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以学易”浅议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kp0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为人历代传颂,古之做注者众多,同时在释义过程中产生许多分歧。《论语·述而》中“五十以学易”就是历来争论较多的一例。本文通过综合各家学说,借鉴前人成果,提出自己的拙见。“五十以学易”应该解释为孔子五十之前学《易》。
  关键词:论语;五十;易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131-01
  一、选题来源
  《论语》是我国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及其门人所做,集中反映了孔子的儒学思想,对中国儒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孔子时代距今已有三千年,这期间语言发展变化很大。《论语》记载的是孔子及其门人的一些言行,属于语录体,文中语言与当时口语应当非常接近,但是随着语言的发展变化,《论语》中的许多语言现在却不容易读懂了,因此注疏《论语》便显得十分重要。自古而今,对《论语》的研究汗牛充栋,众说纷纭,存在大量分歧。如对于《论语·述而》中“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一句的理解即存在各种说法。
  有学者从《周易》研究的角度分析“五十可以学《易》”,立足哲学,试图从文化角度来突破旧有说法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而古人先贤则侧重于从文字训诂的角度进行研究。今人试图通过新角度的论述或者补充证明前人的研究,或者对古人的观点进行驳斥,这些对我们深入研究 “五十以学易”都是有借鉴意义的。
  通过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发现古今人对于“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一章争论主要集中在“鲁读”与孔子学易时间两个方面,下面将分别论述:
  二、鲁读问题
  关于“易”字的争论会涉及到 “鲁读”问题。所谓“鲁读”,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中说:“学易,如字,《鲁》读‘易’为‘亦’,今从《古》。”也即《古论语》中的“易”字在《鲁论语》中读“亦”。
  对于鲁读问题,古代很少有学者提出异议。直到清代,惠栋认为应当尊重鲁论,“易”当为“亦”,同时惠栋也承认孔子“晚而好《易》”。近代以来最早因鲁读而否定此章与《易》的关系的是日本人本田成之,他断言,如果《齐论语》、《鲁论语》、《古论语》出现歧异时,须从《鲁论》为正,否定了孔子学《易》之事。刘大钧、林忠军先生从陆德明《释文·周易音义》里有关“易”宇的注释中找到证据,指出陆氏所谓“鲁读易为亦”,是指读音而言。李学勤先生从古音出发,认为“易”、“亦”音只能是两汉之际以后的事。
  今人对于鲁读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李学勤先生就有独到分析,他根据清人徐养原和近人吴承仕对于鲁读问题的研究,断定郑玄所校鲁读问题属于异文而非异音,即属于文字书写的不同而非发音之不同,而异文的情况又有所不同,有的属于通假字,有的则不属于通假字,《述而》中的“易”与“亦”显然属于通假字,或者是音近传讹所致。如果是通假字问题,那么在上古时代,“易”与“亦”分属不同韵部,是不能相押的。所以郑玄所说的问题在论语成书时代是不存在的。
  三、对于“五十”与“加”关系的理解问题
  《论语》中“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一句含有“五十”二字,古今学者围绕此二字争论颇多,其中对“加”字的理解、对“数年”的理解、对于章句的整体理解和断句都会涉及到对“五十”二字的理解问题。通过综合分析各家的研究,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一,认为“五十”为孔子的年纪,指五十岁;二、认为“五十”二字为“吾”字;三、对于“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一句进行重新断句或者改写。
  (一)对于“加”字的不同理解。《史记·孔子世家》曾云:孔子晚而喜《易》,序《象》、《系》、《象》、《说卦》、《丈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虽然司马迁说过:“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但是这也不能佐证《论语》中的“加”字为“假”字,因为我们对于司马迁的这句话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孔子在五十岁前“学《易》”,另一种是在五十岁后“学《易》”。所以,这句话也不能作为判定孔子学《易》的具体年代。虽然刘宝楠列举了《风俗通义穷通卷》和《春秋》的证据,证明“加”“假”为通假字,但这也不能一定说明《论语》中的“加”字就一定通假为“假”。
  对于“加”、“假”二字的争论,各家所说各有道理,但这种说法紧限于对二字的独立解释,对于这一章的理解,我们不能仅凭一两条考据就能断定意义,应当综合考虑各种情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出一个比较好的结论,所以这二字也不能作为断定孔子五十岁后学《易》的依据。
  (二)对于文中“数年”与“五十”关系的不同理解。诸多学者对“数年”、“五十”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汉郑玄、三国魏何晏、南朝黄侃和宋刑昺等人认为,“五十”当为五十岁,孔子应该在五十岁之前就已经开始学易了,只是在具体是四十几岁上有所出入。
  朱熹认为五十当为“卒”字,且断定孔子学易应在七十岁时。
  刘聘君见元城刘忠定公自言尝读他论“加”作假“五十”作卒。盖加、假声相近而误读,卒与五十字相似而误分也。
  数年一词所表示的本来就是一个概数,并不能说明具体几年,所以我们也不可能断定孔子说这句话时具体多大岁数,我们只能划定一个大概的范围——五十岁之前。五十一词与前面数年相呼应,这就说明后面的五十是数字,而不是卒的误写。另一种说法为“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认为“或五年或十年”,但是古书中却未出现这种写法,故不能这样解释。
  四、结语
  无论是“加”“假”二字的争论还是对于“数年”、“五十”的探讨,以及对原文进行重新解读,我们都不能进行过度解释。许多学者认为孔子在说此话时应该在五十之后,并且罗列各种证据进行了论证,但这些论证都比较牵强,猜测成分较大,如果我们不能找到十分确凿证据来证明孔子在五十之后才说的这句话,那么我们不妨依旧尊重旧注。读古书应当尊重古注,也应该有怀疑态度,应该遵循科学的方法的材料。
  参考文献:
  [1]李学勤.周易经传朔源[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2.
  [2]程旺. 孔子“五十以学《易》辩证”[J]. 东方论坛,2013,(12).
  [3]宋立林.《论语·述而》“五十以学易章考论[J].现代语文,2009,(10).
  [4]俞志慧.《论语·述而》“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章疏证[J].孔子研究,2000,(10).
  [5]廖名春.《论语》“五十以学易”章新证[J].中国文化研究,1996,(2).
  [6]马玉山.孔子“五十以学易”浅探[J].黄淮学刊,1992,(4).
  作者简介:杨学彬;男;民族:汉;出生年月:1989.11;河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其他文献
河北安国药市动态,山东舜王城药市动态,安徽亳州药市动态,江西樟树药市动态
在对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班主任的工作,尤其是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着一个班级的整体精神状态,而且还影响着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由此可见,班主任开展的德育工作
<正> 庸俗社会学是出于片面地解释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的阶级制约性原理,从而导致文学史过程简单化和公式化的观点体系。庸俗社会学的主要特征是:文学创作直接地、不经中介地依赖于经济关系和作家的阶级属性;企求用经济因素解释词语、比喻、韵律等的构造特点;用这个或那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去限制对具有历史意义的现实生活的了解而无视一个时代丰富多采的、具有全民意义的政治、思想,心理生活;不是把艺术作品当作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而是当作对现实生活消极的记录;企求通过文学形象直接揭示普遍的政治经济范畴和抽象的“
一种历经20年研究的新型代血浆“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商品名“霍姆”)已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及生产批件。它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药品
目的总结20例创伤性膈疝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1996-2003年20例创伤性膈疝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闭合性损伤18例,开放性损伤2例,20例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其它脏器损伤
《周易》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从古至今研究《周易》的人不计其数,关于《周易》的著作也是浩如烟海,但古今学者对“数字卦”的研究却比较少。随着清华
随着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已经从卖方转向买方了,同质化产品不断涌现,导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时消费者素质逐渐提高,变得越来越理性化,消费者对各种常见营销手段的敏感度不断减
摘要:保辜制度是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唐朝的保辜制度无论是律令规制还是具体应用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本文从唐朝保辜制度的具体构建与应用的方面进行论述,以探求唐朝保辜制度在当时的先进性及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唐朝;保辜制度;影响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081-01  “保辜
<正> 何孔周在《创作个性与作家的世界观》(《北京文学》84年2期)一文中指出,病态的创作个性不值得肯定: 作家个人主观方面各种独特的东西——独特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情、个性气质、审美理想、艺术情趣等等,各自都包含着复杂的内容,并不都是值得肯定的,都能有助于作家形成真正的健康的创作个性。如果作家个人主观方面的东西不含有客观的美的内容,或者竟以丑为美,那么,这样的作者即
日本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一种蛋白质可在轴索受损后阻止神经细胞死亡,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研究与神经损伤有关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