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一种综合性语文教学活动。它以各种体式的典型文章作为教材,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使学生掌握阅读鉴赏技能,并开展阅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阅读教学中,强化个性化阅读反思和建构平等的师生对话,将有利于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 个性化 阅读反思
Under new curriculum reform high school Chinese personalization reading teaching
Xu Hongping
【Abstract】The reading teaching is one kind of comprehensive Chinese teaching activity.It takes the teaching material by each kind of writing style typical article,through carries on the reading instruction to the student,causes the student to grasp the reading connoisseurship skill,and carries out the reading practice,thus raises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Enable students individuality in the reading teaching to obtain the full development.In the reading teaching,strengthened personalization reading reconsiders and constructs the equal the teacher and student dialogue,will be advantageous to the development personalization reading teaching.
【Keywords】New curriculum PersonalizationReading reconsidering
1.何谓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新世纪的高中语文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多年来,阅读教学一直沿用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与文本对立的“二元”教学模式,以讲解分析、灌输注入、强制训练为基本手段的主流教学过程充斥课堂,阅读教学往往以割裂为美,把各类小同文章的阅读拘囚于“一背景、二段意、三主题、四特点”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在教师规定的框架内进行,以教者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来衡量学生的接受。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最多只能成为“海绵”,学生始终不能成为其自己,仅能成为教者的影子,致使学习主体讨厌语文甚至憎恶语文的心态普遍,语文学习情感泯灭。
阅读,是读者和作者在交谈,唯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创造激情,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生命之所在。但是,出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课堂停留在对文本公众意义的泛化,把本来丰富多彩的解读标准化、唯一化,用一个人的可能是僵化的思维来限制甚至是扼杀充溢着灵性的解读,不再深入文本的“不确定性”和“空白”处,文本阅读的开放性不够,即缺乏阅读主体个人独特的见解,纯粹重复着人云亦云的认识。没有了阅读主体的个性张扬,使得阅读教学成了一个平淡无味的过程。以老师的阅读、老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提问使教学过程平淡无味,一篇精美的课文,在课堂上、在教学中被提问肢解着,提问与答问代替了美读、美听、美析,这从本质上剥夺了学生进行真实阅读的权力。其实我们知道,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的,而绝非是“讲”或“听”出来的。
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显然,《标准》中的这段阅读教学建议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点,倡导语文阅读教学要走个性化阅读教学改革之路的。
个性化阅读教学是指教师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指导、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身情况的阅读风格;逐步养成富有个性的自觉、健康的阅读行为习惯的阅读教学活动过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对话关系,是研究探讨问题的合作者。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学生对阅读客体(文本)的不同感受;为之营造相应的教学环境,让阅读成为学生个性释放的过程,又要在教学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个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
个性化阅读强调学生的自觉主动性,体验感悟性和探究发现性,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与见解,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对文本的自主和独特反思,以达到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要求“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可见个性化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疑问,鼓励他们对在探究中发现疑问并进行深入思考、讨论、研究,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和“异想天开”。
2.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强化个性化阅读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增强审关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个性化阅读的研究和实践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通过学生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大胆发表对文本的感悟、体验,以期激发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起推动作用。为了增强学生个性化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强化学生的阅读反思。
阅读反思指的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和阅读暂告一段落后,经常自觉地进行的一种思考活动。阅读反思或直指对文本的理解和判断,或以读物为依据观照现实社会、反观自己的内心世界,或审视自己的阅读过程、方法和经验。阅读过程的自我把握、反思和调控,是学生形成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有效方法。学生能在自我反思、调控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改进学习行为。教师可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反思和调控:
2.1 学生自我的思考问答:一个文本的意义被感知,需要一个很长的接受过程。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文本,往往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读者的理解和接受有一个不断调整、补充和深化的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指导学生的自我思考问答:我的理解最正确吗?哪些是恰当的创造性的理解?哪些可能是无意义的误读或是纯粹个人主观反应?还有没有不同的见解或更有说服力的答案?能不能换个角度或方法想想做做?等等。这样,才能使人们得以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如教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题目中“怒”是关键词。在读了文章之后,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思考杜十娘为什么怒?她又是如何怒的?在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体味、琢磨之后,深刻地领会到杜十娘是一个美丽善良、轻财重义、刚烈坚强的女性,在体会中学生也产生了对杜十娘抱不平的愤怒。
2.2 同学间的对话交流:当学生第一次阅读作品时,会因为自己期待视野的不同,出现对作品的不同理解。但学生毕竟年龄、经验、经历等较为相似,他们比较容易相互影响,提出的见解较为容易被同龄人吸纳。在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结合文本谈了自己的理由和理解,终于形成了对文本相对一致的看法。所以,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可以发现他人理解、思维、方法的独特之处,寻找自身的不足及原因,并获得调整思路、修正认识、改进方法的启示,达到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的目的。在张洁《拣麦穗》(粤教版必修1)课文中,学生对理解“卖灶糖老汉”与“我”之间的感情界定出现了分歧。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一问题,可让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中有的学生认为两人之间是爱情,有的则认为是友情或亲情。为了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可启发学生结合分析“哭那陌生的,但却疼爱我的卖灶糖的老汉”一句中“陌生”一词以及“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一句中“企望”的深刻含义。在老师的指点下,学生明确了“卖灶糖老汉”虽只是一个陌生的老汉,但却是除母亲之外最疼爱我的人。这份简单却浓烈的爱影响到了“我”一生,也感染了每一位读者,淡淡的忧伤溢于言表也流露了作者对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情谊的呼唤。
2.3 教师的点拨和调节:教师应在学生凭借自己的感知,对文本形成了初步的整体印象之后,启发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行梳理和反思。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联系生活体验去感受、品味和吸纳的时间,要给予从容展开讨论的时间。当学生一时不能理解文本情境或讨论出现分歧时,教师应在时空和心理上调节现实与背景的言语环境,提供必要的辅助材料,营造适当的氛围,让学生在对话中有种接近“现场情景”的感觉,以帮助学生自己找出分歧的原因,而不是简单的由教师裁定,或给出“正确”的结论了事。如在泰戈尔的《喀布尔人》(粤教版《短篇小说欣赏》)一课中多次出现了“公公家”一词。许多学生对这多次出现的“公公家”涵义并不理解。有的学生只是字面上理解为敏妮出嫁的公公家,有的学生意识到那是一个代名词,而具体代替什么并不是很清楚。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出现了分歧。这时老师必须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教师可指导是在什么情况下“公公家”一词出现的?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这一词。学生通过仔细品读课文之后,思考明确了:第一次说到“公公家”,小敏妮根本不知道它还指“监狱”——而这是喀布尔人的常识;第二次说到“公公家”,是在拉曼打了人后被警察押往“公公家”——监狱的路上。第三次说到“公公家”,是在敏妮出嫁前,敏妮是要去真的“公公家”了。“公公家”先后三次出现,但意思各不相同。第一次是取双关义(“监狱”义和“夫家”义皆有),第二次是取“监狱”义,第三次是取“夫家”义。
3.小结
个性化阅读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给他们提供自我创造的空间和可能性,教师应不急于先将自己的结论交给学生,限制学生思维想象的自由,而是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判断的权力让给学生,把表达的自由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此,个性化阅读教学力图改变教师越俎代庖的状况,改变过去周到繁复的指导与规范,改变只讲标准答案而无视学生个性体验的状况,让学生有较多的参与机会与参与行为,通过学生自主的反思、体会,在学习中能运用自己的脑髓,拿出眼光,打开心灵,自主体验,自主感悟,自主质疑问难,自主发表见解,在教师的帮助下独立的感知、学习、理解、提高,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能通过主观努力,实现主体对外在世界与自我的超越。
参考文献
[1] 于淼.当代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贲友晖.在阅读中张扬学生的个性[J].学语文,2005.(2)
[3] 成巧去.语文研究性学生的主要途径:个性化阅读[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3)
[4] 秦训刚、蒋红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新课程 个性化 阅读反思
Under new curriculum reform high school Chinese personalization reading teaching
Xu Hongping
【Abstract】The reading teaching is one kind of comprehensive Chinese teaching activity.It takes the teaching material by each kind of writing style typical article,through carries on the reading instruction to the student,causes the student to grasp the reading connoisseurship skill,and carries out the reading practice,thus raises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Enable students individuality in the reading teaching to obtain the full development.In the reading teaching,strengthened personalization reading reconsiders and constructs the equal the teacher and student dialogue,will be advantageous to the development personalization reading teaching.
【Keywords】New curriculum PersonalizationReading reconsidering
1.何谓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新世纪的高中语文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多年来,阅读教学一直沿用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与文本对立的“二元”教学模式,以讲解分析、灌输注入、强制训练为基本手段的主流教学过程充斥课堂,阅读教学往往以割裂为美,把各类小同文章的阅读拘囚于“一背景、二段意、三主题、四特点”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在教师规定的框架内进行,以教者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来衡量学生的接受。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最多只能成为“海绵”,学生始终不能成为其自己,仅能成为教者的影子,致使学习主体讨厌语文甚至憎恶语文的心态普遍,语文学习情感泯灭。
阅读,是读者和作者在交谈,唯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创造激情,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生命之所在。但是,出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课堂停留在对文本公众意义的泛化,把本来丰富多彩的解读标准化、唯一化,用一个人的可能是僵化的思维来限制甚至是扼杀充溢着灵性的解读,不再深入文本的“不确定性”和“空白”处,文本阅读的开放性不够,即缺乏阅读主体个人独特的见解,纯粹重复着人云亦云的认识。没有了阅读主体的个性张扬,使得阅读教学成了一个平淡无味的过程。以老师的阅读、老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提问使教学过程平淡无味,一篇精美的课文,在课堂上、在教学中被提问肢解着,提问与答问代替了美读、美听、美析,这从本质上剥夺了学生进行真实阅读的权力。其实我们知道,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的,而绝非是“讲”或“听”出来的。
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显然,《标准》中的这段阅读教学建议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点,倡导语文阅读教学要走个性化阅读教学改革之路的。
个性化阅读教学是指教师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指导、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身情况的阅读风格;逐步养成富有个性的自觉、健康的阅读行为习惯的阅读教学活动过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对话关系,是研究探讨问题的合作者。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学生对阅读客体(文本)的不同感受;为之营造相应的教学环境,让阅读成为学生个性释放的过程,又要在教学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个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
个性化阅读强调学生的自觉主动性,体验感悟性和探究发现性,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与见解,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对文本的自主和独特反思,以达到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要求“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可见个性化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疑问,鼓励他们对在探究中发现疑问并进行深入思考、讨论、研究,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和“异想天开”。
2.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强化个性化阅读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增强审关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个性化阅读的研究和实践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通过学生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大胆发表对文本的感悟、体验,以期激发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起推动作用。为了增强学生个性化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强化学生的阅读反思。
阅读反思指的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和阅读暂告一段落后,经常自觉地进行的一种思考活动。阅读反思或直指对文本的理解和判断,或以读物为依据观照现实社会、反观自己的内心世界,或审视自己的阅读过程、方法和经验。阅读过程的自我把握、反思和调控,是学生形成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有效方法。学生能在自我反思、调控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改进学习行为。教师可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反思和调控:
2.1 学生自我的思考问答:一个文本的意义被感知,需要一个很长的接受过程。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文本,往往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读者的理解和接受有一个不断调整、补充和深化的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指导学生的自我思考问答:我的理解最正确吗?哪些是恰当的创造性的理解?哪些可能是无意义的误读或是纯粹个人主观反应?还有没有不同的见解或更有说服力的答案?能不能换个角度或方法想想做做?等等。这样,才能使人们得以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如教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题目中“怒”是关键词。在读了文章之后,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思考杜十娘为什么怒?她又是如何怒的?在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体味、琢磨之后,深刻地领会到杜十娘是一个美丽善良、轻财重义、刚烈坚强的女性,在体会中学生也产生了对杜十娘抱不平的愤怒。
2.2 同学间的对话交流:当学生第一次阅读作品时,会因为自己期待视野的不同,出现对作品的不同理解。但学生毕竟年龄、经验、经历等较为相似,他们比较容易相互影响,提出的见解较为容易被同龄人吸纳。在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结合文本谈了自己的理由和理解,终于形成了对文本相对一致的看法。所以,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可以发现他人理解、思维、方法的独特之处,寻找自身的不足及原因,并获得调整思路、修正认识、改进方法的启示,达到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的目的。在张洁《拣麦穗》(粤教版必修1)课文中,学生对理解“卖灶糖老汉”与“我”之间的感情界定出现了分歧。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一问题,可让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中有的学生认为两人之间是爱情,有的则认为是友情或亲情。为了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可启发学生结合分析“哭那陌生的,但却疼爱我的卖灶糖的老汉”一句中“陌生”一词以及“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一句中“企望”的深刻含义。在老师的指点下,学生明确了“卖灶糖老汉”虽只是一个陌生的老汉,但却是除母亲之外最疼爱我的人。这份简单却浓烈的爱影响到了“我”一生,也感染了每一位读者,淡淡的忧伤溢于言表也流露了作者对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情谊的呼唤。
2.3 教师的点拨和调节:教师应在学生凭借自己的感知,对文本形成了初步的整体印象之后,启发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行梳理和反思。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联系生活体验去感受、品味和吸纳的时间,要给予从容展开讨论的时间。当学生一时不能理解文本情境或讨论出现分歧时,教师应在时空和心理上调节现实与背景的言语环境,提供必要的辅助材料,营造适当的氛围,让学生在对话中有种接近“现场情景”的感觉,以帮助学生自己找出分歧的原因,而不是简单的由教师裁定,或给出“正确”的结论了事。如在泰戈尔的《喀布尔人》(粤教版《短篇小说欣赏》)一课中多次出现了“公公家”一词。许多学生对这多次出现的“公公家”涵义并不理解。有的学生只是字面上理解为敏妮出嫁的公公家,有的学生意识到那是一个代名词,而具体代替什么并不是很清楚。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出现了分歧。这时老师必须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教师可指导是在什么情况下“公公家”一词出现的?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这一词。学生通过仔细品读课文之后,思考明确了:第一次说到“公公家”,小敏妮根本不知道它还指“监狱”——而这是喀布尔人的常识;第二次说到“公公家”,是在拉曼打了人后被警察押往“公公家”——监狱的路上。第三次说到“公公家”,是在敏妮出嫁前,敏妮是要去真的“公公家”了。“公公家”先后三次出现,但意思各不相同。第一次是取双关义(“监狱”义和“夫家”义皆有),第二次是取“监狱”义,第三次是取“夫家”义。
3.小结
个性化阅读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给他们提供自我创造的空间和可能性,教师应不急于先将自己的结论交给学生,限制学生思维想象的自由,而是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判断的权力让给学生,把表达的自由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此,个性化阅读教学力图改变教师越俎代庖的状况,改变过去周到繁复的指导与规范,改变只讲标准答案而无视学生个性体验的状况,让学生有较多的参与机会与参与行为,通过学生自主的反思、体会,在学习中能运用自己的脑髓,拿出眼光,打开心灵,自主体验,自主感悟,自主质疑问难,自主发表见解,在教师的帮助下独立的感知、学习、理解、提高,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能通过主观努力,实现主体对外在世界与自我的超越。
参考文献
[1] 于淼.当代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贲友晖.在阅读中张扬学生的个性[J].学语文,2005.(2)
[3] 成巧去.语文研究性学生的主要途径:个性化阅读[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3)
[4] 秦训刚、蒋红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