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近年来在学科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加强学术交流,增强学术氛围,改善科研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加强研究室建设,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抓好科研工作的四个主要环节,规范科研管理等途径使科学研究带动了学科建设各项内容高效快速综合发展,使学院的学科建设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发挥了科研在学科建设中的动力之源,实现学科建设目标主渠道的作用。
【关键词】科学研究 学科建设 师资队伍 学位点
【中图分类号】F27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1(a)-0027-02
科学研究是创造知识和经济财富的过程,是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学科建设培养高水平学科专业人才、出高水平成果的主渠道。科学研究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学科建设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在学科建设中科研既是学科建设的主体内容之一、又是实现学科建设目标的主渠道。在科学研究中,师资队伍建设是科研的核心内容,而实验室建设是科研必备的条件和基础。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不可能创造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学位点建设是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没有高水平的科研也就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研究生。
近年来我们在河北省有关部门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孙大业院士的带领下,总结了多年来的学科建设经验与体会,明确了依靠科研带动师资队伍、教学、学位点和实验室等项内容建设的综合发展与提高的指导思想,紧紧抓住教学科研中心不放松,依靠专家教授和全体教职工的集体智慧与力量,大力进行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与探索,使河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的科学研究工作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促进了学科建设的各项内容步入了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综合发展。自1995年以来在科学研究的带动下,使学科建设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学院的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本文重点介绍科研在学科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和与学科建设各项内容的相互关联。
1 强学术交流,增强学术氛围,改善科研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是科研工作的保证
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我们首先从抓学术交流作起,在学院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有针对性的邀请了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我院作学术报告,以激发教师的科研意识。近年先后组织学术报告数百人次,包括国外、国内的著名专家学者和本院专家,其中中科院院士二十多人次、国内外学者有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日本大版大学等。通过把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请进来进行学术交流,不但促进了全体教职工们的知识更新,大大提高了教职工的科研意识,更重要的是起到了更新观念、增强紧迫感、促进科学研究工作的快速发展,使老师们逐渐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到了教学科研工作之中,从而增强了学术氛围,改善了工作环境,对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另一个激发教师科研意识的做法是鼓励大家参加学术会议,在起始阶段教师课题经费较少的情况下,学院专门筹措专项经费支持参加学术活动,并设立学院科研项目,虽然支持力度较小,但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积极鼓励教师走出校门、走出国门、与国内外同行专家交流,开阔了视野,了解了国内外的学术动态,树立更高的科研奋斗目标,并为建立广泛的合作拓宽渠道和奠定了基础。在这一举措下,学院的科研水平得到迅速的提高,教师有了研究经费,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近年来,我院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的人数大大增长,在相关的研究领域逐渐形成了较好的声誉,老师们有多人主持国际会议和全国性会议,学院还主办了生物进化全国学术会议、中国植物生理学学术会议和全国生物本科教材编写研讨会等全国性的学术会议。
2 强研究室建设,改革科研管理体制
从学院实际出发,建立合理的科研工作体系是我们进行的又一改革和探索。针对生命科学发展趋势,我们曾先后三次对学科设置与科研方向、研究室和实验室进行了大幅度的合并调整。由原来划分过细的前苏联教研室模式改为5个学科系、4个研究所,包括细胞生物学系、动物及人体学系、植物学科系、遗传学系、生物技术学系,每个学科系下设3-4个研究方向,每个研究方向组建成为一个研究室,研究所包括河北省杂交小麦研究所、河北省特种经济动物研究所、分子神经生物学与神经药理学研究所和中药现代化研究所;成立了生命科学学院实验中心,将大型的仪器设备集中由学院管理,避免了设备的重复购置,充分实现了资源共享;依据学科、研究方向的设置,集中配备科研与管理人员,使分散自由式的研究人员和研究室纳入到了科研规划发展的轨道。近年来学校投资近三千万元更新了科研仪器设备,从而大大改善了科研环境和条件。通过上述举措,现已优化了学科结构、改善了科研环境、组建了合理的科研队伍,使科研工作得到迅速的发展,在科学研究的带动下,学院先后获得了省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生物学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生物学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重点学科2各、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1个;博士点6个、硕士点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使学院的学科建设取得了高效快速发展。
3 研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对学科建设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由于学院坚持不懈地重视科研工作,使全院教职工的学术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培养了大批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建立了职称、学历、年龄和学缘等结构较合理的科研队伍。目前科研队伍中平均年龄在45岁,教授50岁以上占16.7%、42-49岁占61.1%、40岁以下占22.2%。科研研究培育了一批优秀人才,如马力耕教授29岁直接由讲师破格晋升为教授,32岁遴选为博士生导师,35岁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37岁评为河北省燕赵学者,在植物细胞分子调控领域取得显著成就,被国际同行评价为“很有发展前途的青年科学家”。刘敬泽教授、孙颖教授36岁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国际学术会议的专题会议。优秀人才队伍为学科建设注入了活力,使学院在近年内在国家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从而也带动了学院整体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4 好科研工作的四个环节,规范科研管理
学院近年来认真抓好科研工作的四个环节,确保科研工作保质保量、高效快速发展。
(1)研立项,通过请专家讲座、咨询等途径积极引导、鼓励教师申请科研立项,以获取更多科研经费的支持。学院已完成科研课题80余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973”子课题2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际人类基因组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5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2项、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项目3项、河北省自然基金项目15项、厅局级和横向课题20多项,充足的经费为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2)科研项目的实施,每年结合学校科研工作安排抓好阶段检查,以便对学院科研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科研项目保质保量按计划完成。
(3)结题和成果转化工作,近年来年老师们都能按时完成结题,科研论文发表数量逐年提高(平均发表研究论文100多篇,主编专著8部),成果的质量和论文发表的档次明显提高,如孙大业院士课题组在国际植物学著名期刊“THE PLANT CELL”上发表的论文被专家评价为“首次在国内完成、发表在该重要刊物的工作”,寄予了高度评价,其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高达11.753。
(4)学科研成果奖励机制,学院不断制定和完善教学科研成果奖励机制,在学院经费紧张的条件下,筹集部分资金对取得的教学科研成果(包括科研立项、发表的论文、出版的著作等)给予一定的奖励,取消了原来的低层次论文奖励规定,提高了高水平论文成果的奖励力度。使教学科研工作真正真正成为学院的中心工作。
经过多年探索,初步形成了较完善的科研工作规划、实施过程的管理、成果奖励机制等管理体系。学院成立了由专家教授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定期讨论科研工作的总体安排、科研项目的论证、科研成果的评价、各种晋升与评定、学位审查等工作,充分依靠专家,带动全院的科研工作健康快速发展。学院还建立了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和科研成果档案,大大提高了科研管理信息化水平。科研已成为学院的中心工作之一,并经过全体教职工多年的不懈努力,起到了促进和带动师资队伍建设、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学位点建设和行政管理等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发展和提高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段相林,孙大业,刘敬泽等.强学科建设 促进教学改革,中国大学教学 2004.(1)38-39.
[2] 廖湘阳,王战军.大学学科建设:学术性、建构作用与公共绩效,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3)55-61.
[3] 刘文达,秦春生.任增强等.建学科建设体制与机制的实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5)54-57.
[4] 问青松,张文斌.科建设规划的实施及效益监控的探索与实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53-56.
[5] 段相林,刘敬泽,孙大业等.建立高效科学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保证,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2004,2(1)137-138.
[6] 段相林.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院的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教学建设与研究,2001,1(6),56-59.
【关键词】科学研究 学科建设 师资队伍 学位点
【中图分类号】F27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1(a)-0027-02
科学研究是创造知识和经济财富的过程,是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学科建设培养高水平学科专业人才、出高水平成果的主渠道。科学研究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学科建设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在学科建设中科研既是学科建设的主体内容之一、又是实现学科建设目标的主渠道。在科学研究中,师资队伍建设是科研的核心内容,而实验室建设是科研必备的条件和基础。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不可能创造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学位点建设是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没有高水平的科研也就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研究生。
近年来我们在河北省有关部门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孙大业院士的带领下,总结了多年来的学科建设经验与体会,明确了依靠科研带动师资队伍、教学、学位点和实验室等项内容建设的综合发展与提高的指导思想,紧紧抓住教学科研中心不放松,依靠专家教授和全体教职工的集体智慧与力量,大力进行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与探索,使河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的科学研究工作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促进了学科建设的各项内容步入了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综合发展。自1995年以来在科学研究的带动下,使学科建设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学院的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本文重点介绍科研在学科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和与学科建设各项内容的相互关联。
1 强学术交流,增强学术氛围,改善科研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是科研工作的保证
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我们首先从抓学术交流作起,在学院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有针对性的邀请了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我院作学术报告,以激发教师的科研意识。近年先后组织学术报告数百人次,包括国外、国内的著名专家学者和本院专家,其中中科院院士二十多人次、国内外学者有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日本大版大学等。通过把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请进来进行学术交流,不但促进了全体教职工们的知识更新,大大提高了教职工的科研意识,更重要的是起到了更新观念、增强紧迫感、促进科学研究工作的快速发展,使老师们逐渐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到了教学科研工作之中,从而增强了学术氛围,改善了工作环境,对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另一个激发教师科研意识的做法是鼓励大家参加学术会议,在起始阶段教师课题经费较少的情况下,学院专门筹措专项经费支持参加学术活动,并设立学院科研项目,虽然支持力度较小,但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积极鼓励教师走出校门、走出国门、与国内外同行专家交流,开阔了视野,了解了国内外的学术动态,树立更高的科研奋斗目标,并为建立广泛的合作拓宽渠道和奠定了基础。在这一举措下,学院的科研水平得到迅速的提高,教师有了研究经费,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近年来,我院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的人数大大增长,在相关的研究领域逐渐形成了较好的声誉,老师们有多人主持国际会议和全国性会议,学院还主办了生物进化全国学术会议、中国植物生理学学术会议和全国生物本科教材编写研讨会等全国性的学术会议。
2 强研究室建设,改革科研管理体制
从学院实际出发,建立合理的科研工作体系是我们进行的又一改革和探索。针对生命科学发展趋势,我们曾先后三次对学科设置与科研方向、研究室和实验室进行了大幅度的合并调整。由原来划分过细的前苏联教研室模式改为5个学科系、4个研究所,包括细胞生物学系、动物及人体学系、植物学科系、遗传学系、生物技术学系,每个学科系下设3-4个研究方向,每个研究方向组建成为一个研究室,研究所包括河北省杂交小麦研究所、河北省特种经济动物研究所、分子神经生物学与神经药理学研究所和中药现代化研究所;成立了生命科学学院实验中心,将大型的仪器设备集中由学院管理,避免了设备的重复购置,充分实现了资源共享;依据学科、研究方向的设置,集中配备科研与管理人员,使分散自由式的研究人员和研究室纳入到了科研规划发展的轨道。近年来学校投资近三千万元更新了科研仪器设备,从而大大改善了科研环境和条件。通过上述举措,现已优化了学科结构、改善了科研环境、组建了合理的科研队伍,使科研工作得到迅速的发展,在科学研究的带动下,学院先后获得了省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生物学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生物学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重点学科2各、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1个;博士点6个、硕士点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使学院的学科建设取得了高效快速发展。
3 研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对学科建设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由于学院坚持不懈地重视科研工作,使全院教职工的学术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培养了大批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建立了职称、学历、年龄和学缘等结构较合理的科研队伍。目前科研队伍中平均年龄在45岁,教授50岁以上占16.7%、42-49岁占61.1%、40岁以下占22.2%。科研研究培育了一批优秀人才,如马力耕教授29岁直接由讲师破格晋升为教授,32岁遴选为博士生导师,35岁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37岁评为河北省燕赵学者,在植物细胞分子调控领域取得显著成就,被国际同行评价为“很有发展前途的青年科学家”。刘敬泽教授、孙颖教授36岁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国际学术会议的专题会议。优秀人才队伍为学科建设注入了活力,使学院在近年内在国家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从而也带动了学院整体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4 好科研工作的四个环节,规范科研管理
学院近年来认真抓好科研工作的四个环节,确保科研工作保质保量、高效快速发展。
(1)研立项,通过请专家讲座、咨询等途径积极引导、鼓励教师申请科研立项,以获取更多科研经费的支持。学院已完成科研课题80余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973”子课题2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际人类基因组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5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2项、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项目3项、河北省自然基金项目15项、厅局级和横向课题20多项,充足的经费为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2)科研项目的实施,每年结合学校科研工作安排抓好阶段检查,以便对学院科研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科研项目保质保量按计划完成。
(3)结题和成果转化工作,近年来年老师们都能按时完成结题,科研论文发表数量逐年提高(平均发表研究论文100多篇,主编专著8部),成果的质量和论文发表的档次明显提高,如孙大业院士课题组在国际植物学著名期刊“THE PLANT CELL”上发表的论文被专家评价为“首次在国内完成、发表在该重要刊物的工作”,寄予了高度评价,其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高达11.753。
(4)学科研成果奖励机制,学院不断制定和完善教学科研成果奖励机制,在学院经费紧张的条件下,筹集部分资金对取得的教学科研成果(包括科研立项、发表的论文、出版的著作等)给予一定的奖励,取消了原来的低层次论文奖励规定,提高了高水平论文成果的奖励力度。使教学科研工作真正真正成为学院的中心工作。
经过多年探索,初步形成了较完善的科研工作规划、实施过程的管理、成果奖励机制等管理体系。学院成立了由专家教授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定期讨论科研工作的总体安排、科研项目的论证、科研成果的评价、各种晋升与评定、学位审查等工作,充分依靠专家,带动全院的科研工作健康快速发展。学院还建立了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和科研成果档案,大大提高了科研管理信息化水平。科研已成为学院的中心工作之一,并经过全体教职工多年的不懈努力,起到了促进和带动师资队伍建设、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学位点建设和行政管理等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发展和提高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段相林,孙大业,刘敬泽等.强学科建设 促进教学改革,中国大学教学 2004.(1)38-39.
[2] 廖湘阳,王战军.大学学科建设:学术性、建构作用与公共绩效,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3)55-61.
[3] 刘文达,秦春生.任增强等.建学科建设体制与机制的实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5)54-57.
[4] 问青松,张文斌.科建设规划的实施及效益监控的探索与实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53-56.
[5] 段相林,刘敬泽,孙大业等.建立高效科学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保证,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2004,2(1)137-138.
[6] 段相林.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院的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教学建设与研究,2001,1(6),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