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加入WTO,中国金融业就一直在喊“狼来了”,2006年末中国履行入世承诺,人民币业务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后情况更是如此。狼被一步步放出围栏。
2008年5月20日,香港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成为狼群之首,正式推出国内首张外资行人民币借记卡。很快,一群外资行人民币借记卡将接踵而至。与此同时,外资行人民币信用卡也已经开始酝酿何时出闸。
这张外资行人民币卡的发行,意味着外资行在人民币业务经营这一块将真正和国内银行同台竞技。这一回,狼已经彻底冲了进来,冒出它寒光闪闪的利齿。
香港东亚银行终于获得放行是在5月6日,这家成立于1918年、香港目前最大的独立本地银行当日正式宣布,该行的人民币借记卡系统符合监管机构的技术要求和安全标准,已顺利通过人民银行验收,成为第一家通过该项验收的外资法人银行。
从宣布通过系统验收到正式发卡,东亚银行前后仅用了不到15天,效率之高令人惊叹。而香港与大陆的至亲关系或许也成为东亚银行捷足先登、率先发卡的有力因素。
从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WTO正式成员,到2006年年底,狼群们已经不耐烦地等待了一段长达五年的过渡期。
2006年11月16日,中国银监会正式宣布,中国银行业当年12月11日前将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因为根据入世承诺,中国将在2006年12月11日前向外资银行开放对中国境内公民的人民币业务,并取消开展业务的地域限制以及其他非审慎性限制,在承诺基础上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
随后,中国政府又对相关法律进行修订,使外资银行在国内开展人民币业务有章可循。
2007年4月2日,首批四家外资法人银行汇丰、渣打、东亚、花旗在上海正式开业,外资银行获得了真正的国民待遇,可经营包括定活期、理财、房贷、保险等各类外汇和人民币零售业务。
之后,包括恒生银行在内的另外八家外资银行也相继脱掉羊皮,但它们显然并不满足,因为还有另一大块肥肉吃不着,那就是银行卡业务。而银行卡业务当中尤其是信用卡一块,乃外资行最眼馋的猎物。
中国银行卡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且目前仍处于圈地阶段,但发展速度堪称几何级数。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07年底,我国银行卡发卡总量为15亿张,较上年同期增长32.6%。其中,借记卡发卡量为14.1亿张,较上年同期增长30.4%;信用卡发卡量为9026万张,同期增长82%。
面对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市场,外资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与国内银行合作发行双币卡虽然能稍解皮外之痒,但很不过瘾,很不“国民待遇”。
于是,在2007年5月举行的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上,外资行发行何时能发人民币银行卡被摆上谈判桌。在美国的紧逼下,中国银监会随后在6月4日即表示准备启动相关操作程序。
断定中国政府态度后的第二天,即6月5日,机敏的香港东亚银行就向监管部门递交了发行人民币借记卡申请。另外三家外资法人银行也不落后,先后在三天之内向上海银监局提出开办银行卡业务的申请。
正当外资行中的四大天王都高调地表示在年内发卡不成问题时,央行一纸“外资行发卡须先在内地设立银行卡数据中心”的通知又给快要临门一脚的外资行硬生生堵了回去,直到东亚银行力拔头筹,率先将数据中心搬到内地,获得央行青睐。
而归根结底,我国银行卡市场巨大的发展空间乃是外资行迫不及待寻求独立发卡的主要原因。据央行数据统计,2007年,我国银行卡消费额占同期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1.9%,比2006年提高4.9个百分点,而在西方国家这个比例已超过50%,甚至达到70%之多。
尽管获得国民待遇已满一年,外资行目前仍以两条腿走路:一边积极寻求中资机构合作甚至入股,一边积极扩张法人银行网点,拓展自有品牌。而外资行获得独立发卡将对国内银行卡市场带来不小的冲击,国内银行原来的一些高端客户无疑会流入外人田。
如果说当下的外资行还有如带着脚铐在跑的话,那么用不了多久,它们就会如小时候被人追赶的阿甘一般,完全甩掉束缚,跑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