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ghter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可盲目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分析学生的心理,采用新颖的模式教学,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增强师生的互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建一个快乐的课堂。
  一、合理设计课堂环节
  合理的设计课堂环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课堂中尤其是设计导入的时候,新颖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动脑能力和逻辑性思维,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导入是教学的重要的环节,当设计好教学导入之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带领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通过一堂课的学习,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教师可以深化主题,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先制作几张本节课的幻灯片,让学生观看。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几幅图片讲述的是什么,然后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接下来教师可以对学生说:“为了验证大家的观点,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节课。”这样的导入能够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就抓住学生的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来分角色朗读表演,等学生表演完毕,再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本节课的重要内容、中心思想。教师也可以设置几个小问题,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并且说出自己的观点。比如:在文中都谁欺骗了皇帝?他们为什么要行骗?读了本篇文章你的感受是什么?这几个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继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中,大部分的学生都有一个心理,喜欢哪科老师就会喜欢上他的课,这种爱屋及乌的现象并不少见。所以,教师在提高自己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师生关系的培养,在课堂下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课堂教学时就能够让课堂氛围更融洽,学生也会对课堂内容更感兴趣。
  传统的语文课堂通常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与学生之间通常是学生听从老师的关系,学生与教师之间并没有达到和谐相处、互相尊重。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学生的主体地位显现的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多加关注学生的个人观点,针对于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但同时教师的主导地位也不能忽视。由此可见,要想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那么,教师为了更了解学生就需要和学生之间加强交流互动,真正地从学生出发,当学生有心理变化时,注意与学生沟通,在课堂授课时,照顾到整体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中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中做到民主和谐,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束缚学生的思想,学生需要鼓励和被认可,如果教师能够做到这些,相信就可以和学生之间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教师得到学生的喜爱,教师对学生也多一份了解,在课堂中就会更有默契,课堂的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要求充分体现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所以传统的讲授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应用新颖的教学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的教学手段也变得多样。比如:多媒体的应用、课堂讨论的引入,都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并且能够吸引学生,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例如:学习《最后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幻灯片的形式来讲授课文,这样学生就能集中注意力。再让学生分段朗读,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等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了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那是“最后一课”。相信很多学生在学过课文后,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可以搜集学生的观点,在锻炼学生的动脑能力的同时,掌握学生对文章的了解程度,也便于教师教学下一步的实行。分组讨论模式是现在很多课堂中都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不但方式新颖,而且能够改变以往枯燥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和老师能互相交流沟通,也拉进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感情。语文课文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文章的重难点,还需要学生通过学习有自己的感悟,分析文章时能投入自己的情感,这样,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作文写作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探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这不仅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也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江苏泰兴市城东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四课《湖心亭看雪》选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陶庵梦忆》。短短不到200字却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构成了一幅天然的水墨画。文笔清新、浑然天成。尤其让人称道的是一个“痴”字画龙点睛,让众多语文教师在教授此篇时作为重点来突破主人公张岱的形象,而笔者认为这个“痴”字不仅仅指的是张岱一人,《湖心亭看雪》共三个“痴”人形象。  张岱,痴情的人。
一、课题及教学难点  《氓》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出自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而《氓》又是其中的一篇著名的爱情诗,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爱情观的好教材。因此,如何把握尺度,掌控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分析女主人公被遗弃的原因(这也是重点)。  (2)能力目标:通过教师引导,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讨的能力。  (3)情感目标:探讨古今中外女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在实际作文教学中,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普遍内容空泛,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感。材料贫乏,是学生作文水平无法提高的重要原因。这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恼,是源于他们没有贴近生活,缺少厚重的文化积淀,不善于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所致。挖掘乡土文化资源,使乡土文化与作文教学有效地融合起来,是改变这种状况的突破点。  一、乡土文化的内涵及开发和利用的意义  乡土文
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在学生文化内涵的建设、文化的提升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在各类因素的作用下,高中学生缺乏文化修养的问题已经日渐紧张。增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合,能够让学生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本质的方面建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增强学生个人学习动机的过程中建立完美的个人品质;在完善个人文化修养的同时自觉过滤各种不良思想的扩散。所以,为了达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完善学生的文化内涵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因此,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二者就成了许多中学语文老师思考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使之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得到优化实现呢?笔者不揣冒昧,在此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把拓展分为五个类型。  一是主题理解上的拓展。这类拓展主要是依据教学内容,寻找同一类主题思想的题材内容。通过比较,达到既让学生深化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又能在同一个平面
文论家刘勰曾言:“论如析薪,贵在破理。”意思说,议论事理,好像是在劈柴,要照着木柴的纹理去劈,才能容易地将木柴劈开。笔者以为,刘勰的这句话对议论文写作提出两点要求。  第一是,议论文写作不能只停留在表面,需要走向深刻。这是文体特征的要求,《高考说明》中对一类卷的要求是“分析深刻、立意独到”。第二,要想将议论文分析深刻,必须找到事理分析的切入口,探索到分析的规律,这样才能容易走向深入。  这两点,对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各国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其具体形式和名称上不甚一致。如欧美国家叫“合作学习”,在前苏联叫“合作教育引”。综合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動。为了提高课堂教
作文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占60分的比重,作文写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考生的成败。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领域。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无论是阅读题还是作文题,都不直接从教材里出。这种看似脱节的现象,让学生有这样一种心理:既然高考不考教材内容,我也没必要用心学习这些课文了。错误的思想导致错误的行动,语文课堂上,很多学生不注意听教师讲课,有的睡觉,有的学习其它科目。一到作文课,就唉声叹气,不知道怎么写。一个
成功的课堂教学既是高效的课堂,同时也是灵动的课堂。所谓灵动课堂是指课堂教学充满灵气、富于动感;充满生机,富有激情,师生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学习效果明显的教学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课堂教学的灵动多变,是每一个教师所应重视的。  一、师生丰富、饱满的热情  充满灵动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结果,师生之间饱满的热情是构成课堂灵动生发的重要条件。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饱满的热情带动
近年来,高校改革尤其是高校"去行政化"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以往的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模式僵化,弊端百出,"去行政化"是大势所趋。那么,高校领导者应如何面对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