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工程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一)履行合同不严,造价控制不力。工程经过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编标,按法定程序,通过公开、公平方式招标、评标、定标,对于一般项目,施工单位的中标价即可作为竣工结算价,如有变更,签证应按招标文件或合同中相关条款结算。然而,目前仍有不少工程经招投标后,在承发包合同签订时,有在合同中再次约定按实结算的情况,这样。招投标只起到了确定施工单位的作用。工程造价不按招投标文件规定下浮,或擅自少下浮的情况就屡屡出现。
(二)签证混乱,人为增加造价。在跟踪审计时我们发现,工程施工时,部分建设单位现场管理人员及工程监理人员工作中随意性大,常以隐蔽工程处理、误工、抢工、复杂工艺、特殊材料等方式随意追加工程造价。有些基础设施项目的填方工程,施工单位报出的决算所依据的地面标高远高于设计地面标高,而现场监理人员居然签字认可。
(三)施工设计不周,工程造价失控。有些工程因设计不周,造成施工中设计变更多,现场签证多,工程中标价与实际造价相去甚远的情况。加上施工现场管理不严,工程计价多估冒算就更加严重。
(四)取费标准多高套。现行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是按工程类别分门别类、单出独算。然而有些施工单位在编制工程决算时,采取高套、错套定额,重复计算工程量,多计材料价差,提高取费标准等方法,把装饰、土建、安装等费用较低的工程套成费用较高的修缮等定额,将新建工程套用过去的定额,从中套取设备价差,提高工程造价,牟取非法利益。
(五)施工合同不规范,造成计价严重失控。合同条款不严肃、不规范,给工程决算留下诸多漏洞,也是引起工程计价多估冒算严重失实的重要原因。有些施工单位在签订合同时,将工程造价一次性包死,给自己是留下了足够的余地和计价空间,但给审计部门增加了工作难度;还有一些项目虽然签定了施工合同,但合同本身不严不细,漏洞较大,项目施工既没有双方签证,又没有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只在合同中约定以审计报告为准,把施工决算工作全部推给了审计部门。增加了审计部门的工作量,也给工程结算造价审核带来了难度和风险。
(六)材料价格套高,工程价款攀升。由于建筑材料市场价格变化较大,预算价格严重偏离了实际价格,少数材料价格信息价甚至高出实际价格的50%左右。由于有的项目工期较长,有的施工单位根据自己需要,多按价格高的时点跨期高套,造成了工程价格的总体攀升。
二、原因分析
一是法制观念淡薄。部分施工单位领导及专业技术人员法制观念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合同一旦签定,不能随意变更,若要变更,必须经双方同意并签证,否则就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二是自私自利思想严重。有些施工单位的领导为了获取较大的利润空间,利用各种客观原因,夸大决算与预算的差异,从中谋取利益。
三是监控力度不够。从招投标到合同鉴定,再到造价决算,一些环节监控不到位,造成了履行合同不严,合同条款不规范,随意性大。
三、对策及建议
在加强对施工单位教育管理,政府相关部门严格监管,规范招投标等制度的同时,审计机关要加大监督力度,在工程造价审计中严把“五关”:
(一)查投标承诺的让利是否到位,严把合同履行关。审计人员要对涉及到工程造价的合同条款研究透彻,对招投标时的让利承诺是否到位应重点审计,必要时应从招投标环节开始介入审计。
(二)查工程量的真实性,严把工程量计算关。严格按照各专业定额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逐项核对,以工程竣工图及施工现场为依据,看有无多算、重算、冒算和错算现象。要把竣工图的“死数据”与施工现场调查了解的“活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挤出工程量中的“水份”,确保竣工决算造价的真实性。
(三)查定额子目的工作内容,严把定额套用关。在审计竣工决算套用定额时,注意各专业册的适用范围及使用界限的划分,在参照使用就近定额时,应防止高套定额子目,造成重复计算。审计人员除了熟悉预算定额外,还应熟悉竣工图内容及工程施工实际情况,把好定额套用审计关。
(四)查材料单价,严把材料费用关。审核材料单价应以施工图指定的材料品种、型号、规格为计算依据,执行国家统一的当期材料消耗定额及有关运杂费率、采保费率等规定,防止因材料品质、档次的不同而随意调高材料单价,更不能单凭“发票”定价。
(五)查签证单的真实性,严把现场签证关。在工程造价审计过程中,不但要对施工图设计的内容到现场进行核实,而且还要对签证上增加的内容与实际施工的内容进行核实,以便准确地核定工程量。对于隐蔽工程签证,要标明被隐蔽部位、工作量及质量情况。对于图纸以外的现场签证,要审核签证的时间、地点、事由、几何尺寸或原始数量,避免出现随意增大签证工作量,伪造资料、巧立名目,人为虚增签证费用的现象。
(一)履行合同不严,造价控制不力。工程经过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编标,按法定程序,通过公开、公平方式招标、评标、定标,对于一般项目,施工单位的中标价即可作为竣工结算价,如有变更,签证应按招标文件或合同中相关条款结算。然而,目前仍有不少工程经招投标后,在承发包合同签订时,有在合同中再次约定按实结算的情况,这样。招投标只起到了确定施工单位的作用。工程造价不按招投标文件规定下浮,或擅自少下浮的情况就屡屡出现。
(二)签证混乱,人为增加造价。在跟踪审计时我们发现,工程施工时,部分建设单位现场管理人员及工程监理人员工作中随意性大,常以隐蔽工程处理、误工、抢工、复杂工艺、特殊材料等方式随意追加工程造价。有些基础设施项目的填方工程,施工单位报出的决算所依据的地面标高远高于设计地面标高,而现场监理人员居然签字认可。
(三)施工设计不周,工程造价失控。有些工程因设计不周,造成施工中设计变更多,现场签证多,工程中标价与实际造价相去甚远的情况。加上施工现场管理不严,工程计价多估冒算就更加严重。
(四)取费标准多高套。现行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是按工程类别分门别类、单出独算。然而有些施工单位在编制工程决算时,采取高套、错套定额,重复计算工程量,多计材料价差,提高取费标准等方法,把装饰、土建、安装等费用较低的工程套成费用较高的修缮等定额,将新建工程套用过去的定额,从中套取设备价差,提高工程造价,牟取非法利益。
(五)施工合同不规范,造成计价严重失控。合同条款不严肃、不规范,给工程决算留下诸多漏洞,也是引起工程计价多估冒算严重失实的重要原因。有些施工单位在签订合同时,将工程造价一次性包死,给自己是留下了足够的余地和计价空间,但给审计部门增加了工作难度;还有一些项目虽然签定了施工合同,但合同本身不严不细,漏洞较大,项目施工既没有双方签证,又没有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只在合同中约定以审计报告为准,把施工决算工作全部推给了审计部门。增加了审计部门的工作量,也给工程结算造价审核带来了难度和风险。
(六)材料价格套高,工程价款攀升。由于建筑材料市场价格变化较大,预算价格严重偏离了实际价格,少数材料价格信息价甚至高出实际价格的50%左右。由于有的项目工期较长,有的施工单位根据自己需要,多按价格高的时点跨期高套,造成了工程价格的总体攀升。
二、原因分析
一是法制观念淡薄。部分施工单位领导及专业技术人员法制观念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合同一旦签定,不能随意变更,若要变更,必须经双方同意并签证,否则就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二是自私自利思想严重。有些施工单位的领导为了获取较大的利润空间,利用各种客观原因,夸大决算与预算的差异,从中谋取利益。
三是监控力度不够。从招投标到合同鉴定,再到造价决算,一些环节监控不到位,造成了履行合同不严,合同条款不规范,随意性大。
三、对策及建议
在加强对施工单位教育管理,政府相关部门严格监管,规范招投标等制度的同时,审计机关要加大监督力度,在工程造价审计中严把“五关”:
(一)查投标承诺的让利是否到位,严把合同履行关。审计人员要对涉及到工程造价的合同条款研究透彻,对招投标时的让利承诺是否到位应重点审计,必要时应从招投标环节开始介入审计。
(二)查工程量的真实性,严把工程量计算关。严格按照各专业定额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逐项核对,以工程竣工图及施工现场为依据,看有无多算、重算、冒算和错算现象。要把竣工图的“死数据”与施工现场调查了解的“活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挤出工程量中的“水份”,确保竣工决算造价的真实性。
(三)查定额子目的工作内容,严把定额套用关。在审计竣工决算套用定额时,注意各专业册的适用范围及使用界限的划分,在参照使用就近定额时,应防止高套定额子目,造成重复计算。审计人员除了熟悉预算定额外,还应熟悉竣工图内容及工程施工实际情况,把好定额套用审计关。
(四)查材料单价,严把材料费用关。审核材料单价应以施工图指定的材料品种、型号、规格为计算依据,执行国家统一的当期材料消耗定额及有关运杂费率、采保费率等规定,防止因材料品质、档次的不同而随意调高材料单价,更不能单凭“发票”定价。
(五)查签证单的真实性,严把现场签证关。在工程造价审计过程中,不但要对施工图设计的内容到现场进行核实,而且还要对签证上增加的内容与实际施工的内容进行核实,以便准确地核定工程量。对于隐蔽工程签证,要标明被隐蔽部位、工作量及质量情况。对于图纸以外的现场签证,要审核签证的时间、地点、事由、几何尺寸或原始数量,避免出现随意增大签证工作量,伪造资料、巧立名目,人为虚增签证费用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