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及家长对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视度逐渐提升。为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了多样性教学方式,其中儿童戏剧表演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将儿童戏剧应用在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均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在小学音乐课中开展儿童戏剧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儿童戏剧;音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儿童戏剧中融入了表演、音乐、舞蹈、语言等多种元素,其表演形式符合儿童的特性,因此对儿童有较强的吸引力。小学音乐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音乐审美、创造力等多方面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因素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小学音乐的教学有效率无法有效提升。而儿童戏剧的开展能够将音乐、文学等方面融合在一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感知力,及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在表演中发展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小学音乐课中开展儿童戏剧有利于提高课堂的开放性、趣味性以及体验性,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
一、开展儿童戏剧有效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升。儿童戏剧也属于一种音乐形式,其以语言表达、肢体表达为主,且儿童戏剧中大部分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将儿童戏剧应用在小学音乐课中有利于使学生在表演戏剧或观摩戏剧中逐渐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1]。
例如:在欣赏《猴子蒸糕》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材内容设计表演活动。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学生学情,由于《猴子蒸糕》这首歌曲的内容较为具体、明确,因此,在学生欣赏并掌握歌曲内容后教师就可根据歌曲中的角色创编表演,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结合动作将歌曲完整的表演出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敢于表达自我。同时在表演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扮演猴子与小狗,将小狗乞求的语气更有情感的表达出来,促使学生在表演中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开展儿童戏剧有效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儿童戏剧的表演形式有很多种,如舞蹈、哑剧、对话等形式。小学音乐课本中有非常多的寓言、童话的音乐,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感知力有限,因此单纯靠寓言讲解歌曲的内容,并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其中的含义与情感。而儿童戏剧能够给予学生一个感受歌曲,体验角色情感的平台与机会,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能够更好的感受故事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体验丰富的情感,因此在小学音乐课中开展儿童戏剧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内容,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感受音乐中包含的情感,从而形成完整的人格[2]。
例如:在学习《森林故事》时,教师就可开展戏剧表演,根据故事内容选择适合的音乐,如《大家来环保》。在开展表演活动前,教师可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音乐视频,让学生欣赏音乐,掌握故事的基本内容。在学生对音乐内容有基本的理解后,就可开展表演活动,根据书中画面选择适合的音乐,组织学生开展表演,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表演中充分感受到小动物在森林里生活的快乐,以及森林被人们破坏后小动物惶恐的情绪,明白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生活与音乐的关系,从而感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开展儿童戏剧有效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儿童戏剧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有一定的作用。小学生的年龄特性决定了其具有好动、自我约束力不强等特点,因此在课堂中学生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扰亂课堂秩序的情况,究其缘由还是小学生的集体意识较差。而儿童戏剧是一个集体的活动,需要团体协作完成,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儿童戏剧,有利于让学生在练习与表演中学会与人合作、互相帮助,形成集体意识。
例如:在学习《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将故事分段教学与表演,然后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可选择故事中的一个情节,然后分组进行表演,要求学生根据音乐节奏进行表演。同时教师也可参与到表演中,在学生进行表演时引导学生将表演与音乐结合,促使学生能够学会相互配合,合作表演。最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共同表演完整的故事,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精神。通过这样的戏剧表演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分组表演中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学会从音乐节奏中感受故事表达的情感。
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儿童戏剧能够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有利于增强课堂的体验性、趣味性,使学生在表演戏剧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将儿童戏剧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歌曲中表达的情感与内涵,从而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蔡春艳. 小学音乐课堂中儿童音乐剧的融入[J]. 中外交流, 2019, 000(007):300.
[2]代青. 让孩子在演绎中收获快乐——浅谈戏曲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施[J]. 艺术大观, 2019, 000(016):1-1.
关键词:小学;儿童戏剧;音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儿童戏剧中融入了表演、音乐、舞蹈、语言等多种元素,其表演形式符合儿童的特性,因此对儿童有较强的吸引力。小学音乐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音乐审美、创造力等多方面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因素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小学音乐的教学有效率无法有效提升。而儿童戏剧的开展能够将音乐、文学等方面融合在一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感知力,及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在表演中发展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小学音乐课中开展儿童戏剧有利于提高课堂的开放性、趣味性以及体验性,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
一、开展儿童戏剧有效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升。儿童戏剧也属于一种音乐形式,其以语言表达、肢体表达为主,且儿童戏剧中大部分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将儿童戏剧应用在小学音乐课中有利于使学生在表演戏剧或观摩戏剧中逐渐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1]。
例如:在欣赏《猴子蒸糕》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材内容设计表演活动。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学生学情,由于《猴子蒸糕》这首歌曲的内容较为具体、明确,因此,在学生欣赏并掌握歌曲内容后教师就可根据歌曲中的角色创编表演,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结合动作将歌曲完整的表演出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敢于表达自我。同时在表演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扮演猴子与小狗,将小狗乞求的语气更有情感的表达出来,促使学生在表演中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开展儿童戏剧有效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儿童戏剧的表演形式有很多种,如舞蹈、哑剧、对话等形式。小学音乐课本中有非常多的寓言、童话的音乐,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感知力有限,因此单纯靠寓言讲解歌曲的内容,并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其中的含义与情感。而儿童戏剧能够给予学生一个感受歌曲,体验角色情感的平台与机会,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能够更好的感受故事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体验丰富的情感,因此在小学音乐课中开展儿童戏剧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内容,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感受音乐中包含的情感,从而形成完整的人格[2]。
例如:在学习《森林故事》时,教师就可开展戏剧表演,根据故事内容选择适合的音乐,如《大家来环保》。在开展表演活动前,教师可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音乐视频,让学生欣赏音乐,掌握故事的基本内容。在学生对音乐内容有基本的理解后,就可开展表演活动,根据书中画面选择适合的音乐,组织学生开展表演,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表演中充分感受到小动物在森林里生活的快乐,以及森林被人们破坏后小动物惶恐的情绪,明白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生活与音乐的关系,从而感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开展儿童戏剧有效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儿童戏剧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有一定的作用。小学生的年龄特性决定了其具有好动、自我约束力不强等特点,因此在课堂中学生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扰亂课堂秩序的情况,究其缘由还是小学生的集体意识较差。而儿童戏剧是一个集体的活动,需要团体协作完成,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儿童戏剧,有利于让学生在练习与表演中学会与人合作、互相帮助,形成集体意识。
例如:在学习《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将故事分段教学与表演,然后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可选择故事中的一个情节,然后分组进行表演,要求学生根据音乐节奏进行表演。同时教师也可参与到表演中,在学生进行表演时引导学生将表演与音乐结合,促使学生能够学会相互配合,合作表演。最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共同表演完整的故事,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精神。通过这样的戏剧表演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分组表演中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学会从音乐节奏中感受故事表达的情感。
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儿童戏剧能够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有利于增强课堂的体验性、趣味性,使学生在表演戏剧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将儿童戏剧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歌曲中表达的情感与内涵,从而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蔡春艳. 小学音乐课堂中儿童音乐剧的融入[J]. 中外交流, 2019, 000(007):300.
[2]代青. 让孩子在演绎中收获快乐——浅谈戏曲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施[J]. 艺术大观, 2019, 000(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