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彩为媒介的综合材料绘画探索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_jjf_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元化是当今艺术表现形式的主要特征,也是当代艺术发展的总趋势.水彩作为绘画艺术中的重要门类,在艺术语言综合发展的语境下,呈现出多元融合的面貌.各类综合媒介与技法的介入,不断丰富水彩艺术的表现形式.该文从水彩的特征、综合材料介入水彩画的拓展及其介入水彩的意义等方面,探讨水彩语言多样化发展对水彩语言本身的积极意义,以期为相关人员在水彩与综合材料绘画的融合探索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其他文献
《艺术文章写作概论》是陈池瑜任教艺术文章写作课程几十年的心血成果.全书整体结构循序渐进,体例完备;局部论证旁征博引,案例丰富,深入浅出,论证透彻而感染力强;具有启迪思想,透露出忧患意识,并立体地彰显出研究者与撰写者的中国气派.此书为艺术研究与写作提供指引,有助于对读者艺术思想的启蒙,使其结合写作练习进行阅读,能够潜移默化地带领读者顺利走进艺术学理论的大门.
“物派”艺术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其一方面对当时的“前卫艺术”提出质疑和批评,另一方面寻求物与物之间实在和虚无的关系.国内对“物派”的研究多从美术史、艺术史的角度切入,分析现当代艺术脉络中的“物派”艺术.该文从现象学视角出发,分析“物派”艺术的不可见性等相关特征.
该文介绍20世纪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马克?罗斯科的遗留哲学手稿——《艺术家的真实》,指出这本书对其色域绘画风格的形成具有潜在的影响和作用.罗斯科所处的时代也是艺术打破哲学边界的时代,艺术家开始将自己的作品赋予哲学诠释,艺术的作用也不再仅仅是用于欣赏,而是逐渐成为一种体现新的哲学理念的载体.马克?罗斯科的绘画与他的哲学思考正是当时艺术转型的表征之一.
该文以现代设计史为基础,介绍现代主义设计奠基人之一的德国现代艺术设计大师彼得·贝伦斯在建筑、工业、教育、平面设计等领域的设计创作和设计教育实践.
沃尔夫林的《美术史的基本概念》是研究文艺复兴后艺术风格问题的专著,通过对文艺复兴艺术与巴洛克艺术相比较的形式分析,能使人们较为清晰地把握这两种风格.该书的重点是解释巴洛克,被奉为将巴洛克艺术引入艺术史时代划分的功臣.该文分析沃尔夫林提出的美术史的五对基本概念,并以此分析中国绘画,从而探讨沃尔夫林的形式分析理论在中国绘画领域中的适用性、合理性.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中,视觉已渐渐发展为视觉性,不再被定义为原始感官系统的功能,而是呈图像化的感知形态.与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话语的意义不同,使用文字、图式等形式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深刻地理解图像的意义.该文基于克瑞斯和范勒文的视觉语法理论框架,以寂地的绘本作品为研究对象,从图像的再现性上阐释绘本的含义,并验证基于视觉语法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是深入解读图像意义的有效方法.
该文作者从丹纳《艺术哲学》出发,以种族、时代、环境“三要素”为理论基础,分析两宋人物画独特风格的形成原因,通过解读传统经典文本,为当代中国人物画创作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思路.
石涛在《画语录》中提出“神遇而迹化”,揭示了中国绘画创作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该文以“神遇而迹化”为研究对象,通过“神遇”和“迹化”阐述山水画创作的规律,揭示山水画写生的重要意义.
弗里达作为墨西哥最具代表性的女性画家,其艺术创作以自画像为主,同时以墨西哥动植物为主要意象符号,如荆棘、绿萝、猴子、蜂鸟等,集中体现了阿兹特克文明的内涵,表达了她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弗里达的人生经历十分坎坷曲折,其作品具有历史底蕴,能够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弗里达既通过绘画宣泄精神与身体双重折磨下而产生的悲愤情绪,又在画面中的符号内隐含了深层的叙事空间.
绘画作品中,画家可以通过描绘人物具有感染性、夸张性、显隐性的面部表情,充分展示出画作的深层含义.画家还可以利用画作中人物的表情塑造人物形象,深层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强化观者的情绪体验.画家可以通过人物面部的自然形态语言、社会形态语言以及艺术形态语言,进一步加强面部表情传达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