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我国湖北钉螺(腹足纲:麂眼螺超科:圆口螺科)不稳定螺群内的遗传变异及作为不稳定螺群在哈笛-温伯期望值中的变化.[方法]同工酶用微量水平淀粉胶电泳进行研究.两次采集于同一地点的同工酶数据按实验时间平均分成4部分,每个部分研究34个位点,每个位点研究72~180个钉螺.[结果]4个部分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平均1.5~1.9个;多态位点率38.2%~17.6%.平均杂合率低:0.033~0.049与哈笛-温伯期望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去除第一部分的10个位点11个等位基因,多态位点数从19个降至10个.5个有数量较多等位基因的位点与哈笛-温伯期望值有显著性差异.Nei氏与Wright氏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03±0.001和0.054±0.006.[结论]①在早期实验,最初的结果记录中有差错.此差错不能重复.②早期的差错发生在记录位点和较少出现的交互位点上.但这些差错对遗传距离无影响.③Wright氏遗传距离用于相对比较接近的群体的研究.4个部分间,Nei氏遗传距离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次采集的螺群Wright氏遗传距离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原因是长江每年的洪水引起不同地点的钉螺混杂.④主要多态位点不在哈笛-温伯期望值中,与预期的不稳定螺群模型一致.⑤研究种群遗传学和寻找相对较少的等位基因时,个体数量必须达到25个或25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