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一部漫长的书法史上,像吴琚这样的书家恐怕实属罕见。他是米芾最为忠诚的信徒,也是最为正统的继承人和捍卫者。本文首先介绍吴琚的生平,其次论述其书法及其对米芾书风的继承。最后,从吴琚学米的案例论述书法繼承与创新的关系,以期为今后的书法创作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吴琚;米芾; 继承
【中图分类号】J2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9-0124-01
北宋时期,以苏、黄、米为代表的“宋四家”在唐人理法的基础上,各自标新立意试图在行草中开辟出新的天地,而米芾被列入“宋四家”,足以表明他的书艺成就被广泛认可和推崇。宋人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说:“高宗初作黄字,天下翕然学黄字;后作米字,天下翕然学米字。”[1]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高宗赵构以帝王之尊垂青米芾书法,朝臣自然争相效仿。且宋室南渡之后,书道渐衰,模仿之风渐盛,加之《绍兴米帖》的刻成与传播,使得米芾书迹在南宋社会广泛的传播开来。于是南宋书坛掀起了尽学米体的热潮。南宋时期步米后尘者,有其子米有仁、吴琚、王升、张即之、陆游等。其中,最得米襄阳笔墨神韵者,当推吴琚。
1吴琚其人
吴琚,字居父,号云壑,河南开封人。约生在南宋绍兴年间,卒于庆元年间。南宋高宗宪圣皇后亲侄,大宁郡王益之子。吴琚年少时从陈传良问学,乾道九年(1173)授临安知府通判,历任尚书部郎直学士,帅荆襄鄂三路,庆元初年值镇安节度使,留守建康,迁少保,位至少师。有“吴七郡王”、“汴王”之称。吴琚虽为贵戚,但为人惜名畏义,不以此自矫。马宗霍《书林纪事》云:“琚留守建康,近城与东楼平楼下,设维摩榻,酷爱古梅,日临钟、王帖。今京口北固‘天下第一江山’六大字额乃琚书也。”[2]吴琚自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日临锺、王法帖以自娱。好书画,尝作破竹墨石,品自不俗。尤精书法,追米芾,几可乱真。工诗词,翰墨相得益彰,深得孝宗赞赏,常召之与其论诗作画。有《云壑集》传世,遗存书帖有《焦山题名》、《杂诗帖》、《与寿父帖》等。
2承米书风
吴琚在钟王的基础上,专攻米芾,可谓忠贞不二、从一而终。其书法神气飞扬,遒润飘逸,浸润着米芾的神韵,传世的作品都颇类米书特点,历来被认为是最得米书精髓者。《书史会要》记:“琚字画类米芾,大字极工。”[3]董其昌谓 “学米书者,惟吴琚绝肖。”[4]他对米芾的痴迷使得他花了毕生精力学米,几乎乱真。吴琚的书法,如果不看印章与署名,很难与米字分辨开来。清安岐《墨缘汇观》记其《寿父帖》云“初视之以为米书,见款始知为云壑得意书。”[5]
从吴琚的传世墨迹看,其深受米芾影响,可以说是米芾的忠实追随者。他在对米书的追摹中所下的苦工,自是不言而喻。纵观吴琚《焦山题名》、《碎锦帖》等书迹,从用笔到结体,全然米法,不仅形似且用笔用墨颇得米芾神韵。他像米芾一样,追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6]即追求作品在变化中达到统一。从用笔上看,中侧锋并用,提按并施,极具表现力。从用墨上观察,吴琚十分注重墨色的变化。淡不伤神,浓不凝滞,润处墨色华滋,燥处不显枯槁。在章法上,既重视作品的整体气韵,同时兼及局部的完美,书写时左顾右盼、上下相随又前后呼应。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欹侧顾盼、偃仰有致、活泼生动、姿态万千。与米芾一样,他在整幅作品的字间行气的呼应关系上,主要不是靠有形的牵丝连带来实现,而是凭借内在字形的大小、高低以及随机生发的墨色浓淡、干湿变化的对比来加强视觉效果。真可谓最得米襄阳笔墨神韵者。
3从吴琚学米论书法的继承与创新之关系
从吴琚对米芾如痴如醉、心追手摹的学习让我对书法的继承与创新有了一些思考与领悟。吴琚之所以能得米芾精髓是因为他凭着敏锐的观察力注意到了米芾更多的惯用笔法和笔画内部细微的笔锋调整,更多的地将书法至于生命中至高无上位置和相似的审美观念。人们总是认为吴琚的书法是米芾的影子,始终未能跳出米芾的套路。然而,对于我们来讲,做到吴琚的程度又谈何容易。每当谈到吴琚,大家都以“师古不化”弃之,而现如今又有几人学帖能做到形神兼备。米芾书法以“集古字”而上溯魏晋六朝,以“刷字”而得风神爽利,终成一代大家。吴琚得其风骨神韵暗合,亦不失为方家高手。因此,吴琚对米字的以假乱真和同中有异让我们对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渐渐明晰:
在艺术创作中,先有深厚积累而后才有灵感才思喷薄而出的创造快慰。不是先继承后创新,或者先创新后继承,且继承且创新更符合一切发明创造的实际。本是一体两用的的不同方面,或是同一过程的不同阶段,都是针对特定目的或者追求来说的。书法中对于基本法度、技巧的掌握与熟练必然决定和影响日后创新的发挥。换句话说,对艺术语言的精准驾驭能力必然影响艺术效果的微妙表达。综上观之,吴琚对米芾的追摹继承对当下我们学书者有着积极的影响。南宋时期地处南疆,偏安一隅,中气不足的大文化环境一定程度造就了那个独特时代的审美。对当今我辈学书者来说,古法为我所用,应勤而习之。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是作标准。
参考文献
[1]杨万里. 历代诗话续编·诚斋诗话[M]. 上海:中华书局,1983.
[2]马宗霍.书林纪事[M].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3]陶宗仪.书史会要[M]. 上海:上海书店影印洪武本,1929.
[4][8]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
[5]安歧.墨缘汇观[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米芾. 历代书法论文选·海岳名言[M].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
[7]米芾. 历代书法论文选·海岳名言[M].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
[9][10]孙过庭.书谱·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李雪沆,1991年3月1日出生,性别女,汉族,籍贯河南省 郑州市,现就读于广西艺术学院 中国画学院2015级书法与篆刻专业,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书法与篆刻。
王艺霖,1990年5月8日出生,性别女,汉族,籍贯甘肃省兰州市,现就读于广西艺术学院 中国画学院2015级书法与篆刻专业,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书法与篆刻。
关键词: 吴琚;米芾; 继承
【中图分类号】J2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9-0124-01
北宋时期,以苏、黄、米为代表的“宋四家”在唐人理法的基础上,各自标新立意试图在行草中开辟出新的天地,而米芾被列入“宋四家”,足以表明他的书艺成就被广泛认可和推崇。宋人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说:“高宗初作黄字,天下翕然学黄字;后作米字,天下翕然学米字。”[1]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高宗赵构以帝王之尊垂青米芾书法,朝臣自然争相效仿。且宋室南渡之后,书道渐衰,模仿之风渐盛,加之《绍兴米帖》的刻成与传播,使得米芾书迹在南宋社会广泛的传播开来。于是南宋书坛掀起了尽学米体的热潮。南宋时期步米后尘者,有其子米有仁、吴琚、王升、张即之、陆游等。其中,最得米襄阳笔墨神韵者,当推吴琚。
1吴琚其人
吴琚,字居父,号云壑,河南开封人。约生在南宋绍兴年间,卒于庆元年间。南宋高宗宪圣皇后亲侄,大宁郡王益之子。吴琚年少时从陈传良问学,乾道九年(1173)授临安知府通判,历任尚书部郎直学士,帅荆襄鄂三路,庆元初年值镇安节度使,留守建康,迁少保,位至少师。有“吴七郡王”、“汴王”之称。吴琚虽为贵戚,但为人惜名畏义,不以此自矫。马宗霍《书林纪事》云:“琚留守建康,近城与东楼平楼下,设维摩榻,酷爱古梅,日临钟、王帖。今京口北固‘天下第一江山’六大字额乃琚书也。”[2]吴琚自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日临锺、王法帖以自娱。好书画,尝作破竹墨石,品自不俗。尤精书法,追米芾,几可乱真。工诗词,翰墨相得益彰,深得孝宗赞赏,常召之与其论诗作画。有《云壑集》传世,遗存书帖有《焦山题名》、《杂诗帖》、《与寿父帖》等。
2承米书风
吴琚在钟王的基础上,专攻米芾,可谓忠贞不二、从一而终。其书法神气飞扬,遒润飘逸,浸润着米芾的神韵,传世的作品都颇类米书特点,历来被认为是最得米书精髓者。《书史会要》记:“琚字画类米芾,大字极工。”[3]董其昌谓 “学米书者,惟吴琚绝肖。”[4]他对米芾的痴迷使得他花了毕生精力学米,几乎乱真。吴琚的书法,如果不看印章与署名,很难与米字分辨开来。清安岐《墨缘汇观》记其《寿父帖》云“初视之以为米书,见款始知为云壑得意书。”[5]
从吴琚的传世墨迹看,其深受米芾影响,可以说是米芾的忠实追随者。他在对米书的追摹中所下的苦工,自是不言而喻。纵观吴琚《焦山题名》、《碎锦帖》等书迹,从用笔到结体,全然米法,不仅形似且用笔用墨颇得米芾神韵。他像米芾一样,追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6]即追求作品在变化中达到统一。从用笔上看,中侧锋并用,提按并施,极具表现力。从用墨上观察,吴琚十分注重墨色的变化。淡不伤神,浓不凝滞,润处墨色华滋,燥处不显枯槁。在章法上,既重视作品的整体气韵,同时兼及局部的完美,书写时左顾右盼、上下相随又前后呼应。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欹侧顾盼、偃仰有致、活泼生动、姿态万千。与米芾一样,他在整幅作品的字间行气的呼应关系上,主要不是靠有形的牵丝连带来实现,而是凭借内在字形的大小、高低以及随机生发的墨色浓淡、干湿变化的对比来加强视觉效果。真可谓最得米襄阳笔墨神韵者。
3从吴琚学米论书法的继承与创新之关系
从吴琚对米芾如痴如醉、心追手摹的学习让我对书法的继承与创新有了一些思考与领悟。吴琚之所以能得米芾精髓是因为他凭着敏锐的观察力注意到了米芾更多的惯用笔法和笔画内部细微的笔锋调整,更多的地将书法至于生命中至高无上位置和相似的审美观念。人们总是认为吴琚的书法是米芾的影子,始终未能跳出米芾的套路。然而,对于我们来讲,做到吴琚的程度又谈何容易。每当谈到吴琚,大家都以“师古不化”弃之,而现如今又有几人学帖能做到形神兼备。米芾书法以“集古字”而上溯魏晋六朝,以“刷字”而得风神爽利,终成一代大家。吴琚得其风骨神韵暗合,亦不失为方家高手。因此,吴琚对米字的以假乱真和同中有异让我们对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渐渐明晰:
在艺术创作中,先有深厚积累而后才有灵感才思喷薄而出的创造快慰。不是先继承后创新,或者先创新后继承,且继承且创新更符合一切发明创造的实际。本是一体两用的的不同方面,或是同一过程的不同阶段,都是针对特定目的或者追求来说的。书法中对于基本法度、技巧的掌握与熟练必然决定和影响日后创新的发挥。换句话说,对艺术语言的精准驾驭能力必然影响艺术效果的微妙表达。综上观之,吴琚对米芾的追摹继承对当下我们学书者有着积极的影响。南宋时期地处南疆,偏安一隅,中气不足的大文化环境一定程度造就了那个独特时代的审美。对当今我辈学书者来说,古法为我所用,应勤而习之。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是作标准。
参考文献
[1]杨万里. 历代诗话续编·诚斋诗话[M]. 上海:中华书局,1983.
[2]马宗霍.书林纪事[M].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3]陶宗仪.书史会要[M]. 上海:上海书店影印洪武本,1929.
[4][8]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
[5]安歧.墨缘汇观[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米芾. 历代书法论文选·海岳名言[M].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
[7]米芾. 历代书法论文选·海岳名言[M].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
[9][10]孙过庭.书谱·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李雪沆,1991年3月1日出生,性别女,汉族,籍贯河南省 郑州市,现就读于广西艺术学院 中国画学院2015级书法与篆刻专业,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书法与篆刻。
王艺霖,1990年5月8日出生,性别女,汉族,籍贯甘肃省兰州市,现就读于广西艺术学院 中国画学院2015级书法与篆刻专业,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书法与篆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