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当今推行素质教育的环境下,数学教学要体现素质教育,就必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为根本,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特别是上了初二和初三,学的内容越来越注重能力,学生的水平差异也逐渐地体现出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征,而分组教学则能因材施教和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学生分组及相应教学策略
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分开几个层次.然后再对不同层次的同学进行相应的教学.在这里我们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分成三个层次,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能力也较好的同学属上层;数学基础一般,思维能力一般或较好的同学属中层;数学基础较差,思维能力一般或中下的同学属于下层.当然,我们不能在班上指名道姓地说某某同学在哪个层,只是教师心里要有这个意识,知道哪个同学属于哪个层次就好了.然后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做到量力而行,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大发展.
对于数学基础好的同学,在教学中应该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不能只满足于现状,不仅要吃透课本,还要挑战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题目,鼓励他们善于自学,勤于探索,多思考,多提问.
对于水平一般的学生,应努力让他们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基本运算技能,鼓励他们多和成绩好的同学交流,改进学习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努力使他们的水平上一个台阶,获得最大进步.
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很有必要,因为大多成绩差的学生并不是能力很差,而是没有一个积极学习的心态.鼓励他们不断挑战自己,不断进步.帮这部分同学树立自信心.
二、研究教材,探索分层教学的实施
同样一本教材,面对不一样的学生,该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呢?教材内容对知识讲解得比较系统,但有些地方比较含蓄,比如一些证明题的推导过程并没有详实地一步一步地叙述出来,我们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系统的知识,而且还应传授数学知识里面所包含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每个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掌握和理解都不一样.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对学习数学的态度也不一样.要真正做到个性化教学,发展每个学生的能力,就要对不同的学生采用相应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做到统筹兼顾,我们就应该设计一个合适的教学方案,不仅可以满足成绩好的学生,同时也可以满足水平低的学生.适当地创设问题情境,设计不同程度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探索,用不同的目标去要求不一样的学生.哪些内容该详细讲,哪些内容该略讲.题目该如何来讲才可以让所有学生都可以收到一个好的效果.作业该如何去布置,课外练习应该如何去安排,这些都是要考虑的.每个细节都不可以忽略.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对班上的学生尝试使用了分组教学.先把班上的学生分为好中差三级,以便探究分层教学法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导学方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发展能力.
课堂上多让成绩好和中等的学生来探求问题,如一些例题或习题,还有老师和同学提出来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应该鼓励这两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问题的答案,或者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出方法.尽量做到一题多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增强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这类学生积极发言,带动课堂气氛.对差的学生,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后,还应该加强个别辅导,尽量让他们跟上老师的思路和同学们的步伐.努力弄懂教材所讲的最基础的内容.
对于课前的复习提问,课堂中的练习,课外的作业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个别对待,以满足各自的需要.课本上的练习一般都是比较基础的,鼓励基础好的学生在做完课本上的基础题后,再多做课外题,看课外书,拓展知识,开阔思路,提升能力.成绩中等的学生应能够顺利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适当地补充一点课外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努力向成绩好的学生看齐.成绩差的学生一般不勉强去做比较难的题目,只要把书本上的基础题吃透了就行.
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学习方法也是很重要的,作为老师,应该帮助他们找准方法,形成清晰正确的解题思路,而不是让他们盲目地尝试解题,这样既浪费时间,又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心,也可以让这类学生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无论对于何种水平、何种层次的学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懂得量力而行,不要要求过高,也不要要求太低.多鼓励他们,少责备他们,耐心解答,悉心指导.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以求更了解学生对于学习的想法.根据每个学生的发展提高程度,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努力跟进学生的发展进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责任编辑 易志毅)
一、学生分组及相应教学策略
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分开几个层次.然后再对不同层次的同学进行相应的教学.在这里我们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分成三个层次,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能力也较好的同学属上层;数学基础一般,思维能力一般或较好的同学属中层;数学基础较差,思维能力一般或中下的同学属于下层.当然,我们不能在班上指名道姓地说某某同学在哪个层,只是教师心里要有这个意识,知道哪个同学属于哪个层次就好了.然后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做到量力而行,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大发展.
对于数学基础好的同学,在教学中应该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不能只满足于现状,不仅要吃透课本,还要挑战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题目,鼓励他们善于自学,勤于探索,多思考,多提问.
对于水平一般的学生,应努力让他们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基本运算技能,鼓励他们多和成绩好的同学交流,改进学习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努力使他们的水平上一个台阶,获得最大进步.
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很有必要,因为大多成绩差的学生并不是能力很差,而是没有一个积极学习的心态.鼓励他们不断挑战自己,不断进步.帮这部分同学树立自信心.
二、研究教材,探索分层教学的实施
同样一本教材,面对不一样的学生,该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呢?教材内容对知识讲解得比较系统,但有些地方比较含蓄,比如一些证明题的推导过程并没有详实地一步一步地叙述出来,我们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系统的知识,而且还应传授数学知识里面所包含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每个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掌握和理解都不一样.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对学习数学的态度也不一样.要真正做到个性化教学,发展每个学生的能力,就要对不同的学生采用相应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做到统筹兼顾,我们就应该设计一个合适的教学方案,不仅可以满足成绩好的学生,同时也可以满足水平低的学生.适当地创设问题情境,设计不同程度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探索,用不同的目标去要求不一样的学生.哪些内容该详细讲,哪些内容该略讲.题目该如何来讲才可以让所有学生都可以收到一个好的效果.作业该如何去布置,课外练习应该如何去安排,这些都是要考虑的.每个细节都不可以忽略.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对班上的学生尝试使用了分组教学.先把班上的学生分为好中差三级,以便探究分层教学法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导学方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发展能力.
课堂上多让成绩好和中等的学生来探求问题,如一些例题或习题,还有老师和同学提出来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应该鼓励这两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问题的答案,或者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出方法.尽量做到一题多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增强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这类学生积极发言,带动课堂气氛.对差的学生,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后,还应该加强个别辅导,尽量让他们跟上老师的思路和同学们的步伐.努力弄懂教材所讲的最基础的内容.
对于课前的复习提问,课堂中的练习,课外的作业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个别对待,以满足各自的需要.课本上的练习一般都是比较基础的,鼓励基础好的学生在做完课本上的基础题后,再多做课外题,看课外书,拓展知识,开阔思路,提升能力.成绩中等的学生应能够顺利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适当地补充一点课外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努力向成绩好的学生看齐.成绩差的学生一般不勉强去做比较难的题目,只要把书本上的基础题吃透了就行.
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学习方法也是很重要的,作为老师,应该帮助他们找准方法,形成清晰正确的解题思路,而不是让他们盲目地尝试解题,这样既浪费时间,又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心,也可以让这类学生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无论对于何种水平、何种层次的学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懂得量力而行,不要要求过高,也不要要求太低.多鼓励他们,少责备他们,耐心解答,悉心指导.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以求更了解学生对于学习的想法.根据每个学生的发展提高程度,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努力跟进学生的发展进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