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外界对中职学校教师的理解是“教师行业中最没压力的群体”,果真是这样的吗?笔者并不这么认为,凡事都要辩证分析。首先中职生毕业后直接面临的是就业,企业的工作岗位直接检验了每一位毕业生的知识水平和技术技能水平,轻点说是否为企业创造了很高价值,严重点说生产安全问题直接危及个人生命。要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毕业生,除了学生个人努力外,还和学校、老师的付出有很大关系。中职学校实行春季招生后,生源质量明显下降,但是国家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更高了。鉴于此,我们要从“供给侧改革”入手,即从老师、学校、政府等方面着手进行教学改革。
一、中职生当前学习状态分析
1.技术深奥,难学厌学
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教学内容紧扣公司企业生产技术、围绕用人单位岗位要求进行职业素养教育。大部分新生入学时都确定了宏伟的人生目标,然而随着学习过程的深入,技术知识终归是深奥难学,有迎难而上的,有中途放弃的。中途放弃者多因难学而厌学,他们多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喜好作为判断对错的标准。厌学者当中课堂主要表现为:玩手机、趴台睡觉、借故多次上厕所、找同学聊天,总之就是不学习。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中职生携带手机上学已是普及现象,在枯燥的课堂与丰富多彩的手机世界之间,有时还是抵抗不了诱惑,课堂上仍要偷偷地玩一下手机,这样稍微分神,课堂知识就断片了,学习兴趣不断减弱,慢慢产生厌学情绪,如果老师和家长没有介入引导,厌学者将发展到放弃学业为止。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效果没有及时有效检测。顶岗实习或就业时就出现了“关键岗位做不了,一般岗位不愿做”的情况。
2.情窦初开,重心转向关注异性
中职生年龄在15~18岁之间,正是情窦初开的花季少年,虽然学校严禁学生谈恋爱,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杜绝,只能从正面疏导。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我约束性还比较弱,手机成了彼此联系的有效手段,课堂上惦记着他(她),免不了想发短信给对方,晚睡时间更是玩手机到深更半夜,以至于早上第一节课就昏昏欲睡或直接趴台睡觉雷打不动,这样的学习状态长期下去直接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二、外部因素分析
1.班风学风因素
环境是教育的生存场所和发展空间,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标志性体现。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之得以实现。”班风是培育学生的“软环境”。班风是一个班级特有的作风,是班级内大多数同学在情绪、言论、行动、道德面貌和作风的共同倾向,是班级师生共同具有的、比较稳定的行为作风,是学生精神面貌的集中反应。老师们总是把班风的好坏,作为衡量班级的一个重要标志。曾经笔者执教过一个班级,学习风气相当差,每个科任都感觉力不从心,无法扭转局面。那些不想学习的同学笑话努力学习的同学“书呆子、没出息”,游说他们别学习,好学的同学只好随大流使“从众心理”占了上风。
2.教法学法因素
一些教师只顾完成授课任务,不顾及课堂纪律或学生是否学懂弄通了。我们一直在追求教学教法,部分教师仍是采用“老师尽力讲、学生认真听”的满堂灌传统教学法,却很少验证学生的学习效果。科任讲得非常精彩,学生未必就收获满满,所以课堂上一味地滔滔不绝,学生连思考、质疑的机会都没有,问题积压太多势必造成“水过鸭背”的效果。有的老师只是照搬课本理论讲授,而没有实践经验难以分析透彻;有的老师实操能力强,而表达能力稍弱也会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有的老师不善于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使简单的原理也理解不了。总之教与学没能得到有机的统一,学的与用的得不到有机统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这些也是造成学生“厌学逃学”的重要原因。
3.学校制度执行力因素
各学校的规章制度都很完善,对学生学业管理条款都描述得非常严格到位,但是当学生多科目不及格达到补考、缓发毕业证、退学、结业等条件需要处理时,真正执行的时候却出现“因人而异”“关系户动不得”的怪现象。它犹如传染病一旦被传开,那就是上一届传给下一届了,直接导致课堂纪律难管的局面。
三、解决策略
1.科任上好每一堂课
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看,课堂上学生是否认真听课,取决于教师授课内容的实用性和教师表达方式的精彩程度,还要求通俗易懂。专业理论课、实训课涉及到很多技术知识和设备原理,结构复杂,工作原理抽象,单纯从文字上引导学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需要老师们综合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等方法从文字、图片、视频、模拟分析等方式去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才会使一堂课变得更多精彩而且有收获。当然老师只有认真分析当前社会发展用工需求并丰富课堂教学,才能彻底摆脱“在黑板上耕田”“在课本上开机器”的负面影响,才能使学生“在乐学中变好学”并真正掌握技术知识。
2.将考试题库印刷成册规范公开
中小学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并且期末考试都是全国、全省、全市统考并排名公布,师生们自然有压力和动力。而中职学校普遍存在自主选用教材、版本不一,无法省市统考,就连校内统考都困难。出现“自教自考”的情况,所学知识未必全面覆盖专业需求,学生也琢磨不透都考哪些题型、哪些内容。以其每天晚自习枯燥地看书本,不如玩手机来得快乐。我们都知道全国驾驶员考试理论部分中,教练没教过学员任何一道题,学员们却都能考过90分以上,其根本原因是考试题库是公开的,学员自然有目的地学习,通过考试的学员在后期的驾车过程中违法违规的概率还是比较小的。同样道理,中职学校完全可以效仿此法,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看,指定专业老师将每一门专业课拟定出全面的考试题库仅保留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其他复杂的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完全可以转化为填空题、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将各科目题库整理好后合并成册,新生入学即发放人手一本,向师生明确传递一种信息,题库是按专业需求设置的,期末考试和补考均按此题库出题,不管教师教不教,学生学不学,考试都要考,企业都要用。
3.让无纸化考试彰显客观公正性
教师教得如何?学生学得怎么样?得有量化考核标准,一直以来都是临近期末指定专人制定纸文档试卷,难免出现老师之间照顾出题或师生之间泄题的情况,造成恶性循环。因此,笔者觉得还是效仿全国驾驶员考试网络系统实用。题库公开与网络考试系统里的题库完全相同,题量大,随机抽题,实现每一名考生的考卷题目和题号都不相同,既避免了漏题和作弊的问题,交卷即出分数又大大减轻了教师评分的繁重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可以再大胆设想将考试系统开通手机端APP,学生玩手机的时候随时随地都可以登陆进行模拟考试。
4.实践项目教学紧扣企业岗位需求
通常校内实训内容均是科任老師选题,从“供给侧”教学改革角度出发,我们要考虑所选课题与企业应用是否相符,使所教所学即为之所用。实训环境要尽可能与企业设备一致,从工装夹具、场室文化、职业素养等细节培养。用企业标准严格检测学生作品,培养产品质量意识。
作为中职学校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用《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宣扬爱岗敬业精神,顾秋亮、孟剑锋等八人的事迹生动地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有望拓展人生价值,才能筑就个人人生梦和伟大中国梦。
[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厌学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以佛山区域中职学校为例》(课题编号:2014ZJK007)的成果。]
责任编辑朱守锂
一、中职生当前学习状态分析
1.技术深奥,难学厌学
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教学内容紧扣公司企业生产技术、围绕用人单位岗位要求进行职业素养教育。大部分新生入学时都确定了宏伟的人生目标,然而随着学习过程的深入,技术知识终归是深奥难学,有迎难而上的,有中途放弃的。中途放弃者多因难学而厌学,他们多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喜好作为判断对错的标准。厌学者当中课堂主要表现为:玩手机、趴台睡觉、借故多次上厕所、找同学聊天,总之就是不学习。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中职生携带手机上学已是普及现象,在枯燥的课堂与丰富多彩的手机世界之间,有时还是抵抗不了诱惑,课堂上仍要偷偷地玩一下手机,这样稍微分神,课堂知识就断片了,学习兴趣不断减弱,慢慢产生厌学情绪,如果老师和家长没有介入引导,厌学者将发展到放弃学业为止。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效果没有及时有效检测。顶岗实习或就业时就出现了“关键岗位做不了,一般岗位不愿做”的情况。
2.情窦初开,重心转向关注异性
中职生年龄在15~18岁之间,正是情窦初开的花季少年,虽然学校严禁学生谈恋爱,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杜绝,只能从正面疏导。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我约束性还比较弱,手机成了彼此联系的有效手段,课堂上惦记着他(她),免不了想发短信给对方,晚睡时间更是玩手机到深更半夜,以至于早上第一节课就昏昏欲睡或直接趴台睡觉雷打不动,这样的学习状态长期下去直接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二、外部因素分析
1.班风学风因素
环境是教育的生存场所和发展空间,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标志性体现。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之得以实现。”班风是培育学生的“软环境”。班风是一个班级特有的作风,是班级内大多数同学在情绪、言论、行动、道德面貌和作风的共同倾向,是班级师生共同具有的、比较稳定的行为作风,是学生精神面貌的集中反应。老师们总是把班风的好坏,作为衡量班级的一个重要标志。曾经笔者执教过一个班级,学习风气相当差,每个科任都感觉力不从心,无法扭转局面。那些不想学习的同学笑话努力学习的同学“书呆子、没出息”,游说他们别学习,好学的同学只好随大流使“从众心理”占了上风。
2.教法学法因素
一些教师只顾完成授课任务,不顾及课堂纪律或学生是否学懂弄通了。我们一直在追求教学教法,部分教师仍是采用“老师尽力讲、学生认真听”的满堂灌传统教学法,却很少验证学生的学习效果。科任讲得非常精彩,学生未必就收获满满,所以课堂上一味地滔滔不绝,学生连思考、质疑的机会都没有,问题积压太多势必造成“水过鸭背”的效果。有的老师只是照搬课本理论讲授,而没有实践经验难以分析透彻;有的老师实操能力强,而表达能力稍弱也会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有的老师不善于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使简单的原理也理解不了。总之教与学没能得到有机的统一,学的与用的得不到有机统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这些也是造成学生“厌学逃学”的重要原因。
3.学校制度执行力因素
各学校的规章制度都很完善,对学生学业管理条款都描述得非常严格到位,但是当学生多科目不及格达到补考、缓发毕业证、退学、结业等条件需要处理时,真正执行的时候却出现“因人而异”“关系户动不得”的怪现象。它犹如传染病一旦被传开,那就是上一届传给下一届了,直接导致课堂纪律难管的局面。
三、解决策略
1.科任上好每一堂课
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看,课堂上学生是否认真听课,取决于教师授课内容的实用性和教师表达方式的精彩程度,还要求通俗易懂。专业理论课、实训课涉及到很多技术知识和设备原理,结构复杂,工作原理抽象,单纯从文字上引导学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需要老师们综合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等方法从文字、图片、视频、模拟分析等方式去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才会使一堂课变得更多精彩而且有收获。当然老师只有认真分析当前社会发展用工需求并丰富课堂教学,才能彻底摆脱“在黑板上耕田”“在课本上开机器”的负面影响,才能使学生“在乐学中变好学”并真正掌握技术知识。
2.将考试题库印刷成册规范公开
中小学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并且期末考试都是全国、全省、全市统考并排名公布,师生们自然有压力和动力。而中职学校普遍存在自主选用教材、版本不一,无法省市统考,就连校内统考都困难。出现“自教自考”的情况,所学知识未必全面覆盖专业需求,学生也琢磨不透都考哪些题型、哪些内容。以其每天晚自习枯燥地看书本,不如玩手机来得快乐。我们都知道全国驾驶员考试理论部分中,教练没教过学员任何一道题,学员们却都能考过90分以上,其根本原因是考试题库是公开的,学员自然有目的地学习,通过考试的学员在后期的驾车过程中违法违规的概率还是比较小的。同样道理,中职学校完全可以效仿此法,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看,指定专业老师将每一门专业课拟定出全面的考试题库仅保留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其他复杂的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完全可以转化为填空题、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将各科目题库整理好后合并成册,新生入学即发放人手一本,向师生明确传递一种信息,题库是按专业需求设置的,期末考试和补考均按此题库出题,不管教师教不教,学生学不学,考试都要考,企业都要用。
3.让无纸化考试彰显客观公正性
教师教得如何?学生学得怎么样?得有量化考核标准,一直以来都是临近期末指定专人制定纸文档试卷,难免出现老师之间照顾出题或师生之间泄题的情况,造成恶性循环。因此,笔者觉得还是效仿全国驾驶员考试网络系统实用。题库公开与网络考试系统里的题库完全相同,题量大,随机抽题,实现每一名考生的考卷题目和题号都不相同,既避免了漏题和作弊的问题,交卷即出分数又大大减轻了教师评分的繁重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可以再大胆设想将考试系统开通手机端APP,学生玩手机的时候随时随地都可以登陆进行模拟考试。
4.实践项目教学紧扣企业岗位需求
通常校内实训内容均是科任老師选题,从“供给侧”教学改革角度出发,我们要考虑所选课题与企业应用是否相符,使所教所学即为之所用。实训环境要尽可能与企业设备一致,从工装夹具、场室文化、职业素养等细节培养。用企业标准严格检测学生作品,培养产品质量意识。
作为中职学校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用《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宣扬爱岗敬业精神,顾秋亮、孟剑锋等八人的事迹生动地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有望拓展人生价值,才能筑就个人人生梦和伟大中国梦。
[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厌学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以佛山区域中职学校为例》(课题编号:2014ZJK007)的成果。]
责任编辑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