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随着夏天一同到来的除暑假外,还有一起起青少年儿童溺亡事故。
7月1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3名初中女学生在濛江河游泳时,不幸全部溺亡;7月18日,贵州省从江县,6名青少年结伴到龙图河游泳时,不慎溺水,经现场全力救治,其中2人身体已无大碍,但另外4人不幸溺亡……
这样的事故清单,每年都可以列很长。溺亡,年年在预防,年年却又在发生。
针对这些令人心痛的溺亡事故,重庆市潼南区玉溪初级中学教师李文、陈怡然向中共重庆市委党建门户七一客户端发来《农村中小学生溺亡事故频发,两位农村中学教师的紧急建议》,提出防溺水的相关思考。
危害生命的“第一杀手”
溺水,几乎是悄然发生的。
在这几分钟里,溺水者既不能扯着嗓子喊救命,更不会不停地在水中扑腾。
实际上,一个人刚溺水的时候,他的四肢已经不听使唤了,但大脑意识还非常清醒,会本能地将双臂伸到两侧,试图抓住一些救援设备。这个过程极其短暂,甚至不到一分钟。随后,溺水者会进入实际的溺水状态。
因为超高的致死率和频发率,成年人在溺水时,都会如临大敌,更别谈是脆弱的青少年儿童了。据中国疾控中心和全球儿童安全组织共同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2010-2015)显示:1岁至14岁青少年儿童伤害死亡的三大原因中,溺水占50%。
毫无疑问,溺水已经成为中国青少年儿童遭到伤害甚至死亡的罪魁祸首,而且据统计,溺水的事故多数发生在暑假期间的农村。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江河、湖泊、水库、堰塘、蓄水池等交叉分布。伴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溺水的危险也悄悄地靠近。
去年,潼南区曾发生过这样一起令人痛心的事故。
2020年6月21日,潼南区米心镇8名小学生结伴至附近河滩玩耍。其间,1名学生不慎失足落水,其余7名学生前去施救,一并落水。经全力搜救,8名落水学生在全部被打捞出水时,均已无生命体征。
这一天,7个家庭失去了他们的孩子。其中一个家庭,更是痛失两个孩子。
一位学生的爷爷追悔莫及,他流着眼泪说:“我当时不知道他们要去江边,不然我肯定不让他们去。”
经常在该区域钓鱼的村民杨大爷也唉声叹气:“只要天气不是特别恶劣,周末我一般都会在那里钓鱼,但恰好那天我去镇上赶场了,不然我看见了肯定会去救。”
容易错过的黄金救援期
合川区蓝天救援队参与过不少溺水救援任务。队员石运第一次出勤,就是到荣昌区参与执行相关任务。
那是2018年夏季的一天,石运回忆道:“一个十几岁的初中男生暑假期间下河游泳,结果不慎溺水。”由于当地没有蓝天救援队,孩子家长便向拥有专业水下设备和技能的合川区蓝天救援队求助。
接到任务后,石运和队友们立即出发,当天下午就赶到了现场。
“即使是专业人员,贸然下水也面临着危险。”石运称,他们参与救援需要严格穿戴个人救护装备,比如救生衣,如果乘坐冲锋舟还需要佩戴头盔,“不能说会游泳,就可以随心所欲”。
忙碌到晚上10点多,救援队队员才将该男生的遗体打捞上岸。
石运叹了一口气,缓缓地说:“当时看到男生家属悲痛不已,我也很心酸。我们能让这个早逝的生命‘回家’,也算是最后的安慰了。”
对石运来说,在各种救援任务中,溺水救援的成功率最低。
溺水发生的前4分钟是黄金救援期,一旦时间过长,即使救活了,大脑的损伤仍不可逆,溺水者也可能成为植物人。
而更残酷的是,获悉险情后,救援队队员常常要花比4分钟多上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时间才能到达救援现场。到那时,他们能做的,只有遗体打捞工作。
容易错过的黄金救援期似乎在无声地述说着,预防溺水比溺水救援更為有效。
织密防溺水的“防护网”
“要不是别人及时发现,说不定出什么事呢。”回想起几天前的经历,家住綦江区中峰镇的霍阿姨仍心有余悸。
那天,霍阿姨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让她赶紧来清溪河边,她的孙子正在河里玩水。
给霍阿姨打电话的人名叫陈剑,是綦江区聘请的一名校外防溺水安全信息员。半个小时前,他在清溪河边巡查时,发现一名学生正在河里玩水。
陈剑见状,赶紧上前制止该学生的行为,并想办法联系到了霍阿姨。
陈剑主动作为的背后,是身为校外防溺水安全信息员的责任感使然。
为预防溺水事故发生,綦江区采取聘请校外防溺水安全信息员的形式,最大程度保障学生的暑期安全。
綦江区教育委员会安保科科长李罡介绍:“信息员多为水域附近的住户,他们负责对水域附近的青少年儿童进行防溺水安全宣传,对私自下河塘游泳、洗澡、戏水等学生进行劝导,一经发现就要及时劝阻并将情况告知学校和学生家长。”
一起起溺亡悲剧,是一个个惨痛的教训。青少年儿童安全教育这堂课,各方需携手齐上阵。
为织密防溺水的“安全防护网”,今年3月底,重庆市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就已经在全市启动。
“当前,我市已经进入高温时节,学生溺水事故也进入易发、高发时段。”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邓沁泉称。
加强隐患排查整治,相关部门主动对易溺水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整改;加强各类水域巡查守护,在重点时段和重点部位,组织专人加强安全巡查守护;增设各类防护设施设备,在防溺水重点区域张贴醒目的防溺水警示标志标语,加装防护设施……一系列措施陆续推进。
然而,即便如此,学生溺亡事故还是时有发生,难道防溺水真的是个无解的难题吗?
绷紧防溺水的“安全弦”
针对这个难题,李文、陈怡然两位老师在经过长时间调研后发出倡议,他们认为:目前的防溺水措施,“堵”的工夫很大、“疏”的力度太小,真正治本的办法是教会孩子游泳。
其实,在重庆,已经有不少学校探索开设游泳课:永川区萱花小学把香海温泉作为学校游泳基地,由游泳专职教师在这里对孩子们进行悉心指导;合川区巴蜀小学借助现有教学条件与社区资源,利用校内游泳池和御龙湾社区恒温游泳馆,向全校学生开设游泳课程等。
但是,我们也应当注意到,目前开设游泳课的学校都是基础条件较好、经济实力较强的学校。
对于偏远农村地区的学校来说,在那里可能连标准的跑道都没有,何来场地修建游泳池,而且修建游泳池还会产生其他问题——资金从哪里来?谁来管护?学校的老师能否教好游泳课?是否聘请专业人员保障学生安全?
而且有不少网友认为,学会游泳并不能从“根”上解决问题,因为游泳课上教授的技巧在流动的、透明度不高的江河里用处不大,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底气和好奇心,导致溺亡事故的发生。
所以在“疏”尚未普及之前,提高安全意识和认识到溺水的危险性,才是防溺水的有效途径。
其实,针对溺水的安全教育,最重要的是在学生和家长心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不私自下水游泳成为一种自主行为。而且安全教育做得好,学生之间还能形成互相监督机制,只要有一个人下水,老师、家长很快就能知道。
此外,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不能只是警告不能下水,还必须告诉他们遇到溺水如何自救,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盲目施救过程中发生多人溺亡的悲剧。
如果不重视安全教育,怀有侥幸心理,那代价必定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7月1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3名初中女学生在濛江河游泳时,不幸全部溺亡;7月18日,贵州省从江县,6名青少年结伴到龙图河游泳时,不慎溺水,经现场全力救治,其中2人身体已无大碍,但另外4人不幸溺亡……
这样的事故清单,每年都可以列很长。溺亡,年年在预防,年年却又在发生。
针对这些令人心痛的溺亡事故,重庆市潼南区玉溪初级中学教师李文、陈怡然向中共重庆市委党建门户七一客户端发来《农村中小学生溺亡事故频发,两位农村中学教师的紧急建议》,提出防溺水的相关思考。
危害生命的“第一杀手”
溺水,几乎是悄然发生的。
在这几分钟里,溺水者既不能扯着嗓子喊救命,更不会不停地在水中扑腾。
实际上,一个人刚溺水的时候,他的四肢已经不听使唤了,但大脑意识还非常清醒,会本能地将双臂伸到两侧,试图抓住一些救援设备。这个过程极其短暂,甚至不到一分钟。随后,溺水者会进入实际的溺水状态。
因为超高的致死率和频发率,成年人在溺水时,都会如临大敌,更别谈是脆弱的青少年儿童了。据中国疾控中心和全球儿童安全组织共同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2010-2015)显示:1岁至14岁青少年儿童伤害死亡的三大原因中,溺水占50%。
毫无疑问,溺水已经成为中国青少年儿童遭到伤害甚至死亡的罪魁祸首,而且据统计,溺水的事故多数发生在暑假期间的农村。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江河、湖泊、水库、堰塘、蓄水池等交叉分布。伴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溺水的危险也悄悄地靠近。
去年,潼南区曾发生过这样一起令人痛心的事故。
2020年6月21日,潼南区米心镇8名小学生结伴至附近河滩玩耍。其间,1名学生不慎失足落水,其余7名学生前去施救,一并落水。经全力搜救,8名落水学生在全部被打捞出水时,均已无生命体征。
这一天,7个家庭失去了他们的孩子。其中一个家庭,更是痛失两个孩子。
一位学生的爷爷追悔莫及,他流着眼泪说:“我当时不知道他们要去江边,不然我肯定不让他们去。”
经常在该区域钓鱼的村民杨大爷也唉声叹气:“只要天气不是特别恶劣,周末我一般都会在那里钓鱼,但恰好那天我去镇上赶场了,不然我看见了肯定会去救。”
容易错过的黄金救援期
合川区蓝天救援队参与过不少溺水救援任务。队员石运第一次出勤,就是到荣昌区参与执行相关任务。
那是2018年夏季的一天,石运回忆道:“一个十几岁的初中男生暑假期间下河游泳,结果不慎溺水。”由于当地没有蓝天救援队,孩子家长便向拥有专业水下设备和技能的合川区蓝天救援队求助。
接到任务后,石运和队友们立即出发,当天下午就赶到了现场。
“即使是专业人员,贸然下水也面临着危险。”石运称,他们参与救援需要严格穿戴个人救护装备,比如救生衣,如果乘坐冲锋舟还需要佩戴头盔,“不能说会游泳,就可以随心所欲”。
忙碌到晚上10点多,救援队队员才将该男生的遗体打捞上岸。
石运叹了一口气,缓缓地说:“当时看到男生家属悲痛不已,我也很心酸。我们能让这个早逝的生命‘回家’,也算是最后的安慰了。”
对石运来说,在各种救援任务中,溺水救援的成功率最低。
溺水发生的前4分钟是黄金救援期,一旦时间过长,即使救活了,大脑的损伤仍不可逆,溺水者也可能成为植物人。
而更残酷的是,获悉险情后,救援队队员常常要花比4分钟多上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时间才能到达救援现场。到那时,他们能做的,只有遗体打捞工作。
容易错过的黄金救援期似乎在无声地述说着,预防溺水比溺水救援更為有效。
织密防溺水的“防护网”
“要不是别人及时发现,说不定出什么事呢。”回想起几天前的经历,家住綦江区中峰镇的霍阿姨仍心有余悸。
那天,霍阿姨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让她赶紧来清溪河边,她的孙子正在河里玩水。
给霍阿姨打电话的人名叫陈剑,是綦江区聘请的一名校外防溺水安全信息员。半个小时前,他在清溪河边巡查时,发现一名学生正在河里玩水。
陈剑见状,赶紧上前制止该学生的行为,并想办法联系到了霍阿姨。
陈剑主动作为的背后,是身为校外防溺水安全信息员的责任感使然。
为预防溺水事故发生,綦江区采取聘请校外防溺水安全信息员的形式,最大程度保障学生的暑期安全。
綦江区教育委员会安保科科长李罡介绍:“信息员多为水域附近的住户,他们负责对水域附近的青少年儿童进行防溺水安全宣传,对私自下河塘游泳、洗澡、戏水等学生进行劝导,一经发现就要及时劝阻并将情况告知学校和学生家长。”
一起起溺亡悲剧,是一个个惨痛的教训。青少年儿童安全教育这堂课,各方需携手齐上阵。
为织密防溺水的“安全防护网”,今年3月底,重庆市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就已经在全市启动。
“当前,我市已经进入高温时节,学生溺水事故也进入易发、高发时段。”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邓沁泉称。
加强隐患排查整治,相关部门主动对易溺水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整改;加强各类水域巡查守护,在重点时段和重点部位,组织专人加强安全巡查守护;增设各类防护设施设备,在防溺水重点区域张贴醒目的防溺水警示标志标语,加装防护设施……一系列措施陆续推进。
然而,即便如此,学生溺亡事故还是时有发生,难道防溺水真的是个无解的难题吗?
绷紧防溺水的“安全弦”
针对这个难题,李文、陈怡然两位老师在经过长时间调研后发出倡议,他们认为:目前的防溺水措施,“堵”的工夫很大、“疏”的力度太小,真正治本的办法是教会孩子游泳。
其实,在重庆,已经有不少学校探索开设游泳课:永川区萱花小学把香海温泉作为学校游泳基地,由游泳专职教师在这里对孩子们进行悉心指导;合川区巴蜀小学借助现有教学条件与社区资源,利用校内游泳池和御龙湾社区恒温游泳馆,向全校学生开设游泳课程等。
但是,我们也应当注意到,目前开设游泳课的学校都是基础条件较好、经济实力较强的学校。
对于偏远农村地区的学校来说,在那里可能连标准的跑道都没有,何来场地修建游泳池,而且修建游泳池还会产生其他问题——资金从哪里来?谁来管护?学校的老师能否教好游泳课?是否聘请专业人员保障学生安全?
而且有不少网友认为,学会游泳并不能从“根”上解决问题,因为游泳课上教授的技巧在流动的、透明度不高的江河里用处不大,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底气和好奇心,导致溺亡事故的发生。
所以在“疏”尚未普及之前,提高安全意识和认识到溺水的危险性,才是防溺水的有效途径。
其实,针对溺水的安全教育,最重要的是在学生和家长心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不私自下水游泳成为一种自主行为。而且安全教育做得好,学生之间还能形成互相监督机制,只要有一个人下水,老师、家长很快就能知道。
此外,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不能只是警告不能下水,还必须告诉他们遇到溺水如何自救,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盲目施救过程中发生多人溺亡的悲剧。
如果不重视安全教育,怀有侥幸心理,那代价必定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