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对教材的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这一认识过程,只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不能取而代之。在阅读教学中,更应该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章的内涵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己体会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只有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个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方面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在灵活多样的朗读中激活自主学习意识
“读”是实施学生自主阅读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课堂中必须要有“读”这个环节。作品中的语言包含着丰富的信息、深刻的哲理、炽热的情感、深远的意境、缤纷的画面……这些都隐含在语言材料中,是一种隐性的潜在的东西。课堂上,要让学生进行有情味的朗读、有思味的默读、有韵味的赏读、有深味的诵读。《春》中对春天全图景的细腻刻画,刘白羽在《日出》中对新祖国热情的讴歌,舒婷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沸腾的血液无不在读中得到进一步领悟。通过朗读、默读,范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美读、精读、品读、赏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材料,促进知识的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能。通过读,使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全身心地投入课文中,与作品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在“读”中循路入境,与作品人物同行,与作者心灵同在;在“读”中体味文本的情理,领悟作品的内涵,感受心灵的震撼。
二、在开放性课堂中提供自主展示的舞台
“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融洽的师生关系,必然为学生展示独特的阅读感受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提供良好的条件。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敢想敢说、敢为,才能对阅读的内容作出个性化的反应。如果课堂沉闷,师生关系紧张,教师主宰课堂,“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学生的思维被禁锢,没有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又怎能充分发挥出自主学习的作用呢?
因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在教学中提倡质疑问难,提倡争辩,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允许保留意见,对学生给予鼓励和肯定,创设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互相交流,互相鼓励,把微笑和赞誉作为联系的纽带。课堂活跃了,师生平等了,在这样的环境中,还有谁担心说错了会被别人笑话呢?还有谁不敢、不愿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展示出来呢?
三、在新型课堂模式中充分展示阅读感受
传统的课堂模式是教师设计好的一套程序,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在学习。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管学生有没有兴趣,能力是否达得到,都必须在教师引导下思考作出回答。这样的课堂模式,虽有时也能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感受、体验等,但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机会被剥夺,不可能充分展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我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把整个课堂分三个部分: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点拨。在各部分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生生互动,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和时间畅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在“教师引导点拨”这一部分,问题的设置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或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中,学生对阅读内容中感兴趣的、有深刻感受经验的地方可作出个性化的反应,并有机会把这些反应展示出来,学生独特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师在整个课堂中,真正成了组织者、促进者和参与者,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不再是教师牵着鼻子走,而是自己主动地参与学习探究,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在课堂评价中激励学生的自主展示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展示自己的独特感受以后,教师应采用恰当的形式及时、灵活、客观加以评价,保护和肯定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 学生互评。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的评价也是不可忽视的。学生互评可以使学生的思想发生交锋,碰撞出新的火花,又可以大大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自己的展示引起同学的重视和争论,本身就使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如在学习《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时,有位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以后提出:“钱塘湖春行”可改为“钱塘湖春游”,理由是这是一篇写春天景色的诗。这是该同学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值得肯定。可问题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学生评价和争执。有的同学认为,“春行”说明作者路过钱塘湖被其景色所吸引而写的,如果改为“春游”说明作者是专程来游钱塘湖的,这样一改就与实际情况不相符了。有的同学又提出相反的意见。这样一来,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在评价和交锋过程自主学习的意识也激发出来了。
2 教师评价。教师评价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激发和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自主阅读的评价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评价时不能“一刀切”。如在学习《猫的故事》一文时,学生初读课文以后,我要求学生在“这是一只___的猫”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发表你对文章的阅读感受。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很多:有的认为这只猫是一个愚蠢的猫;有的认为它是一个聪明的猫;有的认为猫是一只称职的猫;有的认为猫是一只充满爱心的猫……对于这众多的感受和体验,只要学生能言之成理,教师就应该加以肯定,不能依照教师的“成见”,来个“一刀切”,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第二,教师对学生的自主阅读必须作积极的评价,多鼓励,多赞赏,不要轻易否定,即使是学生不成熟的,有时甚至是幼稚的看法,都要加以保护和引导,不要求全责备。
第三,教师的评价要客观、公正,要有分寸。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并不是说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该肯定的要肯定,该否定的要否定,不能要求只要敢说、能说,就赞赏有加,不置可否。这样一来,不但教师的作用没有发挥,学生也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地投入情感,主动展示自己的阅读感受,创造性地理解文本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以达到语文要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真正提高学生的品味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一、在灵活多样的朗读中激活自主学习意识
“读”是实施学生自主阅读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课堂中必须要有“读”这个环节。作品中的语言包含着丰富的信息、深刻的哲理、炽热的情感、深远的意境、缤纷的画面……这些都隐含在语言材料中,是一种隐性的潜在的东西。课堂上,要让学生进行有情味的朗读、有思味的默读、有韵味的赏读、有深味的诵读。《春》中对春天全图景的细腻刻画,刘白羽在《日出》中对新祖国热情的讴歌,舒婷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沸腾的血液无不在读中得到进一步领悟。通过朗读、默读,范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美读、精读、品读、赏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材料,促进知识的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能。通过读,使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全身心地投入课文中,与作品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在“读”中循路入境,与作品人物同行,与作者心灵同在;在“读”中体味文本的情理,领悟作品的内涵,感受心灵的震撼。
二、在开放性课堂中提供自主展示的舞台
“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融洽的师生关系,必然为学生展示独特的阅读感受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提供良好的条件。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敢想敢说、敢为,才能对阅读的内容作出个性化的反应。如果课堂沉闷,师生关系紧张,教师主宰课堂,“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学生的思维被禁锢,没有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又怎能充分发挥出自主学习的作用呢?
因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在教学中提倡质疑问难,提倡争辩,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允许保留意见,对学生给予鼓励和肯定,创设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互相交流,互相鼓励,把微笑和赞誉作为联系的纽带。课堂活跃了,师生平等了,在这样的环境中,还有谁担心说错了会被别人笑话呢?还有谁不敢、不愿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展示出来呢?
三、在新型课堂模式中充分展示阅读感受
传统的课堂模式是教师设计好的一套程序,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在学习。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管学生有没有兴趣,能力是否达得到,都必须在教师引导下思考作出回答。这样的课堂模式,虽有时也能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感受、体验等,但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机会被剥夺,不可能充分展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我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把整个课堂分三个部分: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点拨。在各部分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生生互动,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和时间畅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在“教师引导点拨”这一部分,问题的设置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或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中,学生对阅读内容中感兴趣的、有深刻感受经验的地方可作出个性化的反应,并有机会把这些反应展示出来,学生独特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师在整个课堂中,真正成了组织者、促进者和参与者,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不再是教师牵着鼻子走,而是自己主动地参与学习探究,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在课堂评价中激励学生的自主展示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展示自己的独特感受以后,教师应采用恰当的形式及时、灵活、客观加以评价,保护和肯定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 学生互评。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的评价也是不可忽视的。学生互评可以使学生的思想发生交锋,碰撞出新的火花,又可以大大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自己的展示引起同学的重视和争论,本身就使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如在学习《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时,有位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以后提出:“钱塘湖春行”可改为“钱塘湖春游”,理由是这是一篇写春天景色的诗。这是该同学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值得肯定。可问题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学生评价和争执。有的同学认为,“春行”说明作者路过钱塘湖被其景色所吸引而写的,如果改为“春游”说明作者是专程来游钱塘湖的,这样一改就与实际情况不相符了。有的同学又提出相反的意见。这样一来,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在评价和交锋过程自主学习的意识也激发出来了。
2 教师评价。教师评价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激发和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自主阅读的评价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评价时不能“一刀切”。如在学习《猫的故事》一文时,学生初读课文以后,我要求学生在“这是一只___的猫”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发表你对文章的阅读感受。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很多:有的认为这只猫是一个愚蠢的猫;有的认为它是一个聪明的猫;有的认为猫是一只称职的猫;有的认为猫是一只充满爱心的猫……对于这众多的感受和体验,只要学生能言之成理,教师就应该加以肯定,不能依照教师的“成见”,来个“一刀切”,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第二,教师对学生的自主阅读必须作积极的评价,多鼓励,多赞赏,不要轻易否定,即使是学生不成熟的,有时甚至是幼稚的看法,都要加以保护和引导,不要求全责备。
第三,教师的评价要客观、公正,要有分寸。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并不是说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该肯定的要肯定,该否定的要否定,不能要求只要敢说、能说,就赞赏有加,不置可否。这样一来,不但教师的作用没有发挥,学生也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地投入情感,主动展示自己的阅读感受,创造性地理解文本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以达到语文要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真正提高学生的品味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