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aope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能力既是民族和社会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条件,也是民族和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象征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老师的重任,是培养高素质跨世纪人才的需要。下面就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能力 培养
  一、树立自信,培养创新意识
  自信心是产生创造动机的基础,只有自信的人才有创造的愿望和创造的意识。因此,教学中老师要帮助每一位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潜能,鼓励他们树立“我能行”的信心,努力为他们提供独立探求知识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尊重他们提出的各种见解,让他们品尝到探索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有创新的可能,从而燃起求知和创造的烈焰。如我班有位同学平时学习基础较差,但在《狐假虎威》这篇课文的分角色朗读中,读狐狸被老虎逮住后狡辩的话时,他用了又神气又狡猾的语气读道:“你敢吃我?”、“我是老天爷派来管你们百兽的,你要是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你的胆子真大呀!”他读得很逼真,我及时给予了充分的表扬,并且鼓励他不但朗读要学好,其它方面也要努力跟上,他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变得爱动脑筋,一段时间后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形成创新意识的重要条件,启发和激励学生的浓厚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的前提。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心中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如创设认识的“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者学生的兴趣要从小培养,求知欲望要早期激发。要千方百计使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创新意识,如教《庐山的云雾》一文时,在导入新课后,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紧接着提问:“庐山的云雾那么美,它美在什么地方呢?”有的同学说庐山的云雾样子美,有的同学说庐山的云雾变化快。而大部分同学则睁大眼睛看着老师,表示疑问。这时我认真地说:“庐山的云雾美在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不信,你跟随老师一起到庐山去看看吧。”同学们带着浓浓的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快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了庐山云雾的特点。
  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一对最重要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施加教育的基础和手段,教师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他才能充分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自己说了算,要尊重学生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独立性的创造性,以诚恳、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要给予鼓励,教师要多运用赞扬性评语来评价学生的回答,让他们始终积极思考,点燃智慧的火花。比如:某位同学在绘画方面表现良好,就应该对其进行表扬和肯定,让他抓住自己的特长,让微弱的火花燃起熊熊的创造火焰,从而培养起他们的创造能力。
  四、指导观察,培养创新能力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构成学生创造力的始发因素。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了敏锐的观察能力,就能看出事物之间的异同点,就能进行创造思维。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努力创设情景(如利用课文插图、挂图、幻灯、教具模型等),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因此,在教学中,应从小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借问题促探索,借探索促发现,借发现促创新。对学生的质疑,即使是幼稚可笑的,也不能轻易否定,更不能讽刺挖苦,而要正确引导,耐心解疑。教学中我们提倡“不是通过传授知识来解决问题,而是通过传授知识来引发更多新的问题,在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提出问题,再让学生帮助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质疑解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六、启发想象,培养创造精神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成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地发挥。
  现行的语文教材中,不论是何种版本,都穿插了许多紧贴课文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情趣的文本插图。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充分利用文本插图,启发学生或绘声绘色地叙述故事,或栩栩如生地描摹人物,或身临其境地畅谈感受,努力将诗、画、情、景、色、声融于一炉,使学生的想象欲得以诱发。
  总之,为了增强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教师必须坚持现代教育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尽管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只要我们有坚定的决心并积极实践,就一定能够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杨修之死》是2002年初审通过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小说名著单元的一篇节选课文。文章通过六个小故事揭示了杨修被杀的原因。笔者认为杨修完全是自寻死路,实在怨不得曹操;杨修之死也不仅仅限于恃才放旷,更是源于自己没有自知之明。  【关键词】《杨修之死》 杨修 之误  历史上出过不少文人墨客,有的建功立业,有的沉迷世俗,留下不少妙美诗篇。不同时期造就的文人造诣不同,战乱之时,文人从军于政,和平年代
期刊
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本文试图从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三个方面,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问题提出几点自己的思考:解读教材是基础,要注意吃透新课程理念,领会教材意图;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包括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手段、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教学活动展开的主要场所
期刊
“家园共育”是当今幼儿教育改革的大趋势,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最好形式。“家园共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幼儿园和家长搞好幼儿教育的期盼。“家园共育”,说的更具体一些,就是充分发挥幼儿园老师和家长的两个积极性,挖掘潜力,形成合力,努力完成养育幼儿的目标。  一、家园共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家园共育是指幼儿园和家庭,教师和家长之间本着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协同教育的原则,共同担负起培幼儿的
期刊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怎样上好阅读课,是我们语文教师长期探讨的一个问题。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积累 感悟 创新  一、有效提问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突出授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则会根据教师的提问,有选择地把自
期刊
【摘 要】要成为一位合格的低年级班主任,需要认清这个年段班主任的任务和职责。那么,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懂事”、“懂话”、“懂规矩”,让他们走上我们所谓的“正轨”?现就低年级班级管理谈谈自己的经验。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班主任工作  一、班主任要注意自身的形象  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
期刊
【摘 要】根据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做到教有所学,教有所得,是每个小学教育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作为数学教学老师,笔者结合教育时间,试从提升课堂教育方式的多样性入手,浅谈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以期数学教育方式有所改进。  【关键词】小学教育 教学经验 改进方法  小学教育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关键阶段,也是最难的阶段,如何做好小学教育,为学生进一步接受
期刊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策略  长期受西藏地理环境,信息不流畅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西藏经济落后。种种迹象表明,其根本因素是人才不足,劳动者素质不高。从而造成西藏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不起来。为了提高全民素质水平,引进高素质人才。我们必须实现西藏的现代化,必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21世纪的教育,以学生为本已经成为我们教师教学的准绳,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学作为一种有
期刊
【摘 要】语文的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构建这样的学习氛围呢?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谈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
期刊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面对文本设计教案时,最首要的是找准一个切入点。找到了一个漂亮的切入点,教学设计就成功了一半。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找好一个切入点,就是定好基调,就是确定思路,这是非常基础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找好了切入点,教学就条理分明,层次清晰,效率就高;否则,就会随意盲目,头绪混乱,高耗低效。  那么,什么叫切入点呢?我以为,切入点就是理解文本的最佳着力点,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突破口。阅读教
期刊
【摘 要】卡耐基说:“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和鼓励。”也就是赏识。作为教师,应对学生多加鼓励和赞扬,尤其是在面对“差弱生”的时候,收起你指责的食指,多多竖起你赏识学生的大拇指。  【关键词】赏识教育 差弱生  作为教师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去鼓励和赞美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差弱生”。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优秀学生的赏识,几乎每个老师都能做到,但是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赏识,教师就难做到了。有的老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