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对高等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设置状况的分析,提出省属工科院校信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方案,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教学中。
[关键词]省属院校 信计专业 应用型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周硕(1968- ),男,吉林吉林人,东北电力大学理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科学与工程计算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吉林 吉林 132012)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8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省属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H0817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14-0092-02
一、引言
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新专业目录中将“信息与计算科学”列为一个新的数学类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由原信息专业、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专业、运筹与控制科学专业等相关专业整合、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数学类理科专业。根据新专业目录的说明,该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受到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通过数学建模和系统仿真,能解决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专业设置符合数学类人才的培养战略,符合新世纪国家对应用型和信息类人才的需求。因此,大多数高等院校都设置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一些省属工科高等院校都相继开设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这对于工科高等院校的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省属工科高等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仍基本停留在机械照搬重点工科院校、师范院校、综合大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缺少自己的特色与研究。特别是在目前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大学生就业压力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省属工科高等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定位,相应的课程如何设置,如何培养本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如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能否在省属工科高等院校继续生存与发展的首要问题。
当前我国各高等院校设置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师范院校开设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注重学生教学能力、理论推导能力的培养;第二类,综合性大学开设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理论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三类,重点工科院校开设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注重学生应用数学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上三类专业设置都注重“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三大基础课程的教学,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强计算机语言类、信息类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省属工科高等院校有必要制订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重视实践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从2008年初开始,在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省属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研究”资助下,我们全面实施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我们首先对省属工科高等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研究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使之符合省属工科高等院校科研与教学的需要,同时也使该专业的毕业生能更符合社会的需求标准。更为重要的是为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制订完整、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强实践,重应用,符合“一实两创”(即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特色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大学四年实践教学不间断,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内外实践教学活动,建立有层次、多形式、立体交叉式的实践教学模式。
1.及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工作中加强对人才培养方案中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教学进行改革研究,制订符合省属理工科高等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1)修订了2008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在2008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使用,实践环节的增设效果较好;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部分课程增设了课内实验和课外上机,部分课程减少集中课程设计的学时,转为课内实验和课外上机有机结合,体现了由浅入深、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随时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保证了实践教学的效率和质量。(2)在2008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基础上,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制订完成了2010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原有课程设计的基础上,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增加了课内实验环节,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常态化培养。(3)加强课内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的建设与管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制定各个实践环节的教学大纲、指导任务书、考核标准及答辩要求。由学院、系两级管理,学生办公室与实践基地协助实践教学的正常进行。
2.重视对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培养。加强了数学建模的过程化链条式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与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技写作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同时,培养了一支出色的数学建模指导教师队伍。
采取派出去和请进来两种方式,逐步建设了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了解项目研发和公司经营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
3.突出教学的实践环节设置。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使学生经过实践教学的系统培养,毕业时至少掌握一种从业技能。
一是以建设省特色专业为基础,整合、优化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形成有机的整体,构建实践教学基础链(如图1所示)。
二是依托省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采取公司的管理模式,构建实践教学提高链(如图2所示)。完善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模式建设,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建模培训、软件实践和项目研发的分层次培养。
三是积极进行校企联合,合作培养,使学生实践成果转化为效益,共同指导学生专业实习、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同步),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构建实践教学应用链(如图3所示)。
加强实践基地、软件工作室(学生自主管理)的建设与管理,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积极加强了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为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4.加强学生实践过程的指导。实践教学过程进行得如何,与学生的实践能力、参与程度密切相关。实践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指导为辅助。课内实验前学生应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实验过程中学生单独操作,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提示与指导;结束实验后,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指导教师认真批改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课程设计环节要做好过程化管理,加强辅导答疑,对学生在文献检索、模型建立、算法设计、程序实现与模型求解等方面进行指导。
总之,我们通过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建立了有层次、多形式、立体交叉式的实践教学模式;优化、整合了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使之成为有机、高效的实践教学链;突出了教学的实践环节,使学生经过实践教学链的系统培养,毕业时至少掌握一种从业的技能;加强了对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培养及省大学生创新实践示范基地的建设。
三、结束语
省属工科高等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要有自己的特色,要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充分考虑到如何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学以致用,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要有层次、分步骤地开展,形成一个有序的、高效的贯穿各个实践教学环节(课外实践环节、课程设计、实践基地培养、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的链条。
[参考文献]
[1]高胜哲,董宇峰.加强实践环节研究,促进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J].大学数学,2007,3(1).
[2]白峰杉.办好“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思考及建议[J].大学数学,2003(3).
[关键词]省属院校 信计专业 应用型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周硕(1968- ),男,吉林吉林人,东北电力大学理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科学与工程计算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吉林 吉林 132012)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8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省属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H0817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14-0092-02
一、引言
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新专业目录中将“信息与计算科学”列为一个新的数学类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由原信息专业、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专业、运筹与控制科学专业等相关专业整合、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数学类理科专业。根据新专业目录的说明,该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受到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通过数学建模和系统仿真,能解决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专业设置符合数学类人才的培养战略,符合新世纪国家对应用型和信息类人才的需求。因此,大多数高等院校都设置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一些省属工科高等院校都相继开设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这对于工科高等院校的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省属工科高等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仍基本停留在机械照搬重点工科院校、师范院校、综合大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缺少自己的特色与研究。特别是在目前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大学生就业压力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省属工科高等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定位,相应的课程如何设置,如何培养本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如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能否在省属工科高等院校继续生存与发展的首要问题。
当前我国各高等院校设置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师范院校开设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注重学生教学能力、理论推导能力的培养;第二类,综合性大学开设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理论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三类,重点工科院校开设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注重学生应用数学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上三类专业设置都注重“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三大基础课程的教学,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强计算机语言类、信息类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省属工科高等院校有必要制订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重视实践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从2008年初开始,在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省属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研究”资助下,我们全面实施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我们首先对省属工科高等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研究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使之符合省属工科高等院校科研与教学的需要,同时也使该专业的毕业生能更符合社会的需求标准。更为重要的是为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制订完整、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强实践,重应用,符合“一实两创”(即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特色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大学四年实践教学不间断,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内外实践教学活动,建立有层次、多形式、立体交叉式的实践教学模式。
1.及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工作中加强对人才培养方案中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教学进行改革研究,制订符合省属理工科高等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1)修订了2008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在2008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使用,实践环节的增设效果较好;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部分课程增设了课内实验和课外上机,部分课程减少集中课程设计的学时,转为课内实验和课外上机有机结合,体现了由浅入深、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随时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保证了实践教学的效率和质量。(2)在2008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基础上,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制订完成了2010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原有课程设计的基础上,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增加了课内实验环节,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常态化培养。(3)加强课内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的建设与管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制定各个实践环节的教学大纲、指导任务书、考核标准及答辩要求。由学院、系两级管理,学生办公室与实践基地协助实践教学的正常进行。
2.重视对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培养。加强了数学建模的过程化链条式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与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技写作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同时,培养了一支出色的数学建模指导教师队伍。
采取派出去和请进来两种方式,逐步建设了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了解项目研发和公司经营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
3.突出教学的实践环节设置。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使学生经过实践教学的系统培养,毕业时至少掌握一种从业技能。
一是以建设省特色专业为基础,整合、优化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形成有机的整体,构建实践教学基础链(如图1所示)。
二是依托省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采取公司的管理模式,构建实践教学提高链(如图2所示)。完善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模式建设,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建模培训、软件实践和项目研发的分层次培养。
三是积极进行校企联合,合作培养,使学生实践成果转化为效益,共同指导学生专业实习、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同步),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构建实践教学应用链(如图3所示)。
加强实践基地、软件工作室(学生自主管理)的建设与管理,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积极加强了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为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4.加强学生实践过程的指导。实践教学过程进行得如何,与学生的实践能力、参与程度密切相关。实践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指导为辅助。课内实验前学生应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实验过程中学生单独操作,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提示与指导;结束实验后,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指导教师认真批改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课程设计环节要做好过程化管理,加强辅导答疑,对学生在文献检索、模型建立、算法设计、程序实现与模型求解等方面进行指导。
总之,我们通过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建立了有层次、多形式、立体交叉式的实践教学模式;优化、整合了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使之成为有机、高效的实践教学链;突出了教学的实践环节,使学生经过实践教学链的系统培养,毕业时至少掌握一种从业的技能;加强了对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培养及省大学生创新实践示范基地的建设。
三、结束语
省属工科高等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要有自己的特色,要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充分考虑到如何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学以致用,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要有层次、分步骤地开展,形成一个有序的、高效的贯穿各个实践教学环节(课外实践环节、课程设计、实践基地培养、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的链条。
[参考文献]
[1]高胜哲,董宇峰.加强实践环节研究,促进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J].大学数学,2007,3(1).
[2]白峰杉.办好“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思考及建议[J].大学数学,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