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爱情无关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ki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年夏天,无数个静寂的夜晚,我趴在桌面上寸步不离守着聆听每星期六晚上八点至十点的电台节目《流年似水,似水流年》。记得是由欧阳婷主持的,她的声音感性,芳醇且不是那种装腔作势就能制造出来的。声音在清凉如水的夜色中弥漫开来,有种让人心动的力量。而由这种声音所读出的那些或优美或伤感或欢欣或悲痛的故事,味道就不一样了,袅袅婷婷,文思如泉,韵味极致,使人久久寻味不忍离散:让人的思绪随之飘逸而飞,而那些繁杂细琐低微的俗念此刻无处循形,不知不觉从从容容心下已是一片纯净一片平和……
  阿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和我相识的。同是节目的忠实听众,他的来信被主持人品读出来。一如那流淌着的歌声由远及近。我的心情虔诚,安谧。
  秋天的傍晚在校园如诗的夕阳中漫步时。我收到了阿刚的第一封信。一行行娟秀的文字密密铺开来,细细品读,既陌生又熟悉。陌生是因为第一次交笔友,感觉很新奇;熟悉是因为能在字里行间找到一种接近,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共鸣吧。那时流行一句广告词:沟通,从心开始。我在回信里用上了这话,把自己的感情抒写得淋漓尽致。我相信只要彼此真情面对面,陌生人也会变成最熟悉的朋友,知已。
  阿刚是典型的北方男孩,在北方长大,读书,然后南下打工。而我则远在广东的最南边。也许距离本身就是一种美,这种距离美促使我们为突然而至的这场相逢而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不为凡俗琐事受牵绊,超脱得仿佛没有一丝人间烟火的味道。他在信里描写自己的成长经历:毕业后找不到对口专业的工作那种失意;一个异乡人在繁华的城市里穿梭所拥有的每一样情绪,包括奢华、压抑、痛苦、欢笑、泪水、歌声等等。无论在雨中,在大海面前,抑或是置身于人群熙攘的街市中……阿刚的信写得柔情、细腻、真挚。或文字翩翩或几处精美的简笔画或来几个龙飞凤舞的艺术字、英语书法。我惊叹并庆幸得以洞悉一个外表刚强的男孩。他的内心深处别样的一个世界。所以我总是满怀感恩的心,我总愿意选择一个安静的角落,让我的思绪徐徐展开……阿刚常常会在回信说:“把你的信看了一遍又一遍。仿佛徜徉在一片诗情画意中……”我们说好了:做一辈子不见面的书信朋友。这几乎成为我们无间断地通信的一种源源不断的动力。
  想象一只诚意的鸽子在天空来来往往。风雨无阻。乐此不倦。在青春如斯、浪漫如斯的校园生活里,收信,读信。写信,然后跑出去飞快地投入绿色的大邮筒里,做着这些事情,竟然觉得这是一个神圣无比,妙不可言的伟大使命。那时候流行写信,交笔友,周围许多同学和我一样。不过校园里还有一道永远亮丽的风景线,那就是日渐增多的成双成对的身影了。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里,绿树底下,草坪,饭堂,校道。甚至我们的宿舍里也随处可见校园里美丽的恋情四处弥漫的踪迹。好友乔乔也闪电式地加入了爱的行动中。把原来通信的陌生人变成了照片上一个英姿飒爽的绿军装,再到甜甜蜜蜜亲亲爱爱的兵哥哥。一张信纸已容不下爱情的相思。乔乔和兵哥哥一天要通几次电话互诉衷肠。看着她那眉飞色舞的样子,我心底的那个约定就会浮出水面:做一辈子不见面的朋友。相比之下我还是喜欢自己的选择。在青春稍纵即逝的年华里,在对于爱情还有太多犹豫不决的时候,我选择了站在红尘之上,冷眼看着周围的人情善变,除了拼命地用学习和阅读采充实自己。我更喜欢选择阅览室里靠窗的一个角落坐下来,在清静淡雅的时光里沉浸书里的精彩世界或者酝酿满腔的思绪,铺开一纸信笺和心灵的朋友坦诚相对。因为心中有信仰做一辈子不见面的笔友。所有的一切都美得仿佛可以永恒……
  可是就像许多小说写到了结局。后来谁又可以预料世事呢?也许交笔友。写写信本身就是读书时代酝酿的一场风花雪月。等到毕业了,现实了,多少花事烟雨中。因毕业后忙于找工作,我日渐疏于写信了,有时甚至连提笔的闲情选致也没有了。工作了又疲于适应新环境新挑战,写信更加成了空中楼阁。曾经在信里无限崇尚地写道:网络、电话,现代通讯工具再发达又如何,统统不如我们握着笔,铺开信纸采得更可信,更真实更痛快。但我现在却反落在自己的语套子里。呵,还说什么一辈子的朋友呢?只能自嘲。
  最后一次和阿刚通信是在我遭遇生命中第一场爱情的时节。我恋爱了,可是在内心深处。在那无人的无声世界里,常常有一个呐喊要呼之欲出。连我自己都不清楚,是心里念着的一个人。还是恋着的那一段最灿烂的青春。抑或是对曾经说过的“我们的关系比友情多一点。比爱情少一点”的眷恋。
  我把心中的疑虑讲给阿刚听,当然也包括我彷徨的。甜蜜的爱情,仅仅是为了倾诉而已。因为我知道我们之间的默契不言而喻。我问。找到叶子姑娘了吗?叶子是阿刚的初恋,在他满怀期待时,叶子不辞而别了。阿刚曾无限感伤地追忆:“也许是因为风的追求,也许是因为树的不挽留,又也许是因为树的无能为力……”末了,我说:“你给我的信塞满了整个抽屉,我会好好保管,一直珍藏。到老时再看,多好!”至于我的爱情。我知道无论我想什么,无论我说什么,无论我做什么,我亲爱的朋友他一定会站在我这一边,鼓励我,支持我——“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而我在乎的是,我一只只放飞的“白鸽”,如今它们静静地躺在时光的一个转角里。在那里物语呢喃,轻舞飞扬。
  也许与爱情无关,一切却都是那么美好。
  
  (529631广东阳春市河口镇河口小学)
其他文献
那时,我还小,随父母生活在一处偏远的乡下。  父亲务农,母亲则在乡政府有一份差事。一次,母亲去一个村主持村民会议,解决山场纠纷的问题。父亲忙于农事,母亲只好带上我。  村边有一条小溪,四处开满了鲜嫩的野花,沐浴在金色的阳光里。也许,美好的东西总会给人带来快乐和享受,不一会儿,我躺在草丛里暖暖地进入了梦乡。  不知什么时候,身边吹来了一阵风。我醒了,揉了揉眼皮子,四处张望了一下,突然发现,不远处,一
期刊
一商人不慎落入水中,岸上围观者数以百计看热闹,竟无一人挺身而出,施以援手。  商人好不容易将脑袋浮出水面,他双手拖起黑色保险箱,急中生智,大声呼救:“救钱啊,快来救钱!里面有三万美金,谁救我上岸,钱就归谁……”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见十几个围观的小伙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跳到河里,不一会儿,他们七手八脚地把商人和保险箱拖上岸来。  一名记者路经此处,便随机采访。他惊奇地问:“你当时不喊救人,却喊救钱,
期刊
柳州:狗美人更美    1999年,17岁的我乘上了去柳州的列车,进入一家糖厂上班。  柳州的街道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街道两旁的小吃店让人垂涎三尺。尤其是米粉,放些花生米、大豆、酸菜、辣椒酱,上加一个荷包蛋,味道鲜美极了!  早上,一些腰如杨柳的靓妹们骑着自行车,三五成群,乐呵呵地笑着去上班。有的女孩还怀揣毛茸茸的哈巴狗,雪白雪白的,探出头来,圆溜溜的大眼睛,美丽可爱。狗的主人们就显得更可爱了,高
期刊
一个人的仙湖    2005年,很不幸,我和一帮从前的中层干部,被一齐撸下台。下台之后的这伙人,可能我是惟一一个没有背景,也没有什么出路的家伙,在别人都自谋生路纷纷调走的情况下,我只能满怀失意和感慨。去到一个叫丹灶的地方干驻站记者。家在桂城,离丹灶有30多公里,每日往返,实在是太远了。即便是有车,越来越高的油价,也是自己那点工资很难承受的。从此,很多时候我都住在丹灶,没有回家。  做记者,说真了,
期刊
满囤起床开窗,一只麻雀扑棱棱撞进来,被他逮住关进鸟笼,给儿子养着玩。儿子高兴地捉来虫子喂它,可它不吃,又喂它谷粒,也不吃,像一名被俘后宁死不屈的战士。三天后,麻雀饿死了。  儿子伤心得直哭。满囤宠爱儿子,安慰说:宝贝别哭,爸爸再抓一只!村子里麻雀多,再逮一只不难,可麻雀性倔,宁可绝食而亡也不愿失去自由,怎样才能让它愿意进食呢?满囤看着儿子,心里一动:有了!  村后有两间破旧老屋,住着满囤寡居多年的
期刊
五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我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加入到浩浩荡荡的寻梦者队伍之中。那是我第一次远离亲人独自到那么远的地方去谋生。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当时我在家乡的小火车站买火车票时的情景。那天。当接过售票员递过来的那张小小的车票时。我的心里突然有了种不可名状的兴奋、激动和无奈,以及对以后生活不可预知的恐惧。全都寄托在了那张小小的车票上了。我知道,此时此刻,我手里揣着的不仅仅是张车票了,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决
期刊
母亲不止一次地告诉我,我是米粥养大的。我刚生下那会儿,母亲迟迟不下奶,没办法,只有用米汤喂我。后来,母亲有奶了,却不够我吃,只好搭配着米汤。米在那时我们生活的北方的矿山。是难得在普通人家的饭桌上看见的,只有逢年过节或是特殊的日子,才会小心翼翼从平时攒下的米袋里挖出一点。混合着玉米榛子做成米饭。  母亲人缘好,四邻们听说母亲奶水不够。就这家一碗,那家一碗,送米到家里来。据母亲讲。他们当时抱着我看,唏
期刊
记得从我八九岁时就知道有《江门文艺》这么一本杂志,那时我还在读小学,由于家境困窘,生活拮据,两个姐姐为了供我们三兄妹读书,早早就去广东一个叫东莞的地方打工。她们每次过节回家都带了好多杂志,从小就喜欢看书的我。总是把她们带回家的杂志翻了又翻,那时因为年纪小,理解能力有限。而且又没尝过打工的滋味,所以总不能理解杂志上所说的故事。不过《江门文艺》中精彩的故事情节还是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知道广
期刊
站在岁月斑驳的窗口,我的目光发出醉人的疼痛,眺望往事静谧而又遥远的面孔,汹涌澎拜的思绪被那幸福而又忧伤的刻骨铭心的爱拽紧,撕出一片一片透明易碎精致的回忆。不断地复印那年春天金黄油菜花遍野傲放热情的样子。一低头便是那芬芳的温柔和你轻拥入怀的娇羞,陶醉了春天萌发爱意的念头。我的爱人啊!逝去如风的你会否也像我如此般,在某个国度的某个城市里一张一张地折叠我们曾经风花雪月的浪漫?在时光的注视下仔细地咀嚼年轻
期刊
早听闻西樵山风景秀美,幽林碧树,蓝光碧影,端坐于山峰之巅的观音大佛更是闻名于世。  重阳那天,风和日丽,正是登高望远的好天气。我和丈夫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才到达西樵山脚。  我们迫不及待地找寻上山的观光车。欣然期待。正在这时,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人走过来与我们搭讪:“两位一定是来西樵山观光的吧?”夹杂着很浓重的乡土音。  我和丈夫不约而同地别过脸去。虽然眼前车水马龙,准备登山的人络绎不绝,但对跟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