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能力既是民族和社会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条件,也是民族和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象征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老师的重任,是培养高素质跨世纪人才的需要。下面就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能力 培养
一、树立自信,培养创新意识
自信心是产生创造动机的基础,只有自信的人才有创造的愿望和创造的意识。因此,教学中老师要帮助每一位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潜能,鼓励他们树立“我能行”的信心,努力为他们提供独立探求知识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尊重他们提出的各种见解,让他们品尝到探索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有创新的可能,从而燃起求知和创造的烈焰。如我班有位同学平时学习基础较差,但在《狐假虎威》这篇课文的分角色朗读中,读狐狸被老虎逮住后狡辩的话时,他用了又神气又狡猾的语气读道:“你敢吃我?”、“我是老天爷派来管你们百兽的,你要是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你的胆子真大呀!”他读得很逼真,我及时给予了充分的表扬,并且鼓励他不但朗读要学好,其它方面也要努力跟上,他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变得爱动脑筋,一段时间后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形成创新意识的重要条件,启发和激励学生的浓厚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的前提。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心中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如创设认识的“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者学生的兴趣要从小培养,求知欲望要早期激发。要千方百计使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创新意识,如教《庐山的云雾》一文时,在导入新课后,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紧接着提问:“庐山的云雾那么美,它美在什么地方呢?”有的同学说庐山的云雾样子美,有的同学说庐山的云雾变化快。而大部分同学则睁大眼睛看着老师,表示疑问。这时我认真地说:“庐山的云雾美在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不信,你跟随老师一起到庐山去看看吧。”同学们带着浓浓的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快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了庐山云雾的特点。
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一对最重要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施加教育的基础和手段,教师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他才能充分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自己说了算,要尊重学生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独立性的创造性,以诚恳、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要给予鼓励,教师要多运用赞扬性评语来评价学生的回答,让他们始终积极思考,点燃智慧的火花。比如:某位同学在绘画方面表现良好,就应该对其进行表扬和肯定,让他抓住自己的特长,让微弱的火花燃起熊熊的创造火焰,从而培养起他们的创造能力。
四、指导观察,培养创新能力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构成学生创造力的始发因素。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了敏锐的观察能力,就能看出事物之间的异同点,就能进行创造思维。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努力创设情景(如利用课文插图、挂图、幻灯、教具模型等),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因此,在教学中,应从小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借问题促探索,借探索促发现,借发现促创新。对学生的质疑,即使是幼稚可笑的,也不能轻易否定,更不能讽刺挖苦,而要正确引导,耐心解疑。教学中我们提倡“不是通过传授知识来解决问题,而是通过传授知识来引发更多新的问题,在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提出问题,再让学生帮助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质疑解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六、启发想象,培养创造精神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成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地发挥。
现行的语文教材中,不论是何种版本,都穿插了许多紧贴课文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情趣的文本插图。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充分利用文本插图,启发学生或绘声绘色地叙述故事,或栩栩如生地描摹人物,或身临其境地畅谈感受,努力将诗、画、情、景、色、声融于一炉,使学生的想象欲得以诱发。
总之,为了增强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教师必须坚持现代教育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尽管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只要我们有坚定的决心并积极实践,就一定能够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能力 培养
一、树立自信,培养创新意识
自信心是产生创造动机的基础,只有自信的人才有创造的愿望和创造的意识。因此,教学中老师要帮助每一位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潜能,鼓励他们树立“我能行”的信心,努力为他们提供独立探求知识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尊重他们提出的各种见解,让他们品尝到探索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有创新的可能,从而燃起求知和创造的烈焰。如我班有位同学平时学习基础较差,但在《狐假虎威》这篇课文的分角色朗读中,读狐狸被老虎逮住后狡辩的话时,他用了又神气又狡猾的语气读道:“你敢吃我?”、“我是老天爷派来管你们百兽的,你要是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你的胆子真大呀!”他读得很逼真,我及时给予了充分的表扬,并且鼓励他不但朗读要学好,其它方面也要努力跟上,他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变得爱动脑筋,一段时间后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形成创新意识的重要条件,启发和激励学生的浓厚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的前提。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心中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如创设认识的“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者学生的兴趣要从小培养,求知欲望要早期激发。要千方百计使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创新意识,如教《庐山的云雾》一文时,在导入新课后,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紧接着提问:“庐山的云雾那么美,它美在什么地方呢?”有的同学说庐山的云雾样子美,有的同学说庐山的云雾变化快。而大部分同学则睁大眼睛看着老师,表示疑问。这时我认真地说:“庐山的云雾美在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不信,你跟随老师一起到庐山去看看吧。”同学们带着浓浓的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快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了庐山云雾的特点。
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一对最重要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施加教育的基础和手段,教师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他才能充分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自己说了算,要尊重学生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独立性的创造性,以诚恳、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要给予鼓励,教师要多运用赞扬性评语来评价学生的回答,让他们始终积极思考,点燃智慧的火花。比如:某位同学在绘画方面表现良好,就应该对其进行表扬和肯定,让他抓住自己的特长,让微弱的火花燃起熊熊的创造火焰,从而培养起他们的创造能力。
四、指导观察,培养创新能力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构成学生创造力的始发因素。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了敏锐的观察能力,就能看出事物之间的异同点,就能进行创造思维。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努力创设情景(如利用课文插图、挂图、幻灯、教具模型等),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因此,在教学中,应从小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借问题促探索,借探索促发现,借发现促创新。对学生的质疑,即使是幼稚可笑的,也不能轻易否定,更不能讽刺挖苦,而要正确引导,耐心解疑。教学中我们提倡“不是通过传授知识来解决问题,而是通过传授知识来引发更多新的问题,在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提出问题,再让学生帮助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质疑解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六、启发想象,培养创造精神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成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地发挥。
现行的语文教材中,不论是何种版本,都穿插了许多紧贴课文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情趣的文本插图。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充分利用文本插图,启发学生或绘声绘色地叙述故事,或栩栩如生地描摹人物,或身临其境地畅谈感受,努力将诗、画、情、景、色、声融于一炉,使学生的想象欲得以诱发。
总之,为了增强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教师必须坚持现代教育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尽管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只要我们有坚定的决心并积极实践,就一定能够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