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1998年1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至今,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整体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进。但是,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运行的客观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现行的会计制度已经渐渐不能满足形势发展和实践拓进的需要。一些不合理、不规范的地方,需要加以关注并探讨对策予以解决。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1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历程
事业单位会计是指核算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记录、反应、监督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的专业会计,它是预算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事业单位财产安全、保障国家预算收支任务的完成、推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有很重大的作用。我国从1998年正式实施事业单位制度至今,已经做出了一系列调整:针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增加了相关的会计科目,改变了相应账务处理方式;同时,确定了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个会计要素,改变了以前的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资金结存这三要素,会计平衡等式变为了:“资产=负债 净资产”。此外,会计主体确立改革之前,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是预算资金活动,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是一个会计主体后,会计主体观念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改进,有助于事业单位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加强经营管理。然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现在依然还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比如,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不够准确,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不能准确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状况,会计报表反映的信息不能准确全面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因此,有必要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做一些探讨。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事业单位的地位日益突出,对于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其中一个关键性环节就是完善相关的会计制度。事业单位现行的会计准则主要是《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两个文件从实行以来对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起了不少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事业单位的管理需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经济活动发展不想适应。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其所拥有的房地产、土地使用权和专业技术已经大幅增值。而且。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也渐渐频繁。这些变化对我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会计处理可观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不适应。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已经逐步进入到了纵深发展的尖端,随着事业单位与其主管部门的资金关系多样化,将会有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的新业务也不断出现,这些变化也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提出了要求。
(三)现行事业单位会计标准滞后于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改革进程。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建立了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会计准则体系,我国企业会计处理规范有了系统改进,也实现了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于同步。而现行事业单位会计体系颁布于上个世纪,很多规定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我国事业单位管理的需要了。
三、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步伐的对策建议
(一)逐渐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方式
权责发生制核算的会计信息更能够从根本上用于评价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更能够全面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资金运行过程,更加符合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和谨慎性原则。恰当地引入权责发生制,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计入当期的支出,其价值就可以以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反映,进而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不再计提折旧。
(二) 进一步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我国现行事业单位标准没有对“会计目标”做出明确表述和详细分解,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应该对“会计目标”做出专门表述,同时可以从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信息需求的角度来看,对事业单位如何提供这些信息做出明确具体规定,以指引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最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应该明确提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概念,来突出其概念框架的定位。
(三)合理的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般数量较大、数额较多,而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疏漏较多,这些资产的核算并不够真实。所以,事业单位应该像企业一样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合理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取消修购基金计提制度,建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制度。购置固定资产时不必按资金来源列支,直接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资产类科目。在计提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费”,贷记“累计折旧”科目。核算和反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以更科学的方式核算和反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合理反映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
(四)完善财务报表制度,建立科学的财务评测体系
如今,事业单位的经营性质越来越接近一般企业的经营性质,其财务报表制度也应该担负着和一般企业三大报表相同的性质。所以,事业单位应该借鉴企业会计制度中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依据,将资产负债表中的收入与支出这部分内容去掉,以“资产=负债 净资产”为编制依据。这个会计公式体现了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全面反映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为事业单位管理者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事业单位也需要高度重视现金流量表的作用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会计报表,报表使用者可获得直观准确的会计信息,预测单位现金流量。所以事业单位增加现金流量表更能够科学地评测事业单位的财务现状,有利于事业单位管理效益的提高。
四、总结
综上所述,虽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不断地改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随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变革也将有重大的突破,所以,应该充分借鉴企业会计制度的规范要求,通过完善的制度建立科学的事业单位财务评测体系,完善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变革。
参考文献:
[1]张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策的探析[J].冶金财会,2008(5).
[2]何静.改进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之我见[J].商业文化,2008(9).
[3]戴尊萍.事业单位现行会计制度变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3).
[4]趙丹彤.关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J].北方经贸,2009(6).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1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历程
事业单位会计是指核算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记录、反应、监督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的专业会计,它是预算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事业单位财产安全、保障国家预算收支任务的完成、推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有很重大的作用。我国从1998年正式实施事业单位制度至今,已经做出了一系列调整:针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增加了相关的会计科目,改变了相应账务处理方式;同时,确定了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个会计要素,改变了以前的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资金结存这三要素,会计平衡等式变为了:“资产=负债 净资产”。此外,会计主体确立改革之前,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是预算资金活动,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是一个会计主体后,会计主体观念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改进,有助于事业单位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加强经营管理。然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现在依然还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比如,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不够准确,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不能准确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状况,会计报表反映的信息不能准确全面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因此,有必要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做一些探讨。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事业单位的地位日益突出,对于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其中一个关键性环节就是完善相关的会计制度。事业单位现行的会计准则主要是《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两个文件从实行以来对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起了不少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事业单位的管理需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经济活动发展不想适应。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其所拥有的房地产、土地使用权和专业技术已经大幅增值。而且。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也渐渐频繁。这些变化对我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会计处理可观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不适应。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已经逐步进入到了纵深发展的尖端,随着事业单位与其主管部门的资金关系多样化,将会有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的新业务也不断出现,这些变化也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提出了要求。
(三)现行事业单位会计标准滞后于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改革进程。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建立了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会计准则体系,我国企业会计处理规范有了系统改进,也实现了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于同步。而现行事业单位会计体系颁布于上个世纪,很多规定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我国事业单位管理的需要了。
三、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步伐的对策建议
(一)逐渐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方式
权责发生制核算的会计信息更能够从根本上用于评价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更能够全面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资金运行过程,更加符合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和谨慎性原则。恰当地引入权责发生制,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计入当期的支出,其价值就可以以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反映,进而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不再计提折旧。
(二) 进一步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我国现行事业单位标准没有对“会计目标”做出明确表述和详细分解,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应该对“会计目标”做出专门表述,同时可以从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信息需求的角度来看,对事业单位如何提供这些信息做出明确具体规定,以指引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最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应该明确提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概念,来突出其概念框架的定位。
(三)合理的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般数量较大、数额较多,而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疏漏较多,这些资产的核算并不够真实。所以,事业单位应该像企业一样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合理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取消修购基金计提制度,建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制度。购置固定资产时不必按资金来源列支,直接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资产类科目。在计提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费”,贷记“累计折旧”科目。核算和反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以更科学的方式核算和反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合理反映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
(四)完善财务报表制度,建立科学的财务评测体系
如今,事业单位的经营性质越来越接近一般企业的经营性质,其财务报表制度也应该担负着和一般企业三大报表相同的性质。所以,事业单位应该借鉴企业会计制度中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依据,将资产负债表中的收入与支出这部分内容去掉,以“资产=负债 净资产”为编制依据。这个会计公式体现了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全面反映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为事业单位管理者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事业单位也需要高度重视现金流量表的作用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会计报表,报表使用者可获得直观准确的会计信息,预测单位现金流量。所以事业单位增加现金流量表更能够科学地评测事业单位的财务现状,有利于事业单位管理效益的提高。
四、总结
综上所述,虽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不断地改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随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变革也将有重大的突破,所以,应该充分借鉴企业会计制度的规范要求,通过完善的制度建立科学的事业单位财务评测体系,完善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变革。
参考文献:
[1]张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策的探析[J].冶金财会,2008(5).
[2]何静.改进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之我见[J].商业文化,2008(9).
[3]戴尊萍.事业单位现行会计制度变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3).
[4]趙丹彤.关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J].北方经贸,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