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团豆因生产技术水平低,病虫防治技术差而导致产量低,品质下降,经济效益不高。由此,主要通过采用开厢起垄、地膜覆盖、育苗移栽,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用量,提高产量和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 团豆;无公害;品牌;生产技术;贵州省桐梓县
中圖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1-00-02
1 发展潜力。
1.1 团豆的营养价值
团豆营养丰富,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据测,每100 g芸豆含蛋白质23.1 g、脂肪1.3 g、碳水化合物56.9 g、胡萝卜素0.24 mg、钙160 mg、磷410 mg、铁7.3 mg及丰富的B族维生素,鲜豆还含丰富的维生素C。
1.2 团豆的药用价值
团豆的药用价值很高,我国古代医籍记载,味甘平,具有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等功用,是一种滋补食疗佳品。团豆还有镇静作用,对治疗虚寒呃逆、胃寒呕吐、跌打损伤、喘息咳嗽、腰痛、神经痛均有一定疗效。
1.3 效益
贵州省桐梓县团豆主产于芭蕉乡、狮溪镇和水坝塘镇3个乡镇。目前,种植面积820 hm2左右,其中芭蕉380 hm2、狮溪400 hm2、水坝塘40 hm2。但一直以来,桐梓县团豆都是群众自发习惯性种植,种植规模小,且零星分散,一般户均每年种植200 m2左右;种植方式粗放落后,产量普遍较低,平均产量在150 kg左右,进入市场的团豆数量十分有限,其经济效益也不明显;加之团豆市场价格在2005年以前一直在4元/kg左右,农民种植积极性也不高,据试验示范,最高产量可达250 kg,2012年以来,团豆市场价已跃升到18元/kg以上,每667 m2产值可达4 500元以上,潜力巨大。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桐梓县团豆产业,打造桐梓团豆品牌,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推广无公害团豆综合生产技术。
2 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土壤条件、抗逆性强、粒大、饱满、光泽度好、无病斑和破伤的本地种子。播种前,晒种1~2 d,杀灭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细菌,提高发芽率,促苗全苗壮。如从外地引种应先进行试验示范。
3 种植技术
3.1 整地起垄
整地前每667 m2撒施农家肥2 000 kg左右,种植地块应保持深耕、细碎、一律实行起垄栽培,起垄规格因地块肥沃度而定,垄高20 cm左右,坡土应建好排灌沟渠、人行操作便道,搞好蓄水池,坝田要搞好排灌沟渠。
3.2 适时播种
团豆应选择在地温稳定在10 ℃以上时播种,约在4月中旬至5月上中旬。
3.3 种植方式
3.3.1 田间直播
海拔1 000~1 200 m地区5月上中旬播种,海拔1 200 m以上地区5月中下旬播种。直播地膜覆盖栽培,海拔1 000~1 200 m地区4月中下旬播种,海拔1 200 m以上的地区5月上中旬播种。
3.3.2 育苗移栽
4月中下旬播种开始育苗,育苗移栽需配制营养泥,要在播种前20 d,采用70%的细土、26%的腐熟农家粪、3%的磷肥和1%硼肥充分混合成营养泥,盖膜密封发酵。营养泥用手捏成团、落地即散为宜,将营养泥制作成营球(块)或营养杯,放入苗床内育苗(苗床长8 m左右、宽1.4 m),每块(球)或营养杯中播2~3粒种子,播种后盖上无菌细土,然后拱盖膜。床内温度要保持20~25℃的温度。7~10 d要揭膜炼苗2~3 d,待苗出现2片真叶时移栽到大田。
3.4 合理密植
①净作一般为1.1 m单厢起垄,保持厢面
66 cm,其窝行距26 cm×40 cm,每窝播种3~4粒,确保667m2播4 500窝左右,667 m2用种量为9~10 kg;②套作采用宽厢宽带种植,采用2.4 m开厢种2行大蒜或辣椒,套种两行团豆,团豆窝行距为26 cm×40cm,用1.1 m开厢起垄,种两行团豆,用1.3 m种2行大蒜(辣椒),确保每667 m2播团豆2 200窝左右,每窝播种2~3粒,667m2用种量为4~5 kg。
4 田间管理
4.1 查苗补苗
播种12 d或移栽3 d后进行查苗补缺,确保苗全。在苗出现1~2片真叶时进行匀苗,去弱苗留壮苗。
4.2 合理施肥
播种时667m2用40 kg磷肥或15 kg专用复合肥作底肥,切忌肥料与种子接触。在30%的苗有藤蔓时,及时追施专用复合肥15 kg/667m2或尿素10 kg/667m2加清粪水1 500 kg/667m2。并及时进行除草、上厢、搭架。并引蔓上架,每窝插竹、木支架一根,搭人字形或三角形架。中后期看苗每667 m2补施3 kg左右尿素,提高产量和品质。
4.3 打顶摘心
团豆侧枝很多,茎叶繁茂,互相拥挤,影响通风透光,常导致落花落果,为使养分集中供应中下部花,应及早将花梗尖端的花柄打去一部分。如荚多数不能成熟,此时应将植株主蔓的顶尖摘掉,使养分集中于荚果,提早产量。
5 病虫害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团豆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达到无公害团豆生产技术要求。
5.1 农业防治
①清洁田园,收集病残物烧毁,并深翻晒土,减少凡殖场所、杀灭地下害虫。
②实行轮作,最好水旱轮作或与葱蒜实行2~3 a轮作,可防治根腐病、枯萎病和地下害虫。
③配方施肥,合理搭配氮磷钾肥比例,严防氮肥过量施用,促进团豆健康生长,提高抗病虫能力。
5.2 物理防治 ①每667 m2放12 cm乘20 cm的黄板8块左右,将黄板涂机油后置于团豆生产区内,高出植株,可诱杀蚜虫、红蜘蛛成虫。
②利用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可诱杀豆荚螟、地老虎、潜叶蝇等成虫。
5.3 生物防治
①保护利用草蛉、瓢虫、红蜘蛛、捕食螨、寄生蜂等有益生物,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②用洋葱头3~4个捣烂后加入15倍的清水,浸泡24 h左右,过滤后喷施植株,每天1次,连续3次,可防治红蜘蛛、蚜虫、潜叶蝇等。
5.4 化学防治
严禁使用国家名令禁止使用和限制使用的农药。严格制定防治指标,掌握防治适期施药和单位用药量。
5.4.1 锈病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70%的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d喷1次,共喷3次。
5.4.2 根腐病防治
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进行拌种。田间发病后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7 d喷1次,连喷3次。
5.4.3 枯萎病防治
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400倍液等灌根,每株200 mL,1次/10d,连续2~3次。
5.4.4 地老虎等地下害虫防治
用50%辛硫磷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敌百虫晶体600~1 000倍液灌根。
5.4.5 蚜蟲防治
用50%辟蚜雾2 000~3 000倍液或50%抗蚜威2 000~3 0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
5.4.6 红蜘蛛
用73% g螨特乳油2 000倍液或2%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喷雾。
5.4.7 豆荚螟
用50%辛硫磷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2 000~3 000倍液。
6 及时采收
团豆采收要注意安全间隔期后进行。团豆要及时采收,成熟一批采摘一批。采摘应选择晴天11∶00前,16∶00后,以防炸荚,带荚翻晒,为防止霉烂变质,需及时翻晒至干燥堆放,分批或进行一次性脱粒,脱粒后去除霉烂、秕粒、杂质,然后进行分级包装,提高商品率。
(责任编辑:刘昀)
关键词 团豆;无公害;品牌;生产技术;贵州省桐梓县
中圖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1-00-02
1 发展潜力。
1.1 团豆的营养价值
团豆营养丰富,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据测,每100 g芸豆含蛋白质23.1 g、脂肪1.3 g、碳水化合物56.9 g、胡萝卜素0.24 mg、钙160 mg、磷410 mg、铁7.3 mg及丰富的B族维生素,鲜豆还含丰富的维生素C。
1.2 团豆的药用价值
团豆的药用价值很高,我国古代医籍记载,味甘平,具有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等功用,是一种滋补食疗佳品。团豆还有镇静作用,对治疗虚寒呃逆、胃寒呕吐、跌打损伤、喘息咳嗽、腰痛、神经痛均有一定疗效。
1.3 效益
贵州省桐梓县团豆主产于芭蕉乡、狮溪镇和水坝塘镇3个乡镇。目前,种植面积820 hm2左右,其中芭蕉380 hm2、狮溪400 hm2、水坝塘40 hm2。但一直以来,桐梓县团豆都是群众自发习惯性种植,种植规模小,且零星分散,一般户均每年种植200 m2左右;种植方式粗放落后,产量普遍较低,平均产量在150 kg左右,进入市场的团豆数量十分有限,其经济效益也不明显;加之团豆市场价格在2005年以前一直在4元/kg左右,农民种植积极性也不高,据试验示范,最高产量可达250 kg,2012年以来,团豆市场价已跃升到18元/kg以上,每667 m2产值可达4 500元以上,潜力巨大。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桐梓县团豆产业,打造桐梓团豆品牌,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推广无公害团豆综合生产技术。
2 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土壤条件、抗逆性强、粒大、饱满、光泽度好、无病斑和破伤的本地种子。播种前,晒种1~2 d,杀灭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细菌,提高发芽率,促苗全苗壮。如从外地引种应先进行试验示范。
3 种植技术
3.1 整地起垄
整地前每667 m2撒施农家肥2 000 kg左右,种植地块应保持深耕、细碎、一律实行起垄栽培,起垄规格因地块肥沃度而定,垄高20 cm左右,坡土应建好排灌沟渠、人行操作便道,搞好蓄水池,坝田要搞好排灌沟渠。
3.2 适时播种
团豆应选择在地温稳定在10 ℃以上时播种,约在4月中旬至5月上中旬。
3.3 种植方式
3.3.1 田间直播
海拔1 000~1 200 m地区5月上中旬播种,海拔1 200 m以上地区5月中下旬播种。直播地膜覆盖栽培,海拔1 000~1 200 m地区4月中下旬播种,海拔1 200 m以上的地区5月上中旬播种。
3.3.2 育苗移栽
4月中下旬播种开始育苗,育苗移栽需配制营养泥,要在播种前20 d,采用70%的细土、26%的腐熟农家粪、3%的磷肥和1%硼肥充分混合成营养泥,盖膜密封发酵。营养泥用手捏成团、落地即散为宜,将营养泥制作成营球(块)或营养杯,放入苗床内育苗(苗床长8 m左右、宽1.4 m),每块(球)或营养杯中播2~3粒种子,播种后盖上无菌细土,然后拱盖膜。床内温度要保持20~25℃的温度。7~10 d要揭膜炼苗2~3 d,待苗出现2片真叶时移栽到大田。
3.4 合理密植
①净作一般为1.1 m单厢起垄,保持厢面
66 cm,其窝行距26 cm×40 cm,每窝播种3~4粒,确保667m2播4 500窝左右,667 m2用种量为9~10 kg;②套作采用宽厢宽带种植,采用2.4 m开厢种2行大蒜或辣椒,套种两行团豆,团豆窝行距为26 cm×40cm,用1.1 m开厢起垄,种两行团豆,用1.3 m种2行大蒜(辣椒),确保每667 m2播团豆2 200窝左右,每窝播种2~3粒,667m2用种量为4~5 kg。
4 田间管理
4.1 查苗补苗
播种12 d或移栽3 d后进行查苗补缺,确保苗全。在苗出现1~2片真叶时进行匀苗,去弱苗留壮苗。
4.2 合理施肥
播种时667m2用40 kg磷肥或15 kg专用复合肥作底肥,切忌肥料与种子接触。在30%的苗有藤蔓时,及时追施专用复合肥15 kg/667m2或尿素10 kg/667m2加清粪水1 500 kg/667m2。并及时进行除草、上厢、搭架。并引蔓上架,每窝插竹、木支架一根,搭人字形或三角形架。中后期看苗每667 m2补施3 kg左右尿素,提高产量和品质。
4.3 打顶摘心
团豆侧枝很多,茎叶繁茂,互相拥挤,影响通风透光,常导致落花落果,为使养分集中供应中下部花,应及早将花梗尖端的花柄打去一部分。如荚多数不能成熟,此时应将植株主蔓的顶尖摘掉,使养分集中于荚果,提早产量。
5 病虫害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团豆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达到无公害团豆生产技术要求。
5.1 农业防治
①清洁田园,收集病残物烧毁,并深翻晒土,减少凡殖场所、杀灭地下害虫。
②实行轮作,最好水旱轮作或与葱蒜实行2~3 a轮作,可防治根腐病、枯萎病和地下害虫。
③配方施肥,合理搭配氮磷钾肥比例,严防氮肥过量施用,促进团豆健康生长,提高抗病虫能力。
5.2 物理防治 ①每667 m2放12 cm乘20 cm的黄板8块左右,将黄板涂机油后置于团豆生产区内,高出植株,可诱杀蚜虫、红蜘蛛成虫。
②利用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可诱杀豆荚螟、地老虎、潜叶蝇等成虫。
5.3 生物防治
①保护利用草蛉、瓢虫、红蜘蛛、捕食螨、寄生蜂等有益生物,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②用洋葱头3~4个捣烂后加入15倍的清水,浸泡24 h左右,过滤后喷施植株,每天1次,连续3次,可防治红蜘蛛、蚜虫、潜叶蝇等。
5.4 化学防治
严禁使用国家名令禁止使用和限制使用的农药。严格制定防治指标,掌握防治适期施药和单位用药量。
5.4.1 锈病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70%的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d喷1次,共喷3次。
5.4.2 根腐病防治
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进行拌种。田间发病后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7 d喷1次,连喷3次。
5.4.3 枯萎病防治
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400倍液等灌根,每株200 mL,1次/10d,连续2~3次。
5.4.4 地老虎等地下害虫防治
用50%辛硫磷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敌百虫晶体600~1 000倍液灌根。
5.4.5 蚜蟲防治
用50%辟蚜雾2 000~3 000倍液或50%抗蚜威2 000~3 0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
5.4.6 红蜘蛛
用73% g螨特乳油2 000倍液或2%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喷雾。
5.4.7 豆荚螟
用50%辛硫磷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2 000~3 000倍液。
6 及时采收
团豆采收要注意安全间隔期后进行。团豆要及时采收,成熟一批采摘一批。采摘应选择晴天11∶00前,16∶00后,以防炸荚,带荚翻晒,为防止霉烂变质,需及时翻晒至干燥堆放,分批或进行一次性脱粒,脱粒后去除霉烂、秕粒、杂质,然后进行分级包装,提高商品率。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