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考核一所大学的综合实力,不仅要看学校自身的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科研团队研发能力、培育学生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看这所学校服务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所做出的贡献。而判定这一切的最好依据,就是看这所学校获得的横向项目课题经费数额大小。随着华侨大学泉州和厦门两校区建设逐步完善,经过近6年的常态化教学与科研运作,学校科研实力取得长足进步,纵横两面的经费总额不断增长。在国家提倡科技服务经济建设的时代,如何提升华侨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成为学校科研工作者共同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横向课题;经费;科研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1-0194-02
高校的科技项目课题包括纵向科技项目和横向科技项目。横向科技项目主要是指高校取得的企事业单位、兄弟单位委托的各类科技开发、科技服务、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项目,以及政府部门非常规申报渠道下达的项目。
近几年,随着华侨大学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和鼓励,引进各专业学科青年教师的质量不断提升,全校科研能力和水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纵向项目的数量和质量的大幅度提升的同时,教师所承担的横向课题项目却在较快发展后呈现徘徊不前的境地。
一、原因分析
据数据统计,2010—2012年学校总体上横向经费有所增长,前2年发展趋势明显,但2012年呈现减缓,参与横向课题教师数量无增反减。究其原因,大概为以下几点。
(一)自身原因
一是工作开展力度不够。经过两年多运营,工研院日益为人所知,日常到访企事业单位不断增加,且时常又需要组织教师实地走访企业,但因部门机构人手不足,单位人员均需要“内外兼修”,以至于对内忙于技术贸易合同认定、接待教师、汇总筛选科研成果、日常办文办事等业务,对外忙于接待企事业单位、组织教师走访企业、参加对接会和评审会等活动时应接不暇,导致工作开展的力度和时间明显不足。
二是决策上无从下手,较为迷茫。一些产学研项目合作工作涉及多部门联合运作和管理,学校在工研院的角色定位上即从文件上划归校直属单位,又在日常上作为学院、研究院进行管理,导致工研院在部分工作职能上的部署和落实存在难以区分境地,比较尴尬。
三是拓展思路和渠道有限。近两年来,工研院横向拓展工作始终围绕“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进行,并依托网站媒介、项目成果对接会、华侨大学外派科研服务团、专家项目评审、校友关系等多方面宣传和推介华侨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不断创造机会使教师结识企业,扩展合作项目范围和地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横向工作的发展。但发展到一定阶段,似乎出现停滞不前的境地。
(二)学校层面
一是管理体制层面。目前,华侨大学的横向科研工作责权利不够明晰,成果推介和宣传工作主要由工研院和科发院推进,项目日常管理主要由科技处承担,但由于科技处管理职能还包含纵向项目申报与管理、科研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诸多事务,导致对于在推进横向工作方面大多采取集中统一管理模式,尚未建立起长效机制,在引导和协助教师与企业洽商合作时常常无暇顾及。
二是运行机制层面。纵横比例失调,重纵轻横现象严重。学校对从事横向科研的教师主体地位角色认同比较薄弱,教师开展横向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受到影响。诸如学校在申报基金项目、职称评定、科研考核、评优评先等的评定依据侧重不同,导致教师对发展横向科研热情度不高。
三是国家税收层面。国家对科研成果交易和项目合作的优惠扶持措施力度近几年才略显成效,但扶持力度仍不足。同时,宣传和监管力度未及时跟上,导致华侨大学许多教师未能及时了解国家的政策优惠措施,并存在教师与外界企业合作项目“走私化”、“地下化”现象。
二、对策思考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从华侨大学的重视引发学院的导向,发挥科技处、社科处、工研院、科发院、城经院“两处三院”部门职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渠道提升华侨大学横向经费总额。为此,建议如下。
(一)加强和完善横向科研工作的管理体制
宣传推介科研成果与项目合作的日常管理密不可分,加强和完善横向科研工作管理体制迫在眉睫。只有工作职责明晰,横向课题推介和管理统一,才能行之有效地推进工作开展。
建议一:工研院、科发院、城经院与科技处、社科处之间设置兼职领导,这样即有力促进横向科研成果的汇总和推介,同时也加强了日常管理工作,使项目合作能够更好的跟踪完善,让合作深度最大化。建议二:横向项目推介撮合与项目落实管理结合起来,由项目进程中的部分协调管理,转而实现横向科研的一条龙服务,这样在推进项目合作的同时,又能行之有效的进行跟踪与管理,更大限度提高合作空间。
(二)纵横激励机制平衡发展
一个学校的科研能力的好与坏、发展水平的强与弱,不仅要考察从国家层面拿到的基金和项目课题数量,同时,也需要考察这个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带动产业发展方面所体现出的作用。
建议学校和学院在对教师宣传引导方面拿捏平衡好纵横的关系,不能过度偏袒纵向,也不能全然不顾横向发展,营造纵横科研同样重要的舆论氛围。对于当年横向经费超过40万以上的教师,学习国外的“波特-劳勒综合型激励模式”,实施适度的激励机制,将教师个人努力、绩效与报酬、满足感三者结合起来,从而在学校起到模仿带头作用,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横向课题中来。同时,在评先评优和基金、课题申报、考核等政策制定方面学校适度引入横向科研考评分,根据教师能力和外部条件设置合理目标,从制度上促进老师的主观能动性。
(三)技术贸易合同认定
积极开展技术市场政策法规宣传,提升老师对国家技术贸易合同认定的优惠政策措施,引导老师主动将合同文本纳入技术贸易合同认定范畴,从而抵消部分“地下”工程,使其浮出水面,在维护学校利益的同时,促进账目横向经费到款总额。 (四)申报录入专家库
引导教师尽快提升职称,条件符合时积极申报加入省市级专家团队库,进而多参加各类项目评审验收,依托项目验收多接触企业、了解企业,从而创造与企业合作的机会。
(五)深入挖掘科研成果
做好产学研工作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拥有较为前端和实用的科研成果。成果推介工作者应时常深入实验室一线,与教师多交流沟通,在了解教师的研究方向和合作需求的情况下,结合地方企业产业化要求,挖掘具备市场前景的科研成果,及时汇总并对外宣传推介。
(六)育成中心模式的孵化基地
学习借鉴国内外构建育成中心的先进经验,创建华侨大学的生产力孵化基地,为有意与华侨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的初创型企业、创新型企业提供所需基础设施和一系列支持性综合服务,在人才、科技、场所等软硬件方面协助企业成长的同时,最大程度实现华侨大学科研成果生产力转化,实现共赢。
(七)强化“请进来,走出去”
及时汇总和筛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加以网站媒介的宣传推介,并在此基础上,多邀请企事业单位进校交流考察,使他们对华侨大学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有所了解,进而产生合作意向。密切联络华侨大学外派科研服务团,维系校友关系,为扩大接触企事业单位,推广学校科研成果并形成实质性合作创造条件。同时,加大“走出去”力度,而不能成为井底之蛙。通过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对接会、参与项目评审、维系校友关系等形式,多方面宣传和推介华侨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不断引导教师结识企业,扩展合作项目范围和地域。
(八)专研谈判艺术
合作初期,由于各方谈判地位不同容易达成一致意见和协议。但随着合同项目的进行,当利益或风险越来越近、越来越明显时,当科学研究成果真正转化为能带来经济效益的产品时,常常会由于前期未协商好而导致合作无法落实和推进。努力探索和钻研谈判技巧,拉近教师与企业的距离,增强双方的信任感,提高合作成功率。
(九)丰富校企合作模式
引导教师与企业由单一的技术项目合作,延伸到联合共建实验室、设立研究生工作站、毕业生就业、企业员工学历和技能培训等全方面产学研合作,构筑校企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十)加强校内外部门间沟通协助
学校层面,当前企业的技术需求呈现多层次、多领域的学科交叉,部分合作项目和内容并非一个部门能完全负责落实。现阶段,科技处、社科处、城经院、工研院、科发院的“两处三院”共同推进横向工作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五部门间应密切配合,并在此基础上做好与学生就业职业指导中心、研究生院、财务处等与产学研工作相关联部门的联系。
校外层面,密切联系地方科技部门、技术市场协会、发改局、经贸局、税务局等单位,实时掌握政策走向,将国家和地方的扶持优惠政策第一时间传达给老师。
[责任编辑 高惠琦]
关键词:横向课题;经费;科研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1-0194-02
高校的科技项目课题包括纵向科技项目和横向科技项目。横向科技项目主要是指高校取得的企事业单位、兄弟单位委托的各类科技开发、科技服务、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项目,以及政府部门非常规申报渠道下达的项目。
近几年,随着华侨大学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和鼓励,引进各专业学科青年教师的质量不断提升,全校科研能力和水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纵向项目的数量和质量的大幅度提升的同时,教师所承担的横向课题项目却在较快发展后呈现徘徊不前的境地。
一、原因分析
据数据统计,2010—2012年学校总体上横向经费有所增长,前2年发展趋势明显,但2012年呈现减缓,参与横向课题教师数量无增反减。究其原因,大概为以下几点。
(一)自身原因
一是工作开展力度不够。经过两年多运营,工研院日益为人所知,日常到访企事业单位不断增加,且时常又需要组织教师实地走访企业,但因部门机构人手不足,单位人员均需要“内外兼修”,以至于对内忙于技术贸易合同认定、接待教师、汇总筛选科研成果、日常办文办事等业务,对外忙于接待企事业单位、组织教师走访企业、参加对接会和评审会等活动时应接不暇,导致工作开展的力度和时间明显不足。
二是决策上无从下手,较为迷茫。一些产学研项目合作工作涉及多部门联合运作和管理,学校在工研院的角色定位上即从文件上划归校直属单位,又在日常上作为学院、研究院进行管理,导致工研院在部分工作职能上的部署和落实存在难以区分境地,比较尴尬。
三是拓展思路和渠道有限。近两年来,工研院横向拓展工作始终围绕“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进行,并依托网站媒介、项目成果对接会、华侨大学外派科研服务团、专家项目评审、校友关系等多方面宣传和推介华侨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不断创造机会使教师结识企业,扩展合作项目范围和地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横向工作的发展。但发展到一定阶段,似乎出现停滞不前的境地。
(二)学校层面
一是管理体制层面。目前,华侨大学的横向科研工作责权利不够明晰,成果推介和宣传工作主要由工研院和科发院推进,项目日常管理主要由科技处承担,但由于科技处管理职能还包含纵向项目申报与管理、科研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诸多事务,导致对于在推进横向工作方面大多采取集中统一管理模式,尚未建立起长效机制,在引导和协助教师与企业洽商合作时常常无暇顾及。
二是运行机制层面。纵横比例失调,重纵轻横现象严重。学校对从事横向科研的教师主体地位角色认同比较薄弱,教师开展横向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受到影响。诸如学校在申报基金项目、职称评定、科研考核、评优评先等的评定依据侧重不同,导致教师对发展横向科研热情度不高。
三是国家税收层面。国家对科研成果交易和项目合作的优惠扶持措施力度近几年才略显成效,但扶持力度仍不足。同时,宣传和监管力度未及时跟上,导致华侨大学许多教师未能及时了解国家的政策优惠措施,并存在教师与外界企业合作项目“走私化”、“地下化”现象。
二、对策思考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从华侨大学的重视引发学院的导向,发挥科技处、社科处、工研院、科发院、城经院“两处三院”部门职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渠道提升华侨大学横向经费总额。为此,建议如下。
(一)加强和完善横向科研工作的管理体制
宣传推介科研成果与项目合作的日常管理密不可分,加强和完善横向科研工作管理体制迫在眉睫。只有工作职责明晰,横向课题推介和管理统一,才能行之有效地推进工作开展。
建议一:工研院、科发院、城经院与科技处、社科处之间设置兼职领导,这样即有力促进横向科研成果的汇总和推介,同时也加强了日常管理工作,使项目合作能够更好的跟踪完善,让合作深度最大化。建议二:横向项目推介撮合与项目落实管理结合起来,由项目进程中的部分协调管理,转而实现横向科研的一条龙服务,这样在推进项目合作的同时,又能行之有效的进行跟踪与管理,更大限度提高合作空间。
(二)纵横激励机制平衡发展
一个学校的科研能力的好与坏、发展水平的强与弱,不仅要考察从国家层面拿到的基金和项目课题数量,同时,也需要考察这个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带动产业发展方面所体现出的作用。
建议学校和学院在对教师宣传引导方面拿捏平衡好纵横的关系,不能过度偏袒纵向,也不能全然不顾横向发展,营造纵横科研同样重要的舆论氛围。对于当年横向经费超过40万以上的教师,学习国外的“波特-劳勒综合型激励模式”,实施适度的激励机制,将教师个人努力、绩效与报酬、满足感三者结合起来,从而在学校起到模仿带头作用,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横向课题中来。同时,在评先评优和基金、课题申报、考核等政策制定方面学校适度引入横向科研考评分,根据教师能力和外部条件设置合理目标,从制度上促进老师的主观能动性。
(三)技术贸易合同认定
积极开展技术市场政策法规宣传,提升老师对国家技术贸易合同认定的优惠政策措施,引导老师主动将合同文本纳入技术贸易合同认定范畴,从而抵消部分“地下”工程,使其浮出水面,在维护学校利益的同时,促进账目横向经费到款总额。 (四)申报录入专家库
引导教师尽快提升职称,条件符合时积极申报加入省市级专家团队库,进而多参加各类项目评审验收,依托项目验收多接触企业、了解企业,从而创造与企业合作的机会。
(五)深入挖掘科研成果
做好产学研工作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拥有较为前端和实用的科研成果。成果推介工作者应时常深入实验室一线,与教师多交流沟通,在了解教师的研究方向和合作需求的情况下,结合地方企业产业化要求,挖掘具备市场前景的科研成果,及时汇总并对外宣传推介。
(六)育成中心模式的孵化基地
学习借鉴国内外构建育成中心的先进经验,创建华侨大学的生产力孵化基地,为有意与华侨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的初创型企业、创新型企业提供所需基础设施和一系列支持性综合服务,在人才、科技、场所等软硬件方面协助企业成长的同时,最大程度实现华侨大学科研成果生产力转化,实现共赢。
(七)强化“请进来,走出去”
及时汇总和筛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加以网站媒介的宣传推介,并在此基础上,多邀请企事业单位进校交流考察,使他们对华侨大学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有所了解,进而产生合作意向。密切联络华侨大学外派科研服务团,维系校友关系,为扩大接触企事业单位,推广学校科研成果并形成实质性合作创造条件。同时,加大“走出去”力度,而不能成为井底之蛙。通过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对接会、参与项目评审、维系校友关系等形式,多方面宣传和推介华侨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不断引导教师结识企业,扩展合作项目范围和地域。
(八)专研谈判艺术
合作初期,由于各方谈判地位不同容易达成一致意见和协议。但随着合同项目的进行,当利益或风险越来越近、越来越明显时,当科学研究成果真正转化为能带来经济效益的产品时,常常会由于前期未协商好而导致合作无法落实和推进。努力探索和钻研谈判技巧,拉近教师与企业的距离,增强双方的信任感,提高合作成功率。
(九)丰富校企合作模式
引导教师与企业由单一的技术项目合作,延伸到联合共建实验室、设立研究生工作站、毕业生就业、企业员工学历和技能培训等全方面产学研合作,构筑校企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十)加强校内外部门间沟通协助
学校层面,当前企业的技术需求呈现多层次、多领域的学科交叉,部分合作项目和内容并非一个部门能完全负责落实。现阶段,科技处、社科处、城经院、工研院、科发院的“两处三院”共同推进横向工作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五部门间应密切配合,并在此基础上做好与学生就业职业指导中心、研究生院、财务处等与产学研工作相关联部门的联系。
校外层面,密切联系地方科技部门、技术市场协会、发改局、经贸局、税务局等单位,实时掌握政策走向,将国家和地方的扶持优惠政策第一时间传达给老师。
[责任编辑 高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