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小人物”之异同

来源 :写作(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peci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普希金的《驿站长》开始,十九世纪的俄国文坛,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描写小人物的作品,如果戈里的《外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等,這些作品在不同的社会时期引起了巨大的社会效应,笔者将从叙事模式、“小人物”形象的发展来分析其异同点。
  关键词:小人物;叙事模式;人道主义;精神觉醒
  俄国“小人物”形象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官吏和小职员阶级。他们是正直、善良的劳动者,却常常受到各方的侵害与歧视。他们的致命弱点是对社会的黑暗与不平一味屈辱退让、逆来顺受,得到一点微薄的报酬后又乐天知命、安守本分……小人物的这些性格特征,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与当时的时代和环境密不可分。
  十九世纪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速度相当缓慢,而封建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影响却是根深蒂固的。在城市,下层官吏和平民受到“官僚机器”的摧残;在农村,广大农民受到农奴主残酷的剥削与压榨。在十九世纪的俄国文坛,普希金、果戈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作家,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人物”。
  一、叙事模式相近
  首先看人物,驿站长维林、《外套》中的亚卡基、《穷人》中的杰符什金都是社会中的底层小官吏。《驿站长》的开篇就说:驿站长是十四品的真正的受气包,他的官职只能使他免于挨打(有时也并不能保证)。而《外套》中的亚卡基是一位服务三十年的九品文官,他的职责就是日复一日地抄写案卷,连看门人也不屑与和他打招呼。《穷人》中的杰符什金也是一位老抄写员,对上司唯唯诺诺,还被同僚无情嘲弄与冷遇。
  虽然这些小人物的不幸遭遇是不同的,但经过梳理,故事的脉络是相似的:
  1.驿站长维林被骠骑兵明斯基骗走了女儿,去彼得堡寻找女儿无果,酗酒而死;
  2.九等文官亚卡基被强盗夺走了新做的外套,找“要人”求助受呵斥后暴病而死,化为鬼魂抢劫路人的外套,最后也报复了欺侮他的“要人”;
  3.九等文官杰符什金失去了心爱的人,伤心酗酒而死。
  通过对比这三个故事,我们会发现它们都遵循着“小人物被侵害者夺去生存支柱,小人物结局凄凉”这一叙述模式。同时,我们也可以归纳出故事的基本框架,即:被侵害前的生存状态——被侵害过程——被侵害后的生存状态。
  驿站长维林在美丽、聪明的女儿杜尼亚的陪伴下,生活得幸福,这是受难前;一位骠骑兵借口去教堂骗走了女儿,老父亲寻女无果,这是受难过程;老人饮酒过度,伤心离世,这是受难后的生存状态。另外两个故事也大致遵循着这三个叙事阶段。在这三则故事中,杜尼亚、新外套、瓦莲卡分别是维林、亚卡基、杰符什金的生活支柱,当他们的生活支柱被无情夺走之后,他们的结局难免是悲惨的。
  二、“小人物”形象的发展
  1.形式的发展
  《驿站长》以“我”三次造访驿站,目睹老驿站长的不幸为叙述线索,暗含作者的情感取向。这是俄国文学史上小人物主题第一次被提出,褪去了传统情节感伤和浪漫的色彩,促使读者严肃思考。
  《外套》也是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客观描述了亚卡基的命运随着一件外套的得而复失波澜起伏。在《穷人》中,陀氏首创书信体,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淋漓尽致地剖白了亚卡基与瓦莲卡的内心活动。此时,作家笔下的人物不再是被读者外部观察的对象,而是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的社会现实的观察者,他们的自我意识正在觉醒。比起前两部作品,读者不是通过作者的认识和体验来了解人物的悲惨命运,而是在阅读中直接与人物对话,倾听他们的心灵世界。
  2.人道主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对小人物的书写,体现了作家的人道主义思想:一是对小人物的怜悯和同情,二是对造成小人物悲剧命运的大人物和专制制度的揭露和否定,三是对小人物本身弱点的批判,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小人物的同情,实际上表明作家对人的尊严、人的价值的思考和肯定。
  果戈里的作品更突出小人物的人格受践踏。《外套》里的亚卡基死后的第二天,就有人顶替了他,凸显出亚卡基的无足轻重。甚至他的名字“亚卡基·亚卡基耶维奇”,意思是亚卡基(他父亲)的孩子,都说明了他独立人格的失落。
  果戈里的作品不像《驿站长》那样美化了贵族明斯基,而是给予了强烈的批判:“大人物”是“小人物”死亡的直接原因。陀氏在塑造“小人物”形象中继承了普希金和果戈里等作家的人道主义传统,但并不是致力于表现杰符什金的悲惨命运,而是更加侧重于揭示“小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发掘其心灵深处所蕴藏的美好的精神追求,越来越凸显出小人物的觉醒与抗争,虽然这种抗争只是“跪着造反”。
  3.精神的觉醒
  普希金的《驿站长》用“我”的口吻说,“按官阶论等”是一条大家称便的规律。这就暗示着作者对于小人物反抗的态度,维林放弃控告与寻找也是必然的。只能委曲求全、息事宁人。亚卡基在外套被劫与被官员呵斥的双重打击下一命呜呼,死后他化为专门在深夜剥人外套的幽灵,终于无所畏惧地报复了欺侮他的官员。尽管这个结局流于荒诞,但寄托了作者对小人物的同情与慰藉,体现了“善恶有报”的宗教观。
  《穷人》中的杰符什金深感命运的不公,前所未有地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贫穷的罪恶。他极度自尊,与其他小人物的麻木不同,“我的名誉,尊严——一切都完了;我毁了,您也毁了,您同我一起都无可挽回地毁了!”但他认识不到造成自己不幸的根源在于制度的腐朽,他的反抗具有无法摆脱的局限性。
  总之,造成小人物的悲剧的原因除了官僚统治者的欺凌、邪恶势力的迫害等外在原因,小人物自身的局限性也助长了不幸的降临。在思想上,因循守旧、不思变通,在性格上,软弱懦弱、不思反抗,还有他们的天真与奴性,将他们一步步推向悲剧的深渊。十九世纪俄国作家笔下的“小人物”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作者站在历史的批判者的角度,在抑恶扬善的同时,也表现出对“小人物”局限性的否定,体现出作家对俄国社会发展的关心与思考。
其他文献
摘要:《雪地上的星星》与《丛林下的冰河》分别属于留学生文学和新移民文学,它们都是北美华人女作家写的以女主人公情感经历为主要内容的小说。分析两篇小说的主人公性格特点,可发现她们都具有探寻者的特质,而这种特质,表面上是青春与时代的错位造成的,而深层里却也受到文化夹缝中生存压力的影响。  关键词:《雪地上的星星》;《丛林下的冰河》;探寻者;青春;时代;文化  19世纪中国的封建大门被列强的鸦片和炮火强制
期刊
摘要:余华的短篇小说《现实一种》中用冷酷平静的笔调构筑了一个夸张骇人的艺术世界,讲述了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互相残杀复仇的悲剧。小说情节离奇荒诞,感情基调冰冷黑暗,却是现实生活和人性黑暗面的映射,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产生巨大的心灵震撼,对小说中在黑暗环境的扭曲下人们的行为表现和遭遇感到悲哀、同情和怜悯,从而产生对丑恶的憎恶之情,催生对美好社会风气和人性的向往以及追求的决心和勇气。
期刊
摘要:“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毛主席的这短短十四字,饱含了大风大浪过后的沉稳和随和。宋代著名词人苏轼,无论是在文学成就上,还是在思想道德上,皆为后人所敬仰。其胸怀和眼光真正体现了这句“风物长宜放眼量”。本文将从苏轼著名词作《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入手,浅析他豁达开放的处世哲学。  关键词:眼光;胸怀;乐观;豁达;处世哲学  引言  苏轼的这首《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写于1082年,适逢
期刊
摘要:马原的《虚构》和残雪的《雾》皆刻画了一种“怪诞行为”,本文以自然意象的阐述为基点,从畸变的“性替代”和人的本质“隔离”这两大方面,对两部先锋小说所存差异进行解读,并试图构建其先锋意义。  关键词:光与雾;怪诞行为;性替代;隔离  由于无法砸碎模式化观念,当代小说在广度、力度似乎尚存某些缺陷,譬如复杂人性的潜在、变质以及畸形都远没有被发掘透彻,给读者以振聋发聩之新响,这是先锋作家所希冀能填补的
期刊
摘要: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内容,是个人文化素养的外在表现。优秀的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锻炼出来的,需要经过长期的阅读积累和写作锻炼,加之正确的写作技巧和教师的指导。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要求我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日常学习中点滴积累,把好词、好句内化为自己的素材,从而为高考作文写作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广泛阅读;积累词汇;写作习惯  身为学生,我们都想找到捷径的提升语文写作能力的方法,然
期刊
摘要: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反映了人类伦理道德建设的进程,体现了古希腊伦理观念的演变过程。它不仅是一出命运悲剧,也是人的自我意识的悲剧。因此,本文从俄狄浦斯逃避神谕、破解斯芬克斯之谜、揭露真相的三个人生阶段,来分析他自我意识的建构与发展历程。  关键词:俄狄浦斯;自我意识;命运人  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被誉为“十全十美的悲剧”,它反映了人类伦理道德建设的进程。
期刊
摘要:本文将从通过对十七年文学中典型的散文作品《花城》进行分析,结合建国初期的文章特色特点,解释与总结秦牧先生在撰写花城一文中所使用到的写作理念与艺术方式,从而实现对《花城》全篇文章的进行详细的艺术分析。  关键词:十七年文学;《花城》;艺术分析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州人,逛花市是每一年过年时必不可少的活动,故而读到秦牧先生写于五十多年前的《花城》一文时,仍感触颇深,文中所述的南国春色以及广州的
期刊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对初中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语文阅读能力对学生的各个学科的学习水平有着直接的重要影响。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就必须对语文教育教学模式方式进行创新,必须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特别是朗读训练,加强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抓好语文阅读中每个步骤环节的教学,按照语文阅读教学规律,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创新;培养;
期刊
摘要:《桥》是“京派”小说鼻祖废名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充分体现了废名的文学特色。本文通过对《桥》中的意象排列组合的跳跃性、运用联想的创新性和取代人物的主导性三个运用特征的分析,探究废名小说意象的形式特点及其独特内涵。  关键词:意象;跳跃性;创新性;主导性  废名的小说为“京派”小说开辟了道路,并形成了中国现代抒情写意小说不绝的传统,其独特之处在于其传统性与现代性的交融,尤其表现在其意象之上。废
期刊
摘要:本文从女性主义出发,通过对“和亲”事件的重新梳理,从而对《汉宫秋》中的王昭君进行解读,提出在以男性为中心的时代和社会里,昭君走向悲剧性的结局是必然的。  关键词:汉宫秋;王昭君;女性主义;男权  马致远所作的《汉宫秋》取材于历史上真实的昭君出塞事件,昭君作为唯一女性虽无一句唱词,但始终处在冲突之中。本文试图通过对“和亲”事件梳理,从女性主义角度对昭君形象进行解读。  (一)起因:画像之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