同游者“周荇农、陈六舟、谢摩伯、朱肯夫、李蓉客、王廉生、董岘框、陈逸山”等人的姓氏,且用典巧妙,意涵深远,被众人推为“百余年来,纱帽头诗,当首屈一指”。[ 《学山诗话》民国 夏敬观。原文“张文襄(之洞),当同治辛未重九,有慈仁寺登高之集。座客有周荇农、陈六舟、谢摩伯、朱肯夫、李蓉客、王廉生、董岘框、陈逸山辈、寺有毗卢阁,可西眺玉泉诸山,下榄虏沟桥人物。文襄诗云:‘晓起开门风叶落,白日忆弟心不乐。(自注:舍弟还南皮,令闻其病)。佩壶欲上西山头,但愁日晚上鱼钥。渔洋老子耽秋吟,黑窑厂畔曾登临。今日平冈上樵牧,寒云碣石空阴森。忽忆慈仁有高阎,百级三休试腰脚。晴烟隐约浮觚棱,万瓦鳞鳞压罗郭。使我百忧今日宽,翩然衫履来君贤。开口且从杜牧笑,枯颅谁诮参军颠。力士酒铛舒州杓,仰天醉看秋云薄。王郎摩挲井阑字,谢公面壁看书势。东乡大嚼西停杯,二陈豪逸各有致。高台叶响夕风起,薄寒清瘦愁朱李。就中祭酒长沙周,承平先进常同游。手抚松鳞几围长,舍利满塔僧白头。董老五年离京国,幽栖良会惜难得。倒冠落佩都相忘,何用唐贤画主客?清霜未高蟹未肥,篱菊未孕寒花稀。莫嫌花少蟹螯瘦,犹胜岁晏征鸿归。夕梵钟鱼出林表,尚道行厨莫草草。却怜寓直潘安仁,高阁翳日思鱼鸟。(自注:潘伯寅侍郎,以在直不得与会)。佳日行乐须及时,楚客何必生秋悲。不见阁后累累冢,酹尽千觞彼岂知。门外马嘶奴执鞚,游客倦行主僧送。独携残醉辞双松,菜市然灯街鼓动。’文襄此诗,纯学东坡,笔力矫健,百余年来,纱帽头诗,当首屈一指。闻是日请客,忘备酒筵,众宾已集,始及觉察。乃访得距寺最近者一小饮食馆,而令具筵。及入坐,肴喂大精,众皆赞赏,即广和居是也。由是驰名,数十年中,遂为京曹雅聚之所,前数年忽关闭。人事沧桑,可为一叹。”当日,众人齐齐要求张之洞请客,仓促之下,张与众人寻访至“广和居”,出乎意料的是,“广和居”虽地处偏僻,酒肴却精致可口——“肴喂大精”,从即日始,广和居“由是驰名”。
  也许是感恩“佳篇偶得”,张之洞对“广和居”在京城文人中的“营销”最为用力,《旧京琐记》卷九语曰:“士大夫好集于半截胡同之广和居,张文襄在京提倡最力……”有趣的是,广和居“文名”勃兴之时还传出了一桩“公案”——即相传广和居藏有大书法家何绍基所写欠条一张,因是书法珍物,众人只是听说,并未亲见,众皆相疑“不知为何人谋去……”[原文“闻肆中曾存何子贞所欠帐单,其上有贞翁亲笔数字。不知为何人谋去。”(《北梦录》,铢庵,1934年)]可能读书至此会生疑惑,何绍基如此身份,怎会赊欠酒钱呢?其实,这不过是彼时一种结算习惯而已。据《旧京琐记》所载:“……宴毕皆记之账,并可于柜上借钱为游资,亦弗靳也。三节始归所欠,然非至年节索亦弗急。”即,宴请后不必马上会账,“三节”即春节、端午、中秋,秋后随客意结算,主人家讨要并不急切,甚至可以推迟至次年春节。清末经学家、书法家夏孙桐(1857—1941)曾有《广和居感旧》[《十朝诗乘(卷二三)》郭则澐,1935年。]数首存世,择其一首,作为本篇的结尾:“阅世青帘漾冷坊,名流几辈醉鲈旁。东洲诗老留佳话,酒债诸孙尚未偿。”

二、公卿小巷篇

  上表中有趣之处为:“广和居”以鲁菜立业,但吸引的“贵宾”却以两湖、闽、浙、苏等文士居多,而且这些文士多专擅书法、书画、收藏等,可见,不是奔着广和居的“吃”去的,而是奔着“聚”而来。《旧京琐记》这样描述:“广和居酒肆,著称宣南……僻在城西,市侩热客所不至,而文人乐就之。”(《旧京琐记》夏仁虎,民国。)崇彝在《道县以来朝野杂记》中介绍了一间名为“义盛居”的南味馆,对其在京的“人气”作如下表述:“……此肆名不甚彰,非普遍于众口者,亦广和居之比也。”(《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崇彝,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 年。)可见,“广和居”彼时菜肴并不脍炙人口。但仅“聚”无“吃”亦不久矣,随即,有好吃、会吃之士将故乡菜肴教授广和居的庖人,不想,竟成就了广和居的两道京城“爆款”名吃——潘鱼、陶菜。
  “潘鱼”,得潘炳年之“潘”,相传是潘炳年授予广和居该“鱼”之做法。笔者以为,潘炳年籍贯福建,而福建传统菜肴中,与汤菜“潘鱼”类似的菜肴一个也没有,潘炳年如何“发明”的潘鱼,实在不得而知。俞平伯(1900—1990)在《略谈杭州北京的饮食》一文中与笔者存了同样的疑惑(“俗云潘伯寅所传,盖非。”《人生不过如此》,俞平伯,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第915页。),但还是粗粗介绍了潘鱼的做法,即“以香菇、虾米、笋干做汤汆鱼,其味清美”。(同上)
  另一道“陶菜”,是由美食家中的“食谱”专家(有关陶凫芗的生平,所传资料甚少,于饮食偏好这一项,仅得“精食谱”一评价。)陶凫芗所授。“张之洞《食陶菜》诗云:‘都官留卿为嘉宾,作绘传方洗浴尘,今日街南询柳嫂,只缘曾识旧京人。’注云:陶凫芗[ 书画鉴赏、文学评论、藏书家。(《十朝诗乘(卷二三)》郭则澐1935年)] 宗伯以西湖五柳居烹鱼之法授酒家,名曰陶菜。”(《北梦录》,铢庵,1934年。原文“……道光中叶,正文恬武嬉之时,京朝士夫盛以饮食征逐为事,张之洞食陶菜诗云:‘都官留卿为嘉宾,作绘传方洗浴尘,今日街南询柳嫂,只缘曾识旧京人。’注云:陶凫香宗伯以西湖五柳居烹鱼之法授酒家,名曰陶菜。此即广和居之典故也。”)《随园食单》作者袁枚也提到过“西湖五柳居”的烹鱼——醋缕鱼,其做法是:“用活青鱼切大块,油灼之,加酱、醋、酒喷之,汤多为妙。俟熟即速起锅。此物杭州西湖上五柳居有名。”( 《随园食单》“醋缕鱼”一项,袁枚。)《杭州市志》中收錄范祖述( 范祖述,生卒不详,其清同治初所作《杭俗遗风》流传至今,其中若干篇被选入《杭州市志·第十一卷·文献篇》。)《西湖探梅》一文,文中记有:“……沿湖过西泠桥,桥边有苏小小墓。再沿湖则六一泉、五柳居、庐舍庵、中泠财神庙、朱公祠、行宫、圣因寺、望湖楼、诂经精舍、照瞻台、莲池庵、陆宣公祠、苏公祠。临湖为平湖秋月一景。” (《杭州市志·第十一卷·文献篇》杭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中华书局出版社)五柳居在西湖侧畔,距“平湖秋月”一景不远,如此位置,更令其“鱼肴”增色、扬名。青鱼产自杭州不远的淳安,本属苏杭的地道特产,移至北京广和居,经陶氏转手相授,其“广和做法”倒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合肥王揖(逸)塘在其作《今传是楼诗话》中称该鱼的做法“寝失其法”,据台湾的资料看,1903年日据台湾时,大阪博览会台湾馆中的菜谱中尚有五柳居的“鱼料理”一项。王揖唐生卒年资料甚少,据郑孝胥所作《王揖唐五十生日》一诗的时间为“丁卯”,据此民国丁卯年为1927年,王揖唐当生于1877年,王揖唐作品与大阪博览会所现菜谱时间大致一致,可以得出,至民国1920年前后,五柳居的“鱼肴”虽甚为著名,但做法已难以考据。台湾学者考证说“1960年以后已难见五柳居这道魚料理……”]
  “不是西湖五柳居,漫将酸醋溜鲜鱼。粉牌豆腐名南炒,能似家园味也无。”这首《都门竹枝词》(《姑苏食话》“风味随潭”一章,王稼句,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所讽的,是京城庖人仿南菜而不得其味的情形,其中,“酸醋溜”的技法表述令人自然而然地将五柳居的“鱼肴”与同为酸甜口的糖醋鱼、瓦块鱼、醋溜鱼等联想一起。梁实秋就在《雅舍谈吃》中考校了在京的河南菜老字号厚德福的“瓦块鱼”的做法后,将五柳居的鱼肴写成“醋溜鱼”,再引《光绪顺天府志》对“五柳鱼”的表述——“五柳鱼,浙江西湖五柳居煮鱼最美,故传名也。”(摘自《雅舍谈吃》“瓦块鱼”一文)得出“醋溜鱼”即“五柳鱼”也,只是北人仿之。“肉丝、笋丝、冬菇丝堆在鱼身上,鱼肉硬,全无五柳风味。”(同上)前文还说“醋溜鱼”,下文直接改称“五柳鱼”,不说梁实秋先生对两者嫁接的逻辑关系,单说对《光绪顺天府志》的解读,也有些牵强。其一,《光绪顺天府志》中分明说的是“煮鱼”,前文《都门竹枝词》中提到的却是“溜”,从烹饪技法来说,二者大不相同;其二,在日本人本田清人与清宮御厨李鸿恩的《中国名菜一本通》(《手輕な愡菜向支那料理》本田清人、李鸿恩,大阪屋号书店)一书中称:“所谓的五柳居,也就是五色料理的意思”,而看梁实秋先生的描述,“五柳”则像是五种丝状配料,一起溜炒而得……究竟“五柳鱼”或“醋溜鱼”是如何烹制?今时已不得而知,口味酸甜不假,幸好苏杭尚有西湖醋鱼传世,想当年五柳居的鱼肴应可与之媲美吧?
  潘鱼、陶菜(广和居中名人相授的菜肴据传还有江豆腐、曾鱼等,除此,还有“蒸山药”一项被人称道。)等等名达京卿,鲁菜发端的广和居成了不折不扣的南味馆——《北平风俗类征·市肆》选录了杨寿枬《觉花寮杂记》,正好为这一篇作一结论:“燕京广和居酒肆,在宣武门外北半截胡同,肴馔皆南味,烹饪精洁,朝士喜之,名流常宴集于此。辛亥后,朝市变迁,肉谱酒经,亦翻新样,惟此地稍远尘嚣,热客罕至,未改旧风。” (《北平风俗类征》《市肆》李家瑞,北京出版社,2010年。)

三、庚子罹难篇


  广和居中有一副对联“十斗酒依金谷罚,一盘春煮玉延肥”,(《今传是楼诗话》第104条,王揖唐,民国)意指广和楼名菜“蒸山药”。“玉延”是两湖对山药的一种称谓,为证“玉延”,文人常引用的是宋代大诗人陆放翁“久缘多病链云液,近为长斋进玉延” [ 《书怀》陆游(宋),原文:濯锦江头成昨梦,紫芝山下又新年。久因多病疏云液,近为长斋进玉延。啼鸟傍檐春寂寂,飞花掠水晚翩翩。支离自笑生涯别,一炷炉香绣佛前。] 一句。陆大诗人传世诗作众多,气节高远则止有“……但悲不见九州同”。
  据郭则澐在《十朝诗乘》中记载,庚子国变、二主西狩,时任兵部主事的王铁珊[王铁珊,字伯唐,不详——1900,安徽英山(今属湖北)人。光绪进士,任兵部主事。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自缢而死,后获赠员外郎、道员。]主战不得留守北京,“联军陷京城”[《十朝诗乘(卷二三)》郭则澐1935年。],王铁珊悲愤自缢于米市胡同六安馆。其后,光绪丁酉举人胡璧城(字夔文)在广和居壁上发现并抄录下王铁珊题壁四绝句及临终遗笔,其中有“……不堪回首广和居”一句,与陆放翁遥隔七百年,古今同揆、啼血国殇,今时读来,令人唏嘘不已。现将王伯唐题壁四绝句摘录如下:
  一
  妖星奕奕照都城,画策狂奴进郭京。
  太息九门传火饭,犹期六道出神兵。
  二
  儿戏军容事事非,小臣言论本来微。
  祗今米市东头屋,尚有阴房鬼火飞。
  三
  生气龙蛇未可扪,汉唐金石意犹存。
  墨光出纸浮深碧,疑是当年化血痕。
  四
  蓬头垢面饿侏儒,坏壁残灯读佛书。
  欲话牢愁呼酒保,不堪回首广和居。
  王铁珊临终语曰:“铁珊弃母不养十余年,乃千古第一不孝,今主忧臣辱,实不可再活。且以自伏不孝罪,非为效忠也。恐人误曰‘忠’,故辨之。”——回首当时,主辱臣羞,如此天日,王铁珊自明不能做“愚忠” 之徒, 但孤木难支、回天无力,与国俱殇之心已定,恐后世之人谓之沽名,今当以“不孝”之身伏罪……“去留肝胆两昆仑[ 笔者按:《十朝诗乘》作者以谭嗣同与唐才常书信中将愚忠之士比作“宦官妾妇”,后谭嗣同殉道,曾有诗“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狱中题壁》)”,王铁珊之自缢殉孝实与谭嗣同一般英勇异常。]”,王铁珊在殉国与殉孝之间彷徨,其哀愤、决绝为广和居四壁、为宣南文士风骨,添一绝唱!
  宣南曾有间广和楼, 在北半截胡同里, 店不大, 主人亦只知其名而已……有彼时夏闰枝一首《广和居感旧》[ 《十朝诗乘(卷二三)》郭则澐1935年],是为
  结语:
  不将珍错竞肥甘, 春笋秋菘味自醰。
  肉号东坡鱼宋嫂, 食单掌故补宣南。
其他文献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三国演义》里形容吕布“身高七尺开外,细腰扎背膀,双肩抱拢,面似傅粉,宝剑眉合入天苍插额入鬟,一双俊目皂白分明,鼻如玉柱,口似丹朱,大耳朝怀……”  1994年开播的央视版《三国演义》,扮演吕布的是张光北。单从扮相讲,身高一米八几,长身玉立、朗眉俊目的他就拿分不少,形似。  都说“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吕布作为三国里的武力值第一的猛将,同时又是三姓家奴,光英俊
期刊
白银时代俄国再度出现“天才成群诞生”的壮观景象,这是俄国的“文艺复兴”,更是一个文学的时代,诗歌的时代。象征派的勃洛克和勃留索夫,阿克梅派的阿赫马托娃和曼德尔施塔姆,未来派的马雅可夫斯基和帕斯捷尔纳克等相继崛起,各领风骚。而唯一一位从未加入任何诗歌流派,却又成为白银时代最杰出诗歌代表的诗人,就是茨维塔耶娃,被布罗茨基称为“20世纪的第一诗人”(布罗茨基、沃尔科夫:《布罗茨基谈话录》,马海甸、刘文飞
期刊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北京作协的专业作家阵容强大,令人瞩目。1979年,我调入市文联时,听说作协有个“东北作家群”: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雷加。有人说,他们都是“九一八”事变后进关投身革命的热血青年。他们不但是北京作协的驻会作家(专业作家),而且都是时任作协副主席。其中萧军、骆宾基还是全国政协委员。我对他们充满了敬畏之情。后来在工作接触中慢慢地加深了认识和了解,发现他们个个都平易近人,萧
期刊
2010年3月,为建设良好的市场消费生态环境,践行科学、健康、绿色消费理念,提振消费信心,丰台工商分局、丰台区消费者协会,广泛招募热心消费维权事业的社会力量,发起成立了“丰台彩虹消费维权服务队”。目前服务队已有658家部门、单位、组织、企业和395名法律工作者、媒体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及消费者代表,构建起由政府领导、行政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百姓参与“五位一体”的立体消费服务保障网络。  服务队
期刊
最近郑某代孕弃养的事件,引起了大家的震惊和愤怒。郑某对于母亲这个身份如此轻率,对待两个小生命如此残忍,从人性、道德层面,都刺痛了大家的心。就在郑某快要被各路媒体的口水淹没时,一篇关于郑某与母亲20多年来爱恨纠葛的长文出现在公众视野。似乎想告诉大家,郑某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她有个更奇葩的妈妈,我们更应该去关注她妈妈有多坑人。所以,郑妈背得起这个锅吗?  郑某在她的原生家庭里受了什么伤?  来自原生家
期刊
旧鼓楼社区巧娘工作室成立于2010年9月,主要由社区爱好手工制作的姐妹和社区妇女积极分子、党员组成。活动内容包括了绿色种植、废旧物品改造、厨余垃圾制作酵素、手工编织、为社区活动制作手工奖品、制作环保美容香皂、自制可以吃的唇膏、厨艺展示、烘焙等。活动宗旨是“组织社区姐妹学习更多的环保理念,开展手工制作活动,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服务”。主要目的是通过组织社区姐
期刊
1  第一次听说沪剧《挑山女人》是在2017年的一次学习班上,编剧李莉老师谈了关于创作这部戏的一些感受,但一直没有机会看现场。2020年11月,有幸在国家艺术基金开展的“奔小康·云展播”线上演播活动中,看到这部心心念念了几年的戏。  沪剧《挑山女人》根据真实事件创作,主人公王美英原是安徽省齐云山脚下的一名普通妇女,30岁那年丈夫意外身亡,留下年迈的婆婆和三个年幼的孩子,生活的重担压在了这个弱小的女
期刊
朝阳区南磨房地区欢乐谷社区主要管辖农民回迁性质的小区金蝉南里和商品房性质的金蝉欢乐园小区,辖区面积1.22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774人,驻区社会单位152家,社区志愿者350名。居民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特别是金蝉南里小区为农民回迁小区,居民有农耕情怀,社区始终以服务为工作重点,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模式。社区2016年成为了朝阳区首批绿色智慧平安社区,“三社一体化”项目
期刊
“田村路地区水资源保护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9年4月,依托平台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大队(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主要承担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下水资源调查,地下水环境监测和评价、地面沉降等的监测与研究工作,在北京水资源、水环境保护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经过水资源科教宣讲及环保公益活动的组织实施,已形成一支专业知识丰富、人文素质好、相对年轻、表达能力强的水资源保护志愿团队,人
期刊
本报讯(记者刘颖)在日前举行的乐视网影视盛典上,一对娱乐圈情侣的“修成正果”,二人幸福相拥的场面引得全场鼓掌祝福。他们就是相恋多年的李小璐和贾乃亮。  尽管盛典当天众星云集,杨幂、蔡卓妍、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