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苦楝是我国优良的多用途乡土树种,采取层积、播种共培养的容器育苗方式育苗,可克服种子经层积处理后播种传统育苗的苗木质量参差不齐与费工的缺陷,使苗木建成及其生长质量较显著地得到提高。本文总结了采种与种子调制、苗床准备、播种、移栽、苗期管理各步骤的做法,得出层积处理可与播种环节同时进行优于层积后播种的传统育苗方法。
关键词 苦楝;实生容器;育苗技术
中图分类号:S79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9.008
苦楝(Melia azedarach)属楝科楝属植物,落叶乔木,树高15~20 m,枝条广展,树冠近于平顶;小枝粗壮,有叶痕;幼枝有星状毛,树皮灰褐色,纵裂,皮孔多而明显,二至三回羽状复叶,长20~40 cm,小叶卵形、椭圆形至披针形,长3~8 cm,宽2~3 cm,先端,基部楔形或圆形,多少偏斜,缘有锯齿或裂。分布于我国福建、江西、海南、广东、广西和台湾等低山丘陵、坡地的中部至下部,适生于水、热条件丰富的亚热带季风区,是南方四旁、公路绿化重要的乡土树种[1]。气候适应性广,叶形美,树形优,初夏开放淡紫色花,颇为美丽,且有淡香,加之耐烟尘,抗病虫害,抗SO2、HF等有毒有害气体,也是城市及工矿区的优良绿化树种。苦楝用途广,边材黄白色,心材黄色至红褐色,纹理粗而美,质轻软有光泽,芳香,弹性好,耐腐,是制作家具、建筑、农具、乐器等的良好用材,叶、花、根、果实及种子均可入药。此外,可杀灭钉螺、桑天牛等12种严重的农林业害虫[2,3],被称为无污染的植物杀虫剂;果核仁油可供制油漆、润滑油和肥皂。但对苦楝育种[4-6]、造林[7]等研究不多,育苗质量待提高,规模化生长及其开发利用更为滞后[5]。2012年10月起,本课题组对赣南乡土阔叶树种资源(包括苦楝)现状进行了调查,筛选优树,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设施育苗,现将苦楝容器育苗技术总结如下。
1 采种与种子调制
采种母树选择15~20年生无病虫害的健壮结实优树。于果实成熟的11月下旬-12月上旬采集,如冬季天气持续晴好,可延至12月下旬采摘。采摘后去果柄,用清水浸泡数天,果实制发软后转入50~70 ℃的热水中浸泡,凉至自然水温后搓洗去果肉,流水净种,去除浮于水表的生长不良种子。净种后,室内通风摊薄晾干待处理,苦楝优树果实出籽率可达40%,种子千粒重超过600 g。
2 苗床准备
硬塑料底部小孔的苗床长方形,规格50 cm×80 cm
×5 cm,可层层搭架,适合芽苗培育处理。基质土以全营养草炭土与黄心土体积比1∶3混匀,均匀铺满苗床,厚度4 cm。预先使用50%多菌灵或70%代森锰锌1 000倍液消毒处理床面,一周后浇透水,次日播种。
3 播種
苦楝有休眠特性,需低温层积约3个月。层积处理与播种环节同时进行,12月下旬,将阴干种子于50~70 ℃热水中浸泡40 min,然后用50%多菌灵的2 000倍液消毒浸种30 min,清水冲洗干净后播种,种子均匀撒播苗床,播种量1 000~1 500粒/m2。播种后,均匀地覆盖一层厚度2~3 cm的基质土,喷雾状浇湿苗床土壤,随后始终保持床面湿润。
4 移栽
3月初种子萌发,平均发芽率95.2%。待长至2叶1心时,移栽于无纺布容器袋,容器袋直径15 cm,深度25~30 cm。基质土以全营养草炭土与黄心土按体积比1∶3混匀,预先50%多菌灵或70%代森锰锌1 000倍液消毒处理。起苗前,先将苗床喷1次水,用手轻轻捏住芽苗基部移出苗床,然后放于干净的盘子里(盘内盛少量的水),以免幼苗失水。即移即栽,用移栽小铲在容器袋中心扎约5 cm深度小缝,把幼苗垂直放入缝内,然后压实,再向上轻提幼苗扶正,轻压实后盖一层薄基质土。
5 苗期管理
苦楝苗期生长较快,依生长节律施肥,促长效果明显。整个苗期需施肥2~4次,分别是5月中旬、6月下旬或7月和8月上旬,5-7月间施氮肥为主,8月上旬改施
磷、钾肥,加速苗木木质化。苦楝根系不发达,不宜对根部修剪过度。移栽以春季萌芽前随起随栽为宜,秋冬移栽易发生枯梢现象。楝树往往分枝低矮,影响主干高度和木材使用价值,采用斩梢接干法能收到良好效果。其做法是连续两三年在早春萌芽前用利刀斩梢1/3~1/2,切口务求平滑,呈马耳形,并在生长季节中及时摘去侧芽,仅留近切口处1个壮芽作主干培养,这样可促使主干生长高而直[8]。
实践总结得出,层积处理可与播种环节同时进行,优于层积后播种的传统育苗方法[6]。可能是本方法采取层积与播种共培育,减少了播种时对萌动种子的扰动,同时提前适应了生长环境,优势表现在出苗多且整齐,苗木生长质量更优。经苗期层积催芽、播种共培养和科学施肥管理,当年10月苗高平均85 cm,地径0.9 cm。
参考文献
[1]程诗明,顾万春.苦楝中国分布区的物候区划[J].林业科学,2005,41(3):186-191.
[2]王元兰,何平,曹福祥.苦楝果乙醇粗提物对斜纹夜蛾幼虫取食行为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05,23(1):30-32.
[3]赵博光,李小平,陈小平.苦楝果提取物对桑天牛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6(1):41-44.
[4]陈羡德,陈礼光,陈珺,等.不同来源苦楝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闽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3(4):118-122.
[5]陈羡德,陈礼光,陈珺,等.苦楝扦插育苗技术试验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12(12):47-48.
[6]谢国干.苦楝种子育苗经验[J].林业实用技术,1968(3):5.
[7]陈羡德,陈礼光,阙茂文,等.不同种源苦楝幼林试验初步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8,28(1):23-26
[8]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刘昀)
关键词 苦楝;实生容器;育苗技术
中图分类号:S79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9.008
苦楝(Melia azedarach)属楝科楝属植物,落叶乔木,树高15~20 m,枝条广展,树冠近于平顶;小枝粗壮,有叶痕;幼枝有星状毛,树皮灰褐色,纵裂,皮孔多而明显,二至三回羽状复叶,长20~40 cm,小叶卵形、椭圆形至披针形,长3~8 cm,宽2~3 cm,先端,基部楔形或圆形,多少偏斜,缘有锯齿或裂。分布于我国福建、江西、海南、广东、广西和台湾等低山丘陵、坡地的中部至下部,适生于水、热条件丰富的亚热带季风区,是南方四旁、公路绿化重要的乡土树种[1]。气候适应性广,叶形美,树形优,初夏开放淡紫色花,颇为美丽,且有淡香,加之耐烟尘,抗病虫害,抗SO2、HF等有毒有害气体,也是城市及工矿区的优良绿化树种。苦楝用途广,边材黄白色,心材黄色至红褐色,纹理粗而美,质轻软有光泽,芳香,弹性好,耐腐,是制作家具、建筑、农具、乐器等的良好用材,叶、花、根、果实及种子均可入药。此外,可杀灭钉螺、桑天牛等12种严重的农林业害虫[2,3],被称为无污染的植物杀虫剂;果核仁油可供制油漆、润滑油和肥皂。但对苦楝育种[4-6]、造林[7]等研究不多,育苗质量待提高,规模化生长及其开发利用更为滞后[5]。2012年10月起,本课题组对赣南乡土阔叶树种资源(包括苦楝)现状进行了调查,筛选优树,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设施育苗,现将苦楝容器育苗技术总结如下。
1 采种与种子调制
采种母树选择15~20年生无病虫害的健壮结实优树。于果实成熟的11月下旬-12月上旬采集,如冬季天气持续晴好,可延至12月下旬采摘。采摘后去果柄,用清水浸泡数天,果实制发软后转入50~70 ℃的热水中浸泡,凉至自然水温后搓洗去果肉,流水净种,去除浮于水表的生长不良种子。净种后,室内通风摊薄晾干待处理,苦楝优树果实出籽率可达40%,种子千粒重超过600 g。
2 苗床准备
硬塑料底部小孔的苗床长方形,规格50 cm×80 cm
×5 cm,可层层搭架,适合芽苗培育处理。基质土以全营养草炭土与黄心土体积比1∶3混匀,均匀铺满苗床,厚度4 cm。预先使用50%多菌灵或70%代森锰锌1 000倍液消毒处理床面,一周后浇透水,次日播种。
3 播種
苦楝有休眠特性,需低温层积约3个月。层积处理与播种环节同时进行,12月下旬,将阴干种子于50~70 ℃热水中浸泡40 min,然后用50%多菌灵的2 000倍液消毒浸种30 min,清水冲洗干净后播种,种子均匀撒播苗床,播种量1 000~1 500粒/m2。播种后,均匀地覆盖一层厚度2~3 cm的基质土,喷雾状浇湿苗床土壤,随后始终保持床面湿润。
4 移栽
3月初种子萌发,平均发芽率95.2%。待长至2叶1心时,移栽于无纺布容器袋,容器袋直径15 cm,深度25~30 cm。基质土以全营养草炭土与黄心土按体积比1∶3混匀,预先50%多菌灵或70%代森锰锌1 000倍液消毒处理。起苗前,先将苗床喷1次水,用手轻轻捏住芽苗基部移出苗床,然后放于干净的盘子里(盘内盛少量的水),以免幼苗失水。即移即栽,用移栽小铲在容器袋中心扎约5 cm深度小缝,把幼苗垂直放入缝内,然后压实,再向上轻提幼苗扶正,轻压实后盖一层薄基质土。
5 苗期管理
苦楝苗期生长较快,依生长节律施肥,促长效果明显。整个苗期需施肥2~4次,分别是5月中旬、6月下旬或7月和8月上旬,5-7月间施氮肥为主,8月上旬改施
磷、钾肥,加速苗木木质化。苦楝根系不发达,不宜对根部修剪过度。移栽以春季萌芽前随起随栽为宜,秋冬移栽易发生枯梢现象。楝树往往分枝低矮,影响主干高度和木材使用价值,采用斩梢接干法能收到良好效果。其做法是连续两三年在早春萌芽前用利刀斩梢1/3~1/2,切口务求平滑,呈马耳形,并在生长季节中及时摘去侧芽,仅留近切口处1个壮芽作主干培养,这样可促使主干生长高而直[8]。
实践总结得出,层积处理可与播种环节同时进行,优于层积后播种的传统育苗方法[6]。可能是本方法采取层积与播种共培育,减少了播种时对萌动种子的扰动,同时提前适应了生长环境,优势表现在出苗多且整齐,苗木生长质量更优。经苗期层积催芽、播种共培养和科学施肥管理,当年10月苗高平均85 cm,地径0.9 cm。
参考文献
[1]程诗明,顾万春.苦楝中国分布区的物候区划[J].林业科学,2005,41(3):186-191.
[2]王元兰,何平,曹福祥.苦楝果乙醇粗提物对斜纹夜蛾幼虫取食行为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05,23(1):30-32.
[3]赵博光,李小平,陈小平.苦楝果提取物对桑天牛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6(1):41-44.
[4]陈羡德,陈礼光,陈珺,等.不同来源苦楝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闽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3(4):118-122.
[5]陈羡德,陈礼光,陈珺,等.苦楝扦插育苗技术试验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12(12):47-48.
[6]谢国干.苦楝种子育苗经验[J].林业实用技术,1968(3):5.
[7]陈羡德,陈礼光,阙茂文,等.不同种源苦楝幼林试验初步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8,28(1):23-26
[8]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