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壶瓶枣是山西十大名枣之一,作为晋中市红枣主栽品种之一,现有面积将近2.7万hm2,随着面积增加,红枣的后续管理跟不上,一些难以防治的病虫害危害程度愈来愈大,危害地区愈来愈广。红枣裂果,一般年份裂果在10 %左右,特殊年份高达90 %以上,再加上缩果病、黑斑病、炭疽病等造成的烂果,大大影响了枣果的贮藏、加工和销售。2007年是病果发生最严重的年份,晋中市壶瓶枣好果产量仅有1.9万t(吨),较2006年的5.676万t(吨)减产3.776万t(吨),烂果率高达70%以上,严重的甚至绝收,枣农损失巨大。现结合我们多年的生产经验,将壶瓶枣烂果的原因、对策分析如下,供参考。
1 壶瓶枣烂果原因分析
1.1 壶瓶枣本身皮薄,肉厚,易于开裂
枣裂果是引起烂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枣裂果主要是生理性水分供应不均衡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是在果实生长前期过分干旱,进入转色期至近成熟期后,遇雨使果肉吸水膨胀,果肉细胞较果皮细胞增长速度快,从而使果皮细胞胀裂,造成裂果。钙能保持原生质胶体的物质化学性质,保持胶体一定的分散度与水化度、粘滞性弹性,使细胞保持一定的膨压,减轻裂果的发生。
角质层是果实表面覆盖的一层保护组织,对防止病虫害的侵染有重要作用。角质层越厚,抵抗外界不良环境条件的能力越强,越抗裂果。壶瓶枣角质层较薄,为6.81 μm,容易裂果;郎枣的角质层相对较厚,为8.28 μm,较抗裂果。壶瓶枣9月中下旬成熟,容易遇到连绵的秋雨而裂果,以致常常引起大量烂果。
1.2 管理不善
近年来枣果价格看好,许多地方在大面积发展枣树的基础上,又千方百计提高产量,但对枣农综合管理水平的示范培训却不到位,许多枣农只重视冬剪,而忽视夏剪;只重视地上管理,而忽视地下管理;只重视施化肥,而忽视施有机肥;只重视采前管理,而忽视采后管理;只注重杀虫,而忽视防病,导致树势衰弱,抗病力降低。
1.3 防病措施不到位
病虫害防治应在全年实施,全年需喷药5~6次。但许多枣农一般只喷施2次左右杀菌剂,有的甚至1次杀菌剂也没有使用,致使病害泛滥,造成了枣果大量腐烂。同时杀菌剂品种单一,使病害产生抗药性。
1.4 施用不当生长调节剂
近年来赤霉素使用量及次数逐渐提高(一般花期使用1次即可,但目前许多枣农均使用2次),虽然大大提高了坐果率,但到生长中后期,就会出现大量生理落果及果实大小分化现象,即使能够生长成熟的果实,也由于使用赤霉素后的钙素营养缺乏,使后期多雨时大量裂果,最终造成果实腐烂。
1.5 成熟季节阴雨连绵
9月底到10月初,枣果成熟采收期阴雨连绵。2007年晋中市从9月26日开始,全市范围内阴雨连绵,直至10月10日,连续降雨达到15 d(天),累计降水量达134.9 mm,比常年偏多4倍,致使枣果大量烂掉,有的枣园甚至绝产。
2 对策
2.1 提高枣农认识,加强示范推广
首先要让枣农认识到防治裂果并没有特效药,要从加强枣树综合管理的各个环节入手,
提高防裂果的能力。其次,联合生产、学校、科研等部门,加强防裂果的试验示范和科技推广,在重点枣区设立试验示范点,把已试验成功的防裂果技术组装配套,用科学先进的技术辐射带动周边枣农,提高防裂果的科技支撑力度。最近,由晋中市林业局牵头,联合全省枣树专家、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办公室、相关科技人员、重点示范户组成防裂果试验示范工作组,在榆次区、太谷县的重点枣区确定40 hm2枣园进行防裂果的试验示范,目前已完成科技培训等工作。
2.2 加强综合管理,增强树势
采摘后至休眠前深耕枣园,并用倍量式波尔多液或3 °Be~5 °Be石硫合剂重喷树冠及地面,清理病株。休眠期浇冻水,并进行地面保墒覆盖,结合修剪清理病枝、老枝、枯叶,刮树皮涂白,对主枝的修剪应推迟到春分后至萌芽前。萌芽展叶期要完善保墒覆盖措施,追施农家肥,浇萌芽水,结合病虫害防治根外追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转换期应进行追肥、灌水、中耕、除草,遇干旱高温及干热风时要给树冠喷水,盛花期喷施保花、坐果药剂,并通过抹芽,促进坐果,同时应注意病虫害的预防。幼果期、膨大期中耕、除草;结合浇水冲施肥料,补充硼、钙等微量元素;随时剪除无用新生枝芽,节约养分促进果实发育;同时要注意喷杀菌剂防止病害发生。白熟着色期(成熟期)要注意树冠喷水或小水勤灌并补充钙等元素防裂果,喷农抗751、抗生素、绿享6号等杀菌剂防止缩果病、枣锈病、炭疽病等病害蔓延。
通过采取上述综合措施可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从而减轻病虫害引发的烂果发生。
2.3 选育抗裂果品种
从现有的壶瓶枣资源中选择裂果轻或不裂的单株,然后扩大栽培,从根本上解决裂果。
2.4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与气象部门积极联系,较准确地提前预测出红枣成熟期的天气情况,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2.5 积极培育加工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
政府要加大对红枣加工企业资金、技术等的扶持力度,在发生红枣裂果后,能及早将开裂的枣果采收后进行加工,将枣农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收稿日期:2008-01-10;电话:15803443516)
1 壶瓶枣烂果原因分析
1.1 壶瓶枣本身皮薄,肉厚,易于开裂
枣裂果是引起烂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枣裂果主要是生理性水分供应不均衡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是在果实生长前期过分干旱,进入转色期至近成熟期后,遇雨使果肉吸水膨胀,果肉细胞较果皮细胞增长速度快,从而使果皮细胞胀裂,造成裂果。钙能保持原生质胶体的物质化学性质,保持胶体一定的分散度与水化度、粘滞性弹性,使细胞保持一定的膨压,减轻裂果的发生。
角质层是果实表面覆盖的一层保护组织,对防止病虫害的侵染有重要作用。角质层越厚,抵抗外界不良环境条件的能力越强,越抗裂果。壶瓶枣角质层较薄,为6.81 μm,容易裂果;郎枣的角质层相对较厚,为8.28 μm,较抗裂果。壶瓶枣9月中下旬成熟,容易遇到连绵的秋雨而裂果,以致常常引起大量烂果。
1.2 管理不善
近年来枣果价格看好,许多地方在大面积发展枣树的基础上,又千方百计提高产量,但对枣农综合管理水平的示范培训却不到位,许多枣农只重视冬剪,而忽视夏剪;只重视地上管理,而忽视地下管理;只重视施化肥,而忽视施有机肥;只重视采前管理,而忽视采后管理;只注重杀虫,而忽视防病,导致树势衰弱,抗病力降低。
1.3 防病措施不到位
病虫害防治应在全年实施,全年需喷药5~6次。但许多枣农一般只喷施2次左右杀菌剂,有的甚至1次杀菌剂也没有使用,致使病害泛滥,造成了枣果大量腐烂。同时杀菌剂品种单一,使病害产生抗药性。
1.4 施用不当生长调节剂
近年来赤霉素使用量及次数逐渐提高(一般花期使用1次即可,但目前许多枣农均使用2次),虽然大大提高了坐果率,但到生长中后期,就会出现大量生理落果及果实大小分化现象,即使能够生长成熟的果实,也由于使用赤霉素后的钙素营养缺乏,使后期多雨时大量裂果,最终造成果实腐烂。
1.5 成熟季节阴雨连绵
9月底到10月初,枣果成熟采收期阴雨连绵。2007年晋中市从9月26日开始,全市范围内阴雨连绵,直至10月10日,连续降雨达到15 d(天),累计降水量达134.9 mm,比常年偏多4倍,致使枣果大量烂掉,有的枣园甚至绝产。
2 对策
2.1 提高枣农认识,加强示范推广
首先要让枣农认识到防治裂果并没有特效药,要从加强枣树综合管理的各个环节入手,
提高防裂果的能力。其次,联合生产、学校、科研等部门,加强防裂果的试验示范和科技推广,在重点枣区设立试验示范点,把已试验成功的防裂果技术组装配套,用科学先进的技术辐射带动周边枣农,提高防裂果的科技支撑力度。最近,由晋中市林业局牵头,联合全省枣树专家、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办公室、相关科技人员、重点示范户组成防裂果试验示范工作组,在榆次区、太谷县的重点枣区确定40 hm2枣园进行防裂果的试验示范,目前已完成科技培训等工作。
2.2 加强综合管理,增强树势
采摘后至休眠前深耕枣园,并用倍量式波尔多液或3 °Be~5 °Be石硫合剂重喷树冠及地面,清理病株。休眠期浇冻水,并进行地面保墒覆盖,结合修剪清理病枝、老枝、枯叶,刮树皮涂白,对主枝的修剪应推迟到春分后至萌芽前。萌芽展叶期要完善保墒覆盖措施,追施农家肥,浇萌芽水,结合病虫害防治根外追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转换期应进行追肥、灌水、中耕、除草,遇干旱高温及干热风时要给树冠喷水,盛花期喷施保花、坐果药剂,并通过抹芽,促进坐果,同时应注意病虫害的预防。幼果期、膨大期中耕、除草;结合浇水冲施肥料,补充硼、钙等微量元素;随时剪除无用新生枝芽,节约养分促进果实发育;同时要注意喷杀菌剂防止病害发生。白熟着色期(成熟期)要注意树冠喷水或小水勤灌并补充钙等元素防裂果,喷农抗751、抗生素、绿享6号等杀菌剂防止缩果病、枣锈病、炭疽病等病害蔓延。
通过采取上述综合措施可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从而减轻病虫害引发的烂果发生。
2.3 选育抗裂果品种
从现有的壶瓶枣资源中选择裂果轻或不裂的单株,然后扩大栽培,从根本上解决裂果。
2.4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与气象部门积极联系,较准确地提前预测出红枣成熟期的天气情况,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2.5 积极培育加工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
政府要加大对红枣加工企业资金、技术等的扶持力度,在发生红枣裂果后,能及早将开裂的枣果采收后进行加工,将枣农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收稿日期:2008-01-10;电话:15803443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