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声乐是归属于舞台的艺术,其美好无疑将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来展现与传达。对于声乐艺术的学习,笔者认为技艺是基础,应用与艺术实践才是目的,声乐艺术硕士在学习歌唱技巧、掌握歌唱技能的同时应该更重视将所学所练尽可能不断、反复地应用于艺术实践当中。本文以笔者的学习成长经历为依托,主要从意义和途径两方面探讨在普通高校中声乐专业艺术硕士的舞台艺术实践,并做了较为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声乐艺术实践;意义;途径
众所周知,声乐艺术是听觉的享受,同时也应是视觉的盛宴。演唱者不仅要有好的技能、声音,还要具有得体的舞台气质和形象,以更好地达到感染他人、正确传情达意的效果,要达到这样的高度就离不开舞台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经验的积累。笔者认为艺术实践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中偏重其实践性才是合理的,尽可能给声乐专业硕士生提供舞台实践的机会,有助于他们对歌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歌唱技能的综合掌握。因此,只有科学、合理地设置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应用型的优秀声乐人才。
1 意义
声乐艺术硕士的艺术实践对他们本身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如今高校也不断地采取丰富的形式来增多学生艺术实践的机会。笔者着重从内心感知力的增强、实践能力的提升、社会大众需要三方面来探索艺术实践给硕士阶段的声乐学习者带来的丰富意义。
1.1 内心感知力的增强
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可以增强声乐学习者对音乐的内心感知力,尤其是对声乐作品的内心感知力。首先,不可否认实践过程中会接触、聆听到一定量的声乐作品,无论是自身演唱还是听他人演唱都是加深对作品了解、熟悉的机会,尤其是欣赏他人的表演更是难得的。欣赏时,我们可更加平静、仔细地听人声与伴奏的交织,可以更理性,而自己演唱时会有一些别的干扰因素。另外,量的积累能帮助我们了解许多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听得多了,自然也就提高了自身对作品的感知力。很多时候,拿到歌谱不需要看谱面的速度、力度记号和连线等,也能感受到旋律线条应该如何诠释。
其次,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观察歌唱,声乐演唱绝对是人类独具特点的行为之一,是人的各个系统、器官的巧妙组合。“从歌唱心理学来看,歌唱与发声的动作机制和机能就是生理事实而引起的心理反应,这种反应包括认知反应、情绪反应和意志反应。反过来这种心理反应又指导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动作,从而完成歌唱与发声。”[1]那么,当我们反复进行声乐艺术实践的时候,也就是在进行着一种高级行为,理当是人体全身各个器官协调作用的结果,其带出来的心理反应理应包含内心对音乐的感知力,即感知歌曲所要表达的情绪、意境、故事等,同样反过来,内心感知力的增强也就提高了我们对声乐作品的敏感度、增强对声乐作品的洞察力,也将在质的提升过程中点睛我们的表现。可见高校中为声乐艺术硕士的培养所提供的多形式的艺术实践机会是多么可贵。
最后,学习声乐的学生应该十分熟悉在声乐课堂中常用的一句话,即“在你出声唱之前要先想到将要唱的那个音”。不难理解“人的意识有自觉性和能动性的特征,它不仅能反映客观现实,而且还能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改造客观现实,一个正确的意识和一个坚定的意识能够正确反映歌唱与发声的发展变化规律,能够指导和帮助歌者达到预期的目的”。[2]当我们在提前想到要唱的某个字或者说具体的某个母音时,控制发声的器官就会下意识地进行调节。在这个调节的过程中,也会有唇、舌的位置变化,不用刻意去僵持不变。笔者在上声乐课时经常听到导师说“一定要提前想好那个音,虽然还没唱,但是已经要想好后面的音的位置了,声音真正出来时只不过是轻轻地点一下,碰一下,要有余地,这样出来的声音在音高、音色等方面才会是准确的,否则很容易偏低,听着也差一点,觉得别扭”……也就是说,在有了量的积累、质的变化以后,内心对音乐有了强烈的感知能力,这种意念的指导力是极为强势的,那么好好应用其强大的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正是艺术实践带给我们声乐艺术不动声色的力量,同时这也正是它的意义所在。
1.2 实践能力的提升
艺术实践能力的提高是高校中声乐艺术硕士开展舞台艺术实践最大的意义。不难理解,艺术学科具有文化性和实践性两大重要性质,艺术硕士(音乐)专业是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音乐表演、创作人才,也就可以说实践能力是彰显声乐艺术硕士学位研究生艺术成就的重要且唯一的标志。
学习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不少学生只会机械地练唱,对老师教的内容也都能理解,做得很好,可是一旦在考场或演出、比赛时,就容易唱得面目全非,如声音发抖、音高不准、跳音跳不起来或者该连贯的地方就连不过去等,这都是实践经验匮乏造成的心理紧张从而课上课下所练习的技能都用不上,演唱水平大打折扣。应该说声乐艺术太过微妙,心理因素的影响是极为显著的,只要紧张或者不够平静,就会气息吸不深、乱使劲,该放松的地方紧了,该紧的地方又松了,于是实践就变得“完全不是自己的水平,本来不是这样的”。那么,多次地进行艺术实践就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当然,如何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大胆地实践在本文下面的内容中会具体探讨。
现在不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专业的艺术院校,都在加强对学生是否参与艺术实践的关注,如有的学校策划开展“星期音乐会”,有的利用多方资源开展大师班,结课后举办有主题的大师班结业音乐会,还有的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声乐赛事。的确,艺术实践不仅是对于学生专业水平的展示、巩固,更是帮助本专业的艺术硕士们提升实践能力的最有效手段。
1.3 社会大众需要
21世纪以来,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对于高学历、高水平的声乐艺术人才也有越来越大的需求。笔者认为,好的修养和音乐感染力也来源于不断的艺术实践。
在学校,需要大量高学历的声乐艺术人才加入教师队伍中来,推动声乐艺术教育的继续发展。另外,调查显示我国近3000家艺术团体中具有硕士学位的声乐艺术人才为数不多。不少的学者深入调查发现,虽说现在每年都有不少高学历的声乐艺术表演人才毕业,找工作入社会,可是这群毕业生里却有更大比重的人没有选择从事声乐艺术相关的工作,更有甚者是完全改行,从事与专业毫不相关的工作。这就使得即便是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声乐艺术人才,同样也在高速流失,因此高學历声乐人才还是极度缺乏。 除此之外,我们不难发现,在读的声乐硕士在学习期间就已经可以补充到实践舞台中,达到满足社会的需要、累积自身舞台经验的目的。经常在各种渠道可以接收到各艺术团体要临时招募声乐演员的消息,如大型的合唱演出、舞剧或者歌剧的合唱团队缺人等。可见社会的确在这方面有着大量的需求,而高校中的学生又正好需要这样的实践机会,如果双方能把握好机会,可谓是双赢。
2 途径
针对声乐这样一门实践性排在首位的艺术门类,寻找进行艺术实践的途径也就成为很重要的任务了。首先,走出一对一的声乐课堂,在实践中逐渐把自己塑造成一名声乐演员的意识是要从主观上树立的,每唱一首声乐作品都应该快速融入角色,充分有表现力地传达作曲家所要传达的歌曲内容与感情。处在硕士阶段的声乐学习者应该是具备这样的能力的,也必须具备这些基本能力,而后再全面地完善自己。接下来就具体对高校中声乐艺术硕士可取的实践途径作些许探讨。
2.1 歌剧、音乐会欣赏
高校中声乐艺术硕士包括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这两个方向,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学唱不少的中外民歌、艺术歌曲、歌剧咏叹调等,但是并不是每首曲目都有上台演唱的机会,大部分都只是在课堂和琴房练习,许多歌曲甚至都没有机会完整、不间断地进行演唱。因为大部分人都有个习惯,总是细细地练,分句、分词,甚至分字,于是音乐都断掉了。虽然分开听各方面都是不错的,可是整首唱下来却毫无音乐本该有的令人动容之处。
笔者也不例外,曾经有这样的习惯,但是却在经过一段时间大量的聆听、现场欣赏音乐会和观看整部的歌剧演出后就有了大的改观。笔者认为歌唱的连贯性是我们在学习声乐艺术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也只有进行艺术实践才可以更快地帮助我们唱得连贯。
在观赏整部歌剧演出时,首先我们可以感受到丰富的乐队音响,这样的感受在平时几乎是不存在的。乐队震撼的效果通常能传递出强烈的力量来刺激我们身体的细胞,让我们回到练习时产生新的正能量。其次,能够成为歌剧演员的专业人士都是技艺精湛的,去现场聆听无疑是最好的实践学习机会,尤其是对于自身读谱学唱过的咏叹调或者重唱,都将给予我们新的灵感,也许某个攻不破的问题在听过他人的演唱后就迎刃而解了。无论是从歌唱技巧方面還是音乐感觉、表现力等方面,优秀的歌剧演员肯定会给处于硕士阶段的我们一定程度的正面刺激。往往很少有人把欣赏看作艺术实践的途径,但其实虚心、耐心地聆听他人的演唱,细细品味其中高于自己水平的部分,尤其是欣赏权威歌唱家的演唱一定对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另外,就是我们常说的听音乐会。拿在北京就读的研究生来说,其有很好的条件观赏许多高质量的音乐会。比如,国家大剧院、中山音乐堂、北京音乐厅、保利剧院、天桥艺术中心等,常年有各类型的音乐会演出,只要多加关注,都可以买票去听。此外,高校中,尤其是艺术院校也有许多场音乐会在举办,并且是对外开放的,只要腾出时间都可以和同学一起去欣赏。当然,学生的演唱或许还稍显稚嫩,在欣赏过程中不难听出一些毛病、问题,但这也正好帮助、告诉了自己在亲身艺术实践中好好避免这些问题,在练习时也要多加注意。
2.2 歌剧或歌剧片段排练参观
歌剧的排练过程往往是不允许观看的,但现在却有部分开始开放了。国家大剧院的许多歌剧在彩排时可以持票去观看,这是十分可贵的,其作用甚至超过观看正式上演的歌剧,更是难得的艺术实践途径之一。在排练中更容易直观地感受到歌剧的导演、指挥对整部歌剧的指导和要求,这是在声乐课堂里学不到的,而声乐艺术硕士正是需要朝这样的高度和方向培养。那么,参观歌剧或者歌剧片段排练的过程就是最佳的实践途径了。
如今,即便是在专业的艺术院校,也不能保证每位声乐艺术硕士能有参与歌剧排练的机会,但这恰好是这个专业的研究生最有效也最渴望的艺术实践方式,因为其能锻炼和考验他们的实践能力,是最全面、严格的。另外,在排练过程中,学到歌剧的许许多多细节也是声乐课堂给不了的。
展开来看,排演一部歌剧的过程是要花费很多人的心血的,即便是观摩,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创作团队在一起充满激情的付出及其魅力所在。期间包括了解整部歌剧剧情的故事内容发展并且自觉、仔细、认真地琢磨要饰演的歌剧人物特点,包括每位乐手对歌剧音乐那强烈的戏剧冲突做足功课,还包括所有的演职人员的通力配合。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声乐艺术的舞台实践,歌剧排练无疑提供了最佳锻炼平台,那么观看歌剧排练也就成了较为有效的艺术实践途径。应该说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能真实地体验从琴房到舞台的转变,从独唱到团体协作的转变,绝对是提升声乐艺术硕士歌唱能力、表演能力、合作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之一,不容忽略。此外,在观看排练的同时,学生能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一部歌剧不仅有个人的独唱,还有大量的重唱、合唱部分,还有诸多的宣叙调和对白,若高校都能开展歌剧排练或者开设歌剧片段排练的课程更是最好不过了。
2.3 演出、比赛、观赛
作为一名处在硕士阶段的声乐学习者,而且是专业学位的艺术硕士,艺术实践形式自然少不了各类型的演出和比赛,还包括观赛。只是关起门来在琴房里歌唱,学生一旦登台实践,演出又或是参赛,就会由于各方面环境的改变造成失常发挥。而看着台下充满期待的观众或者高水平的评委老师,原本想出色地表演却会由于无法控制的紧张,头脑一片空白,气息没有支撑力、声音干涩等。其实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怯场,只是有一部分人善于抓住表演机会,每上一次台又善于总结心得体会,在台下进行良性的思考,所以上台次数多了就有了经验,表演也就自然了。另外,演出是很特别的一种艺术实践途径,可以说演出是实践的实践,“演出”重在表演,在舞台上要将娴熟的声音技巧控制与良好的艺术表现力、完美的舞台表演有机地加以结合。无论是考试还是比赛,现场的气氛都是严肃和紧张的,而演出则反之,其气氛常常都是轻松的,歌唱者与观众的交流越亲切,越能激发共鸣。
抓住登台演出和积极参赛的机会是高校中声乐艺术硕士进行舞台艺术实践的极好途径。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观赛同样是艺术实践良好的方式之一。将观赛纳入实践的范围在前人的研究中极为少见,但是笔者认为,这确实是一条艺术实践之路。按道理来说,硕士阶段的声乐表演学习者应该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舞台经验,可实际却不然。在实际生活中,不乏懂得声乐理论却较少开口演唱的学生,那么观赛就成了这一类学生很好的实践学习机会,应该好好把握。 此外,笔者认为重视观赛后的讨论、总结会更好地发挥观赛的作用。总结的方式既可有文字的书面总结,也可有仅在头脑中加以认真琢磨的个人心得。尤其不能缺少观赛者结合自身感受的个人总结,可包括对他人优点、闪光点的发现,也可包括说出应当避免、不可模仿的地方。
针对这一点笔者有着较为深刻的感受。抱着极为重视实践的态度,在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笔者参加了三次具有一定规格的声乐赛事,参赛时间间隔比较近,所以在赛后自身的体会也更多一些。一般来说,声乐赛事都分为初赛、复赛、决赛,也有的初赛后直接进入决赛。笔者建议在每一轮比赛后都要尽快地调整好心态进而去观赛,了解对手的水平概况。比赛期间,参赛者都是格外兴奋的,所以也会有快速学习的能力,笔者自身就有过这样的感受。在观赛时,刚好听到教师组有人唱笔者列为复赛要唱的曲目,她唱的一些华彩旋律和方式有可取之处,此时此刻我们应该做的一定是技巧性地思索,接着笔者快速吸收消化,记下演唱者采用的旋律用于自身的演唱中。这样的行为就是重视艺术实践的体现,的确也带来了一些益处。再者,观赛后的总结过程除了分析思考外,还要注意将观赛中的心得通過及时的训练加以调整、巩固。很多学声乐的学生有这样的体会,即一个被长期困扰的声音方面的学习难题可能在观赛的某一瞬间豁然开朗,那么要让这种顿悟(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者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所产生的豁然开朗的瞬间飞跃,往往以突如其来的方式产生)获得的体会得以巩固,观赛后的及时训练调整显然是极为重要的。例如,在一次观赛中,听到有人选唱了笔者学习过的曲目且流动性很强,她处理音乐的方式给了笔者强烈的冲击感,而流动不起来正是本人演唱那首歌曲的短处。于是笔者回到琴房马上试唱,事实证明这次观赛解决了笔者的大问题。
总体来说,在本文中笔者谈到了高校中声乐艺术实践的意义和途径,尤其在实践途径方面列举了一些根据自身经历总结的较为可取的方式。当然,艺术实践的途径远远不止这些,艺术实践的意义更不局限于本文谈到的三个方面,但是相信这些都是处于硕士阶段的声乐学习者应该做到的最基本的方面。希望在清晰地认识这些之后再进行深层次、高要求、高度综合的艺术实践项目时,声乐艺术的美好也能在学习者的硕士阶段得到更好的彰显与传播。
参考文献:
[1] 陈弘茹.歌唱意识的心理因素分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04).
[2] 张蓉.论声乐教学中几种基本的艺术实践形式[J].艺术教育,2010(10).
[3] 郜晗淇,姚云彬.从声乐比赛中获取成功的关键要素[J].艺术研究,2012(2):118-119.
[4] 丘吕雅洲.中国歌剧声乐艺术的理论探索与实践[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
[5] 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6] 刘佳媛.学行结合 教学相长——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J].艺术教育,2012(7).
[7] 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肖俊妹(1989—),女,湖南安化人,硕士,研究方向:音乐学。
关键词:声乐艺术实践;意义;途径
众所周知,声乐艺术是听觉的享受,同时也应是视觉的盛宴。演唱者不仅要有好的技能、声音,还要具有得体的舞台气质和形象,以更好地达到感染他人、正确传情达意的效果,要达到这样的高度就离不开舞台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经验的积累。笔者认为艺术实践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中偏重其实践性才是合理的,尽可能给声乐专业硕士生提供舞台实践的机会,有助于他们对歌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歌唱技能的综合掌握。因此,只有科学、合理地设置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应用型的优秀声乐人才。
1 意义
声乐艺术硕士的艺术实践对他们本身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如今高校也不断地采取丰富的形式来增多学生艺术实践的机会。笔者着重从内心感知力的增强、实践能力的提升、社会大众需要三方面来探索艺术实践给硕士阶段的声乐学习者带来的丰富意义。
1.1 内心感知力的增强
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可以增强声乐学习者对音乐的内心感知力,尤其是对声乐作品的内心感知力。首先,不可否认实践过程中会接触、聆听到一定量的声乐作品,无论是自身演唱还是听他人演唱都是加深对作品了解、熟悉的机会,尤其是欣赏他人的表演更是难得的。欣赏时,我们可更加平静、仔细地听人声与伴奏的交织,可以更理性,而自己演唱时会有一些别的干扰因素。另外,量的积累能帮助我们了解许多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听得多了,自然也就提高了自身对作品的感知力。很多时候,拿到歌谱不需要看谱面的速度、力度记号和连线等,也能感受到旋律线条应该如何诠释。
其次,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观察歌唱,声乐演唱绝对是人类独具特点的行为之一,是人的各个系统、器官的巧妙组合。“从歌唱心理学来看,歌唱与发声的动作机制和机能就是生理事实而引起的心理反应,这种反应包括认知反应、情绪反应和意志反应。反过来这种心理反应又指导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动作,从而完成歌唱与发声。”[1]那么,当我们反复进行声乐艺术实践的时候,也就是在进行着一种高级行为,理当是人体全身各个器官协调作用的结果,其带出来的心理反应理应包含内心对音乐的感知力,即感知歌曲所要表达的情绪、意境、故事等,同样反过来,内心感知力的增强也就提高了我们对声乐作品的敏感度、增强对声乐作品的洞察力,也将在质的提升过程中点睛我们的表现。可见高校中为声乐艺术硕士的培养所提供的多形式的艺术实践机会是多么可贵。
最后,学习声乐的学生应该十分熟悉在声乐课堂中常用的一句话,即“在你出声唱之前要先想到将要唱的那个音”。不难理解“人的意识有自觉性和能动性的特征,它不仅能反映客观现实,而且还能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改造客观现实,一个正确的意识和一个坚定的意识能够正确反映歌唱与发声的发展变化规律,能够指导和帮助歌者达到预期的目的”。[2]当我们在提前想到要唱的某个字或者说具体的某个母音时,控制发声的器官就会下意识地进行调节。在这个调节的过程中,也会有唇、舌的位置变化,不用刻意去僵持不变。笔者在上声乐课时经常听到导师说“一定要提前想好那个音,虽然还没唱,但是已经要想好后面的音的位置了,声音真正出来时只不过是轻轻地点一下,碰一下,要有余地,这样出来的声音在音高、音色等方面才会是准确的,否则很容易偏低,听着也差一点,觉得别扭”……也就是说,在有了量的积累、质的变化以后,内心对音乐有了强烈的感知能力,这种意念的指导力是极为强势的,那么好好应用其强大的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正是艺术实践带给我们声乐艺术不动声色的力量,同时这也正是它的意义所在。
1.2 实践能力的提升
艺术实践能力的提高是高校中声乐艺术硕士开展舞台艺术实践最大的意义。不难理解,艺术学科具有文化性和实践性两大重要性质,艺术硕士(音乐)专业是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音乐表演、创作人才,也就可以说实践能力是彰显声乐艺术硕士学位研究生艺术成就的重要且唯一的标志。
学习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不少学生只会机械地练唱,对老师教的内容也都能理解,做得很好,可是一旦在考场或演出、比赛时,就容易唱得面目全非,如声音发抖、音高不准、跳音跳不起来或者该连贯的地方就连不过去等,这都是实践经验匮乏造成的心理紧张从而课上课下所练习的技能都用不上,演唱水平大打折扣。应该说声乐艺术太过微妙,心理因素的影响是极为显著的,只要紧张或者不够平静,就会气息吸不深、乱使劲,该放松的地方紧了,该紧的地方又松了,于是实践就变得“完全不是自己的水平,本来不是这样的”。那么,多次地进行艺术实践就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当然,如何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大胆地实践在本文下面的内容中会具体探讨。
现在不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专业的艺术院校,都在加强对学生是否参与艺术实践的关注,如有的学校策划开展“星期音乐会”,有的利用多方资源开展大师班,结课后举办有主题的大师班结业音乐会,还有的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声乐赛事。的确,艺术实践不仅是对于学生专业水平的展示、巩固,更是帮助本专业的艺术硕士们提升实践能力的最有效手段。
1.3 社会大众需要
21世纪以来,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对于高学历、高水平的声乐艺术人才也有越来越大的需求。笔者认为,好的修养和音乐感染力也来源于不断的艺术实践。
在学校,需要大量高学历的声乐艺术人才加入教师队伍中来,推动声乐艺术教育的继续发展。另外,调查显示我国近3000家艺术团体中具有硕士学位的声乐艺术人才为数不多。不少的学者深入调查发现,虽说现在每年都有不少高学历的声乐艺术表演人才毕业,找工作入社会,可是这群毕业生里却有更大比重的人没有选择从事声乐艺术相关的工作,更有甚者是完全改行,从事与专业毫不相关的工作。这就使得即便是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声乐艺术人才,同样也在高速流失,因此高學历声乐人才还是极度缺乏。 除此之外,我们不难发现,在读的声乐硕士在学习期间就已经可以补充到实践舞台中,达到满足社会的需要、累积自身舞台经验的目的。经常在各种渠道可以接收到各艺术团体要临时招募声乐演员的消息,如大型的合唱演出、舞剧或者歌剧的合唱团队缺人等。可见社会的确在这方面有着大量的需求,而高校中的学生又正好需要这样的实践机会,如果双方能把握好机会,可谓是双赢。
2 途径
针对声乐这样一门实践性排在首位的艺术门类,寻找进行艺术实践的途径也就成为很重要的任务了。首先,走出一对一的声乐课堂,在实践中逐渐把自己塑造成一名声乐演员的意识是要从主观上树立的,每唱一首声乐作品都应该快速融入角色,充分有表现力地传达作曲家所要传达的歌曲内容与感情。处在硕士阶段的声乐学习者应该是具备这样的能力的,也必须具备这些基本能力,而后再全面地完善自己。接下来就具体对高校中声乐艺术硕士可取的实践途径作些许探讨。
2.1 歌剧、音乐会欣赏
高校中声乐艺术硕士包括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这两个方向,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学唱不少的中外民歌、艺术歌曲、歌剧咏叹调等,但是并不是每首曲目都有上台演唱的机会,大部分都只是在课堂和琴房练习,许多歌曲甚至都没有机会完整、不间断地进行演唱。因为大部分人都有个习惯,总是细细地练,分句、分词,甚至分字,于是音乐都断掉了。虽然分开听各方面都是不错的,可是整首唱下来却毫无音乐本该有的令人动容之处。
笔者也不例外,曾经有这样的习惯,但是却在经过一段时间大量的聆听、现场欣赏音乐会和观看整部的歌剧演出后就有了大的改观。笔者认为歌唱的连贯性是我们在学习声乐艺术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也只有进行艺术实践才可以更快地帮助我们唱得连贯。
在观赏整部歌剧演出时,首先我们可以感受到丰富的乐队音响,这样的感受在平时几乎是不存在的。乐队震撼的效果通常能传递出强烈的力量来刺激我们身体的细胞,让我们回到练习时产生新的正能量。其次,能够成为歌剧演员的专业人士都是技艺精湛的,去现场聆听无疑是最好的实践学习机会,尤其是对于自身读谱学唱过的咏叹调或者重唱,都将给予我们新的灵感,也许某个攻不破的问题在听过他人的演唱后就迎刃而解了。无论是从歌唱技巧方面還是音乐感觉、表现力等方面,优秀的歌剧演员肯定会给处于硕士阶段的我们一定程度的正面刺激。往往很少有人把欣赏看作艺术实践的途径,但其实虚心、耐心地聆听他人的演唱,细细品味其中高于自己水平的部分,尤其是欣赏权威歌唱家的演唱一定对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另外,就是我们常说的听音乐会。拿在北京就读的研究生来说,其有很好的条件观赏许多高质量的音乐会。比如,国家大剧院、中山音乐堂、北京音乐厅、保利剧院、天桥艺术中心等,常年有各类型的音乐会演出,只要多加关注,都可以买票去听。此外,高校中,尤其是艺术院校也有许多场音乐会在举办,并且是对外开放的,只要腾出时间都可以和同学一起去欣赏。当然,学生的演唱或许还稍显稚嫩,在欣赏过程中不难听出一些毛病、问题,但这也正好帮助、告诉了自己在亲身艺术实践中好好避免这些问题,在练习时也要多加注意。
2.2 歌剧或歌剧片段排练参观
歌剧的排练过程往往是不允许观看的,但现在却有部分开始开放了。国家大剧院的许多歌剧在彩排时可以持票去观看,这是十分可贵的,其作用甚至超过观看正式上演的歌剧,更是难得的艺术实践途径之一。在排练中更容易直观地感受到歌剧的导演、指挥对整部歌剧的指导和要求,这是在声乐课堂里学不到的,而声乐艺术硕士正是需要朝这样的高度和方向培养。那么,参观歌剧或者歌剧片段排练的过程就是最佳的实践途径了。
如今,即便是在专业的艺术院校,也不能保证每位声乐艺术硕士能有参与歌剧排练的机会,但这恰好是这个专业的研究生最有效也最渴望的艺术实践方式,因为其能锻炼和考验他们的实践能力,是最全面、严格的。另外,在排练过程中,学到歌剧的许许多多细节也是声乐课堂给不了的。
展开来看,排演一部歌剧的过程是要花费很多人的心血的,即便是观摩,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创作团队在一起充满激情的付出及其魅力所在。期间包括了解整部歌剧剧情的故事内容发展并且自觉、仔细、认真地琢磨要饰演的歌剧人物特点,包括每位乐手对歌剧音乐那强烈的戏剧冲突做足功课,还包括所有的演职人员的通力配合。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声乐艺术的舞台实践,歌剧排练无疑提供了最佳锻炼平台,那么观看歌剧排练也就成了较为有效的艺术实践途径。应该说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能真实地体验从琴房到舞台的转变,从独唱到团体协作的转变,绝对是提升声乐艺术硕士歌唱能力、表演能力、合作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之一,不容忽略。此外,在观看排练的同时,学生能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一部歌剧不仅有个人的独唱,还有大量的重唱、合唱部分,还有诸多的宣叙调和对白,若高校都能开展歌剧排练或者开设歌剧片段排练的课程更是最好不过了。
2.3 演出、比赛、观赛
作为一名处在硕士阶段的声乐学习者,而且是专业学位的艺术硕士,艺术实践形式自然少不了各类型的演出和比赛,还包括观赛。只是关起门来在琴房里歌唱,学生一旦登台实践,演出又或是参赛,就会由于各方面环境的改变造成失常发挥。而看着台下充满期待的观众或者高水平的评委老师,原本想出色地表演却会由于无法控制的紧张,头脑一片空白,气息没有支撑力、声音干涩等。其实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怯场,只是有一部分人善于抓住表演机会,每上一次台又善于总结心得体会,在台下进行良性的思考,所以上台次数多了就有了经验,表演也就自然了。另外,演出是很特别的一种艺术实践途径,可以说演出是实践的实践,“演出”重在表演,在舞台上要将娴熟的声音技巧控制与良好的艺术表现力、完美的舞台表演有机地加以结合。无论是考试还是比赛,现场的气氛都是严肃和紧张的,而演出则反之,其气氛常常都是轻松的,歌唱者与观众的交流越亲切,越能激发共鸣。
抓住登台演出和积极参赛的机会是高校中声乐艺术硕士进行舞台艺术实践的极好途径。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观赛同样是艺术实践良好的方式之一。将观赛纳入实践的范围在前人的研究中极为少见,但是笔者认为,这确实是一条艺术实践之路。按道理来说,硕士阶段的声乐表演学习者应该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舞台经验,可实际却不然。在实际生活中,不乏懂得声乐理论却较少开口演唱的学生,那么观赛就成了这一类学生很好的实践学习机会,应该好好把握。 此外,笔者认为重视观赛后的讨论、总结会更好地发挥观赛的作用。总结的方式既可有文字的书面总结,也可有仅在头脑中加以认真琢磨的个人心得。尤其不能缺少观赛者结合自身感受的个人总结,可包括对他人优点、闪光点的发现,也可包括说出应当避免、不可模仿的地方。
针对这一点笔者有着较为深刻的感受。抱着极为重视实践的态度,在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笔者参加了三次具有一定规格的声乐赛事,参赛时间间隔比较近,所以在赛后自身的体会也更多一些。一般来说,声乐赛事都分为初赛、复赛、决赛,也有的初赛后直接进入决赛。笔者建议在每一轮比赛后都要尽快地调整好心态进而去观赛,了解对手的水平概况。比赛期间,参赛者都是格外兴奋的,所以也会有快速学习的能力,笔者自身就有过这样的感受。在观赛时,刚好听到教师组有人唱笔者列为复赛要唱的曲目,她唱的一些华彩旋律和方式有可取之处,此时此刻我们应该做的一定是技巧性地思索,接着笔者快速吸收消化,记下演唱者采用的旋律用于自身的演唱中。这样的行为就是重视艺术实践的体现,的确也带来了一些益处。再者,观赛后的总结过程除了分析思考外,还要注意将观赛中的心得通過及时的训练加以调整、巩固。很多学声乐的学生有这样的体会,即一个被长期困扰的声音方面的学习难题可能在观赛的某一瞬间豁然开朗,那么要让这种顿悟(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者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所产生的豁然开朗的瞬间飞跃,往往以突如其来的方式产生)获得的体会得以巩固,观赛后的及时训练调整显然是极为重要的。例如,在一次观赛中,听到有人选唱了笔者学习过的曲目且流动性很强,她处理音乐的方式给了笔者强烈的冲击感,而流动不起来正是本人演唱那首歌曲的短处。于是笔者回到琴房马上试唱,事实证明这次观赛解决了笔者的大问题。
总体来说,在本文中笔者谈到了高校中声乐艺术实践的意义和途径,尤其在实践途径方面列举了一些根据自身经历总结的较为可取的方式。当然,艺术实践的途径远远不止这些,艺术实践的意义更不局限于本文谈到的三个方面,但是相信这些都是处于硕士阶段的声乐学习者应该做到的最基本的方面。希望在清晰地认识这些之后再进行深层次、高要求、高度综合的艺术实践项目时,声乐艺术的美好也能在学习者的硕士阶段得到更好的彰显与传播。
参考文献:
[1] 陈弘茹.歌唱意识的心理因素分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04).
[2] 张蓉.论声乐教学中几种基本的艺术实践形式[J].艺术教育,2010(10).
[3] 郜晗淇,姚云彬.从声乐比赛中获取成功的关键要素[J].艺术研究,2012(2):118-119.
[4] 丘吕雅洲.中国歌剧声乐艺术的理论探索与实践[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
[5] 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6] 刘佳媛.学行结合 教学相长——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J].艺术教育,2012(7).
[7] 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肖俊妹(1989—),女,湖南安化人,硕士,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