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合并先天性右侧膈肌缺损行肝部分切除术一例

来源 :临床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chaowen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男性,55 岁.体检发现肝肿物9 天于2020年4月19 日入院.病人于9 天前行腹部超声检查发现肝内占位,约3.0 cm ×2.5 cm,无发热,无腹痛,无呼吸不适.有糖尿病病史多年,否认肝炎病史,无外伤史,无吸烟饮酒史.体格检查:呼吸频率正常,右肺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减弱,右肺叩诊浊音、听诊未闻及啰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上下界叩诊不满意.胸部CT检查:双侧胸廓对称,右侧膈肌抬高,右肺组织缩小、膨胀不良(图1).肝胆增强 MR:肝脏形态改变,肝硬化,间位结肠,胆囊结石(图2);肝S6段可见一占位影,约3.3 cm ×2.2 cm,考虑肝细胞癌可能性大(图3).初步诊断:原发性肝癌可能性大,伴肝脏形态改变,肝硬化;胆囊结石;膈肌抬高?糖尿病.考虑原发性肝癌可能性大,中国肝癌临床分期Ⅰa期,首选手术治疗[1].术前肺功能检查提示:重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功能障碍、弥散功能轻度障碍.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H3F3A基因突变及H3.3 G34W蛋白表达在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B)中的情况及其诊断意义.方法 收集34例GCTB和40例富含破骨样巨细胞的肿瘤(软骨母细胞瘤10例,富于巨细胞骨肉瘤3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0例,非骨化性纤维瘤15例).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H3.3 G34W蛋白表达,采用荧光PCR-毛细管电泳测序法检测H3F3A基因突变.并对两种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4例GCTB中32例
肠外营养(PN)被广泛应用于早产儿,是预防营养缺乏相对安全的手段.欧洲儿科胃肠病学、肝病学和营养协会、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欧洲儿科研究学会和中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在关于儿童PN的最新指南中均指出,静脉注射用脂肪乳剂(IVLE)是新生儿PN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研究通过回顾IVLE的发展,以及检索近年来使用营养支持的新生儿临床试验研究,分析了PN中不同类型脂肪乳剂的使用情况,以评估不同脂肪乳剂的选择对新生儿患者临床结局可能带来的不同影响.
目的 探讨芒柄花黄素(formononetin,FMN)对喉癌TU686细胞生长、增殖、凋亡及p53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应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FMN对喉癌TU686细胞活性的影响,筛选合适剂量;克隆形成法检测细胞克隆形成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及PCNA的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试剂盒检测氧化应激标志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West
目的 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SDF-1)及其受体CXCR4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C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SDF-1/CXCR4在C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SDF-1和CXCR4蛋白在158例CSCC、32例鲍温病(Bowen\'s disease,BD)、15例癌旁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
术中快速冷冻病理技术是病理科常规技术操作之一,因其诊断快速、准确而颇受临床医师的认可.北方地区冬季干燥,大部分医院病理科技师在切片过程中产生静电,切片后进行贴片时,组织切片在静电作用下吸附在玻片上,造成贴片后组织出现皱缩、粘连甚至断裂现象,影响制片效果及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本科室对术中快速冷冻的全流程进行探讨和实践,发现一种减少术中冷冻贴片过程中玻片静电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α(fibroblast activating protein-α,FAP-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PS法检测FAP-α在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黏膜组织、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FAP-α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FAP-α高表达组75例,FAP-α低表达组4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FAP-α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黏膜组织、癌旁组织、腺瘤组织(P<0.05),FAP-α高表达组的淋巴结转移和脉管侵犯比
目的 探讨胸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PD-L1在胸腺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原发性胸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PD-L1表达、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1例原发性胸腺鳞状细胞癌中,男性28例,女性13例,发病年龄9~74岁,中位年龄58岁,发病高峰年龄50~59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咳嗽等,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CT示前纵隔或前上纵隔占位,肿瘤最大径1.0~12.0 cm.免疫表型:CD117(41/41)、CD5(39/41)、PD-L1(34/4
患儿男童,9 岁,因打闹后反复出现四肢乏力2 个月余入院.当地医院头颅MRI示T4-10 水平硬膜外血肿伴T6-8段胸髓损伤可能;我院腹部CT增强扫描示脾脏及脾门区占位,增强后不均匀强化,与胰尾分界不清.遂行脾脏肿瘤切除+胰腺部分切除术,手术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
目的 探讨SAMD9L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35例DLBCL中SAMD9L的表达,分析SAMD9L表达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反应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SAMD9L表达与患者年龄(P=0.049)、B症状(P=0.003)、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P=
Loncastuximab Tesirine-lpyl(商品名Zynlonta)是靶向CD-19的抗体偶联药物.2021年4月23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抗体偶联药物Loncastuximab Tesirine-lpyl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并正在开发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本文从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动力学、临床疗效评价、安全性评价、用法用量等方面对Loncastuximab Tesirine-lpyl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