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超声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time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腹腔镜超声在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11至2014年于北京妇产医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患者156例,随机分为腹腔镜超声辅助组(n=57)、腹腔镜组(n=54)以及开腹组(n=45)。所有患者于术后6个月内以及术后12~18个月进行阴道超声扫查是否存在残余及复发,分别计算并比较3种方法术后子宫肌瘤的残余率及复发率。

结果

腹腔镜超声辅助组的残余率(40.3%)明显低于腹腔镜组(53.7%,P<0.05),但和开腹组(4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超声辅助组的复发率(7.0%)明显低于腹腔镜组(33.3%)及开腹组(28.9%),均P<0.01;另外开腹组与腹腔镜组的残余率、复发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肌瘤数目与残余率及复发率呈正比,当肌瘤数目≥10枚时,所有病例均存在残余。

结论

将腹腔镜超声应用于腹腔镜下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可降低子宫肌瘤的残留与复发。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针极肌电图(EMG)特点,并探讨ALS患者第10胸段椎旁肌EMG各参数与病程、疾病进展速率、用力肺活量(FVC)和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评分(ALSFRS-R)的关系。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确诊ALS患者112例,每例均行一侧胸锁乳突肌和(或)舌肌、上下肢肌及第10胸段椎旁肌EMG检测,测定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MUP)时限、波
期刊
期刊
目的通过产前超声对胎儿肠管增宽的诊断,结合其预后和染色体结果,评估此三者间的内在联系,以期进一步提高产前染色体检查侵入性操作的阳性率,同时减少漏诊风险。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就诊,超声检查肠管扩张的胎儿,共90例。产前向孕妇交代胎儿可能预后,对继续妊娠者行羊膜腔穿刺、脐血穿刺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同时定期超声观察胎儿肠管变化,产后新生儿正常排便为预后良好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P2Y12受体抑制剂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基于国际多中心回顾性注册登记研究,纳入2003至2014年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入院行PCI术的患者,分为PPI组及非PPI组并随访1年,主要临床终点为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的复合终点。根据P2Y12受体抑制剂种类,将入组患者分为氯吡格雷组及替格瑞洛组,并比较不同药
目的观察多系统萎缩(MSA)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的特点,为MSA早期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MSA患者47例和健康对照(NC)32名,采用尼高力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SSR检查,比较SSR潜伏期、SSR异常率及未引出率。结果MSA组与NC组之间上、下肢平均潜伏期分别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肢:MSA组(1 485±187)ms,N
期刊
期刊
目的比较全身化疗联合CT引导射频消融(联合组)与单纯化疗对于鼻咽癌肝转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在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427例确诊为鼻咽癌伴肝转移并接受化疗的患者,其中男340例、女87例,中位年龄45岁(18~80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身化疗,部分患者在化疗的同时针对肝转移灶联合CT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患者全身化疗期间每两程化疗后复查评估,完成
目的评估临时心脏起搏器抢救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5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内科抢救的因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骤停和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14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抢救时是否实施临时心脏起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80例)给予临时心脏起搏治疗,其中心脏骤停49例,缓慢型心律失常31例;对照组(67例)给予传统心肺复苏和药物治疗,其中心脏骤停39例,缓慢型心律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