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

来源 :人民司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fh87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点提示】交通肇事后逃逸,是1997年刑法修订后关于交通肇事罪增加规定的加重处罚情节。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施行《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定义为,构成交通肇事犯罪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关于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目前理论界百家争鸣,观点纷呈。而本案则从司法审判实践的角度考量交通肇事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对于审理此类案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Tips】 Escape after traffic accident is the aggravating circumstance of aggravating punishment of traffic accident after 1997 revised Criminal Law. In 2000,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promulgated the “Interpretation on Several Issues Concerning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Law in the Trial of Criminal Cases of Traffic Accident” as the definition of escape after traffic accident as constituting an offense of escape and escape after being convicted of traffic accident. With regard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escape after traffic accident, there are a number of arguments in various circles of theory at present. In the present case, we consider whether the behavior of the perpetrator of traffic accident constitutes escape after a traffic accid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judicial trial. For the trial of such cases has a certain significance.
其他文献
对于糖友来说,一日三餐不一定是好的选择,很多糖友需要在一日三餐之外加餐,使每日进餐次数增加到4餐或5餐,甚至还要在临睡前加餐1次,这是为什么呢?糖尿病虽然是以血糖升高为
作者报告了一例33岁不明原因不孕妇女,经阴道超声监视,腹腔卵子、精子移植(peritonealovum sperm transfer,POST)在美国首次成功怀孕。患者33岁,继发不孕4年。1984年行子宫
筛选方法,宫内治疗,加强新生儿护理,以及对分娩Rh(D)阳性婴儿后的Rh(D)阴性产妇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使得溶血病的产期死亡率从60年代的150/10万出生儿降到1983年的6/10万出
一人来到亚丁,一直梦想来到的地方。极富秋意的红叶和黄叶点染着漫山遍野。要离开了,不禁思绪翻滚。这次旅程圆了梦想,也告别了我的少女情怀,这让我充满依恋。一个人的特别旅
患儿,女,第一胎第一产,孕龄40周,1989年4月1日自然分娩,羊水Ⅲ度污染,1分钟Apgar评分8分,脐带28cm,胎盘正常,出生体重2300g,身长42.7cm。查体:体温,36℃,呼吸48次/分,心率12
目的研究载天冬酰胺酶(Asp)自组装透明质酸-聚乙二醇(HA-g-PEG)/二甲基-β-环糊精(DCD)纳米囊(AHDPs)在雄性SD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考察了AHDPs的透射电镜
我患糖尿病多年,在家一直用血糖仪自测血糖。最近听病友说有一种动态血糖监测的方法,可以自动连续地监测血糖变化。请问,这种动态血糖监测是不是比普通血糖仪好?哪些人适合做
编辑同志:我到医院检查,血压、血脂、血糖3项指标均正常,医生说我的血黏度高,需要服药治疗,请问血液黏滞度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需要治疗吗?河北陆云陆云,您好:血黏度是反映血
一、基本案情河南省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公开开庭审理查明:(一)2006年1月6日晚,被告人廖汝坤、李玉新预谋后驾驶机动三轮车携带编织袋、扁担、手灯等工具来到南阳市卧龙区
随着全球性的犯罪低龄化的现象日益突出,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和特别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何有效地预防、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世界各国刑事法律所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