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福吉谷军校的第一位中国学生
美国福吉谷军校,可能是个有些陌生的名字,但这所有着80多年军事化管理史的学校出过很多名人:强生公司的CEO、丽兹卡尔顿酒店集团的创始人、美国四星上将等等。写了《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美国作家塞林格在15岁那年,因为性格顽劣、不服管束而被送进福吉谷军校(相当于大专)“整治”,塞林格在宿舍被窝打着手电筒写了很多小说。
但与塞林格的强制被送军校不同,孔一诺作为福吉谷军校的第一个中国学生,他是自己闯进来的,他对美国签证官所说的理由是,我想从男孩变成男人。
如今,身为孔家第77代后人的孔一诺将自己在美国军校的经历写成《美国军校中的中国男孩》,《C型包围》作者、军事专家戴旭为该书作序。孔一诺在谈到写书的初衷时说,他想像塞林格笔下的人物那样,做一个“守望者”,拉住悬崖边的孩子,用自己的经历给大家勇气和方向。
孔一诺接受了《看世界》的独家专访。
《看世界》:你在书中写到了《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塞林格是你的“军校校友”,从文字上看你似乎也受到了他的影响,你怎样看塞林格?
孔一诺:塞林格先生经历了美国经济萧条和战后时光,所以他笔下的人物是充满了叛逆色彩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看了很多遍,真正影响到我的其实是小说后边的一个很不起眼的附言中一段话:我会站在一道破悬崖边上。我要做的就是抓住每个跑向悬崖的孩子——我是说要是他们跑起来不看方向,我就得从那儿过来抓住他们。我整天就干那种事,就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得了。所以作为塞林格就读的军校中唯一的中国籍学生,我想把我的经历写下来,给国内的80后、90后、00后以及他们的家长们看,让年轻人找到一个生活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家长们也应该看到怎样才会让自己的孩子感受到快乐。
《看世界》:作为孔家后人,你自幼的家庭教育是怎样的,会有孔家家训或是读《论语》这样的过程吗?
孔一诺:很惭愧,我对《论语》的了解也仅限于在学校上课时听到的内容。其实在家庭教育方面,我更多是受到姥姥、姥爷的影响,姥爷是新中国的第一代国家领导人。
《看世界》:你在书中有写到,你说你不会仅是从政、从商,而是把你的人生投入到改变人们生活的事业中去,你写到社会被很多“不可阻挡的力量”所推动,你觉得这个世界可以被改变吗?
孔一诺:我一直相信一句话,就是人生活在社会当中,只能由社会来选择你,不能由你来选择社会。我的理解就是,就算尽到我所有的努力,我也不可能真正改变这个社会。但是我可以通过努力来对社会施加影响。我从一个语言不通的男孩,变成美国军校中影响力最大的亚裔学生,我觉得年轻人可以从我的经历中看到方向和希望,更加坚强。
《看世界》:你现在美国学习金融,我想知道你怎么看美国的金融危机?
孔一诺:我在大学写过一篇文章,说金融危机就是由于超前消费造成的。中国成为了储蓄大国,成了美国的银行,而美国人成了借贷消费中国老百姓多年储蓄的一个消费者,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怪圈。
《看世界》:那么据你在美国生活学习的观察,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人的消费习惯有所改变吗?
孔一诺:没有,只是减少了购买不必要商品的数量,但是消费习惯在根本上还是没有改变。
《看世界》:除了身体训练之外,你所在的美国军校会不会教一些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
孔一诺:没有。举例来说,爱国主义,不是说别人教你去爱国你才知道爱国,它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美国的军校并没有说美国怎么怎么好,也没有让所有的外国学生都去爱美国,只是让你自己去理解和判断。
《看世界》:但我看你有写到,每晚都会为了纪念战死者而吹熄灯号。
孔一诺:对,这算是他们的一个传统。每晚10准时吹熄灯号,学校每栋宿舍楼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要站在门外默哀。美国军校的经历对于我的意义,简单一句话就是,让我从男孩变成了男人。
《看世界》:说点轻松的,作为新生,你是怎样被捉弄的?
孔一诺:由于签证的问题我报到迟了,新生的6个星期训练已经结束了,我就要自己进行训练,加上我去的连队是全校出名的“坏孩子连队”,我的新兵教官又是一个“很变态”的教官,因为他是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退役的,那时我听不懂他的英国口音,根本不知道他在讲什么,所以每天号令集合的时候,我必须先探头,看看别人都穿什么,然后自己再穿,受了很多委屈。如果我迟到了,他会把我按在墙上,好像要打我一样地吓唬我。后来渐渐生活与文化上都熟悉了,就没事了。
《看世界》:文化上熟悉了指什么?
孔一诺:就是很多人都说美国有种族歧视。但据我观察,其实并不存在种族歧视。因为美国只有200年的历史,不像我们有很长的历史,我们可以听听相声,笑料都是基于生活的。但美国的“相声”中很多笑料都是基于种族的,只能通过开不同种族的玩笑来取悦自己、娱乐大家。其实并没有人在乎,只要你正面地面对了,他开你的玩笑,你也可以开他的玩笑,然后大家哈哈一乐,也不结仇,就成好朋友了。您知道,军校这种特殊学校,也算是容纳了全美国最淘气的孩子,在这些人中,所谓的“种族歧视”我也都能搞定、摆平,我觉得其实不存在什么“种族歧视”。
《看世界》:你在书中写到是妈妈给你选的学校,当时你有没有抗拒过?
孔一诺:当时没有,当时还挺向往的,我从小就喜欢枪啊车啊这些男子汉的东西,所以一听是军校我还蛮高兴的,但去之后真的有抗拒过了,倒是有想过很苦,但是没想到言语不通,还要受很多委屈。
《看世界》:你那个30秒的澡是怎么洗的?
孔一诺:我走进浴室,学生教官就在门口开始数秒,30秒之后,你必须穿好浴袍站在他面前。有时就是冲一下,有时甚至连冲都冲不了,有一次,水龙头坏了,我出去报告,当时他就生气了,把我按在墙上要打我,语言的关系我又解释不清楚。所以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就穿着浴袍在浴室里等30秒后出来,干脆没洗,然后等大家晚上都熟睡了,我再自己钻进浴室,洗一个冷水澡。
孔一诺眼中的军校教官:“恐怖教官”的另一面
他十分“凶残”,简直就是个魔鬼,刚来的那几天,他直接就给了我个下马威,可把我整惨了,用各种听懂听不懂的美国脏话骂我,动不动就挥舞拳头作势要打我。他很强壮,就像一头牛一样,但是头却很小,身体看着很不成比例,这也许就和他的智商成了正比吧。让我总觉得他解决一切事情的方式就是使用暴力,的确他的暴力倾向在学校也是出了名的,没有人敢惹他。他曾经在生气的时候,用烧红的烙铁在胳膊上烫了一个十字架的形状,后来用纹身盖住。而且我还听说他是因为意外伤害,被警察送到了这所学校来的。
但是,后来的一次聊天,一切都突然发生了变化。我的学生教官带着我一起在房间里擦皮鞋,我们两个人就坐在房间里聊天。他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你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因为此前他从来未接触过中国留学生,对遥远的中国仅知道一个名词“中国功夫”。
我说:“我的家乡在北京,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既有古都的风采,又不缺乏现代时尚的气息。”
然后我反过来问他:
“你的家乡呢?”
他说:“我的家在海边,很平静,但是却不无聊。我经常和朋友出海钓鱼。”
接着他转过身看着我说:
“你现在最想干什么事呢?”
“我想回家,好好地洗一个澡,然后好好睡一觉。”
“是啊,我也很想回家,躺在沙滩上,好好地喝一瓶冰啤酒。然后吃奶奶给我做的饭。但是我回不去。”
“为什么回不去呢?”
“因为警察不让我回去……想知道我为什么来这里么?”
“想啊,只要你愿意说。”
“我是被警察送来这里的。”
“我也听说这个了,但是发生了什么事呢?”
“我用刀捅了那个女人,那个伤害了我妈妈的女人。我爸爸的女朋友,她破坏了我的家庭,让母亲终日流泪。”
当时,他的眼眶里似乎带着一丝湿润,我顿时明白了他为什么脾气会如此暴躁,其实,他一直都生活在煎熬当中啊。
后来我们索性就聊起了自己的母亲,想着小时候的快乐时光。没有什么话题比聊妈妈更能沟通我们彼此的心灵了,正是用这个密码锁,我打开了这个冰封的心灵。(摘自孔一诺《美国军校里的中国男孩》)
美国福吉谷军校,可能是个有些陌生的名字,但这所有着80多年军事化管理史的学校出过很多名人:强生公司的CEO、丽兹卡尔顿酒店集团的创始人、美国四星上将等等。写了《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美国作家塞林格在15岁那年,因为性格顽劣、不服管束而被送进福吉谷军校(相当于大专)“整治”,塞林格在宿舍被窝打着手电筒写了很多小说。
但与塞林格的强制被送军校不同,孔一诺作为福吉谷军校的第一个中国学生,他是自己闯进来的,他对美国签证官所说的理由是,我想从男孩变成男人。
如今,身为孔家第77代后人的孔一诺将自己在美国军校的经历写成《美国军校中的中国男孩》,《C型包围》作者、军事专家戴旭为该书作序。孔一诺在谈到写书的初衷时说,他想像塞林格笔下的人物那样,做一个“守望者”,拉住悬崖边的孩子,用自己的经历给大家勇气和方向。
孔一诺接受了《看世界》的独家专访。
《看世界》:你在书中写到了《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塞林格是你的“军校校友”,从文字上看你似乎也受到了他的影响,你怎样看塞林格?
孔一诺:塞林格先生经历了美国经济萧条和战后时光,所以他笔下的人物是充满了叛逆色彩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看了很多遍,真正影响到我的其实是小说后边的一个很不起眼的附言中一段话:我会站在一道破悬崖边上。我要做的就是抓住每个跑向悬崖的孩子——我是说要是他们跑起来不看方向,我就得从那儿过来抓住他们。我整天就干那种事,就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得了。所以作为塞林格就读的军校中唯一的中国籍学生,我想把我的经历写下来,给国内的80后、90后、00后以及他们的家长们看,让年轻人找到一个生活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家长们也应该看到怎样才会让自己的孩子感受到快乐。
《看世界》:作为孔家后人,你自幼的家庭教育是怎样的,会有孔家家训或是读《论语》这样的过程吗?
孔一诺:很惭愧,我对《论语》的了解也仅限于在学校上课时听到的内容。其实在家庭教育方面,我更多是受到姥姥、姥爷的影响,姥爷是新中国的第一代国家领导人。
《看世界》:你在书中有写到,你说你不会仅是从政、从商,而是把你的人生投入到改变人们生活的事业中去,你写到社会被很多“不可阻挡的力量”所推动,你觉得这个世界可以被改变吗?
孔一诺:我一直相信一句话,就是人生活在社会当中,只能由社会来选择你,不能由你来选择社会。我的理解就是,就算尽到我所有的努力,我也不可能真正改变这个社会。但是我可以通过努力来对社会施加影响。我从一个语言不通的男孩,变成美国军校中影响力最大的亚裔学生,我觉得年轻人可以从我的经历中看到方向和希望,更加坚强。
《看世界》:你现在美国学习金融,我想知道你怎么看美国的金融危机?
孔一诺:我在大学写过一篇文章,说金融危机就是由于超前消费造成的。中国成为了储蓄大国,成了美国的银行,而美国人成了借贷消费中国老百姓多年储蓄的一个消费者,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怪圈。
《看世界》:那么据你在美国生活学习的观察,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人的消费习惯有所改变吗?
孔一诺:没有,只是减少了购买不必要商品的数量,但是消费习惯在根本上还是没有改变。
《看世界》:除了身体训练之外,你所在的美国军校会不会教一些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
孔一诺:没有。举例来说,爱国主义,不是说别人教你去爱国你才知道爱国,它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美国的军校并没有说美国怎么怎么好,也没有让所有的外国学生都去爱美国,只是让你自己去理解和判断。
《看世界》:但我看你有写到,每晚都会为了纪念战死者而吹熄灯号。
孔一诺:对,这算是他们的一个传统。每晚10准时吹熄灯号,学校每栋宿舍楼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要站在门外默哀。美国军校的经历对于我的意义,简单一句话就是,让我从男孩变成了男人。
《看世界》:说点轻松的,作为新生,你是怎样被捉弄的?
孔一诺:由于签证的问题我报到迟了,新生的6个星期训练已经结束了,我就要自己进行训练,加上我去的连队是全校出名的“坏孩子连队”,我的新兵教官又是一个“很变态”的教官,因为他是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退役的,那时我听不懂他的英国口音,根本不知道他在讲什么,所以每天号令集合的时候,我必须先探头,看看别人都穿什么,然后自己再穿,受了很多委屈。如果我迟到了,他会把我按在墙上,好像要打我一样地吓唬我。后来渐渐生活与文化上都熟悉了,就没事了。
《看世界》:文化上熟悉了指什么?
孔一诺:就是很多人都说美国有种族歧视。但据我观察,其实并不存在种族歧视。因为美国只有200年的历史,不像我们有很长的历史,我们可以听听相声,笑料都是基于生活的。但美国的“相声”中很多笑料都是基于种族的,只能通过开不同种族的玩笑来取悦自己、娱乐大家。其实并没有人在乎,只要你正面地面对了,他开你的玩笑,你也可以开他的玩笑,然后大家哈哈一乐,也不结仇,就成好朋友了。您知道,军校这种特殊学校,也算是容纳了全美国最淘气的孩子,在这些人中,所谓的“种族歧视”我也都能搞定、摆平,我觉得其实不存在什么“种族歧视”。
《看世界》:你在书中写到是妈妈给你选的学校,当时你有没有抗拒过?
孔一诺:当时没有,当时还挺向往的,我从小就喜欢枪啊车啊这些男子汉的东西,所以一听是军校我还蛮高兴的,但去之后真的有抗拒过了,倒是有想过很苦,但是没想到言语不通,还要受很多委屈。
《看世界》:你那个30秒的澡是怎么洗的?
孔一诺:我走进浴室,学生教官就在门口开始数秒,30秒之后,你必须穿好浴袍站在他面前。有时就是冲一下,有时甚至连冲都冲不了,有一次,水龙头坏了,我出去报告,当时他就生气了,把我按在墙上要打我,语言的关系我又解释不清楚。所以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就穿着浴袍在浴室里等30秒后出来,干脆没洗,然后等大家晚上都熟睡了,我再自己钻进浴室,洗一个冷水澡。
孔一诺眼中的军校教官:“恐怖教官”的另一面
他十分“凶残”,简直就是个魔鬼,刚来的那几天,他直接就给了我个下马威,可把我整惨了,用各种听懂听不懂的美国脏话骂我,动不动就挥舞拳头作势要打我。他很强壮,就像一头牛一样,但是头却很小,身体看着很不成比例,这也许就和他的智商成了正比吧。让我总觉得他解决一切事情的方式就是使用暴力,的确他的暴力倾向在学校也是出了名的,没有人敢惹他。他曾经在生气的时候,用烧红的烙铁在胳膊上烫了一个十字架的形状,后来用纹身盖住。而且我还听说他是因为意外伤害,被警察送到了这所学校来的。
但是,后来的一次聊天,一切都突然发生了变化。我的学生教官带着我一起在房间里擦皮鞋,我们两个人就坐在房间里聊天。他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你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因为此前他从来未接触过中国留学生,对遥远的中国仅知道一个名词“中国功夫”。
我说:“我的家乡在北京,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既有古都的风采,又不缺乏现代时尚的气息。”
然后我反过来问他:
“你的家乡呢?”
他说:“我的家在海边,很平静,但是却不无聊。我经常和朋友出海钓鱼。”
接着他转过身看着我说:
“你现在最想干什么事呢?”
“我想回家,好好地洗一个澡,然后好好睡一觉。”
“是啊,我也很想回家,躺在沙滩上,好好地喝一瓶冰啤酒。然后吃奶奶给我做的饭。但是我回不去。”
“为什么回不去呢?”
“因为警察不让我回去……想知道我为什么来这里么?”
“想啊,只要你愿意说。”
“我是被警察送来这里的。”
“我也听说这个了,但是发生了什么事呢?”
“我用刀捅了那个女人,那个伤害了我妈妈的女人。我爸爸的女朋友,她破坏了我的家庭,让母亲终日流泪。”
当时,他的眼眶里似乎带着一丝湿润,我顿时明白了他为什么脾气会如此暴躁,其实,他一直都生活在煎熬当中啊。
后来我们索性就聊起了自己的母亲,想着小时候的快乐时光。没有什么话题比聊妈妈更能沟通我们彼此的心灵了,正是用这个密码锁,我打开了这个冰封的心灵。(摘自孔一诺《美国军校里的中国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